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疆这个品牌,无人机和运动相机可能是大家最先想到的产品,尤其是无人机,大疆“几乎垄断”了这个市场。
大疆在这个月陆续推出了 Osmo 360 全景相机和 DJI ROMO 扫拖机器人这两款新品,Osmo 360 全景相机倒是可以预见到,算是运动相机品类的一个扩充,丰富了自身的产品矩阵,也是无人机和运动相机领域多年影像技术的具像化。
不过 DJI ROMO 扫拖机器人就完全不同,这对大疆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品类,与过往的无人机和运动相机截然不同,其次就是扫拖机器人本身已经是一个发展多年的成熟市场,拥有石头、云鲸、追觅、科沃斯等众多品牌,并且都积累下了不少用户口碑和技术实力,大疆想要在这个市场闯出一片天难度还是不小。
反念一想,扫拖机器人具备的两项核心技术——“电机”和“避障”对大疆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在大大小小的各类无人机上早早就开始深耕这两项技术了,如今杀到扫拖机器人市场,或许也是一种技术下放。那么 DJI ROMO 扫拖机器人到底实力如何,究竟这位行业“新人”有没有挑战老牌厂商的实力,不妨看看我们的实际测试。
颜值即正义?透明外壳下的精工设计
图源:大疆
当大疆一开始放出 DJI ROMO 扫拖机器人的官方图片时,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会以为官方图片中左侧的透明款只是用于展示产品本身的内部设计与结构,正式上市的产品应该还是右边的白色款式。万万没想到,原来透明款也是真正销售的型号。
iMac G3,图源:网络
Nothing Phone (1),图源:Nothing
熟悉消费电子产品的读者应该对苹果 iMac G3、Nothing 手机等采用了透明设计的产品不陌生,但这还是第一次在扫拖机器人品类中看到全透明设计的产品,打破了以往“非黑即白”的同质化外观。相信不少人也都很喜欢 DJI ROMO 的全透明外观设计,大疆在外观上率先做出了大胆且成功的改进。
图源:前方智能
图源:前方智能
图源:前方智能
从 DJI ROMO 透明外壳看进去,一个词形容就是“精致”。DJI ROMO 基站和扫拖机器人的主色调以灰+白为主,再辅以橙色点缀,这也是不会出错的色彩搭配。
图源:前方智能
DJI ROMO 透明外壳下的各种模块错落有致,而且它们并非单纯的装饰件,所有模块都是真正参与扫地机器人日常工作的有效模块,在实际工作时,也可以看到部分零部件在运转。为了让产品内部的电路、水路、零部件、耗材在透明外壳下不凌乱,设计和工程团队肯定做了不少努力,考虑到 DJI ROMO 是一个每天都在“吃灰”的产品,如果出现密封没做好的地方,灰尘一旦进入透明外壳内部,整个产品就会变得“又脏又丑”。
图源:前方智能
图源:前方智能
DJI ROMO 的透明外壳使用的塑料材质,而非玻璃材质,潜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时间久了或许会发黄,虽然大疆使用了抗 UV 不易发黄的材质,但实际效果还需要时间的检验才知道。
图源:大疆
虽然有潜在“变丑变脏”的风险,但就从到手的第一时间来看,DJI ROMO 外观确实独特、出众。不过,DJI ROMO 仅有最高配置的版本才具有全透明设计,除了外观设计,DJI ROMO 三个版本之间的功能差异其实很小,但产品售价却可以从 4699 元起到最高 7399 元(不计算国补),相差 2700 元,用户是否愿意为了“颜值”而额外多花这笔钱,这里需要打上一个问号。我们标注了三款产品主要的差异,大家可以仔细对比,看看是否有必要“升级”。
无人机避障技术下放,实测效果不佳
大疆的避障实力已经在无人机上得到了充分验证,DJI ROMO 此次采用了双目鱼眼视觉传感器与三枚广视角固态激光雷达的融合方案,避障技术与无人机同源。
图源:前方智能
鱼眼相机天然拥有接近 180° 的超宽视野,并且双目配置可以通过视差获得稠密的深度图;但在光照不足或无纹理地面(如纯白墙、黑色地毯)时,纯视觉深度会失准,固态 LiDAR 则利用激光飞行时间测距,两者融合后,鱼眼负责“看全”,LiDAR 负责“量准”,这种“视觉+激光”的混合感知方案可以在算法层面实时互补。纸面实力不弱,我们不妨也就通过实际测试验证一下它的能力。
我们在地面上放置了数据线、银行卡、纸团、拖鞋,以及体积非常小的积木,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数据线之类的障碍物对扫地机器人来说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各个品牌基本都可以做到了。比较难的是银行卡、身份证这类非常薄的卡片,以及小体积的物品(难以与一般的颗粒物垃圾进行区分)。
实测发现,DJI ROMO 能够应对拖鞋这类体积大的物品,还能够正确识别厚度大约只有 2mm 的银行卡,以及数据线这种“平躺”在地面的细小物品,但在面对纸团时出现了问题,把纸团卷进了底部,但纸团体积又有点大,没办法吸入尘盒,卡在了底部。如果细心观察可以看到,在视频中段,DJI ROMO 曾识别到一次纸团并成功避开,但不知为何后续又出现了失误。
我们还发现 DJI ROMO 在面对这些障碍时,采用了两种不同策略,如果是银行卡、数据线这类有可能被卷进扫地机器人的物品,DJI ROMO 会离得远远的,坚决不碰;拖鞋这类比较安全的障碍物,DJI ROMO 则是尽可能贴边打扫,扩大清洁面积。
DJI ROMO 从识别物体到做出判断的速度非常快,从识别到转向几乎没有停留。目前其他品牌的扫地机器人面对这种情况,通常都会停留一会,再原地左右打转,最后才能继续下一步行动,这是大疆原本无人机技术的积累,也是双目鱼眼视觉传感器 + 三枚广视角固态激光雷达融合方案的技术优势,而传统顶置旋转 LiDAR,以及单目视觉方案很难准确清晰地识别地面低矮物品。
图源:大疆
图源:前方智能
DJI ROMO 的宣传材料中有介绍可以绕开常见液体、宠物尿液这样的液体污渍,在 App 中也有对应的设置,但在我们的多次测试中,DJI ROMO 没能识别出任何一次液体污渍,每次都是直接从上面压了过去。对于有宠物的家庭来说,目前你完全不能信任 DJI ROMO 的避障能力。
清洁创新有亮点,但核心技术已落后一代
说完 DJI ROMO 的避障能力,归根结底扫拖机器人还是要讲清洁能力。DJI ROMO 在机器人部分采用的是双边刷、双圆盘拖布、25000Pa 吸力的组合。机器人右侧的边刷和圆盘拖布还具备机械臂,可以外扩出去,便于清理到墙角等“犄角旮旯”。
图源:前方智能
25000Pa 的吸力已经是行业第一梯队的水平,吸力完全无需担心。相比单边刷,DJI ROMO 的双边刷可以更好地聚拢行驶路线上两边的灰尘,清洁效果会更好,效率也会更高。
面对大量颗粒物垃圾时,DJI ROMO 会自动执行三个操作,首先会自动降低行进速度,其次提升吸力,然后还会降低双边刷的转速,避免把颗粒物垃圾打飞,三个操作确保能够将地面打扫干净。在我们的测试中,瓜子、猫砂、猫粮这类垃圾通通不在话下。
图源:大疆
不过,在测试中我们也发现 DJI ROMO 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就是毛发处理,在非常少量的毛发场景中,DJI ROMO 的双边刷就已经出现毛发缠绕的情况,而石头、云鲸等等品牌早在好几代产品之前就已经做到了 0 缠绕设计,DJI ROMO 后续还需要着重加强这方面的实力。在宣传中,大疆也只宣传了 DJI ROMO 的主刷“毛发 0 缠 0 卡机”,并没有提到边刷毛发缠绕的问题,看来大疆自己也清楚边刷存在缠头发的情况。
DJI ROMO 的另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双圆盘拖布,虽然大疆在宣传中指出 DJI ROMO 在机身内置了一个水箱,可以做到拖地过程中保持拖布持续湿润,不会“越拖越干”,但双圆盘拖布在拖地过程中无法做到实时清洁,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越拖越脏,以脏拖脏”的事实。
图源:科沃斯
针对这个问题,目前科沃斯、云鲸等品牌给出了更佳的解决方案 —— 滚筒拖布,滚筒可以做到“活水清洁”,可以实时保持滚筒洁净,不会出现圆盘拖布把污渍“抹匀”的情况。
在 2020 年就有传言指出大疆正在研发扫地机器人,计划进军智能家居行业。此后,关于大疆扫地机器人的消息陆续都有出现,但一直没有得到官方确认。直到 2024 年,相关谍照开始在社交平台传播,才逐渐坐实了大疆即将推出扫地机器人的事实。
2025 年还在采用双圆盘拖布,在技术层面上一定是落后的,或许这可以归咎于大疆一开始的研发方向就是以双圆盘拖布为目标,没有预料到滚筒拖布这一去年诞生的新兴技术趋势,在其他竞争对手开始使用滚筒拖布后,大疆又很难短时间调整现有的技术方向,才不得不“硬着头皮”在自家首款扫拖机器人上继续使用双圆盘拖布。
在社交平台上,很多潜在用户也对 DJI ROMO 的双圆盘拖布产生了质疑,都表达了不买第一代产品的看法。
当然,大疆作为一家持续创新的厂商,DJI ROMO 并非毫无创新之处,基站自清洁就是此次非常值得说道的一个地方。
图源:网络
不过在说 DJI ROMO 之前,我们先说说目前市面上其他品牌在基站自清洁上的不足之处。现在很多品牌在宣传自家的扫拖机器人时都会打上「基站自清洁 + 免维护」这样的宣传语,但时间一长,基站底部的拖盘还是会累积污渍发臭,用户还是需要定期把托盘取出来清洗,基站本身的自清洁功能无法做到彻底清洁,多多少少还是会有,社交平台也有很多吐槽这一点。
DJI ROMO 使用一周后效果,图源:前方智能
再回到 DJI ROMO 身上,这次它们通过大胆设计,直接把拖盘砍掉了,直接减少了一个污渍会累积的零部件,再加上多路高压水路、更大的排污口和更大的吸力,做到了更长效洁净,即便真的有污渍残留,DJI ROMO 内部结构更加简单,简单擦拭一下就行。
图源:大疆
最后我们再来聊聊大疆的影像,没错,DJI ROMO 上面有一颗用于视频的摄像头,主要是用来做视频监控和观察宠物用的,不过这枚摄像头别说什么“哈苏”影像了,效果还不如几年前的监控摄像头清晰。
图源:前方智能
在光线非常充足的情况下,拍出来的效果就跟光线不足一样,而且画质非常不清晰,效果直接看图吧。
总结
大疆无人机部分的营收目前占据大疆总营收的半数以上,面对无人机市场即将触及天花板,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逐渐加强无人机监管,收窄无人机开放区域,大疆急需找到一个新的市场方向。
从 2020 年传闻到 2025 年正式发布,大疆在扫拖机器人这个赛道上整整筹备了 5 年。然而,这 5 年的时间似乎并没有让 DJI ROMO 在技术上实现真正的领先。
坦率地说,DJI ROMO 更像是大疆的一次"试水"产品。它证明了大疆有能力做出不一样的扫地机器人,但也暴露了大疆在这个领域的经验不足。
就以我们目前的各种测试来看,DJI ROMO 的避障能力不算突出,宣传的液体避障能力从来没有成功躲避过液体,再加上容易缠上毛发的边刷以及技术落后的双圆盘拖布,我们给手中的这款 DJI ROMO P(旗舰版)的整体评价是“不推荐”。
对于消费者而言,除非你是大疆的忠实粉丝,或者对透明外观有着强烈偏好,否则我们建议再等等。等大疆推出第二代产品,等他们解决液体避障、毛发缠绕和拖布技术落后等问题。
我们之前评测了带有机械臂的石头 G30 Space 探索版扫拖机器人,在那篇评测中由于功能羸弱的机械臂和较高的售价,我们给出了“不推荐”的评价。如今跟 DJI ROMO 一对比,石头 G30 Space 探索版都显得具有性价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