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传统光学生态,纳境科技Pre-A轮融资千万

IP归属:广东

前言:

超构表面以其超轻且超薄的平面架构特性,显著促进了光学系统的小型化集成与实现过程。

其电磁调控能力赋予了设计的高度灵活性,同时展现了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制造的广阔前景。

作者| 方文三

图片来源|网 络

纳境科技Pre-A轮融资千万

杭州纳境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该公司已顺利完成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及浙江新干世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领投,并获得百大集团的跟投支持。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产品的进一步开发与量产能力的建设提升。

纳境科技自2020年创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超表面光学器件的设计与制造领域。

公司深度融合超表面光学与半导体工艺,致力于向光学行业提供更为轻量、薄型且高效的新一代光学元件。

目前,公司产品线主要包括超透镜和光谱仪两大类,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智能手机、XR技术、自动驾驶以及安防监控等多个领域。

在产品研发方面,纳境科技的超透镜相关产品已成功获得订单,目前正处于样品测试阶段,预计将于今年二季度实现量产。

同时,公司微型光谱仪产品的量产计划也已提上日程,预计将于明年正式投产。

此次融资的成功,不仅为纳境科技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更彰显了市场对公司在超表面光学器件设计与制造领域技术实力与市场前景的充分认可。

纳境科技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研发团队,现有员工40余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高达75%。

公司的核心创始团队汇聚了来自浙江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的精英,平均拥有超过10年的微纳光子器件和光学芯片设计、制备经验。

公司创始人林宏焘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专长于产品战略制定、设计与工艺集成。

首席科学家马耀光教授曾在北京大学、加州大学及科罗拉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

现任CEO龚永兴先生曾任某上市公司副总经理,具备深厚的运营管理和战略规划能力。

重构传统光学生态

超表面光学巧妙地将微观结构的精密设计与光学性质的精细调控相结合,实现对光的传播的有效操控,从而展现出多样化的光学功能。

以超透镜为例,伴随消费电子技术的持续进步,对产品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但不限于轻量化、薄型化、平整度优化、效率提升以及温度稳定性增强等方面。

超透镜,作为一种基于超表面技术的创新产品,借助微纳工艺和先进介质材料的研发,实现了对传统光学透镜的颠覆性改进。

超透镜以微米级的极致厚度,成功替代了原本需要几毫米甚至厘米级厚度的传统透镜组;

同时集成了多个光学元件的功能,显著减少了成像系统的体积和重量,简化了系统结构,并优化了性能表现。

在光谱仪领域,行业长期面临着产品体积庞大、成本高昂等挑战。然而,纳境科技利用超表面阵列对光的独特调制作用,成功研制出新型微型光谱仪,为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相较于传统光谱仪,超表面光谱仪凭借其小巧的体积、低廉的成本以及优异的台间一致性等显著优势,广泛应用于手机、环保监测、机器人传感等诸多领域。

特别是在智能手机领域,微型光谱仪的应用使得消费者能够便捷地进行各类测量和检测任务,如食品药物成分安全性检验、皮肤状况分析、食物成分及环境污染检测等。

传统的三维结构光技术受限于折射元件和衍射元件的物理机制,难以满足现代设备对小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以及大视场等性能的需求,导致存在低精度、高成本等问题。

而超表面作为由亚波长纳米天线阵列构成的微纳结构,能够实现对光场参量的自由调控,并具备衍射效应使投影视场覆盖整个空间,展现出传统结构光元件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因此,超表面技术正积极融入各产业领域,推动光学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纳境科技自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基于超表面的3D结构光技术的研发与建设,为行业带来了众多创新成果。

超表面DOE技术凭借灵活的相位调制能力,能够生成任意分布的光场,提升了结构光的形态自由度,并显著提高了三维检测的精度和效率。

同时,超表面投射的点阵数量依赖于微结构的设计,相较于传统DOE技术,在相同尺寸下超表面具有更高的点阵密度,为实现高空间分辨率的结构光三维成像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由于投射点阵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单个点阵能量的降低,因此基于超表面的3D结构光技术在短距离人脸识别系统中具有极高的适用度。

光学元件行业发展向好

近年来,随着前沿科技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与成熟,移动智能终端、物联网、云计算、生物识别技术、AR/VR、运动摄像等新兴市场的需求量持续攀升。

这些领域均将视频图像信息视为至关重要的数据来源,从而极大地拓展了光学元件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

在我国,光学元件行业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持续引导。

近年来,为支持光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包括《关于加快推进视听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以及《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不仅为我国精密光学行业的科研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同时也为其产业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光学元器件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数据显示:

全球工业级精密光学市场规模自2019年的110.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59.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96%。

展望未来,半导体和生命科学作为当前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预计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吸引大量资金投入。

随着这些领域的不断发展,对工业级精密光学产品的需求有望进一步增加。

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到2024年,全球工业级精密光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14.3亿元,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结尾:

通过应对超透镜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并有效融合非局部光学技术,基于超透镜的成像系统将逐步趋向于更为紧凑的设计,并在未来应用中实现广泛部署。

这些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消费摄影领域、自动驾驶汽车相机模块、AR/VR/MR及机器视觉领域的可穿戴显示器,生物成像及内窥镜检查技术,以及信号处理和光学计算等多个领域。

部分资料参考:36氪:《专注超表面光学产品,「纳境科技」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纳境:《超表面革新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消费市场前景光明》,中商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光学元件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中国激光杂志社:《超构表面:开启光场调控的更多可能》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AI芯天下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911711/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112692.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