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团播市场的秘密

IP归属:北京

“你知道团播是什么吗?”坐在对面的经纪人问我,他戴着两个会闪光的耳环。

公司大楼通体白色,一楼练舞室也是白色,摆放着的桌子椅子,都是白色。一进门就能看到公司前台,白色的台子上刻着四个大字——XX文化。

经纪人告诉我,他们打算按照Idol的目标做团播,未来计划转入线下,公司负责运营,练舞和塑形是最重要的。

作为近年少见的增速显著的直播间形态,团播最早只是一个模糊的定义,指几个人组团直播,内容可以是表演才艺,也可以是唠闲嗑。后来,团播开始在各大直播平台扎根生长,形式和内容也逐渐固定下来。

《中国经营报》曾在报道中援引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报告数据,2024年我国网络表演行业(直播与短视频)营收达2126.4亿元,同一篇报道提到,团播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0亿元。

今年夏天,半个娱乐圈明星都在跳的《扫腿舞》,就来自团播直播间。无论从内容传播,还是从赚钱能力上看,团播都已经成为当下内容产业值得瞩目的一类样本。

舆论对团播的评价颇为负面,但一种内容,让那么多人喜欢它,甚至为它付费,一定无法用单一的标签为它盖棺定论。于是,为了更了解这个行业,我在社交媒体上联系到一家位于北京的MCN公司,想要线下去看一看。

对面是公司经纪人,听我说想要应聘主播,他先是要求我发送了生活照,又要了一张带妆照,得到肯定后,我得到机会去到线下面试,才有开头那一幕。

“身高166.....这边体重要100斤以下,可能要到95。”

“你可以站起来吗?”

感受到了扫视,对身体的打量,我直觉地感到抗拒,但为了继续面试流程,我不得不接受,一言不发地站起来。

“转过去。”不适的感觉增加了,但我沉默地转身、等待,最后尴尬地坐下。

“还是要减一减。”

就这样,我被盖了“不合格”的戳印,像是商品审核不通过。

打造“公式化”舞台

平常的一天,你下班回到家里,又是一个只想躺在床上刷手机的夜晚。

打开手机,你先是刷到一个女团,还没看清动作,镜头就忽然拉近——面前是扑闪的睫毛、灵动的眼睛和白皙的脸庞。

再往上划拉一下屏幕,面前突然出现一群又高又瘦的西装男整齐地扫腿,腿占满屏幕的二分之一。你不禁瞪大了眼睛。

你刷到的是6月份最火爆的扫腿舞,由横空出世的404-K男团带火。这个团找到了一群身材比例堪比模特的男生穿着西装,伴随《30 sexy》的节奏齐刷刷扫腿,当天直播间人数迅速突破一万。

扫腿舞的传播速度极快。据头部MCN公司的团播运营王一回忆,当时只要舞台做到“一模一样的红色灯光、一模一样的腿部角度、一模一样的动作”,流量就会涌来。“没有任何投机取巧,如果你拉腿拉得不够、角度不好或者光打得不行,流量就会下滑。”

于是,团播直播间开始批量复制——相同的音乐、相同的舞步、相同的灯光,像是流水线生产的美丽商品。

团体齐舞往往在一开始的时候负责“引流”,团播的第一场表演被称为“引流场”,目的很直接:用整齐酷炫的舞蹈先吸引路人停留,再将他们转化为粉丝。

我问到的五个团播粉丝都很直接地告诉我,他们最初喜欢看团播就是因为视频“好看”,喜欢团员是因为他们长的好看。很多团播公司新人面试时,往往会被要求上妆、走到镜头前转一圈。

SK前团员NN说,公司筛选的硬性要求是“瘦”,否则上镜显胖;至于外貌条件,可以依靠浓重的妆容和美颜修饰。

小文做过一段时间男团主播,化妆师会把他们的卧蚕位置整体下移,现实看稍微奇怪,但上镜加上美颜会比较好看。除此之外,每日打理头发比较麻烦,主播们根据装扮还会戴假发,比如有的女主播会戴黑长直假发,提升上镜效果。

和出道男/女团爱豆们的唱跳舞台相比,团播舞蹈的分解动作更简单,重复度也更高,将“扭胯”“挺胸”等性感动作和一些过渡动作搭配,甚至可以按公式排列组合成新的舞蹈。但他们往往会搭配更夸张的表演,用简单的动作制造张力。

视频里c位团员一般表情丰富,舞蹈动作的互动也多,有的视频里他们把手伸向屏幕,假装掐住人的脖子、再挥一下巴掌,好像真的能看到屏幕后的你。

单独拍摄舞蹈动作容易显得无聊,而且无法遮盖不整齐的问题。于是,团播直播间加入了运镜,放大团员的美貌、表情和神态,突出舞蹈节奏。团播运镜师会抱着比哑铃更重的机器,前后跑动拉近拉远,偶尔使用仰视角度,就要拿着机器猛地深蹲;若需要根据节奏抖动镜头,就要用力晃动机器。

直播间的画面不止要吸引观众,更要让观众“上瘾”。

点开扫腿舞第一眼,你可能感觉声音太嘈杂、画面有些许土味,但看上一会儿再关掉,脑子里就会不自觉开始播放《30 sexy》的旋律,同时脑海里几个人在暗红色光影下舞动,跟着音乐穿着西装皮鞋扫腿。

这些洗脑的旋律和画面,背后藏着精心的细节设计。吸引人反复观看视频的秘诀在于灯光和音乐,他们共同营造了这个直播间的氛围。通过灯光和音乐不断刺激感官,这些5-10平米的直播间,被营造得像选秀舞台决选一般盛大。

人像慢慢显现,跟随着“sexy”的音乐,黑色西服裤和大长腿在突然打下来的暗红色灯光下显得格外突出,暗红色富有的情绪色彩本身也给人带来遐想的思绪。

再看团播的所有背景音乐,它们都是精心挑选的节奏感强的DJ音乐。无论是前一段在短视频平台火起来的《大展鸿图》《万物生》,还是最近火爆的扫腿舞,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节奏感极强,中间有着清晰的鼓点。

这些鼓点不仅利于动作卡点,还能够快速唤起直播间粉丝的情绪,带动他们进入舞蹈的激情氛围中。节奏舒缓曲调温柔的《溯》也被改成DJ版本,被SK公司成员卡卡跳过后,成为当下红火的短视频舞蹈音乐。

一套舞台的准备,从灯光到运镜、从妆容到舞蹈,都需要大量的准备时间。运营王一告诉我,灯光、运镜和主播需要一起排练,直播间会花费学舞时间三倍以上的时间去完成排练。

李辉是一家直播视觉公司的CEO,公司参与的直播里,五个主播需要提前三四个小时化妆,公司调整直播间灯光则要两三个小时。

早期的团播直播间多采用较为闪亮的多彩LED灯,后来开始逐步发展为杂志风、舞台风等不同风格,灯光方案也需要随之变化。直播间摄影棚最开始使用简单的白色背景,经过发展,直播间背景的颜色可以随时变换。“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情绪”,李辉说道。

以上一切是团播想做的第一步:让你停留。只要对某个团或某个成员生出好感,观众会自然而然走向第二步,也是真正赚钱的环节——变现。

下播之后的重头戏

上千元的大额礼物,大多出现在团播的PK赛里。

据王一所说,直播的变现有两种方式,分别称作轻变现场和变现场。轻变现大多是粉丝刷礼物选择C位,或者指定某团员跳舞,变现场则多开启淘汰制车轮战,那时便会出现高额礼物。

去年年末,团播直播间有大量短视频切片在社交媒体传播,但当时,大部分直播间只有简单的跳舞和指定舞蹈这一种互动方式。发展到今年上半年,团播形式出现丰富的变化,团播出现PK机制,五个团员分别上场拉票,得票最多的团员可以获胜。PK赛一打就是四五个小时,忠实粉丝会从上播看到下播,像很多年前现场直播的选秀比赛。

在PK场上,团员会非常卖力地为自己拉票,表现出渴望成为TOP 1的样子。

“还差三万票,还差三万票就赶上了,我们一起努力一下吧!”我面前的手机屏幕里,一位男团主播正在拉票,“我的光在哪里?”

还剩五秒钟结束,主持人开始倒数。

“真的没有吗?”主播露出些许绝望的神情。

有观众在最后五秒钟花费3000元刷了两个高价礼物。

“琳琳姐!感谢琳琳姐!”这位男团主播在直播间里倾尽全力大喊着榜一的名字。

“谢谢大家助力我登顶”,激动的声音穿过屏幕,我竟也能感受到些许振奋。

这些“助力冲刺”时刻很容易使得刷礼物的支持者感受到自己的重要。观察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很多PK场次,在直播结束前的那几秒钟,会有一位级别很高的粉丝会突然出现,送上惊喜礼物。

主播本来以为自己要被淘汰,但被成功拯救,主持人和其他粉丝分别给予夸赞。这种“及时出现”的拯救感让人上瘾,反转叠加胜利,让主播口中那句“我的光”有了具象的呈现。

直播间男团粉丝们的情绪和追星有些相似,不过由于明星和粉丝的距离更远,粉丝只能透过社交媒体了解明星们的日常碎片,等待明星偶尔的“饭撒”(Fan Service,指明星和粉丝的互动,来自日韩偶像文化)。相较之下,“追团播”的反馈更及时,因为团播几乎每天都会直播,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喜欢的人跳舞,在直播间花了钱,就能和主播聊天,收到热情回应。

下播之后,主播要主动私聊送礼粉丝、致谢、寒暄,并引导他们继续消费,这在行话里叫“维护客户关系”。前男团主播小文告诉我,他的粉丝年纪比较小,高中生、大学生占比多,他会帮她们解决校园里的问题,比如人际关系纠纷等,给出一些安慰。

我们和多位有过打赏行为的观众聊天,发现他们都对团播有相对正向的评价,甚至担心自己的表述是否会被曲解,加深外界对团播的负面印象。

以王一的经验,女性观众大多还是想要获得情绪价值,但给女主播花钱的男性都会带有亲密接触的期待。

前SK女团主播NN告诉我,给女团刷钱最多的一般都是大哥,维护关系有固定的模版,运营会教她们教科书般的话术。感谢大哥时,话术有“原来你喜欢我这种呀”“祝大哥天天开心,有不开心的要来找我哦”“谢谢大哥今天的支持,没事的输赢事小,我跟你都开心就好啦”。日常聊天的话术则带一些撩拨色彩,“我怎么称呼哥哥会开心一点呀”“哥一般什么时候上线呀,我都以你为主的”等等。

粉丝等级16级,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达到这一等级,主播通常会为粉丝举办一场“升级仪式”。用心的主播会准备礼物,并在直播间当众感谢,内容往往充满情绪价值,例如“你在北京,我在上海,知道你工作忙,不能来看我,但没关系,我给你准备了小熊,希望它能像我一样一直陪着你”。

这场仪式也并非几分钟的简单致谢,而是用主播的官方账号单独开播,整场直播围绕粉丝展开,所有人都能看见他/她在主播心中的位置。

据几位团播粉丝和业内人士预估,粉丝等级达到16级,意味着他/她在这个团的直播间已经刷了近十万元的礼物。

流水线舞台,商品化关系

在情感匮乏、无处解压的时代,团播成为人们情感需求的解压之地。

用金钱买人附带的情绪价值,是团播主播和粉丝之间心照不宣的协议。前女团主播NN之前就在娱乐消费行业工作,她指出相关工作都是金钱购买人的价值,良心不安、想要付出真心的一方,注定会吃亏。

但无论如何,屏幕两边还是真实的两个人在交流,在高频次的情绪互动里,关系自然难以划清边界。主播的维护方法是产生情感链接。开始于金钱,互动也由金钱维持,是否存在真实的感情,人的复杂性使得问题失去唯一的判断。

小文曾经想做一个理解和共情粉丝、和她们成为朋友的主播,后来他意识到粉丝还是会想要和主播发展恋爱关系。在社交媒体上,团播粉丝也在分享自己由此引发的情绪消耗,纠结于自己与主播的关系,粉丝之间还会出现相互比较的情况,若有粉丝分享主播的回复,会有另一些未被回复的人感到不公平,心情受到影响。

图:社交媒体搜索“看团播”的部分帖子

团播的营收来源高度集中在榜一榜二的“大哥大姐”,他们经济实力雄厚,百万流水并不稀奇。一个团的收入往往就靠一两个人撑起。王一认为,如今想把路人转化成愿意大额付费的深度粉丝比过去难得多,真正的大额用户早已被瓜分到一对一的关系里。

为了吸引新粉,一些MCN走向偶像化路线。例如曾经制作《创造营》的七维动力,推出的团里有之前选秀的成员,整体风格偏向Idol风,希望把偶像经济的模式移植到团播。

无论是什么样的舞台,都无法改变背后的真实逻辑。当人们在手机屏幕上快速刷过,是舞台所营造的氛围让手指停住,吸引人的是直播间里情绪价值满满的感谢,是私信里附带的关心。

人们用金钱所购买的,与其说是情绪价值,不如说是一种新型商品。商品化的逻辑不变,被明码标价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获得主播的私信要多少钱,情绪价值的菜单也早已标准化。

在团播直播间,关系建立得很迅速,主播和粉丝的相遇在一瞬间,那些伯乐和千里马、伯牙与子期的情节每一秒都在上演。

这个直播间里,小狗弟弟遇到了温柔姐姐,绝地翻盘、绝处逢生、压线逆袭;隔壁直播间,小百花遇到了前来拯救她的霸总。

有人说,团播像是翻版的追星或选秀,但另外一些时刻,它更像是LIVE版短剧,一些观众通过花钱在情绪上成为了主演。那些浓缩的笑容、热舞和呼喊,成为高烈度的情绪商品。

短平快的情绪消费,正成为时代主流。它从Labubu到偶像,线下cos委托、夜场文化再到线上团播,形态不断更迭,承载的却始终是人们对亲密关系与情绪排解的需求。

市场在不断提供公式化的情绪价值,团播亦在这个时代制造出新的“商品关系”。但消费过后,新的问题又浮出水面:当彼此都知道这样的关系是一种商品关系时,要把哪些话当作真情实感,把哪些话当作虚情假意?

王一聊起一次直播复盘会,业务负责人走过来挨个点评主播的妆造,“这周末就去做个医美”。没有人会反驳他的审美。丰富的成功经验说明他掌握流量密码,大家都认同。

凌晨两点,我打开团播直播间,想要截屏留存作为文字插图。这个时间点,一些小直播间的人不多,每一个观众的加入都很显眼。

正准备截图时,屏幕里美丽的女团主播忽然大喊一声:“欢迎希宝。”她的声音充满热情,和写稿到凌晨的我相比,能量值大概高了10倍。我愣了两秒,才反应过来她在念我的ID,她不知道我的名字,但那个ID里面有一个“希”字。

接着弹幕里有人说,可以跳《溯》吗?在我看到这条评论的下一秒,背景音乐已经改变,台上的主播开始跳舞。

我看了一眼时间,凌晨2:21。

(文中王一、小文、李辉和NN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中国经营网,《团播灵魂5问:为你说透这个新兴行业!》,2025.7.25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刺猬公社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912119/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124556.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