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官宣自研 SoC 芯片;OpenAI 与微软重谈合作协议;苹果与脑机接口公司 Synchron 达成合作

IP归属:广东

OpenAI 与微软重谈合作协议,或为 IPO 铺路

OpenAI 近期与其最大投资方微软正在就双方未来的合作关系进行紧张谈判。多家外媒报道称,这轮谈判的核心在于 OpenAI 计划将其商业部门转型为“公共利益公司”(PBC),以吸引更多投资并为未来上市做准备,而微软作为已投资超 130 亿美元的重要股东,是此次重组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

图源:金融时报

据悉,双方正就微软在新公司中所获股权比例展开磋商,同时还在重新谈判 2019 年签署的合作协议。现有协议规定微软可在 2030 年前使用 OpenAI 的核心 AI 技术,但微软希望通过减少部分股权,换取 2030 年后新技术的优先访问权。与此同时,OpenAI 的企业级业务不断扩展,并与甲骨文、软银等微软竞争对手合作,推进“Stargate”超大规模 AI 基础设施项目,双方关系因此趋于复杂。

OpenAI 此前宣布,尽管其商业部门将转为 PBC,但非营利董事会仍将保留对集团的最终控制权。此举旨在平衡“造福人类”的使命与投资者的商业回报诉求。分析指出,OpenAI 只有顺利完成结构调整,才能持续获得大规模资金支持,与谷歌等科技巨头竞争。

目前,OpenAI 的重组计划还需获得微软等主要投资方及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外界普遍认为,双方虽然分歧明显,但仍有望达成协议,共同推动 AI 行业发展。

AI21 Labs 获得谷歌和英伟达 3 亿美元融资

以色列 AI 初创公司 AI21 Labs 近日完成了由谷歌和英伟达领投的 3 亿美元 D 轮融资。该公司自 2017 年成立以来,专注于开发大型语言模型和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致力于提升企业级 AI 的可靠性。

图源:AI21 Labs

AI21 Labs 上一次融资是在 2023 年,当时估值 14 亿美元,融资金额为 2.08 亿美元。本轮融资后,该公司的总融资额将达到 6.36 亿美元,估值尚不清楚。

AI21 Labs 以其 Jamba 语言模型系列著称,采用混合专家架构,结合 state-space 模型与 transformer 技术,支持高达 256k 个 token 的长文本处理,适用于法律文件分析、内容总结等复杂场景。公司还推出了 Maestro 系统,显著降低大模型的幻觉率,将推理准确率提升至 95% 以上。

AI21 Labs 的客户包括 Wix、Capgemini 等知名企业。公司还为开发者和企业用户提供 AI21 Studio 平台,支持本地和虚拟私有云部署,保障数据隐私与合规需求。

本轮融资的其他投资方还包括 Intel Capital、Walden Catalyst、Pitango 等。近期,全球 AI 创业公司融资持续升温,仅上月就有 70 亿美元流向该领域。以色列科技企业 2024 年融资总额已超过 120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AI21 Labs 的快速发展,显示出企业级 AI 解决方案在全球市场的巨大潜力。

美团领投,深圳创企“自变量机器人”获数亿元A轮融资

5月12日,深圳具身智能公司“自变量机器人”宣布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美团战投领投、美团龙珠跟投,将用于持续加速该公司全自研端到端通用具身智能大模型与机器人本体的同步迭代,以及未来多个应用场景的智慧化方案合作和落地。

据悉,自变量机器人(X Square Robot)成立于2023年12月,聚焦“通用具身大模型”的研发,以真实世界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构建具备精细操作能力的通用机器人。

自变量机器人CEO王潜毕业于清华大学,是全球最早在神经网络中引入注意力机制的学者之一,CTO王昊则是北大计算物理博士,其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研究院)期间担任封神榜大模型团队算法负责人,发布了国内首个多模态开源大模型“太乙”。

该公司自主开发的「Great Wall」操作大模型系列的「WALL-A」模型具备多模态信息融合能力,可以整合不同类型的感知数据、自然语言指令与运动控制信号,实现输入到输出的端到端映射。

图源:X Square Robot

此外,公司也在自主研发并持续优化适配多模态大模型控制的机器人本体,并已在多步骤复杂任务场景中落地应用。

截至目前,自变量机器人已完成7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10亿元。除了今年2月对外披露的光速光合、君联资本领投的数亿元Pre-A++轮融资外,在A轮融资前,自变量机器人还完成了由华映资本、云启资本、广发信德投资的数亿元Pre-A+++轮融资。

Manus 面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

5 月 12 日晚,Manus宣布面向全球用户开放注册。

平台公告显示,即日起,用户无需邀请码即可直接注册。所有用户每天可免费执行 1 项基础任务(含 300 积分),新用户还能获得 1000 积分的一次性奖励。

图源:X

此外,Manus 还提供月费 19 美元、39 美元或 199 美元的订阅计划,提供基础功能扩展、算力优先调度、企业级 API 权限等服务,付费用户能获得最高 10 倍于免费版的算力资源和专属功能。

据悉,在今年 3 月 Manus 刚上线时,曾吸引 200 万人排队等候使用,并出现“一码难求”状态,平台注册码一度被爆炒至 10 万元。

谷歌 Gemma AI 模型下载量突破 1.5 亿次

根据谷歌 DeepMind 的开发者关系工程师 Omar Sanseviero 在社交平台 X 上透露的信息,谷歌旗下的开源 AI 模型 Gemma 下载量已突破 1.5 亿次,开发者已在 Hugging Face 平台上创建了超过 7 万个 Gemma 变体。

图源:X

Gemma 于 2024 年 2 月首次发布,主打轻量化和高效能,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当时谷歌表示,Gemma 在推理、数学和编程等测试中,表现优于包括 Meta Llama-2 在内的一些同期的更大型模型。

虽然下载量达到 1.4 亿次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指标,但 Gemma 远远落后于其主要竞争对手 Llama,后者在 4 月底的下载量超过了 12 亿次。

Perplexity 即将完成 5 亿美元融资,估值飙升至 140 亿美元

AI 搜索引擎初创公司 Perplexity 近日接近完成新一轮 5 亿美元融资,最新估值高达 140 亿美元,较去年底的 90 亿美元上涨逾 50%。本轮融资由知名风投公司 Accel 领投,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关注。

图源:网络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Perplexity 此前曾寻求以 180 亿美元估值融资 10 亿美元,但投资方并未接受这一价格。

Perplexity 以生成式 AI 搜索工具为核心产品,直接用自然语言回答用户提问,并附带信息来源链接,挑战谷歌在搜索领域的长期主导地位。公司近期还宣布将推出自主开发的浏览器 Comet,计划进一步拓展 AI 搜索和“智能代理”应用场景。

据悉,Perplexity 主要通过个人和企业订阅服务实现营收,企业版可支持员工检索公司内部数据。公司还面向开发者推出 Sonar API,帮助其他软件集成 AI 搜索能力。当前年化收入接近 1 亿美元,用户规模持续增长。

此次大额融资将助力 Perplexity 扩展产品线、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并在激烈的 AI 赛道中加速追赶谷歌、OpenAI 等巨头。

腾讯混元 T1-Vision 模型上线,可深度理解图片内容

近日,腾讯宣布混元 T1-Vision 模型上线元宝,新版本的响应速度较之前提升了 1.5 倍,大幅缩短了用户等待时间。用户只需在元宝中切换至混元模式并开启深度思考 T1,即可体验这一功能。

据悉,T1-Vision 支持多模态原生长思维链,轻松 “边看图边思考”。与传统图像识别相比,T1-Vision 能够深入解析图像中的复杂信息,通过目标识别精准深入分析医疗检查报告、芯片产品、围棋对局等场景。

T1-Vision 能够像人类大脑一样,在图像和文字之间自由切换,构建更加灵活的认知模式,用户可以借助模型通过边看图边思考的方式,获得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信息洞察。

图源:腾讯元宝

软银公布 Q4 及全年财报,净利润同比增长 124%,

四年来首次年度盈利

5 月 13 日,软银集团公布 2025 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2025 财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为 5172 亿日元(约合 3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4%,远超去年同期的 2310 亿日元,并大幅好于市场预期的 269 亿日元亏损。2025 财年全年,软银净利润达到 1.2 万亿日元,实现四年来首次年度盈利,较上年大幅扭转亏损局面。营业收入为 7.24 万亿日元,同比增长 7.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 1.15 万亿日元,同比增加 1.38 万亿日元,环比上季度也明显改善。

图源:Getty Images

盈利反弹主要得益于 T-Mobile、Deutsche Telekom 等电信资产估值回升,阿里巴巴等核心投资大幅上涨。Vision Fund 投资组合中,Coupang、字节跳动等表现优异,带动投资收益大幅改善,2025 财年投资收益为 3701 亿日元,而上年同期为亏损 559 亿日元。

在财报电话会上,CFO 后藤芳光透露,软银正加速推进 AI 基础设施布局。Stargate 项目目前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筛选多个数据中心选址,正在对超过 100 个候选地进行尽职调查。Stargate 前期计划投资 1000 亿美元,联合 OpenAI、微软、英伟达、甲骨文等合作伙伴,首批数据中心产能将优先供给 OpenAI。软银还宣布完成对 OpenAI 首轮 100 亿美元投资,全年计划对 OpenAI 投资最高 400 亿美元,部分资金将通过联合投资人分担。

此外,软银已决定以 65 亿美元收购美国芯片公司 Ampere,进一步完善 AI 芯片与算力生态。面对外界对融资及关税不确定性的关注,软银强调银行对数据中心融资意愿强,关税波动不会影响长期战略。公司将继续围绕 AI 芯片、机器人、数据中心与能源领域推进全球化布局,打造端到端 AI 产业链。

传月之暗面 Kimi 开始布局 AI+ 医疗

近日,有消息传出月之暗面正在对 AI 医疗产品进行布局,以用于提升旗下产品 Kimi 在专业领域的搜索质量,并探索 Agent 等产品方向。

消息称,月之暗面自 2024 年年底就开始组建医疗产品团队,并在 2025 年 3 月对医疗相关背景的人才进行了公开招聘,目的在于“先把用于模型训练的知识库搭建起来,同时做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不过,月之暗面对 AI 医疗产品的布局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主要还是完善 Kimi 本身的功能生态。

图源:网络

针对上述信息,月之暗面回应称,Kimi 近期持续在优化财经、法律、医学等专业领域的搜索信源质量,希望给用户提供更可信、可靠的高质量回答。

苹果与脑机接口公司 Synchron 达成合作,未来或可用意念控制 iPhone

5 月 14 日,苹果公司宣布正积极布局脑机接口(BCI)领域,有望让用户通过脑部植入设备直接控制 iPhone、iPad、Mac 及 Vision Pro 等设备。该技术将极大提升残障人士,尤其是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或严重脊髓损伤者的设备可及性。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苹果已与脑机接口公司 Synchron 合作,支持其开发的 Stentrode 植入设备。这款设备通过微创手术植入大脑运动皮层上,可读取脑电信号,并将用户的意图转化为对设备的操作。目前,已有 10 名患者接受了该设备的植入。

图源:Synchron

测试者 Mark Jackson 虽因 ALS 无法行走,但借助 Stentrode 和苹果的 Vision Pro,他能在虚拟现实中“走进”瑞士阿尔卑斯山,甚至感受到腿部颤抖。Jackson 表示,相关技术还处于早期阶段,操作速度较慢,但已能实现基本的导航和选择功能。

苹果计划在今年秋季发布的 iOS 19 和 visionOS 3 中,推出支持脑机接口的新协议,让更多开发者接入该技术。未来,随着 Elon Musk 的 Neuralink 等公司产品获得监管批准,脑机接口有望应用于更广泛人群。

豆包发布视频生成模型及视觉深度思考模型

在日前举行的 FORCE LINK AI 创新巡展·上海站上,火山引擎宣布推出豆包视频生成模型 Seedance 1.0 lite,支持文生视频、图生视频,视频生成时长支持 5s、10s,分辨率提供 480P、720P。

作为豆包视频生成模型系列的小参数量版本,Seedance 1.0 lite 模型实现了在影视级的视频生成质量和视频生成速度大幅提升上的两大突破。

目前,企业用户可在火山方舟平台使用「Seedance 1.0 lite」的 API,个人用户也可在豆包 App、即梦体验。

此外,豆包1.5视觉深度思考模型也在同期发布,模型激活参数仅20B,但具备强大的多模态理解和推理能力,在60个公开评测基准中,有38个取得 SOTA 表现,在视频理解、视觉推理、GUI Agent 能力等方面均处于第一梯队。

图源:网络

该模型还新增 GUI Agent 能力,可在 PC 端、手机端等不同环境中完成复杂交互任务,包括对新开发的 APP 功能进行自动化检测。目前,该功能已经应用于字节跳动多款 APP 产品的开发测试中。

TikTok 推出 AI Alive 功能,静态照片秒变视频

TikTok 官方宣布上线全新 AI 功能 “AI Alive”,用户只需在 TikTok 故事相机中选择照片,并输入描述,即可将静态图片转化为带有动态和声音效果的短视频。该功能通过 AI 技术为照片添加运动、氛围和创意效果,比如让天空变换色彩、云朵漂浮、海浪声响起,或让合影中的表情和动作动起来。

图源:TikTok

据官方介绍,AI Alive 生成的视频会被标记为 AI 创作,并嵌入 C2PA 元数据,确保即使内容被下载或分享,也能被识别为 AI 生成。TikTok 强调已为该功能配备多重安全审核机制,包括对上传图片、生成提示词和最终视频的审核,防止违规内容出现。用户也可举报不当内容,平台会在内容发布前进行最终安全检查。

目前,AI Alive 仅在 TikTok 故事相机内开放体验。随着 AI 技术不断发展,TikTok 也在持续探索更多创新的内容创作方式,为用户带来全新互动体验。

前字节工程师具身智能初创企业「星际光年」获数千万天使+轮融资

具身智能公司「星际光年」近日宣布连续完成数千万天使轮和天使+轮融资,天使轮由峰瑞资本领投,嘉程资本跟投,天使+轮由云时资本领投,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加速产品研发升级,扩大团队规模,加速场景落地。

此次融资消息最早出现在去年10月,彼时就有消息传出峰瑞资本和嘉程资本联合参与了星际光年机器人的天使轮融资,但融资金额在当时并未公布,更早之前,星际光年刚成立就获得了峰瑞资本领投的千万元级别种子轮融资。

据悉,星际光年于2024年8月24日在深圳成立,是一家专注于具身智能领域中灵巧手开发的初创公司。创始团队来自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其中创始人位德浩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字节跳动AI Lab机器人学习算法工程师,首席科学家为香港大学罗平教授。

此前,星际光年已经推出了集上肢人形机器人机械臂与灵巧手于一体的Pantheon Hand,采用全绳驱方案,拥有20个自由度,是一种可以同时实现稳定、自由度高、尺寸和重量接近人手、成本相对较低的方案。

今年,星际光年还计划推出一款灵巧手产品,在Pantheon Hand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由度、反应速度、负载和稳定性,并在未来两年内重点探索和攻克场景应用。

谷歌推出 AlphaEvolve:解决芯片设计、AI 训练、算法创新等难题

5 月 14 日,谷歌 DeepMind 正式发布了全新 AI 系统 AlphaEvolve。这一系统结合了 Gemini 大语言模型的创造力与自动化评估机制,能够自动生成、优化并验证复杂的计算机算法。AlphaEvolve 已被应用于谷歌数据中心调度、芯片设计及 AI 训练等多个关键领域,带来了显著的效率提升。

图源:谷歌

据 DeepMind 官方介绍,AlphaEvolve 通过进化式方法不断迭代代码,利用 Gemini Flash 和 Gemini Pro 两大模型协同提出改进方案。系统会自动评估每一轮生成的程序,并筛选出最优解。得益于这一机制,AlphaEvolve 已帮助谷歌数据中心平均每年回收 0.7% 的全球算力资源,并将 Gemini 模型训练时间缩短 1%。

在数学领域,AlphaEvolve 展现了强大的算法创新能力。例如,系统成功改进了矩阵乘法算法,打破了自 1969 年以来未被超越的 Strassen 记录,实现了更高效的 4x4 复数矩阵乘法。此外,AlphaEvolve 还在 Kissing Number Problem(亲吻数问题)等数学难题上取得突破,在 11 维空间中找到了 593 个球体的最优配置,刷新了历史纪录。

AlphaEvolve 不仅能自动发现和优化算法,还能生成便于工程师理解和部署的人类可读代码,极大提升了工程效率。目前,DeepMind 正在开发用户界面,并计划向学术界开放 AlphaEvolve 的早期体验。未来,该系统有望应用于材料科学、药物研发、可持续发展等更多领域,推动科学与技术创新。

百度计划在欧洲测试无人驾驶出租车,拓展海外市场

华尔街日报 5 月 13 日消息,随着国内竞争加剧,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正准备首次在欧洲测试其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Apollo Go。据知情人士透露,百度已与瑞士邮政旗下的公交服务公司 PostAuto 展开合作洽谈,计划今年底前在瑞士设立本地实体并启动技术测试。此外,百度还计划在土耳其推出 Apollo Go 服务。

图源:Getty Images

百度此举正值全球自动驾驶企业加速出海之际。受美国市场监管影响,多数中国企业选择避开美国,转而在中东、日本、新加坡及欧洲等地寻求新机遇。此前,中国无人驾驶公司文远知行已于今年初在瑞士开启自动驾驶试点,并于 3 月在法国启动无人驾驶巴士试运营。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欧洲市场对安全有较高要求,监管审批周期较长,但在人工成本较高的环境下,自动驾驶出租车有望带来良好商业回报。百度也计划在迪拜部署 100 辆无人驾驶汽车,并计划到 2028 年将车队规模扩大至 1000 辆。

GPT-4.1现已开放使用

5 月 15 日凌晨,OpenAI 宣布面向用户开放旗下最新的 GPT-4.1 模型,该模型现已支持在 ChatGPT 中使用。

据悉,GPT-4.1 于今年 4 月发布,是一款专门针对编码任务和指令执行进行优化的模型,其在处理日常编码需求方面表现卓越,被视为替代 o3 和 o4-mini 的理想选择。

图源:网络

测试结果表明,GPT-4.1 在处理长达 128K tokens 的数据时,性能显著优于 GPT-4o,且在长达 100 万 tokens 的上下文中仍能维持较高性能,准确率达到 55%,而 GPT-4o 仅为 33%。

在多语言编程任务、代码优化和版本管理等方面,GPT-4.1 也展现出了更高的效率,相比 GPT-4o,其差异性能提升了一倍。

而在多模态处理测试的视频 MME 基准测试中,GPT4.1 对 30-60 分钟无字幕视频进行理解并回答多项选择题,取得了 72% 的成绩,达到当前最佳水平,在视频内容理解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目前,ChatGPT 的 Plus、Pro 和 Team 用户可通过模型选择器中的 “更多模型” 选项使用 GPT-4.1。

此外,OpenAI 还在 ChatGPT 中为所有用户推出了 GPT-4.1-mini,取代原有的 GPT-4o-mini,企业版和教育版用户也将在未来几周内获得使用 GPT-4.1 的权限。

OpenAI 表示,免费用户仍会有每日使用限制,当免费用户使用 GPT-4o 达到查询上限后,将自动切换至 GPT-4.1-mini,而非之前的 GPT-4o-mini。

美国大学研发出全球最小双足机器人,身高不足 4 厘米

近日,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发出全球最小的双足机器人“Zippy”,其身高仅有约 3.8 厘米,大约和一个乐高人仔的高度相当。

据悉,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小的自供电双足机器人,Zippy 仅依靠自身搭载的电池、驱动器和控制系统,就能实现从静止状态启动,以超过每小时 0.8 公里的速度行走,还能完成转向、跳跃甚至攀爬小台阶等复杂动作。其行走速度可达每秒 10 个腿长,若按此比例换算,相当于成年人以每小时约 30.6 公里的速度奔跑。

Zippy 的行走机制十分独特,其通过抬起前腿并将重心前移,利用重心转移产生的动量,配合圆形的脚部设计,为另一条腿摆动向前迈出完整一步提供足够空间。由于尺寸微小,Zippy 没有采用伺服系统来设定髋关节活动范围,而是运用机械硬止动块实现关节限位。

图源:网络

该研究项目由卡内基梅隆大学机械工程学教授 Aaron Johnson 和 Sarah Bergbreiter 共同领导,机器人本体由 Soma Narita 和 Josef Macera 设计。Johnson 教授表示,在人类设计的环境中,双足机器人在应对不平坦地形和绕过障碍物方面比轮式机器人更具优势,因此,团队一直致力于探索简化复杂的行走机构,使简单的双足机器人得以实现。

研究团队将在今年的 IEEE 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会议上展示这项成果。未来,研究团队计划为 Zippy 添加摄像头等传感器,使其具备定位能力,从而能够自主在环境中导航。届时,多个 Zippy 机器人可以协同部署,以群体形式在危险环境中执行检查或搜救任务。

MiniMax 发布文转语音模型 Speech 02,超越OpenAI

近日,MiniMax宣布推出其全新一代 TTS 语音大模型Speech-02。模型具有足够强的泛化能力,能够轻松驾驭 32 语种、不同口音、不同情绪的人声。

在性能表现上,MiniMax Speech 02 在两项全球权威语音基准测评榜单 Artificial Analysis Speech Arena 和 Hugging Face TTS Arena 中,超越 OpenAI、ElevenLabs 等全球性能优异的模型,双双位列第一。

图源:MiniMax

在专业指标测评外,根据 Arena 榜单的 ELO 评分结果显示,从用户体验上, MiniMax Speech 02 在听感更加优异的同时还做到了价格更低,仅为 ElevenLabs Flash V2.5 与 Mutilingual V2 的一半与四分之一。

图源:MiniMax

目前,MiniMax Speech 02 已上架 MiniMax Audio,并且公布了技术细节、实验对比数据、开源的多语言测试集,以及技术报告。

Meta 推迟 Llama 4 Behemoth 模型发布

据多家权威媒体 5 月 15 日报道,Meta 公司原定于今年夏季发布的旗舰级 AI 大模型 Llama 4 Behemoth,将推迟至秋季甚至更晚时间发布。知情人士透露,Meta 工程团队在提升 Behemoth 性能方面遇到瓶颈,进展不及预期,难以达到公司此前对外宣称的技术水平。Meta 高层对团队表现感到不满,已在考虑对 AI 产品团队进行重要管理调整。

图源:Meta

此次延迟引发业界对 Meta 数十亿美元 AI 投资战略的质疑。资料显示,Meta 今年资本支出预算高达 720 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 AI 基础设施建设。公司此前曾宣称,Behemoth 在部分关键测试中已超越 OpenAI、谷歌和 Anthropic 的同类模型,但内部训练难题导致实际表现未能兑现。

与此同时,OpenAI 和 Anthropic 等行业巨头同样面临新一代模型研发进展缓慢的问题。专家指出,AI 行业整体突破速度正在放缓,未来的技术进步将面临更高的成本和更严峻的挑战。业内分析认为,优质训练数据短缺和算法扩展瓶颈,是导致大模型研发步伐放慢的主要原因。

尽管如此,Meta 旗下 Llama 系列开源模型依然为全球开发者和学术界提供了重要的免费 AI 工具。当前,许多企业和个人用户仍可使用 Llama 4 及其早期版本,短期内对市场影响有限。Meta CEO 扎克伯格尚未公布 Behemoth 的具体上线时间表,公司不排除提前发布精简版的可能性。

雷军官宣小米自研 SoC 芯片“玄戒 O1”

5 月 15 日晚,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通过社交媒体正式宣布,小米自主研发的首款手机 SoC 芯片命名为 “玄戒 O1”,将于 5 月下旬发布。这也意味着小米将成为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全球第四家拥有自研手机 SoC 芯片的厂商。

图源:微博

小米并未透露该芯片的具体信息,但据数码闲聊站爆料,这款芯片采用了最新先进工艺,填补了国内 5nm 以内先进设计的经验空白。

回顾小米的造芯之路,2017 年推出首款自研 SoC 澎湃 S1,采用台积电 28nm 工艺,搭载于小米 5C。此后,小米在芯片研发上不断探索,成立的独立芯片公司 “玄戒技术”由前高通高管秦牧云领衔千人团队,投入高规格保密研发。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玄戒 O1 的发布是小米 “手机 × 汽车 ×AIoT” 战略的关键一环。根据早前爆料,小米或将在 15s Pro 上首发这款 SoC 芯片产品,向高通骁龙的旗舰级芯片看齐。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前方智能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911845/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122172.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