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5家“币股操盘手”:“囤币厂”DAT公司会成为下一波牛市发动机吗?

IP归属:广东

文章AI导读

一键萃取文章精髓,核心观点即刻呈现

随着比特币现货ETF逐渐成为传统资金进入的“官方通道”,加密市场与传统金融的融合正进入深水区。然而,一种在美股市场迅猛崛起的新兴投资模式DAT(Digital Assets Treasury,数字资产财库)正在成为资本的新宠,其不再是简单的“买入持有”,而是将上市公司作为加密资产的“蓄水池”和“发动机”。从微策略(MicroStrategy)的重仓布局,到众多上市公司的前赴后继,DAT模式正以其独特的金融灵活性,重塑加密资产的投资逻辑。

不过,DAT热潮背后是传统金融与新兴资产的深度融合,还是资本狂欢下的又一场泡沫预演?其将如何影响未来的市场格局?9月17日,PANews特此主办了一场专题Space“加密币股元年:DAT公司的当下和未来”,对话多位一线参与DAT融资、搭建、服务的机构投资人与从业者,深入剖析 DAT 模式的运作机制、潜在挑战与投资策略。是泡沫还是未来,答案或许就藏在接下来的每一个决策中。

Q1:DAT 模式如何运作?与比特币、以太坊等ETF/ETP的区别有哪些?

Hashkey Capital投研总监Jeffery:DAT本质是上市公司将部分或全部资产配置于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资产的核心战略模式,分为两类运作形式:一是企业主动转型,用自有资金及创新金融工具融资后购币(如微策略);二是借壳上市公司进行加密资产配置。运营过程中需经董事会决议、通过合作伙伴执行购币,并按会计准则定期披露,整体贴近美股投资策略。

与ETF的核心差异体现在四方面:策略上,DAT偏主动管理(可择时增发、回购、套保,甚至通过质押、参与 RWA 实现币本位增值),ETF多为被动追踪;机制上,DAT存在股价跌破净值时的折价套利空间,ETF仅提供单纯资产敞口;收益上,DAT收益包含公司经营现金流与资产波动,ETF仅反映标的涨跌;工具上,DAT可通过可转债等灵活配置,ETF更直接单一。

新火科技研究院院长Allen:DAT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保留主业、将购币作为资产优化手段,另一类是放弃主业、以壳公司身份融资买币(市场更关注后者)。

其与直接买币或ETF的差异主要有三点:一是价格关联不同,ETF/现货强跟踪NAV,DAT受mNAV波动影响,可能因溢价或负面信息偏离底层资产涨幅;二是持有标的不同,DAT投资者持有的是上市公司股票,而非直接持有币或与底层资产强绑定的ETF份额,这更易被传统资金接受;三是成本与管理不同,DAT无管理费,且部分非比特币DAT具备主动管理能力(如质押以太产生4%-6%年化收益),而ETF均有管理费且缺乏此类增值操作。

Managing Partner@Blockspaceforce,Spencer:补充关于管理费的细节,DAT通常会与资产管理方签订协议,按管理规模分级收取费用(如10亿美金以下收1%,15亿以上收0.5%),虽与ETF费率相近,但因主动管理属性具备差异化价值。

此外,DAT的核心竞争力还与两因素相关:一是团队与品牌效应,操盘团队的执行力、对传统金融逻辑的理解会直接影响表现(如BMNR因运营能力优于同类标的);二是架构效率,S-3资质的公司发行动作更快,上市后再囤币的模式效率较低,需关注底层架构逻辑。

Investment Partner@Primitive Ventures,Yetta:DAT本质是利用美股灵活性的金融化创新,核心价值是通过多元金融工具实现资产增值与资金触达。一方面,其灵活性体现在募资工具的多样性,如微策略通过ATM售股、发行可转债、优先股等,覆盖高、中低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人;另一方面,对于未推出ETF的资产,DAT可通过美股形式帮助其触达受合规限制的传统机构投资人,实现加密资产与传统金融的衔接。

Partner@Sora Ventures,Luke:从创业者视角,DAT存在两类估值逻辑:成熟头部公司(如微策略、MetaPlanet)以mNAV等估值模式为主,而多数初创DAT公司需按初创企业逻辑评估,依赖未来预期而非当前持币量。

核心要点包括:操盘者至关重要,投资者更看重背后团队的长期定力与背书(如微策略创始人的长期持币信念);规模决定梯队,持币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公司流动性与蓝筹属性凸显,才能具备发行优先股等能力;BPS(每股持币量)是关键指标,若BPS增速超50%,长期持有DAT的收益可能跑赢直接持币;美股仍是核心融资阵地,虽竞争激烈,但流动性与工具丰富度全球领先,可整合亚洲优质标的形成规模效应。

Q2:DAT公司近期面临的困境传递出了什么信号?应对监管挑战的方向有哪些?

Yetta:当前DAT市场的波动是周期必然结果,因DAT本质带有杠杆属性(通过募资放大持币量),在熊市中杠杆会产生负向效应,这正考验团队的资管能力与定力。优质DAT的核心特征是与项目方、基金会深度绑定,如Sharp Link与Consensus、莱特币DAT与创始人的利益对齐,此类标的更能抵御熊市波动。

监管层面,香港仅允许上市公司用自有资金配置虚拟资产,美国交易所对代币认购方式(如In-Token认购)已开始调整,整体呈现监管与创新博弈前进的态势。

Spencer:行业出现募资困难、监管收紧等信号,本质是新赛道必经的 “压力测试”。从实操来看,近期投行与律所对“In-Kind Contribution”模式更敏感,现金认购成为主流,这反而推动市场走向规范。对于聚焦非比特币的DAT,其尚未经历完整牛熊,团队的周期应对能力是关键,部分公司已通过发布股票计划传递市场信心。

监管应对层面,专业的资本运作团队与银行合作伙伴至关重要,可帮助企业适配不同地区合规要求。

Allen:监管收紧是行业利好,纳斯达克的审查条款(需股东投票、限制尾部资产、禁止OTC直接购币)能遏制过热带来的 “追涨杀跌”,淘汰仅靠叙事炒作的劣质标的,降低行业长期负担。

港府的态度并非负面,而是“不支持不抵触”的审慎状态,会计准则暂用成本法也反映出监管的渐进性。长期来看,监管能引导资金流向头部币种(如BTC、ETH、SOL),避免腰部以下币种出现过多无意义DAT,降低市场透支风险。

Jeffrey:监管降温有助于挤压泡沫,避免行业因过热引发系统性风险。若未来出现严格监管,可开拓全球多元化市场,如欧洲市场投资结构与美国相似但DAT布局空白,日韩、东南亚等地区也具备政策红利。

对于微策略未入选标普500,核心原因是其被视为 “投资公司” 而非 “经营性公司”,这提示DAT需加强与底层资产的互动(如参与项目治理、链上活动),形成 “购币 + 运营” 的双重属性。

Luke:近期监管动作主要针对市场过热,美国推出股东投票等新规,本质是保护投资人、防范泡沫破裂。从全球监管趋势看,各国多跟随美国方向渐进开放,如韩国换届后允许通过融资购币,台湾尚无DAT上市公司但存在政策窗口,亚洲市场具备差异化机会。美国虽竞争激烈,但仍是融资与流动性核心,因其资金池庞大、工具丰富且政府态度支持,可作为整合全球优质标的的 “枢纽”。对于创业者而言,需在不同司法辖区打造头部标的,通过规模效应抵御周期与监管风险。

Q3:DAT公司选择山寨币的动机、好处有哪些?各家机构的策略是什么?

Yetta:山寨币推出DAT对项目方具备双重价值,一是减少代币流通量(DAT持币锁入公司金库),形成利好;二是帮助其触达受合规限制的美国机构投资人,通过美股实现间接资产敞口。

机构布局时需重点关注DAT与项目基金会的利益对齐,避免资质不足的DAT稀释项目品牌。Primitive Ventures将DAT视为新型资产类别,聚焦与基金会深度绑定的标的,同时关注现金认购模式带来的短期流动性机会。

Spencer:非头部币种布局DAT是行业“百花齐放”的体现,有助于丰富加密生态。从基金实操看,新加坡合规基金虽不能直接购币,但可通过投资DAT股票间接配置底层资产,拓展了投资渠道。

机构策略核心关注三点:一是底层资产质量,二是财务数据(如mNAV等指标),三是团队意图与运营风格,三者共同决定标的长期价值。

Allen:山寨币DAT需区分头部(CMC市值前30)与尾部币种,尾部币种的DAT多为背后利益方的营销或资本运作手段,存在操纵风险;头部币种因市值规模、基本面与流动性优势,更具备长期价值。

新火科技的策略是“谨慎布局、聚焦头部、链接传统资金”,目前仅参与ETH、SOL等头部币种的DAT,且选择靠谱合作方(如HashKey、分布式资本等),通过开放部分份额给传统客户,推动传统资金入场。

Jeffrey:首期DAT基金将聚焦BTC、ETH等头部币种,核心原因是其流动性强、生态协同效应显著(如HashKey与ETH的深度渊源)。未来虽不排除配置小币种DAT,但需重点评估团队能力、数据表现与资产价值,不排除直接购币的可能性,整体策略保持灵活但以头部资产为基石。

Luke:从二级市场视角,DAT的价值根本取决于底层资产质量。BTC等头部币种具备共识基础,长期波动向上;而小币种多由少数基金会或创始人控盘,市场回调时易出现巨幅波动甚至归零,进而引发DAT的“双重死亡螺旋”(资产暴跌+杠杆放大风险)。

Sora Ventures当前策略是先完成亚洲9家上市公司布局,聚焦BTC等头部币种,待市场变化后再评估小币种机会,核心逻辑是优先保障底层资产的确定性。

本文来源:陀螺科技 文章作者:PANews
收藏
举报
PANews
累计发布内容273篇 累计总热度10万+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PANews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25257/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125441.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