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天下丨分析丨无人配送从技术验证走向规模商业化,“空地一体”成新构架?

IP归属:广东

前言

随着电商、即时零售等行业的蓬勃兴起,物流配送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传统配送模式面临着人力成本攀升、配送效率瓶颈等诸多挑战。

于是,单一设备的能力瓶颈倒逼着系统升级。地面无人车受限于地形与视野,无人机则面临续航与载重约束,协同作战成为必然选择。

作者| 方文三

图片来源|网 络

产业压力待突围,无人配送走向商业化临界点

无人配送车辆正经历从试点示范阶段向规模化应用的转变。

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快递物流无人配送车辆的规模化应用已累计超过6000台。

这些智能车辆已为超过100个细分场景的用户交付了上亿件订单,使得全行业的日均配送量显著提升。

基于全国快递物流网点的数量,无人配送车辆的市场潜力大约为4680亿元。

2025年3月,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提出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推广智能立体仓库、自动导引车、无人配送车等设施设备,实现人、车、货的智能调度。

这场变革的背后驱动力是快递企业面临的成本与效率双重压力。

传统物流模式下,[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占整体物流成本的30%以上,且面临人力短缺、时效瓶颈等难题。

技术-场景-生态的三维突破推动无人配送迈过商业化临界点。

顺丰与新石器共研的[笼车]方案在北京亦庄实现单票成本从0.4元降至0.2元,人力成本降幅高达50%;

中通在甘肃天水、江苏盐城等地的试点项目单票成本下降接近70%。

丰翼无人机在深圳至珠海跨城航线上,将传统物流的2天时效缩短至3小时。

在川西松茸运输中,无人机恒温箱将损耗率从30%降至7%,帮助农户增收超200万元。

空地一体新架构,物流网络的一次重构

[空地一体]架构,简单来说,就是将无人机和无人车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的配送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无人机凭借其能在空中飞行的特点,可实现快速的点对点运输。

传统物流配送模式正被空地一体新架构重塑。

这一架构通过低空无人机+地面无人车的协同,构建三维立体物流网络,突破传统地面运输的平面限制。

顺丰的[三段式空运网]战略是这一重构的典型代表:大型有人运输机+支线大型无人机+末端小型无人机三段式组合,实现36小时通达全国的目标。

该架构的核心价值在于立体分层、动态组网能力:

空地一体架构正在重构物流成本曲线。传统物流边际成本递减有限,而无人配送网络随规模扩大持续优化,形成[越用越便宜]的良性循环。

传统[中心-分支]的树状结构将演变为[网格化立体网络],大幅提升韧性和效率。

到2035年,无人机末端配送量可能占整体配送量的15%以上。

三级网络架构使物流时效提升50%-70%,成本降低30%-50%,形成全新的物流成本曲线。

随着固态电池商用、城市低空物流专用航道立法等突破,空地一体物流网络将成为智慧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

传统物流企业更加注重与现有配送网络的融合,重点投入于调度系统的优化与空地协同;

电商平台则强调配送体验与数据闭环,专注于调度算法、运力整合与多渠道履约;

无人机制造商则倾向于以平台为中心,从飞控安全、通信链路等底层技术出发,实现从设备提供商向系统集成商的转型。

由此可见,低空物流不仅是运力的扩展,更是一次物流网络主导权的重新分配。

当前,无人配送正从[最后一公里]的局限中突破,迈向[空地一体]的全新阶段,这一变革正在强势重塑物流网络,并为整个行业带来根本性的变革。

[空地一体]存在长期价值,未来将有定数

从成本角度分析,虽然无人机和无人车前期研发、购置成本较高,但从长期运营来看,它们减少了对大量人力的依赖,降低了人力成本。

而且,由于配送效率提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配送任务增多,分摊到每件货物上的成本也会相应降低。

此外,由于配送效率提高,单位时间内完成的配送任务增多,分摊到每件货物上的运营成本也随之降低。

例如,以往一辆配送车一天可能只能完成100-150单配送,使用无人车后,配合无人机的快速运输,一天可以完成200-300单配送。

对于一些偏远山区、海岛等地理环境复杂的地区,传统配送方式往往难以到达,或者配送成本极高。

无人机可以轻松飞越山川、海洋,将货物送达这些偏远地区,实现配送网络的全覆盖。

从行业发展角度,[空地一体]架构推动了创新。它促进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

为了实现无人机和无人车的精准配送,需要不断优化导航算法、提升传感器精度、完善智能调度系统等。

这些技术的创新应用,又进一步推动了整个物流行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同时,[空地一体]的配送模式也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形态。

从物流行业整体变革角度看,[空地一体]架构有望重塑物流行业格局。

通过高效的配送网络,物流企业可以实现更快的货物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而且,能够提供更广泛的配送服务,深入偏远地区和交通不便的区域,拓展市场边界,促进物流行业向更加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

若将物流网络视为城市血管,空地一体架构便是让氧气(物资)与血小板(数据)同步抵达病灶的智慧循环系统——这或是未来十年智慧城市最深刻的变革隐喻。

多方参与的产业生态,市场化竞合新格局

空地一体物流生态的构建,吸引了多元化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形成[互联网巨头+创业公司+传统物流]的竞合格局。

在无人配送的市场化进程中,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

物流企业作为配送服务的直接提供者,是无人配送应用的主力军。

技术供应商则是无人配送市场化的关键支撑。

新石器、九识智能、白犀牛等企业专注于无人车技术研发与产品制造,为物流企业和电商平台提供先进的无人配送车辆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

在无人车方面,魔袋20车型的L4级自动驾驶里程占比达到99%,全年帮助配送人员减少了超过240万公里的配送路程,累计自动驾驶总里程达到1300万公里。

国内的美团也积极布局,截至2024年底,美团无人机累计开通53条航线,配送订单量超45万单;

并且通过自研与战略投资双线布局机器人领域,已注资宇树科技、未来机器人等企业,覆盖运动控制、工业自动化等环节,逐步构建起[空地一体]的配送体系。

顺丰通过与新石器等技术供应商合作,推进[笼车]运输共研方案,已在北京亦庄等地示范落地,并在全国近70个城市部署,承担中转场与社区间的大宗配送,单票成本显著下降。

韵达、圆通等也通过总部认证与网点自主采购的方式,在部分区域试点无人车配送,取得了不错的降本增效成果。

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上海等城市开通多条航线,累计配送订单超过45万单;

自动配送车辆累计完成近500万单,服务覆盖了北京顺义、深圳龙华等区域的数百个社区。

其第四代无人机通过双目视觉相机与4D毫米波雷达的升级,能够适应97%以上的国内城市自然环境要求。

顺丰丰翼2024年完成23万架次飞行、运输427万件货物;美团无人机在深圳、上海等城市实现45万单配送量。

2024年成为中国无人配送规模商业化元年,快递巨头在全国部署6000余台无人车,完成超千万单配送。

菜鸟网络早已专注于无人配送车的研发与应用,其自主研发的L4级物流无人车已在公共道路上实现规模化运营,主要负责快递网点至末端站点的运输任务。

针对乡村复杂路况,菜鸟网络为县域快递共配中心推出了自动化分拣与无人车相结合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县域快递分拣与配送的效率,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圆通速递在其2024年年度报告中透露,公司正与新石器合作探索L4级无人车在城市配送场景的应用。

部分加盟网点已购置X6型无人车,用于高校、社区等区域的配送。

目前,圆通速递已在昆明、宿州等地部署超过500辆无人车,单票成本降低了近70%。

尾:

空地一体不是简单的[车+机]物理叠加,而是通过数据流、能源流、运力流的重构,打造弹性物流生命体。

当企业从争夺[设备占有率]转向共建[网络协同值],无人配送才能真正跨越规模商业化的奇点。

部分资料参考:中投未来产业研究中心:《2025-2029年中国无人配送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国汽车报:《无人配送车冲刺规模化商用》,证券日报之声:《低空物流产业链正加速形成》,物流时代周刊:《[低空经济+物流],新机遇来啦!》,深度商业:《顺丰、中通、菜鸟们的无人配送终极猜想》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AI芯天下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911711/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123371.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