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天下丨科创丨国内芯片独角兽紫光展锐冲刺IPO,投后估值已达700亿

IP归属:广东

前言

紫光展锐正加速冲刺IPO,其投后估值已达700亿元,成为半导体行业备受瞩目的独角兽。

在国家大力推动半导体产业自主化的背景下,紫光展锐的 IPO 不仅将为其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注入强劲动力,更有望成为国产芯片突破国际垄断、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重要里程碑

作者| 方文三

图片来源|网 络

国内芯片独角兽紫光展锐冲刺IPO

4月1日,紫光展锐官方网站公示,该公司名称已由[紫光展锐(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紫光展锐(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此次更名象征着公司股份制改革的圆满结束,同时表明紫光展锐在组织架构上已满足成为公众公司的基本要求,向IPO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紫光展锐成立于2013年8月,是全球领先的平台型芯片设计企业,全面掌握2G/3G/4G/5G、Wi-Fi、RedCap、蓝牙、电视调频、卫星通信等全场景通信技术;

产品涵盖移动通信中央处理器、基带芯片、射频前端芯片、射频芯片等,市场测试覆盖全球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

拥有包括荣耀、小米、realme、vivo、三星、摩托罗拉、海信、中兴、京东、银联、格力在内的500多家品牌客户。

2024年9月,紫光展锐耗时一年多的股权融资宣告完成。

本轮股权融资总规模约为40亿元人民币,吸引了包括国资、金融平台、券商投行及社会资本在内的多方投资者。

同年11月,在完成40亿元股权融资的基础上,公司再获近20亿元增资,增资方为知名集成电路产业投资人、紫光展锐创始人陈大同旗下的元禾璞华。

至此,紫光展锐在一年内累计融资近60亿元人民币,为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在半导体多个细分赛代均取得不俗成绩

在5G核心技术领域,紫光展锐是全球公开市场中仅有的三家5G手机芯片供应商之一。

据官方信息,紫光展锐的5G芯片已被摩托罗拉、中兴、HMD等国际知名品牌采用,在欧洲、拉美、印度、东南亚、南亚等市场实现量产,搭载展锐芯片的5G手机已销往76个国家。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AP-SoC市场份额排名中,联发科(34%)、苹果(23%)、高通(21%)、紫光展锐(14%)、三星(4%)和华为海思(3%)依次位列前六名。

此外,紫光展锐在2024年完成了多颗大中型系统级芯片(SoC)的流片交付。

其中,5G T8300芯片的回片速度创下了新纪录,并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从而增强了公司5G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多个项目提前两个月完成流片;全新5G系统级芯片实现了与谷歌安卓15系统的同步升级。

根据财务报告,2024年紫光展锐的销售收入达到1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

芯片出货量突破16亿颗,智能手机主芯片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提升至13%,连续两年实现增长。

在技术创新领域,紫光展锐在多颗大中型SoC的研发与交付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5G T8300芯片的流片速度刷新了行业记录,多个项目都提前完成了流片工作。

此外,紫光展锐还启动了6G终端芯片的研发工作,并成功搭建了6G终端原型平台,为未来的6G通信时代做好了充分准备。

在智能汽车芯片方面,紫光展锐于2024年与上汽海外出行联合发布了搭载紫光展锐A7870的上汽海外MG Hector量产车型。

在智能穿戴芯片方面,紫光展锐已被印度知名品牌Noise、BoAt等采用。

其与上汽海外出行联合发布了搭载紫光展锐A7870的上汽海外MG Hector量产车型。

同时,紫光展锐的智能穿戴芯片已被印度知名品牌Noise、BoAt等采用,进一步拓宽了市场。

并购与改股成转型发展的关键步骤

2013年,紫光集团以17.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展讯,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半导体产业政策的重大转变。

当年国务院颁布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并开始组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即大基金)。

这一战略意图在随后一年对锐迪科的收购中得到进一步体现。

2014年,紫光以9.1亿美元的价格成功竞购锐迪科,击败了竞争对手澜起科技,将这家在射频芯片领域拥有技术积累的企业纳入旗下。

紫光的双收购战略实际上构建了[基带芯片(展讯)+射频芯片(锐迪科)]的技术组合,这种垂直整合能力在当时的国内是独一无二的。

紫光展锐的名称应拆分为[紫光]、[展]和[锐]三部分,它们分别代表[紫光集团]、[展讯通信]和[锐迪科]。

2016年,展讯与锐迪科正式合并为紫光展锐,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更,更是技术体系的重构。

2017年,紫光展锐推出了首款LTE Cat.7芯片SC9850,标志着其4G技术能力的初步成熟,但此时高通已经开始量产支持Cat.16的骁龙835。

2018年底,楚庆出任紫光展锐CEO后,启动了[火凤凰]改革计划:削减了70%的低毛利产品线,将研发资源集中于5G、AI等领域;

同时引入了IPD(集成产品开发)管理体系,这是华为在1990年代从IBM引入的经典方法论。

2019年发布的[春藤510]成为全球首款基于马卡鲁平台的5G基带芯片,采用台积电12nm工艺,理论速率达2.25Gbps。

尽管创始人陈大同已不再参与日常管理,但他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先占领新兴市场再反攻高端)至今仍是展锐的生存法则。

现任董事长马道杰的背景则展现了不同的风格:这位曾执掌中国电信终端公司的管理者,自2023年上任以来主导了多轮融资和股改,其[全球化+差异化]战略将汽车电子、卫星通信列为新的增长点。

技术壁垒与可持续盈利成为下一阶段重点

低端市场的激烈竞争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紫光展锐的主力芯片T750单价仅为12-15美元,而高通骁龙4 Gen2的价格高达25-30美元,联发科天玑6100+的价格也在20美元以上。

尽管凭借低价策略抢占了一定市场份额,但过低的毛利率(2024年约为28%)导致其研发投入强度(营收占比22%)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

为了打破这一循环,紫光展锐开始向中高端市场试探。

2024年发布的T8300芯片单价提升至35美元,搭载该芯片的努比亚Z60 Ultra在欧洲市场上市,但运营商测试显示其5G上行速率仍落后骁龙7+ Gen3约15%。

市场反馈表明,在品牌溢价和技术短板的双重制约下,高端化之路仍需时日。

盈利层面,若2025年营收达到160亿元(预计增长10%),则需将毛利率提升至32%以上以覆盖运营成本,这对产品结构优化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紫光展锐的IPO之路,不仅是财务数据的比拼,更是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商业化能力的一次重要考验。

结尾:

在市场需求回暖、政策引导以及创新升级的多重驱动下,半导体行业的上市热潮预计将持续升温。

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在6000亿美元至7000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率约为10%至15%。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半导体产业是现代科技的核心,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从资本市场角度而言,半导体企业上市丰富了市场的投资标的,也为风险投资提供了退出渠道,形成良性循环。]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表示。

在细分领域中,芯片设计、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设备等高技术门槛领域,由于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吸引了大量资本投入,预计在2025年将继续保持活跃的市场氛围。

部分资料参考:芯师爷:《全村的希望,700亿芯片独角兽加速冲刺IPO》,科创投资研究:《紫光展锐狂揽145亿,IPO倒计时引爆资本圈》,科创板日报:《紫光展锐推进新一轮融资 有望加速IPO》,张通社:《700亿上海芯片独角兽,冲刺IPO》,物联网咨询室:《紫光展锐为何要[急于上市]?》,智能通信定位圈:《700亿芯片独角兽完成股改,冲刺IPO》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AI芯天下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911711/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121379.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