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数字金融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香港《稳定币条例》于8月1日正式生效,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金融领域激起层层涟漪。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条例,不仅标志着香港在稳定币监管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也为全球数字金融市场的规范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条例生效前三天,香港金融管理局同步发布了《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指引》及一系列配套文件,为条例的实施提供了详细的执行细则。至此,香港的稳定币监管框架跃然成型,成为全球关注的制度样本。
稳定币作为数字金融领域的新兴产物,近年来发展迅猛。它通过与特定资产(如法定货币)挂钩,保持相对稳定的价值,在跨境交易、支付结算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随着稳定币的广泛应用,其潜在的风险也逐渐凸显,如市场操纵、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等。香港《稳定币条例》的出台,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确保稳定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已有超过50多家企业或机构蜂拥至金管局咨询牌照申请事宜。香港金管局表示,发牌将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如个别机构认为已准备充分并希望尽早获得考虑,应于9月30日之前提交申请。预计首阶段只会发出数个牌照,最快2026年初公布首批获发牌照的稳定币发行人,重点将聚焦跨境贸易与Web3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港府此次公布的稳定币与法币挂钩,即与法币按面值以1:1为抵押型的稳定币,且并未限制挂钩的法币种类,其中包括离岸人民币。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香港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创新精神,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机遇。
从全球范围来看,主要经济体正加快构建稳定币监管体系。欧盟率先通过《加密资产市场法案》,将稳定币归类为电子货币代币,实行统一的许可制与透明化监管;美国通过《天才法案》草案及州级监管机制,提出禁止无牌发行、实施100%储备等核心要求;新加坡、日本等地则选择相对开放的路径,在明确监管边界的同时,支持金融科技公司和支付机构开展创新试点。尽管各地区政策框架各有侧重,但总体方向趋同:在保障金融稳定与用户权益的前提下,为稳定币的健康发展营造可持续的监管环境。
内地企业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互联网科技巨头京东集团和蚂蚁集团均开始准备在香港发行稳定币,前香港金管局局长陈德霖参与创立的RD InnoTech Group也在朝着这一目标努力。此外,总部设在上海、为中小企业提供跨境收付的XTransfer每月处理约100亿美元的交易,该公司也在密切关注香港的监管制度变化。其创始人Bill Deng表示,目前跨境支付中每笔交易银行要收取50至100美元的费用,而使用稳定币支付的成本仅为几美分。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新规旨在“遏制近期频繁利用稳定币进行的各类诈骗活动,全面保护投资者权益”。近年来,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突破2500亿美元,交易量高达20万亿美元,但随之而来的市场乱象与投资者损失也日益严重。香港此次立法,正是直面这些迫在眉睫的风险,旨在为市场注入信任与秩序。
《稳定币条例》的核心在于建立一个“风险为本、合规有序、促进创新”的监管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严格的牌照管理制度、100%储备资产保障和严控金融犯罪风险。
在牌照管理制度方面,即日起,任何在香港发行或面向香港公众推广稳定币产品的机构,均须取得金管局执照。监管范围不仅限于本地发行人,也涵盖境外发行但锚定港元或面向香港市场的稳定币,有效杜绝监管套利空间。牌照申请门槛颇高,其中,2500万港币(约320万美元)的最低资本金要求,在全球稳定币监管中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此外,监管指引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详细列举了7大考量因素,特别是独立非执行董事必须占董事会至少三分之一的要求,直接对标了上市公司的治理标准。对于目前已经在香港设有实质业务的稳定币发行人,条例设置了为期6个月(即直到2026年1月31日)过渡期,包括发出临时牌照。
为防止类似Terra/Luna崩盘事件重演,条例要求稳定币必须100%由高流动性资产支持,如现金、短期国债等。此外,储备资产需与发行人的其他资产隔离存放,必须每周公布储备资产的市值和组成,同时每季度由独立审计师进行核证。相比之下,即使是合规程度较高的USDC,目前也只是每月公布储备报告。香港的要求无疑将大幅提高稳定币的透明度。
鉴于稳定币在跨境交易中的匿名性,条例要求持牌机构建立严格的客户身份验证(KYC)和交易监控机制,以降低洗钱及恐怖主义融资风险。同时,金管局被赋予广泛的调查权,可在怀疑有违法行为时介入调查。不过,针对稳定币持有者需完成身份认证这项要求,业内人士也提出了担忧,认为这或限制稳定币的用户数量和规模。
稳定币诞生于2014年,到2019年底市场规模仅50亿美元,不过近5年发展迅猛,预计未来仍有庞大的扩张空间。据花旗预测,到2030年,稳定币的总流通供应量有望达到3.7万亿美元。《稳定币条例》的实施,预计将对香港乃至全球数字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短期来看,严格的牌照要求将抑制市场过度炒作行为,促使投资者回归理性,更关注机构的实际应用场景与技术实力。中期而言,稳定币可实现跨境转账“分钟级”到账,大幅降低手续费,加速跨境支付的普及,并与金管局主导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等项目相结合,提升香港在国际支付领域的竞争力。长期来看,香港推动合规的港元稳定币(HKDG),旨在让国际企业用港币结算,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这也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铺路,为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一个“安全试验田”,最终目标是打造“数字人民币+港元稳定币”的双轨体系,对抗美元霸权。
自香港稳定币草案通过后,投资人对稳定币的热情空前高涨。港股稳定币板块迎来飙升式上涨,不仅翻倍上涨不在少数,更是不乏10倍大牛股的存在。面对市场的热情,金管局保持难得的清醒,余伟文特别发文警示市场存在“过度概念化和泡沫化趋势”,并呼吁投资者保持冷静。过渡期内未持牌机构不得向散户推广,此举旨在“市场汰弱留强”,让真正具备实力的合规项目获得发展空间。
早在去年7月,香港金管局开启稳定币沙盒测试,京东币链科技、圆币创新科技、渣打联合体(包含渣打、安拟集团以及香港电信)等机构入选,如今沙盒测试已进入第二阶段。不过,金管局强调已进入“沙盒”的机构不表示必然会获得牌照,将按照一致、严格的标准,审慎考虑所有牌照申请。
而在交易环节,多家中资券商已经获得入场券。不完全统计显示,6月25日,国泰君安国际宣布斩获香港虚拟资产交易全牌照。同月,东方财富旗下哈富证券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开展虚拟资产交易服务;天风证券宣称,全资子公司天风国际证券也已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可透过综合账户安排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7月,招银国际证券宣布获香港证监会批准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相关牌照。
随着首批牌照申请截止日期的临近,全球金融机构的目光都聚焦在香港。香港金管局的审慎落子,既为创新预留空间,又坚守风险底线,使其在这场全球货币格局重塑的竞赛中,成为一个关键的摇篮。香港这座东方金融堡垒的深层价值再次显现。
总之,香港《稳定币条例》的实施是数字金融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将为香港的金融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数字金融的创新发展。同时,也为全球稳定币监管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有望引领数字金融监管的新潮流。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香港能够充分发挥其金融中心的优势,在稳定币监管和数字金融创新方面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