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们梳理了VR大空间上半年市场走势以及分析了100+大空间项目,相关阅读:《【年中特辑】VR大空间中场狂奔:新增100+项目,超1000家门店落地》。基于对上半年市场发展的观察,我们也发现下半年大空间的发展依然呈现继续向上的趋势。
由于VR大空间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今年还出现了不少公开招标的项目,最高采购项目预算金额超800万,不过公开招标的项目主要多为文旅项目,文旅已成为今年下半年VR大空间落地的一大主要方向。
同时,商场类VR大空间也将会被快速推进,理想预计或将突破3000家门店,仅大千迷境就预计到2025年年底其线下合作模式的门店将达到500家,商超类场景也有望被进一步推至高点。
为了能够更清晰呈现下半年市场走向,以下为具体分析:
总计超3500万招标,下半年文旅或将成为集中落地场景
从近期落地的项目来看,文化场馆这一场景较为突出,近两个月陆续落地的项目均多以文化场馆为主,商场类落地的项目反而不多。
例如殷墟博物馆落地项目《甲骨文奇遇记》、苏州吴文化博物馆落地项目《清明上河·珏》、张掖市博物馆落地项目《黑水云图》、商丘博物馆启动项目《永不消逝的圆明园》、贵州省地质博物馆落地项目《逐梦月球》、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落地项目《神迹玛雅大型沉浸式VR探索展——神秘的库库尔坎》、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引入PICO头显,陆续上线《太空奥德赛》和《遇见东坡》两大体验项目等等。
随着文旅消费越来越年轻化叠加文旅市场转型,「沉浸式文旅」如今已成为一大高频热词。而XR与文旅的结合,则助推了沉浸式文旅的发展,目前已逐步发展为文旅场景一大亮点项目。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并指出,支持在文博场馆、景区、街区、邮轮、大巴等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出一批沉浸式文旅新产品新场景。
为了推进并落实沉浸式文旅,显然可见各地文化场馆正在不断引进大空间项目。此外,从今年VR大空间各大公开招标项目来看,亦多以文旅为主。
据VR陀螺不完全统计,今年VR大空间相关公开招标项目相比往年翻了几倍,而几乎公开招标项目的内容均多以文旅方向为主。其中最高招标项目的采购预算超800万,为吉木萨尔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发布了北庭故城大空间沉浸式VR体验项目(一期)采购及安装工程招标项目,建设单位为吉木萨尔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建设周期为一年。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北庭故城大空间沉浸式VR体验项目(二期)的招标中,计划总投资额被提高到了1651.90万,建设范围包括VR大空间的展陈策划与设计、VR场景剧本的构思与创作、VR场景的制作及交互体验程序的开发、硬件设备的采购与安装调试、互动多媒体展项的定制与开发、平面设计与制作,以及定制场景的设计与制作等多个方面。
而最低采购预算的招标项目也有40万,为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VR大空间科学探索体验展项目,面向青少年群体打造科普内容。不过这些项目大多都已截止投标,仅有乾陵景区VR体验馆优化(三次)项目还在招标中,该项目采购预算为47.5万,投标截止时间8月26日,比较感兴趣的企业可以继续投标。
各大招标项目
以上公开招标的项目大多建设与落地时间均在下半年与2026年上半年,叠加市场不断推进,预计今年下半年文旅将会成为VR大空间集中落地的一大场景。而在众多文旅项目中,内容制作上红色文化算是今年比较突出的一大类别,相较于去年有明显增长。
此外,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五部门也联合印发了《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合理运用大数据、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打造一批沉浸式、体验式全国红色旅游实景课堂”。
在政策与市场双力推动下,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旅游也正成为文旅领域一大重要发展方向,这一类别的内容值得厂商们关注。
与商圈持续联动,预计下半年或能破3000家门店
下半年置于商圈类VR大空间仍将会有不少项目落地,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下半年国庆与寒假两大假期或将成为大空间项目集中落地的时间点。
之前VR陀螺统计了不到20家厂商的落地门店数量,总计已超1000家门店;而今年上半年VR大空间就已出现超100+新项目,并且出现了不少新厂商的身影,若全部统计,预计目前市场的门店数量早已超2000家,到2025年年底,市场总门店数量或突破3000家。
其中扩展速度最快的还属大千迷境、元象科技等企业,大千迷境预计到年底该合作门店数量将突破500家,而元象科技目前门店数量已突破150家,接下来还计划以每月数十店的速度持续扩张,或许下半年有望能够突破200家门店,仅两家厂商就占据了快三分之一市场,下半年或还能够看到更多的惊喜。
不过值得提醒的是,虽然商圈类大空间扩展速度在线,但盈利的并不多。有业内人士给出推算,商圈类大空间若想实现盈利实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以商圈的坪效逻辑,大多项目都只维持在盈亏平衡点,甚至有的还未产生盈利。因此,目前有不少厂商入局均是在赌这个行业的未来。毕竟虽短期盈利数据不好看,但长期市场值得期待。
不过还值得一提的是,今年VR快闪店的风潮也开始涌现,不少厂商开始将VR体验场馆以VR快闪店的模式落地,占地面积不大,展期时间一般在1-3个月,也有项目展期时间在半年左右。VR快闪具有低成本,高灵活的优势,便于聚焦IP,发展文化IP+商业空间。
同时,这几年主题IP快闪店的发展也为VR快闪店的落地提供了一条路径参考。不少VR快闪店会结合主题IP推出打卡区与周边品类,极大地吸引了IP粉的用户,也拓展了VR沉浸体验店的商业圈。随着情感消费和情绪消费快速增长,围绕主题IP所展开的VR快闪店也能够更进一步刺激用户消费。以《我的蜡笔小新》上海VR快闪店为例,便是结合蜡笔小新这一IP落地的快闪店,据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往体验。
此外,VR快闪的模式也更容易抓住IP最火爆的时间段。以最近热映的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为例,借助IP的势能,上影元联合维魔科技还出品了《浪浪山小妖怪》XR版本,并且选择同期上映,以电影的热度为XR体验输送一定流量,可谓快速抓住了IP的热度。
商圈类VR大空间的发展也是未来虚拟影视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往更大的市场来看,VR大空间作为大众线下娱乐消费的一部分,在追求内容精品化的同时,也推动了行业商业价值的提升,线下大空间内容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用户消费情绪,也链接了新的线下娱乐商业模式。在VR大空间发展不断迈向一大主流娱乐形式的道路上,终会迎来健康的商业生态。
做大线下娱乐市场蛋糕,VR/MR值得期待
日前,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联合美团还发布了《2024全国文化娱乐市场消费研究报告(游艺娱乐业态)》,以电玩城、抓机/娃娃屋、主机游戏与沉浸式VR为代表的游艺娱乐业态,已成当下年轻人的社交「新宠」。以游艺娱乐业态为例,2024年以电玩城、抓机 / 娃娃屋、主机游戏与沉浸式VR为代表的品类,在消费端的年市场规模可达450亿元,年同比增长130%。
随着时代发展,线下沉浸式娱乐的方式必然也会迎来一些新鲜的血液,从网吧到KTV再到剧本杀与密室逃脱以及曾风靡一时的私人影院都是线下娱乐方式更替最好的证明,而线下娱乐方式的变更不变的逻辑便是年轻人主导。如今沉浸式体验已经成为年轻人出游的一股风潮,VR/MR则是沉浸式体验最好的代表。
据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VR大空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占比预计超过40%。市场前景广阔,VR大空间也在高速发展,而随着硬件设备的迭代,MR也逐渐杀出了一条清晰的道路,从今年的各大落地项目来看,MR大空间项目涌现的也越来越多。
总而言之,线下娱乐的方式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也意味着线下娱乐方式也将会迎来快速变革期。以VR/MR为技术所打造的沉浸式体验便是未来线下娱乐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内容制作成本降低,硬件设备迭代同时成本下探,再叠加技术优化,未来注重社交与体感的娱乐方式终将会年轻人热衷的休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