导语:在快餐行业普遍追求产品多样性、不断推陈出新的背景下,Chick-fil-A(福乐鸡)创业近 80 年来却始终如一,只专注做炸鸡三明治单品。
王剑/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美国有一家快餐店,可谓是全球餐饮行业的一个传奇。
几乎不怎么打广告,可单店年收入却远超行业巨头麦当劳三倍之多,且自1946年创立以来,营收几乎年年持续增长,2024年销售额达到227亿美元(约为1354亿人民币)。
不可思议的是,在快餐行业普遍追求产品多样性、不断推陈出新的背景下,这个品牌近79年来始终如一,只专注做炸鸡三明治单品。
更匪夷所思的是,这个快餐品牌居然还是许多人心目中掌管H-1B中签的“大神”。
这个传奇的快餐品牌,就是Chick-fil-A(中文翻译为“福乐鸡”)。
Chick-fil-A究竟如何做到这一切?深入剖析其成功之道,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商业启示。
1
从一批无人问津的鸡胸肉开始的“鸡肉三明治帝国”
要讲述这个“鸡肉三明治帝国”的故事,不妨从其品牌名开始。
Chick-fil-A由三个部分组成,对应的单词分别是鸡肉、菲力牛排和字母A。
其中,Chick-fil代表像菲力牛排一样好吃的鸡肉排,字母A代表顶级品质,Chick-fil-A大致的意思就是质量非常好吃的鸡肉三明治。
1946年,特鲁特·凯西(S. Truett Cathy)和他的兄弟共同出资1万美元,在美国亚特兰大创办了一家名为“小矮人之家”(The Dwarf Grill)(后更名为The Dwarf House)的小餐厅。
这家餐厅早期是做牛肉汉堡,24小时开店,兄弟俩轮流值班,每人12小时。
实在因为平时开店太辛苦,加上兄弟俩也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因此选择周日歇业休息。
创业初期的15年内,这家小餐厅始终不温不火,转折点出现在1961年。
彼时,餐厅偶然从航空公司供应商处获得一批尺寸过大的无骨鸡胸肉,价格十分便宜。
特鲁特从当时的肯德基炸鸡得到灵感,希望做出口味更不同的炸鸡三明治,以便更好销售。
经过四年、数百次的试验,特鲁特终于研发出一种独特的烹饪工艺,他将炸鸡胸肉夹在两片涂有黄油的面包中,并配上泡菜,推出了不同于牛肉汉堡的炸鸡三明治。
这款外酥里嫩的鸡肉三明治,一口咬下去汁水十足,搭配泡菜后的口感非常丰富,搭配上各种蘸料更是美味妙不可言。
而看似简单的配方背后,却是特鲁特对鸡肉三明治“顶级品质”的不懈追求:
100%全天然鸡胸肉,不含填充物、人造防腐剂、抗生素或类固醇、100%精炼花生油烹饪,不含反式脂肪酸、门店手工现做面包片、门店提前三天切片浸泡制成的“灵魂”酸黄瓜……
本是无心插柳,没想到这款鸡肉三明治迅速成为店内的招牌产品,受到顾客的热烈追捧。
时至今日,据说这个绝密配方还藏在亚特兰大Chick-fil-A总部的保险箱里,是品牌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1964年,特鲁特为了推广鸡肉三明治,将配方授权给了近40家餐厅经销。
可他渐渐发现,部分餐厅未严格遵守配方和标准,使得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引来很多顾客抱怨,决定收回授权,自行开店销售。
1967年,第一家Chick-fil-A品牌店在亚特兰大的Greenbriar购物中心开业。
这家仅36平方米的小店,只主打一款产品:裹粉炸鸡胸肉配上两片腌黄瓜,夹在涂有黄油并烤过的面包中间的鸡肉三明治。
客观上说,独特的口味和价格低廉的鸡肉是Chick-fil-A取得成功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专注购物中心开店,则是品牌异军突起的关键。
20世纪60年代,购物中心作为新兴零售业态开始流行,最初以百货店为核心,逐渐增加娱乐项目,吸引了很多顾客。
可在当时,餐饮并非购物中心的必备服务,快餐店更是极少入驻,顾客购物后总是饥肠辘辘,却难以找到一家可以填饱肚子的餐厅。
特鲁特正是看到这样的背景,果断入驻购物中心,利用其高档环境和顾客体验优势,将快餐与购物体验相结合,获得先发优势。
而作为购物中心最具代表性的快餐品牌,Chick-fil-A也无形中扩大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让更多人知晓。
进入70年代,随着品牌逐渐发展,Chick-fil-A逐渐从购物中心拓展到大学校园、机场、办公楼等类似的消费场景,并于1986年开设了第一家独立店。
2
Chick-fil-A独特的广告与品牌传播策略
当Chick-fil-A开出第一家独立门店时,这家曾依赖购物中心自然客流的快餐品牌,也面临着“主动引流”的生存挑战。
在此之前,其1967年落地Greenbriar购物中心的首店,依托百货商场日均2.3万的客流量,甚至无须传统户外广告,仅凭购物者的随机消费就能维持高坪效。
但独立店选址于城郊公路旁,日均自然客流不足购物中心的15%,迫使品牌必须重构营销逻辑,即快餐行业惯用的“电视广告+高速公路广告牌”组合拳。
经过内部不断研讨,Chick-fil-A营销团队在1986年提出了五点广告设计原则:展示独特优势、反映品牌性格和文化、具有独特性、讨人喜欢且容易记住。
这个宣传策略本质上是一场争夺消费者心智的“既要又要”定位战,既要在牛肉汉堡主导的市场中完成品类区隔,又要展示出品牌与众不同的亲和力与信仰坚守特点。
最终入选的广告语“Chick-fil-A,鸡肉三明治的发明者”,虽然谈不上什么广告金句,却通过重复传播成为消费者认知中的“品类开创者”。
这句广告语创意重点,是强调品牌在鸡肉三明治领域开创地位,使其从汉堡附属品升格为独立品类,在消费者心智中快速占据鸡肉三明治品类的领导地位。
最有意思的是,1995年,佐治亚洲亚特兰大市中心的广告牌上,两头卡通奶牛写下了“Eat Mor Chikin”(即吃更多鸡)标语,它们仿佛在劝人们多吃鸡肉而非牛肉,以此才能“保护”自己的生命。
这对奶牛形象因其可爱与幽默迅速走红,成为Chick-fil-A的标志性吉祥物,引发了更多人对品牌的关注。
尽管Chick-fil-A的菜单中并无牛肉,但只要看到这对让人忍俊不禁的奶牛形象,消费者就会立刻联想到Chick-fil-A品牌,形成“看见奶牛—想到鸡肉—走进Chick-fil-A门店”的行为闭环。
而那句颇有些无厘头的“Eat Mor Chikin”,也因其拼写不规范,反而成为了著名的美式俚语,广为流传,深深印刻在了消费者心中。
从广告牌到建筑,从电视到广播,再到各种周边产品各类搞怪卖萌,Chick-fil-A反套路的品牌传播策略,也成功强化了品牌的差异化定位。
从另一角度来看,Chick-fil-A的突然崛起,也是由于美国消费者对司空见惯的牛肉汉堡失去了胃口,需要换个新口味有着密切关系。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自1992年起,美国人均鸡肉消费量首次超过牛肉,这一趋势反映了消费者饮食偏好的转变。
而在快餐行业,鸡肉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被视为比牛肉更健康、更环保的选择,正是这种市场环境为Chick-fil-A提供了逆势崛起的机遇。
不过,积极应对这个趋势的不止Chick-fil-A,还有麦当劳和肯德基,而且响应速度并不慢。
3
Chick-fil-A与两大快餐巨头的微妙竞争关系
事实上,从Chick-fil-A诞生之日起,麦当劳和肯德基作为快餐行业的两大巨头,与Chick-fil-A形成了复杂且微妙的竞争关系。
在Chick-fil-A发展初期,麦当劳和肯德基已在快餐领域深耕多年,构建起了庞大的市场版图和稳固的品牌认知,产品体系相对成熟且全面。
创立于1940年的麦当劳,凭借标准化的产品、高效的服务以及大规模的连锁运营,迅速在全球快餐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主打产品包括经典的巨无霸汉堡、薯条等,目标客群十分广泛。
以炸鸡产品闻名的肯德基成立于1952年,主要通过特许经营模式在全球迅速扩张,主打家庭聚餐场景,以炸鸡汉堡为绝对主力,涵盖各类小食、饮料等,产品种类同样丰富。
这里还要普及一个概念:在美国,汉堡(Burger)一词通常专指夹牛肉的,而夹鸡肉的则被称为三明治(Sandwich)。所以,尽管Chick-fil-A的鸡肉三明治美味无比,但它在美国的汉堡文化中则被归到鸡肉三明治之列。
因此,专注于鸡肉三明治的Chick-fil-A,尽管产品种类唯一,但凭借对鸡肉单品的深度打磨,在鸡肉三明治细分领域迅速树立起竞争优势,与麦当劳、肯德基在鸡肉类汉堡市场形成了鲜明的差异化。
比如在市场份额方面,2024年的数据显示,Chick-fil-A在美国快餐市场的占比约为6.2%。然而,在鸡肉细分领域,它凭借超过30%的市占率,稳居首位,成为全美最大的鸡肉快餐品牌。
而且与麦当劳、肯德基广泛的市场定位不同,Chick-fil-A相对细分、精准的定位,使其能够集中资源,针对特定客群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服务体验。
肯德基虽然是以炸鸡为主打,但论口味和品牌形象,都逊色于产品专一但营销新颖的Chick-fil-A。
而麦当劳,虽说在1983年就推出了大获成功的麦乐鸡,随后又推出乡村风味鸡肉三明治、 吮指鸡块等鸡肉类产品,但其并非麦当劳的核心品类,始终淹没在一大堆牛肉汉堡中间。
换句话说,Chick-fil-A的客户群,是那些对传统快餐营销方式审美疲劳、追求新鲜有趣体验的消费者,他们对快餐的需求不只是果腹,还有口感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在快餐行业普遍追求产品多样化和频繁推陈出新的背景下,新产品增多虽然可以带来客户的新鲜感,但也造成了“选择困难症”,运营也越发复杂。
与麦当劳、肯德基等动辄几十种选择的菜单相比,Chick-fil-A的客户不需要任何选择,就是鸡肉三明治,简单且直接。
正是源于对产品的“极简主义”,Chick-fil-A在79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如一,专注于提升炸鸡汉堡的品质,努力在“一厘米宽的视野中,挖到了一万米深”。
这种深度而非广度的策略,使得Chick-fil-A能够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集中于产品研发和制作工艺的精进,得以将鸡肉三明治打造成行业内的标杆,甚至被麦当劳的加盟商视为“最可怕对手”。
极致地专注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也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强烈的品牌联想——当提及鸡肉三明治时,Chick-fil-A必定是消费者的首选。
根据美国快餐行业最近的一项数据,Chick-fil-A的NPS值(净推荐值)高达62,在行业中独占鳌头,而麦当劳的NPS值为35,肯德基为28。
这意味着Chick-fil-A的顾客更愿意向他人推荐这个品牌,如同一位备受尊崇的武林盟主,拥有着众多忠实的追随者。
能得到这么多消费者信赖,Chick-fil-A不仅仅是鸡肉三明治好吃,还离不开超越期待的服务标准。
4
“多走一英里”的服务理念
众所周知,服务业必须设法超越顾客的期望,才能将顾客从一次性的交易对象转化为稳定的长期服务的关系对象。
想创立这种超越期待的服务体验,又离不开和谐且稳定的企业氛围。
幸运的是,从一开始,Chick-fil-A的创始人特鲁特就创立了“仆人式领导”(Servant Leadership)的企业文化。
所谓“仆人式领导”,是指管理者时刻将追随者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并强调和关注追随者的发展。
所以,小到熟悉顾客的名字,大到关注每个员工的生活,并与其建立终生的友谊,创始人特鲁特都极其注意,他坚信自己的生意不只是生意,也是用来造福社会和服务他人所需的机会。
比如在特鲁特坚持下,Chick-fil-A餐厅开业至今,始终坚持周日不营业,好让员工休息并平衡工作与生活。
尽管这一举措可能使公司损失数十亿美元,但这种对价值观的坚守,超越了对短期利益的追逐,从而赢得了员工的忠诚和消费者的尊重,构筑了企业独特的忠诚度护城河。
此外,特鲁特还设立了Chick-fil-A Remarkable Futures奖学金,专门用来鼓励员工深造和实现个人目标。自1973年以来,该品牌已发放超过1.62亿美元的奖学金,帮助超过93000名员工追求学术目标并拓展职业机会。
这种暖心的企业关怀,不仅让企业员工留存率保持在95%-97%,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也使其服务水平要高于同行。
比如很多餐厅,接听顾客投诉时往往是自动应答,而Chick-fil-A一直坚持人工接听。倒不是Chick-fil-A不在乎人工成本,而是企业觉得想更好与顾客建立人际关系,这是必须支付的代价。
对待客户,Chick-fil-A推崇的是“多走一英里”政策,即不仅是让顾客感觉宾至如归的氛围,更能多为顾客着想,从服务和细节给予其足够的尊重和关怀。
比如Chick-fil-A制定了严格的服务标准,要求所有店面必须做到:店内用餐时服务人员将食物送上餐桌、接待顾客时询问他们是否有任何其他需要、订餐数量大时将食物送到车上。
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对服务标准的严苛要求,使得Chick-fil-A不仅仅是提供食物的场所,更通过无微不至的服务,建立起与顾客的情感联结,从而培养出一批高度忠诚的消费者群体。
在美国最常见的“得来速”(不下车快餐店),很多快餐店的店员是坐在店内销售,顾客往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Chick-fil-A的员工却主动拿着平板电脑走到排队的车辆旁边,提前帮助顾客下订单,尽可能节省时间。
至于如何向顾客表达服务的热情,Chick-fil-A则鼓励每个门店自由发挥。
比如有的店铺员工在店内各个角落、包装袋上手写一些暖心留言,有的是主动向顾客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提供任何力所能及的服务。
为了提升服务品质,Chick-fil-A甚至不惜重金聘请豪华酒店品牌丽思卡尔顿的服务专家来培训员工。
因此,当顾客表示感谢时,Chick-fil-A员工回复不是常见的“You are welcome”,而是统一用“My pleasure”(我的荣幸)来回应,让顾客更觉得暖心。
不仅如此,Chick-fil-A还努力通过控制门店数量来维护品牌形象。
截至2000年,Chick-fil-A的门店数量已突破1000家,成为快餐行业的重要力量。然而,Chick-fil-A并未盲目追求扩张速度。
品牌发展至今,即便如今效益逐年递增,却依旧保持每年新开约100家门店的节奏,远低于行业激进扩张的速度。
而且Chick-fil-A也一直坚持不开设高速公路门店,以避免与周日不营业的规定产生冲突,依然专注于在购物中心和社区场景中深耕细作。
凭借这种稳健的扩张策略,Chick-fil-A在进入的每个区域都成功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断发展壮大。
2010年,Chick-fil-A年销售额已达35亿美元,首次成为美国最大的鸡肉快餐连锁品牌;同年,门店数量又突破1500家,单店收入233万美元,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为其后续十年年均增长超15%奠定了基础。
可无论规模发展多么大,为了不被资本绑架,Chick-fil-A拒绝了无数上市的建议,只专注做好品牌,并保持坚持多年的经营风格。
甚至,Chick-fil-A虽说也是通过连锁加盟形式进行品牌扩张,但其特许经营模式却与其他快餐行业迥异,可谓“万里挑一”。
5
与众不同的加盟策略与“H-1B玄学”
相比其他连锁品牌数万美元的加盟费,Chick-fil-A的启动费仅需1万美元。
此外,品牌还承担所有设备、房地产和开业成本,拥有门店所有权,而经营者与品牌是利益一致的“运营者”,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加盟商”。
但在美国快餐行业也流传一句话,“成为Chick-fil-A的特许经营商比进哈佛大学还难”。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Chick-fil-A每年能收到4万份左右的加盟申请,可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只接受100至115名,申请成功率只有0.25%,确实远低于哈佛大学平均3%左右的录取率。
而顺利加盟Chick-fil-A后的幸运儿,除了需按销售额一定比例向总部支付设备与商业服务费用,以及部分利润和特许经营费,还被规定,“不得将门店传给后代或赠予他人”。
不仅如此,Chick-fil-A还要求每位加盟商只能拥有一家门店,这与麦当劳加盟商平均经营六家餐厅的模式截然不同。
可以说,从严格筛选到牢牢把控店铺经营,是因为Chick-fil-A深知加盟商的专注度,对门店运营质量和品牌形象至关重要,所以才那么谨慎地选择合作伙伴。
借助这套精挑细选并鼓励加盟商深度参与单店运营的策略,Chick-fil-A才能构建起一个由高素质、高度投入的特许经营商组成的网络,也使得“多走一英里”的服务理念得到真正落实,保证企业规模不断增长同时,服务品质与品牌调性不被稀释。
正因如此,根据2021~2023年美国顾客满意指数餐饮类统计数据,Chick-fil-A连续9年登上品牌榜首,其得分是83分。
要知道,全美正餐餐厅平均分为80分,连锁店平均分为79分;连锁餐厅中,达美乐和KFC得分78分;必胜客和星巴克得分均为77分,麦当劳只有68分。
不仅如此,2024年Chick-fil-A又凭借不到3000家门店,却创造出单店年均营收84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161万)的惊人业绩,是同期麦当劳的2倍多,星巴克的近5倍。
更有趣的是,因为Chick-fil-A带来的影响力,很多人甚至将其演变成一种“H-1B玄学”。
H-1B签证是美国为高技能外国专业人士提供的一种工作签证,允许雇主雇用符合条件的外国员工。
然而,由于申请者远远多于可用名额,美国移民局(USCIS)采用抽签制来决定哪些申请人可以获得签证,比如2024年H-1B签证申请人数约48万,但中签率仅25%。
因此,许多渴望获得H-1B签证的人,在抽签前或申请过程中,常常会前往Chick-fil-A购买一份招牌鸡肉三明治套餐,心中默念“保佑我中签”,然后满怀虔诚地将其吃完。
他们还会保留祈祷前的Chick-fil-A套餐收据,等到中签后,再去吃一顿炸鸡以“还愿”。
更有甚者,会将自己的社交媒体头像换成Chick-fil-A的标志,并购买一些Chick-fil-A的周边挂件随身携带……他们认为这些举动都有助于提高H-1B签证的中签率。
虽然这样的“H-1B玄学”听上去十分离谱,可也从另一角度体现了Chick-fil-A品牌确实“接地气”,这种情绪价值带来的效应远比“鸡肉好吃”更有传播性。
6
结束语
纵观Chick-fil-A创立七十多年的商业实践不难发现,这个追求产品“极简主义”的炸鸡品牌,真正的竞争优势实质是对企业建立的核心价值的不懈坚守。
在碎片化的商业时代,特别是当行业沉迷于菜单扩张与规模竞赛时,Chick-fil-A不仅用单一产品构筑起品质护城河,更以“慢即是快”的节奏实现了单店营收行业领跑,让忠诚顾客成为品牌最坚固的壁垒。
从创始人将“以人为本”理论注入企业文化,到特许经营模式以价值观为筛选标尺,再到将“多走一英里”的服务理念渗透到服务细节,Chick-fil-A的成功密码就藏在企业文化、特许经营、产品策略、服务体验和扩张节奏等多个维度的深度耕耘中。
这种“简单而深刻”的商业哲学,不仅让Chick-fil-A成为快餐行业的差异化范本,也展现出商业世界的本质规律:
如同树木将根系深扎土壤才能抵御风暴,企业唯有在核心优势的土壤中持续深耕,让价值观成为贯穿战略的主线,才能在流量更迭的时代构筑起穿越周期的品牌生命力。
在如今喧嚣的市场背景下,这或许对任何企业或个人而言,都是一条值得深思的经营思路。
参考文献:
[1] The 2023 QSR 50: Fast Food’s Leading Annual Report
[2] Leading chain restaur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22,by sales,Statista
[3] Every restaurant chain wants to beat Chick-fil-A, butit’s stronger than ever,2023年12月21日,CNBC
[4] Eat Mor Chikin: Inspire More People: Doing Business theChick-fil-A Way
[6] The Largest Buyer Of Peanut Oil In The U.S. MightSurprise You
[7] Is This the Secret Ingredient Behind Chick-fil-A'sPerfect Lemonade?,2019年1月22日,southern living
[8] Servant Leadership at the Heart of Chick-fil-A Success
[9] Chick-fil-A Remarkable Futures™ Scholarships,Chick-fil-A
[10] Getting a Chick-fil-A franchise is harder than gettinginto Harvard,TheWashington Post
[11]单店收入是麦当劳2倍、年销1354亿元的它,坚持周日不营业且“永不上市”,作者Riri,微信公众号“FBIF食品饮料创新”
[12]零售创新案例,当快餐不“快卷”:Chick-fil-A的反套路破局之路!,微信公众号“零售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