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书,你有钱。交换吧。
——《书店日记》
前段时间立秋,我的朋友圈里频频出现着《星露谷物语》的经典文案:“难以置信夏天就这么结束了……宛如昨天才刚开始。”
在技术发达和信息爆炸的当下,寻找心灵的安宁已经成为了现代人共同的核心课题。人们孜孜不倦地想在电子游戏里寻找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模拟经营游戏始终待在时代风口,没下来过。
当我在暑期档的重磅大作之间,抽空玩到这款Steam上的新作时,我找到了自己的“电子布洛芬”。
好在这家开在游戏里的书店,比起现实里坎坷的出版行业,多了几分被看见的幸运。
又一款“小而美”
近日,开发商neoludic games宣布,书店经营游戏《小小书店》(Tiny Bookshop)销量已突破20万份。该作由Skystone Games和2P Games发行,于8月8日登陆Steam与NintendoSwitch,不到两周便创下了千万销售额。
在刚刚落幕的德国科隆展上,这款游戏同时入围“最具社会影响力游戏”和“最治愈游戏”两大奖项,最终成功斩获“最具社会影响力奖”。
此外,这款游戏在德国独立游戏杯上也获得了“最具魅力游戏”奖项,甚至在发售前就先声夺人拿下了育碧新人奖。
截至发稿前,《小小书店》在Steam上已收获约2100条玩家评论,好评率高达95%。
先不论玩法,打开游戏后,清新的莫兰迪色系搭配和水彩风格已经不自觉让人放松。
《小小书店》给出的钩子十分简单,玩家将经营一家由移动房屋改造而成的流动书店。你需要收购各类旧书,自由布置在书架上,并驱车前往书山镇的不同地点售卖给居民。
作为经营类游戏,当然也少不了装饰这一方小小天地的玩法。
有意思的是,书店的初始装涂与《世界尽头的小小书店》(The Bookseller at the End of the World)中的新西兰海湾最小的独立书店一样,都拥有着绿色的外立面,十平米的书屋前植物环绕。
玫瑰色的海滨沙滩、chill的小镇咖啡馆再到周六热闹的跳蚤市集,经营流动书店本身就像一场city walk。
书山镇仿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互联网更没有短视频,镇上的居民几乎每天都在买书读书。
每位顾客都有各自的阅读偏好,当他们发现喜欢的书籍时会直接购买。也有人会主动询问推荐,玩家需要结合书籍类型与对话线索,挑选合适的作品。
如果猜对了,他们不仅会买下,还会继续挑选更多的书籍,带动书店的人气。
一天过去面对空空的书架,只需要第二天翻开报纸,随手就能订到别人转让的二手书。既不用讨价还价,也不用担心卖不掉。
书的门类还相当齐全:文学、实用、儿童、旅行、奇幻、犯罪故事……应有尽有,而且书名、简介、作者、出版年份、页数全都基于真实书籍设计,让经营体验多了一份真实感。
制作组在本地化时曾希望游戏更“接地气”,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征集过本土书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翻译中夹杂了过多网络化的表达,引发了一些玩家的差评。目前,发行商已经承诺将对汉化进行修改,同时也会继续扩充书库内容。
可以说,即使你平时不算爱书之人,大概也能在书架上看到一本让你会心一笑的作品。
梦幻联动《苏丹的游戏》
不只是“治愈系”
近年来,许多模拟经营游戏都依赖于“舒适美学”取胜:柔和的色彩、田园或乡村生活的氛围,几乎成为了这类游戏的标配。
《小小书店》则在这一框架里翻出了新意:自由移动的拖车、怀旧的浪漫色彩、故事驱动和独特的美术风格,在这些点里找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
与大多数打着“温暖”“治愈”标签、以种田或建造为主要玩法的模拟经营不同,《小小书店》选择了书店作为题材。它最大的特色并非单纯追求数值增长,而是将“人与书之间的情感连接”作为核心驱动力,根本意义在于策展、创造与连接。
“我是被需要的”
前者玩家的乐趣往往集中在长期目标上,如挣到一个小目标或拿到关末三星评价,而《小小书店》最特别的地方,大概在于作为一款线性游戏的无目的性。只要一直体验,就能顺其自然拿到全成就,让这段游戏人生里没有错过。
夏天,你可以把书店停在海滩边,顾客们戴着游泳圈、顶着阳光,匆匆忙忙地闯进你的小店翻书。到了冬天,你则常常驻足于冬季市集,手里捧着热饮,嚼着糖烤杏仁,同时在小小的移动书店外,挂上节日彩灯与槲寄生。
每个走进小小书店的人,都得到了温暖。不少人的书架上都少不了那本装帧精美的《查令十字街84号》,然而把书店这样有人文厚度的题材搬进电子游戏的却并不多。
游戏灵感来源:卡仕达广场书店
《小小书店》正好填补了这份空白,让玩家能去体验人与书、人与社区之间的微妙情感联结。或许,这正是这个游戏能获得科隆两项大奖提名并在各大独立游戏展中大放异彩的原因。
书山镇的居民亲切而古怪,各有性格,在过程中时不时会为你发布“支线任务”,但完成与否其实无关紧要,因为这座小镇的节奏足够悠闲,你拖个一年半载甚至几年再去做也完全没人催。
“你无须有多么惊心动魄或充满戏剧性的一生才配有故事。”《小小书店》的魅力点大概就是这样,在这家电子书店里,和你的顾客聊聊他们的人生之旅,也可能在书架间偶遇一本陌生的书,而这一切并不是为了逃离。
书店并不是一个常见的经营题材,《小小书店》的成功证明了《星露谷物语》《动物森友会》之后,模拟经营品类依旧有着巨大的创新空间。
现实中凌晨两点,我仍然沉迷地在游戏中又开始了卖书的新一天。长达30个小时的主线剧情丝毫不让人麻木,这或许就是玩家称其为2025年最令人愉快的独立游戏惊喜之一的原因。
制作组曾分享,这个游戏的开发灵感来自于基督城一家真实书店门前的阳光,一位老人守着书车的宁静画面。那是疫情还未爆发的2019年12月,在随后的几年里,互联网行业因疫情居家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游戏成为了许多人心灵的避风港,同时也迫使我们去思考:人与人的连接,如何生发,又以何种方式延续?
《小小书店》小红书官方账号分享
《小小书店》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精准捕捉了后疫情时代人们对“连接”的深层渴望。剥离了传统模拟经营中常见的资源焦虑与竞争压力之后,我们还能从中体验到什么?
将阅读这一行为融入游戏,回应的实际上是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意义”的渴望。科隆展将“最具社会影响力奖”授予它,正肯定了游戏逐渐作为一种主流媒介所能承载的积极社会功能,关于理解与思考。
独立游戏往往是我们行业的“创新实验室”,常常用更小的体量捕捉更大的时代情绪,提供人文关怀,开拓出新的可能。事实上,不少成功的商业玩法与叙事,最初都萌芽于这些独立作品的试探与突破。
在技术快速迭代、言行业动态必提“AI”,不断追逐规模与效率的浪潮之外,玩家始终需要的是那些真切、温暖、能回应现实的作品。
neoludic games工作室页面的简介中写道,他们热衷于挑战游戏可以、也应该抵达的边界。《小小书店》满满当当的书架之间,也承载着独立游戏为产业生态带来的多样性与活力。
当你推开这家虚拟书店的大门,那是你一定想去的乌托邦,而在书架间忙碌的那个自己,正是你一定想认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