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应用的初熟场景,可能是教育

IP归属:甘肃

2023年的中概股没有什么新闻——全球科技行业的C位被AI大模型抢走了,北美的几家科技巨头风光无限,投资者纷纷传诵着英伟达的高端GPU如何不可替代、微软的Office Copilot如何打开了生成式AI的商业化道路,以及苹果、亚马逊如何在自身的核心产品当中应用AI大模型。这场大戏十分风光,可惜风光都是别人的,与中概股科技公司无关。

准确地说,在国内,除了一贯擅长话题炒作的A股市场之外,AI大模型都是一个“看上去很热、实际上没那么热”的领域。一级市场的风险投资人不怎么投AI;所谓“AI创业独角兽”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没融到什么钱;互联网大厂的AI野心大部分还处于基础研发阶段。无论在B端(企业级)还是C端(消费级),AI大模型在国内的应用场景相当稀少。这不禁让人揣测,对于中国市场而言,生成式AI会不会像当初的元宇宙、Web3一样,成为转瞬即逝的一阵风,永远无法落地?

直到不久前,我也抱着这样的怀疑。不要说在国内,即便是在全球,生成式AI的应用落地速度都是比较慢的;虽然微软、Adobe等主流软件公司纷纷为自己的商用软件推出了AI Copilot功能,但是这些功能对用户的真实价值尚需要时间去验证。不过,最近有三件事情改变了我的观点,让我重新审视AI大模型的应用场景:

  1. 全球最大的移动教育应用厂商——多邻国(Duolingo),刚刚交出了一份强劲的2023年二季报:DAU增长62%、营业收入增长44%,AI是其背后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根据公司管理层的说法:“未来十年,AI技术将促使我们向用户提供更有趣、个性化、有效的学习体验……我们正在新的付费产品中启动基于AI的新功能,同时在全公司范围内应用生成式AI工具。”
  2. ChatGPT的开发商——OpenAI实验室,推出了一款名为Call Annie的AI语音聊天应用,并迅速登上全球各大应用下载榜前列。用户很快发现它是一款很好的英语口语练习工具。在国内,虽然Call Annie理论上并不提供服务,你还是可以在各大社交媒体找到无数“手把手教你如何用Call Annie练英语”的帖子。至于各种仿效它的山寨版“AI口语教练”就更是数不胜数。
  3. 中概教育科技公司的佼佼者——网易有道,于今年7月发布了“子曰”教育大模型,并率先在词典笔等智能硬件场景实现落地。请注意,“子曰”不是内测性质的落地,而是面向全体词典笔(还会慢慢加上其他智能硬件)用户的大规模落地,这是国内AI大模型应用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看到上面三件事情,相信很多人会产生跟我类似的想法:教育行业可能成为AI大模型全面落地的“初熟之果”,在国内尤其如此。让我们深入分析一下多邻国和有道两家教育科技公司拥抱生成式AI的道路,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一点。

使用过多邻国的人都知道,多邻国外语课程的强项是Stories,即通过情景式对话达到看听说的全方位学习,包括各种难度、各种场景和侧重点。问题在于,Stories是需要脚本的,而脚本需要由精通该语言的教育专家来撰写。所以,在多邻国旗下的各类语言课程中,仅有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大语种”拥有丰富的Stories,许多“小语种”迄今还一个Stories也没有(遗憾的是,汉语也在此列)。

在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多邻国管理层表示:“我们正在使用生成式AI加快Stories脚本的撰写速度……对于撰写有趣的Stories这样的任务而言,AI能帮助我们更快、成本更低地完成任务,而且质量也不会降低。”与此同时,多邻国还计划推出新的、定价更高的付费方案,其中将包括大量生成式AI应用,只是外界尚不清楚其具体形式。

附带说一句,目前多邻国的生成式AI应用基本是基于OpenAI的大模型。当分析师问起是否有意采用其他大模型、是否有意开发自己的大模型时,管理层表示“希望今后大模型的使用成本会越来越低”,并未明确回答后面的问题;在财报当中,多邻国强调做好功能而非做大模型,专注于应用场景。

而国内的网易有道就大不一样了:它发布了自己的教育大模型“子曰”,其各项生成式AI功能均是基于这个自研大模型 。

昨天有道发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净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26.2%。其中学习服务净收入6.8亿元,智能硬件净收入2.2亿元,在线营销服务净收入3.0亿元。各项数据是稳步向好的。

比起财务数据,我更看重的是它的“子曰”大模型应用已经全面铺开。AIGC产品的优势之一是消费者愿意为它们付费,这会给有道提供巨大的增长机会。在新发布的Q2财报中,部分较早落地的应用已经效果初显:AI Box带动了二季度季词典类订阅会员数同比增长接近100%,词典类会员收入同比增长200%以上; 文档问答,这个利用AI帮助用户快速阅读中英文文献并进行提炼总结的产品上线后,7月的使用量已超10万次; 搭载了“子曰”大模型的有道词典笔新品,天猫京东平台的销量都达到了类目热销第一……

可能会有人感叹:“喔!又多了一个大模型!为什么不使用现成的大模型呢?” 事实上,稍微了解教育行业的人就会发现,在这个垂类,自研大模型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 在网信办等七部委发布的生成式AI管理办法当中,明确提出了AI大模型的备案管理制度,大模型开发商要做到技术和数据的可控。直接使用境外开源大模型套壳,既不合规也不安全,不是长久经营之道。
  • 教育领域有很多特殊因素,例如价值观导向,以及各年龄层的内容接受度。过去几年,许多教科书、教辅读物都爆出了不适当的内容;类似问题绝不应该出现在生成式AI场景当中。所以,必须从大模型的研发、训练环节,就侧重于解决上述问题。这就是教育垂类大模型相对于通用大模型的优势。

从资源禀赋看,网易有道也很适合开发自研大模型——虽然在历史上被视为一家教育服务公司,但有道一直不缺乏技术研发积累。例如,2008年,它是国内第一家做统计机器翻译的公司;2018-19年,它升级采用了当前主流的Transformer技术(GPT的T就是Transformer的缩写),这是它能够迅速开发出教育垂类大模型的基础。目前,在有道词典笔当中,已经落地了LLM翻译、虚拟人口语教练、AI作文指导、语法精讲、AI Box以及文档问答等六大应用功能。无论是使用过实际产品的人,还是看过现场演示的人,应该都会承认这些功能已经相当成熟,具备高度的实用性。

至于Call Annie的例子,就更是耐人寻味了:这个应用根本就不是为了“练习口语”而设计的,缺乏教育类应用的基本功能。人们热衷于用它练习口语,主要是因为它对自然语言的强大处理能力,以及无字幕的“沉浸式”界面。试想一下,如果在Call Annie的对话能力基础之上,辅以生词解读、语法训练、录音重放……等一系列附加功能,用户的学习效率还能进一步提高。所以我认为,Call Annie是一个象征,证明了用户对基于生成式AI的语言学习工具的需求程度有多么强大。而且,这种需求主要来自成年人;与未成年学生相比,前者的付费能力和主观能动性都明显更强,对应的市场也更大。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何多邻国、有道、好未来、科大讯飞……等教育科技公司,均在生成式AI的应用层投入重注——它们看到了AI在教育领域落地的真实前景。按照多邻国CEO路易斯·冯·安的说法:“现在,我们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创造最好的功能而不是创造一个大模型……想到AI能实现真人一样的语言辅导,这个前景令人兴奋!”

有人说,ChatGPT的发布是AI的“iPhone时刻”(也就是一项新技术的普及时刻),这话固然不错;可是我们不应忘记,智能手机是在App Store应用生态成熟之后,才真正撬动一般人的生活并成长为万亿规模产业的。对于AI而言,在教育场景的深入应用可能就是那个“App Store时刻”;换句话说,教育可能是生成式AI最早的“杀手级应用”之一。这不是虚无缥缈的猜想,而是已经在实现的愿景。

在上述教育科技公司当中,我个人更加看好有道,不仅是因为它的教育大模型应用最早全面落地,也是因为它的商业模式:智能硬件是生成式AI应用最好的“落地场景”。以有道词典笔为例,孩子学习生词,大模型自动联想单词常见的问题、用法,进行语法精讲,然后进行口语训练;在上述过程中,孩子能与AI进行自由问答,就像配备了一个专属教练。由此还彻底解决了市场关心的“智能硬件门槛低、竞争激烈”的问题:在绑定了生成式AI服务之后,智能硬件就具备了AI生态。就像苹果用户不会因为安卓手机的价格更低就放弃iOS生态,有道用户也不会因为竞品价格低几十块钱就放弃强大的AI功能。在教育这个垂类,AI与智能硬件的结合可谓“文武搭配,相得益彰”。

对于整个教育科技行业而言,生成式AI对业绩的增益只是刚刚体现在财报中,甚至尚未体现在财报中。但是,就像在日出之前眺望云海中的霞光一样,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AI大模型在教育行业落地并打通整个商业模式的路线图。教育这个“初熟之果”,还将加速生成式AI对人类传统行业的改造,使其彻底摆脱现有的“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我迫不及待地看到这一切成为现实的那一天!

“传说结束了,历史刚刚开始”,从基础研发到应用场景的生生不息的创新,这就是我热爱研究科技行业的原因,也是科技公司为投资者和整个社会创造价值的根源所在。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互联网怪盗团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878789/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109091.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