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天下丨分析丨美团、京东重金[围猎]具身智能公司,所为何事?

IP归属:广东

前言

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前五个月,具身智能领域的融资总额已突破230亿元,超越2024年全年总额。

其中,美团与京东的投资占比超过30%,成为推动行业爆发性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短短半年内,两家企业完成4笔重大投资,再次频繁进军同一竞争领域。

作者| 方文三

图片来源|网 络

京东的垂直整合:构建[AI大脑-机器人本体]生态

京东在7月21日同日宣布投资三家头部具身智能公司——千寻智能、逐际动力及众擎机器人。

京东主导了千寻智能的PreA+轮融资,金额达6亿元人民币,同时战略领投了逐际动力的新一轮融资,双方将在零售、物流和服务领域深化协作。

千寻智能的核心产品VLA大模型Spirit v1及人形机器人Moz1被视为关键优势,京东投资相当于引入智能[大脑指挥官],以高效应对复杂任务。

投资千寻,是京东为机器人军团注入核心的[智能中枢],旨在获取使机器实现通用化、处理复杂任务的顶尖AI技术。

逐际动力在运动智能领域表现优异,专精于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和双足机器人,能实现稳定灵活的移动,产品已具备量产条件。

这笔投资,是京东为机器人配备可靠的[运动系统],确保其在复杂环境如京东庞大的仓储和动态配送路线中稳健运行。

合作声明明确表示,将[强化在零售、物流及服务等领域的协作配合]。

众擎的SE01人形机器人成本控制在10万元以内,公司计划利用融资加速批量生产、交付,并强化技术研发团队。

众擎机器人拥有核心优势是极致成本控制,其研发的SE01人形机器人成本已降至10万元人民币以下,显著低于同类产品,关键在于对关节模组等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

投资众擎,是京东为机器人大规模推广铺设[经济路径],确保该技术不仅先进,更在商业上可行,真正实现产业化。

京东的核心痛点在于物流业务中人力成本与规模扩张的矛盾日益突出。

年配送量达100亿件,仓储分拣效率接近极限,而具身智能机器人试点显示效率为人工的2.3倍,连续作业时间超72小时,采用机器替代重复劳动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策略。

作为仓储物流领域的头部企业,京东在智能驾驶、仓储机器人等领域具备天然需求,通过投资或自研推动供应链自动化升级。

可见,京东的技术储备集中于软件和系统层面,亟需一个支持技术验证、推动演进、并具落地潜力的通用机器人平台。

通过剖析这三家企业的各自定位,京东的战略目标清晰浮现。

这更像是对未来机器人关键能力的一次战略性收购,而非单纯的企业合并。

正如京东向华尔街见闻所强调,投资聚焦供应链场景,推动创新落地。

京东不仅是投资方,更是该领域最渴求、最直接的终端客户。

此外,京东正融合具身智能与电商业务,多个团队探索不同落地路径。

其中,JoyInside作为核心品牌,已与十余家头部机器人企业合作,依托京东大模型提供机器人与消费者的互动能力,聚焦[一人一狗一玩具]场景。

其核心是将京东角色大模型驱动的对话智能体植入机器人、机器狗、AI玩具等硬件,为用户提供情感陪伴,提升产品竞争力。

美团的广撒网策略:押注技术路线多样性

今年7月,美团接连领投了它石智航和星海图两大具身智能企业。

其中,美团重点布局的它石智航表现尤为亮眼:这家成立仅5个月的新创企业连续完成两轮融资,总额高达2.42亿美元,创下行业融资纪录。

另一标的星海图则在半年内完成两轮战略融资,融资总额超1亿美元,两轮均由美团龙珠资本领投。

今年2月成立的它石智航,凭借5个月内斩获的天使轮融资刷新行业纪录。

这家尚未公开产品的初创企业能获得美团领投的大额资金,其核心团队堪称关键。

创始人陈亦伦是业界顶尖专家,曾主导华为ADS 1.0算法全栈设计并成功实现商业化落地。

美团在本地生活领域积累的海量复杂业务数据,正需要此类技术实现智能化升级。

星海图的核心优势在于场景落地能力。其研发的机器人已能稳定完成餐厅传菜、超市理货等精细操作;

在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其双臂机器人RE更以85%的成功率完成复杂分拣任务。

这些技术突破为美团外卖、到店等业务提供了降本增效的解决方案。

投资硬科技项目正成为美团战略投资的重心。

从人力驱动转向智能机器驱动的[提效降本]逻辑,正在持续强化美团本地生活业务的竞争壁垒。

美团的投资策略并非仅限于押注单一创始团队或技术路径,而是聚焦未来。

采取[收购赛道]的全面部署方式,旨在打造一个多元化、协同演进的具身智能生态系统。

美团创始人王兴对行业趋势早有洞察。2021年,他就将机器人确立为集团核心投资方向。

据统计,2023年至今美团已出手8次,累计投资7家具身智能企业,战略布局意图明显。

依托自身场景优势:构筑自给自足的生态圈

当行业巨头携重金涌入赛道,具身智能领域呈现一派烈火烹油的繁荣景象。

机构预测显示,至2050年该领域设备保有量将突破3亿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形成1.7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然而喧嚣背后,商业化落地的坚冰仍是所有参与者面临的关键挑战。

融资热潮难以消融落地困境——高昂成本、核心技术瓶颈以及缺乏规模化验证场景,构成行业共同痛点。

未来三至十年间,整机厂商需持续投入巨额资金:既包括硬件研发、软件开发及生态系统搭建,也涉及联合下游客户开发新品,这对企业财务实力提出极高要求。

以京东、美团为代表的头部企业,正依托庞大自有场景与雄厚资本,构筑垂直整合的[封闭生态圈]。

其优势在于可内部消化研发成本,通过提升运营效率验证机器人价值,暂无需迫于公开市场盈利压力。

电子商务、外卖服务和本地生活等数字经济巨头,最终都必须依托仓储、物流和配送等实体基础设施。

具身智能成为掌控物理世界的关键所在,是驱动效率革命、构建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战场。

随着资本与战略协同推进,这场由领先科技企业共同推动的技术革命,必将重塑产业整体格局。这场涉及万亿级市场的激烈竞争,其序幕才刚刚拉开。

结尾:

美团深耕自有场景的深度整合,京东着力打造开放生态,二者殊途同归,核心目标均在于加速具身智能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与规模化应用,以释放其真正的商业潜能。

这两大巨头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远非简单的商业竞争,这场巨头角逐的最终胜者,将取决于谁能更深入地融入人们生活的脉络。

未来的城市画卷中,配送机器人穿梭于店铺之间,家庭机器人管家提供贴心服务,或许都将成为寻常景象。

部分资料参考:网易科技:《京东美团[疯抢]具身智能公司,要干什么?》,第一财经:《京东和美团,又在这一赛道[打]起来了!》,创投日报:《大厂[抢投]具身智能》,机器风潮:《1天就砸十几亿!从外卖到具身智能,京东VS美团[开打]万亿赛道》,星河频率:《互联网巨头集体重投,具身智能开始拼生态》,全天候科技:《京东美团杀入了同一片战场》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AI芯天下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911711/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124123.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