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天下丨趋势丨350亿收购背后,EDA巨头为何死磕汽车系统仿真?

IP归属:广东

前言

科技产业的宏大版图中,2025年7月新思科技完成对Ansys的350亿美元收购,无疑是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

这一收购案不仅刷新了行业交易金额的记录,更引发了人们对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巨头布局汽车系统仿真领域战略意图的深度探究。

作者| 方文三

图片来源|网 络

汽车产业变革催生系统仿真需求

近年来,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电动化、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汽车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工具,而是逐渐演变成一个高度复杂的移动智能终端。

以自动驾驶为例,L3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处理海量的传感器数据,如摄像头捕捉的图像信息、雷达探测的距离信息等,然后通过复杂的算法进行决策,控制车辆的行驶。

这背后涉及到极其复杂的电子系统,从芯片到各种传感器,再到软件算法,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电子系统的复杂性呈指数级增长。同时,汽车制造商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需要不断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快速迭代产品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此外,汽车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自动驾驶汽车,其安全性要求远远高于传统汽车。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汽车系统仿真成为汽车研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系统仿真,汽车制造商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对汽车的电子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和验证,提前发现潜在问题,优化系统性能,从而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上市时间。

仿真优势凸显成本、效率与安全的多重保障

系统仿真之所以在汽车电子领域变得如此关键,是因为它具有诸多传统测试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从成本角度来看,传统的汽车研发需要进行大量的物理原型测试,如碰撞测试、风洞测试等,这些测试不仅成本高昂,而且耗时费力。

一次真实的汽车碰撞测试可能需要耗费数百万美元,并且需要制造多个物理原型车。

而通过系统仿真,工程师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各种测试场景,大大降低了物理原型的制作数量和测试次数,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在效率方面,仿真能够极大地加速汽车研发进程。传统的测试方法需要按照顺序进行各种测试,一旦发现问题,需要重新设计、制造和测试,整个过程非常漫长。

而系统仿真可以并行进行多个测试场景的模拟,并且能够快速修改参数进行迭代优化。

在设计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时,工程师可以通过仿真软件快速测试不同电池材料、电路设计和控制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短时间内找到最优解决方案,而不需要花费数月时间进行实际的实验和测试。

对于自动驾驶系统而言,安全性尤为关键。在现实世界中,很难对所有可能出现的复杂路况和场景进行全面测试,而仿真软件可以模拟出成千上万种不同的驾驶场景。

包括极端天气条件、罕见的交通状况等,对自动驾驶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性验证,确保其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安全可靠地运行。

新思科技收购Ansys构建芯片到系统的生态闭环

新思科技作为全球EDA领域的领军企业,一直以来在芯片设计工具方面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

而Ansys则是多物理场仿真领域的领导者,其产品覆盖结构、热传递、流体、电子和光学元件仿真等多个领域。新思科技对Ansys的收购,堪称一场优势互补的“联姻”。

通过此次收购,新思科技成功构建了从芯片到系统级的协同设计与仿真平台。在汽车电子领域,这个平台能够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在芯片设计阶段,新思科技的EDA工具可以优化芯片的性能和功耗;在系统级设计阶段,Ansys的仿真软件可以对整个汽车电子系统进行多物理场仿真,包括热管理、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分析。

以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为例,利用新思科技- Ansys联合平台,工程师可以在设计初期对电池的热性能进行仿真分析,预测电池在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分布,从而优化电池的散热设计,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

同时,还可以对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进行仿真,确保其在各种复杂电磁环境下能够稳定运行。

从市场战略角度来看,这次收购显著扩大了新思科技的潜在市场规模(TAM)。预计新思科技的TAM将增长1.5倍,达到约310亿美元。

这不仅巩固了新思科技在EDA领域的领先地位,还使其成功切入汽车、航空航天和工业等极具增长潜力的领域。

通过整合Ansys在这些领域成熟的业务和市场推广经验,新思科技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行业客户对于系统仿真的需求,进一步拓展业务边界。

行业竞争格局重塑:巨头竞逐与技术变革

新思科技收购Ansys并非孤立事件,它反映了整个EDA行业在汽车系统仿真领域的战略布局趋势。

在新思科技完成收购之前,2024年西门子就已宣布完成106亿美元收购Altair的计划,而Cadence也通过收购BETA CAE Systems等公司扩展了在汽车和航空航天仿真领域的布局。

这些巨头的一系列收购行动,正在重塑EDA行业在汽车电子领域的竞争格局。

以往,EDA企业主要聚焦于芯片设计工具的研发和销售,而如今,它们纷纷朝着系统级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满足汽车电子系统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和快速迭代需求。

结尾:

未来,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汽车系统仿真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EDA巨头们需要不断整合技术资源,加强研发创新,进一步提升系统级设计能力。

随着汽车电子系统与其他行业的融合趋势不断加强,如与物联网、5G通信等领域的交叉,EDA企业还需要拓展跨领域的技术能力,以提供更加全面的解决方案。

内容参考来源于:电子工程世界:EDA三巨头为何集体押注汽车系统仿真?;中国财富网:2025年智能驾驶技术安全性展望:挑战与突破;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自动驾驶汽车感知系统仿真的研究及应用综述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AI芯天下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911711/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124124.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