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权产业未来怎么走?迅雷链用硬核技术描绘蓝图

IP归属:重庆

“区块链代表了一种新的存储和共享数据的方式,以及比当前互联网更安全、更不可变的交易处理方式。”

正是因此,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备受关注,“区块链+”像一股势不可挡的风潮正向我们袭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某些领域,区块链落地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3月28日,隶属于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的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联合12家成员单位,发布了中国数字版权唯一标识(DCI)标准联盟链,微博、京东、迅雷等成首批联盟成员,迅雷作为区块链技术支持方,备受行业关注。

版权保护工作是业界的老大难问题,在原创内容登记确权、版权费用保护、取证维权等方面都存在诸多痛点,尤其在提倡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今天,信息传播速度快、复製成本低,数字版权作品向版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区块链凭借分佈式记账、不可篡改、可追溯、智能合约的特性,能够恰如其分地解决版权保护问题。

但区块链技术诞生至今还不到10年的时间,技术上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其中性能不足最为人所诟病,区块链性能指标主要包括交易吞吐量和延时,而这两者都会影响交易效率和用户体验,可以说,性能是掣肘区块链应用落地规模和速度的最大因素。同理,随着区块链版权保护的大规模被採用,性能提升是必定要迈过的一道坎,以迅雷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解决方案已经出现。

传统版权工作为何困难重重

传统的版权保护工作,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流程展开:

1.版权确权。解决的是原创作品版权归属的问题。

2.版权授权。解决的是原创作品在交易领域的问题,即当原创内容发生访问、变更、共享、复製等“被消费”行为时,版权主能悉数获得其当初设定的权益。

3.版权维权。解决的是当原创作品被侵权,通过举证等法律程序维权的问题。

在这三个环节中,版权的确权是第一步,如果版权归属准确、全面、可追溯,将为后面的版权授权和维权降低大量的成本,但这一环节目前面临几大问题:

内容创作者版权意识不足。相较于欧美国家,我国的内容创作者的版权意识远远落后,近两年,百度、今日头条、微博等国内大的内容平台纷纷推出针对优质内容创作者的补贴计划,知识付费一度流行,为版权意识的觉醒起到了教化的作用。

版权登记成本较高。对于互联网作者而言,版权登记必须是便捷而高效的,但目前传统的版权登记方式费用高周期长,因而很多原创作者都选择了不进行版权登记。

“洗稿”等伪原创工具层出不穷,但反抄袭的技术手段却未能跟上。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今日头条、腾讯等拥有海量数据和坚实技术基础的大公司,在利用人工智能手段反抄袭,保护原创内容上也屡屡折戟,所以说,版权确权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版权授权方面,解决的是“价值流转”的计价问题。区块链对于经济生活最重要的意义之一,是推动了“价值互联网”在普通民众中的普及,因为“价值互联网”的观念将贯穿经济生态共建共生、可持续发展的始终。

最接地气地理解,个体的每一个价值行为都会被记录和奖励,因而推动更多的个体加入生态,从而实现生态的繁荣。

以目前音乐版权产业链中的关係为例,内容生产者(作词人、作曲家、製作人)获得的经济收益与其付出的劳动成本严重失衡,利润的大头牢牢被版权方(通常是互联网大厂)占据,而自己甚至面临生存压力。

内容创作者无法知晓版税计算的全部方式,有时也无法根据版权作品的后续交易获得持续收益,创作价值被打折,背后的根本问题是产业利润体系的不透明导致的。

想像一下,当有一天,每个音乐创作者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创作的歌曲在全平台上被听了多少次,被下载了多少次,并获得相对应的收益,这个时候,第三方的版权垄断将不复存在,版权真正属于内容生产者,他们能自由决定自己的创作行为和版权内容的交易方式,内容创作生态得以健康发展。

最后是版权维权。这个过程涉及到举证等法律程序,但由于维权程序往往成本高、难度大、审理周期长,所以当作者的版权受到侵犯时,他们第一反应往往不是维权,而是望而却步。

综上所述,我国的版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恰恰给版权保护带来了关键突破的机会。

区块链+版权保护初具成效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版权保护的呼声早已有之,但近期视觉中国等多个热点事件,使得加快技术落地的呼声更加强烈,实际上,区块链技术在版权保护上的探索已小有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底,杭州互联网法院上线司法区块链平台以来,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调解撤诉率从以前的82.3%上升到95.3%,据介绍,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平台目前已接入1家公证机构、1家司法鉴定中心、32家第三方存证公司。可以说,这是区块链技术在举证维权层面上的一大进步。

而数字版权方面,不同于司法存证上链,毕竟中国几亿网民,互联网数字内容生产每天数以亿万计,对于区块链底层技术和性能的要求同司法上链不在一个量级。今年三月底,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联合12家成员单位,发布了中国数字版权唯一标识(DCI)标准联盟链,微博、京东、迅雷等成首批联盟成员。迅雷作为区块链技术支持方,为DCI标准联盟链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持。

DCI(Digital Copyright Identifier),即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DCI 为互联网上的数字作品分配永久的 DCI 码,颁发数字版权登记证书,并利用电子签名和数字证书建立起可信赖、可查验的安全认证体系,根据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官方提供的信息,DCI 体系具有三大基本功能:数字作品版权登记、版权费用结算认证、监测取证快速维权。

DCI标准联盟链的建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它的牵头髮起成员,中国版权保护中心,隶属于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具有政府背书,它也是唯一以国家版权登记制度为支撑的版权领域权威公信的联盟区块链。

未来,DCI标准联盟链可能还将接入更多的节点,通过加强各个区块链版权平台间的统一认证,成为唯一的版权认证平台,这也意味着,DCI体系在性能上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迈过“性能”这道坎,区块链版权保护步入快车道

区块链版权保护落地的标誌,是让大量的内容创作者用起来,把自己的版权作品上链,继而完成之后的版权交易等步骤。但这会面临一个问题:平台需要每天处理大量的交易数据,这对平台的技术能力要求极高,迅雷链的总工程师来鑫对此曾有过非常到位的总结:

“每天,互联网上都会有大量版权作品出现,这意味着DCI每天都需要处理大量的版权信息上链行为,其最高瞬时爆发可能达到每秒上千条,其对技术的要求远远高于税务链、司法链等架构。”

所以,性能成为区块链版权保护未来必须面对的一道坎。

DCI对性能问题的处理方式给了行业一个很好的启示。据报道,为了应对高并发,此次DCI联盟链採用了一种名叫“同构多链”的特殊架构,而这种技术方案来自于迅雷链。

据瞭解,版权保护并不是迅雷链首次技术落地的领域,公开材料显示,迅雷链已经在包括环保、出行、溯源、医疗健康等十几个实体行业进行了落地。

而对于技术实现,迅雷链的总工程师来鑫也曾进行过公开披露,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

1.採用“同构多链”技术架构,百万级TPS高性能,轻鬆解决版权数据登记和交易高并发量的问题。

2.採用升级的共识算法,实现所有交易秒级确认,从而保证版权交易的效率和体验。

3.高拓展性,能够兼容多种虚拟机,为未来版权类应用的繁荣生态创设良好的技术环境。

作为全球区块链3.0时代的代表性主链,迅雷链针对企业提供的解决方案只是其技术服务中一项。近期,迅雷链发布了四项底层技术升级,支持EVM、WASM双虚拟机模式,发布了web开发工具“Catalyst”等一系列技术创新,极大提升了开发效率,降低开发门槛,帮助企业和个人开发者轻鬆将业务上链。

创作者在内容平台提交申请,由智能合约自动生成唯一识别码,完成版权登记上链只是此次合作的第一步,据来鑫介绍,迅雷的区块链技术会继续发挥作用,版权的授权和维权,都会在后续得到完善,让区块链技术解决当下版权的核心问题,让区块链服务于每一位内容的生产者,并使他们成为最终受益者,并保护各方利益相关人的权利。

依赖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版权的各个层级也会减少维护成本,内容的有效确权,可以为版权纠纷提供快速高效的取证,简化维权者要面对的各种存证、取证等流程。

除迅雷以外,关于区块链+版块保护的探索,国内外都有不少团队已经进行了紧锣密鼓的布局,国内的数秦科技、纸贵科技、亿书、原本等创业团队均以区块链版权为主攻方向。

区块链技术之于版权保护,无论在版权确权、版权交易,还是版权维权方面,都在理论和实践上证明瞭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据《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18)》,2018年,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市场规模达7423亿,同比增长16.6%,这是自2006年以来,我国的版权产业连续第12年实现高速增长,背后反映出来的,是我国版权力度的加大,以及内容创作者对版权保护意识的觉醒。

毫无疑问,区块链+版权方兴未艾,但正如开头所言,性能有可能成为未来区块链版权保护最大的掣肘,区块链版权保护能否落地,落地的规模几何,取决于区块链性能突破的速度和程度,所以,我们乐见更多以迅雷链为代表的优秀区块链技术提供方,专注于区块链底层和基础措施建设,助推区块链技术落地实体经济。

道阻且长,但行之将至。

本文来源:陀螺科技 文章作者:AI观察
收藏
举报
AI观察
累计发布内容49篇 累计总热度10万+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AI观察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286333/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41434.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