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Rokid与BOLON:AI眼镜的产品、渠道与未来。
文/VR陀螺 冉启行
11 月 13 日,Rokid 乐奇与 BOLON 眼镜在杭州共同举办“戴上新时尚”联合新品发布会,发布会现场 BOLON 眼镜活力代言人林一与 Rokid 品牌代言人影视飓风 Tim 同台亮相,暗示着科技圈与时尚圈正在产生化学反应。
在此次发布会上,Rokid 乐奇眼镜推出了“风林火山”四大国潮系列,每款均以古法技艺为设计灵感,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售价 4599 元起。东盟博览会官方指定贵宾款“铸浪为山”也亮相发布会,非遗大师汪天亮通过“金髹”绝技,将 24K 金箔与天然大漆融合,打造出兼具奢华感与东方美学的限量版产品,售价 9688 元。
会上,Rokid 乐奇×暴龙新品“BOLON AI 智能眼镜”也正式发布,售价 2199 元起,拥有太阳镜款、光学镜款、全视线变色款,并提供曜石黑、极客灰两款配色。依托于BOLON眼镜在视光领域的专业技术,BOLON AI智能眼镜造型设计专为亚洲脸型定制,单框重量仅为38.5g,钛合金转轴韧性更强,硅胶气垫鼻托,亲肤更贴合,久戴舒适。更多产品详情内容可参考《背靠全球第一大眼镜巨头,中国版的“Ray-Ban Meta”正式发布》
会后,Rokid 乐奇创始人兼 CEO 祝铭明(Misa)、厦门雅瑞光学有限公司 COO 潘路、BOLON 眼镜 品牌市场总经理 杨光接受了媒体群访,就双方的合作、产品理念以及行业未来进行了解答。
01
BOLON 的AI眼镜产品理念与“平衡”背后的争吵
相对于早前已经发售的乐奇眼镜,此次 Rokid 与 BOLON 的联名款 BOLON AI 眼镜,在功能上做出了一个取舍,砍掉了可能最有技术含量的「近眼显示光学系统」,不配备 AR 光波导显示模块。
在关于产品策略的问题上,杨光表示,此举是为“降低大众消费者的入门门槛”。他详细解释道:“我们希望产品达到平衡,不是暴龙和科技合作伙伴合作的时候,就把所有科技 buff 叠加加满,有时候这样的体感可能会不好。我们希望在科技应用上,做到佩戴舒适度和消费者真正体感上做到平衡,所以,这部分没有强调一定尖端、高科技的产品,就像从 Rokid 的角度来讲,他们有 display 显示的版本,但对我们来讲,我们希望大众消费者可以入门更好感受 AI 科技带来便捷性。”
这一定位指向了“一人多镜”的现实。在谈及与传统眼镜的关系时,杨光也对 VR 陀螺进一步解释了其互补的战略定位:“智能眼镜和传统眼镜,我们认为是不打架的。我们能做到的轻和舒适,至少在我们看来五年内智能眼镜还做不到,让消费者在生活场景上,为了便于科技使用以及生活场景的体感,可以选择智能眼镜,有时候想自己放松或者更贴合本心要舒适、自由和更释放的时候,选择传统的眼镜。”
这种平衡的背后,是两个不同行业逻辑的激烈碰撞与融合。杨光称,这种信任是吵架吵出来的:“有时候他们提的方案,我们对科技领域并不熟悉,说实话,前两次沟通时,他们一个劲地往产品里加各种高科技配置。之后他们反问我:‘杨总,要是按这个方案做,眼镜最终会又重又贵,难道要做成仅供陈列的展品吗?’显然不行。”
“另外,产品舒适性也不能妥协。在结构设计上,我们和 Rokid 在模具、电子元器件排布这些方面吵了很多次。比如挂耳部分,为了好看的弧度,弧度切得深一点、浅一点,位置靠前一点、靠后一点,厚度薄一点、厚一点,都会影响喇叭和电池的排布。在无数次这样的争吵和沟通中,有时候我们的沟通就像夫妻相处一样,正是有了这些争吵,双方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彼此、形成认知。毕竟我们分属完全不同的行业,能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建立共识、达成统一,真的是一件很难得的事。”
02
敬畏大公司,但他们有生态“包袱”
产品定义是一方面,场景与生态壁垒的建设也是驱使用户购买的核心要素。2025 年是 AI 眼镜热闹非凡的一年,不仅仅是 Rokid、BOLON 新品开售,更有小米、阿里、百度等头部厂商,纷纷出牌。
在谈及竞争时,Misa 首先表示:“对大公司,我们非常敬畏,只能说它们还在蛰伏、还在观望...并不是说它们没有想法或者竞争力不足。但是,Rokid 最大的优势是,AI 眼镜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所有的赌注都是压在这个差别上,所以我们一定是全力以赴地做。大家可以看到从今年年头我们破圈之后,持续的高调,非常扎实地推出,频率很快地做产品迭代和更新。”
这种 All-in 的决心,赋予了 Rokid 作为创业公司独有的身段灵活与中立开放。Misa 指出:“很多人有个误解,认为大公司生态很强,恰恰相反!很多时候大公司会有着自己的包袱...比如我老东家(阿里)推的产品,就很难和其他人合作。...像我说的大模型,Rokid 就可以接通义千问、DeepSeek、豆包和智谱。支付上,我们可以接支付宝,未来也可以接另一个大的支付平台,购物我们接了京东,很多功能都是全面开放,这对很多大厂来讲反而不容易做到。”
03
重塑线下眼镜店铺价值,Rokid加盟门店已超1000家
AI 眼镜作为“新品类”,其渠道策略远非上架销售这么简单,线下门店能够使用户更精准感受产品特性,达成转化。而 Rokid 与 BOLON 的合作,也正激活传统眼镜店的线下价值,为门店带来新增量,形成互补。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眼镜的利润率往往较高,但消费类的产品利润更多是薄利多销。对此,潘路对 VR陀螺表示,这也是他们最初向线下传统眼镜连锁渠道介绍这款产品时,被问及最多的问题。
对此,他们会从两个方面与渠道商展开探讨:
“第一,AI 眼镜是行业趋势。当前线下实体店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获客,这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如何获取新客。正如杨光所说,结合 Misa 提供的信息,购买 Rokid 产品的用户中,约 20% 此前从未佩戴过眼镜,属于首次进入眼镜行业的新客。对传统眼镜店而言,产品周转周期较长,若能持续稳定地获取新客,无疑是所有线下合作伙伴、传统眼镜零售商都乐于见到的。”
“第二,就像刚才深圳的朋友提到的,他本身有近视配镜需求,而我们的套镜产品适配多场景使用,作为一款包容性强的 AI 智能眼镜,恰好能满足这类需求。加之搭配全视线等优质镜片后,产品整体性价比突出。我相信,这一方面能助力线下零售商激活现有老客复购,另一方面也能创造新的销售机会。因此,无论是新客引入、老客复购,还是多场景下 “一人多镜” 的消费场景拓展,都是线下零售商喜闻乐见的。如今,全国已有众多网络布局完善、专业能力过硬的合作伙伴,他们愿意首次就与我们携手合作,正是因为这款产品能为其业务发展带来显著助力。”
针对线下渠道的相关情况,Misa 补充道:“目前我们不含暴龙品牌的线下零售店已达 1007 家,这个数据十分准确。这些门店并非我们直营,均为加盟模式。其中有近三四十家门店,由 Rokid 产品带来的直接收入,加上配套配镜产生的相关收入,已经超过了门店总收入的一半,这个数据很有参考价值。占比看似不高,但仅用两个月就达成这样的成果,未来潜力非常值得期待。相信很多传统渠道都在探寻下一个时代的发展机遇,这款产品至少值得大家尝试。”
更关键的是,线下渠道解决了 AI 眼镜作为“体验型产品”的信任难题。Misa 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数字:“我作为互联网的人、科技方面的人,反而觉得这是线下的一次大机会...告诉你一个数字...线下产品的退货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零。...因为新产品需要体验...戴在我头上是不是舒适,真的需要有人在线下佩戴感受。”
潘路和杨光也强调,线下的“专业”和“体验”是无法替代的。潘路指出,线下门店是“视力保健初步入门的场所”,提供“专业的视光师”服务;杨光也补充,眼镜的“视力矫正”是非常专业的事情,需要线下“根据每个人调配”和“精准矫正”,这些共同构建了线上流量无法替代的“体验闭环”。
04
AI 眼镜正从极客玩物,加速走向大众消费市场
“坦白说,今年我们对产能的预测是不准确的,我们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低估了市场。对今年的规划,我们原本是 10 万台~15 万台的销量,如果看这个行业过去的发展,已经是非常不错的规模和成绩了。但实际上远远不止,所以,今年有很多订单我们要被迫推到明年交付了,这对行业来讲算是一个好消息,但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教训。”Misa 表示。
比数字更重要的是“破圈”带来的市场信号,两个数据尤为关键:第一,Misa 提到“出圈以后,退货率降低了...大众会觉得哪怕没有显示功能,只有拍照、有声音也很棒”;第二,推荐率上升,“Rokid Glasses 在天猫的盲单高达 43%”。
这表明,AI 眼镜正从极客玩物,加速走向大众消费品。
对于未来,Rokid 的规划相对激进:销量上,目标从“明年 100 万台”跃迁至“大后年破千万台”;产品上,Misa 承诺“未来我们一定会变成 45g 以内全彩”,并且“可以做到给你们看 720p 的电影”。
最后,Misa 表示:“我相信三五年内会有一个巨大的变化。今天眼镜和手机的关系是什么?手机仍然是主体,眼镜围绕它来做。三五年之后,手机还在,但眼镜是主体,手机围绕它做。手机是作为通信、计算、存储的终端,交互更多发生在眼镜上,我们不仅仅是做预测,还是要让这件事发生的那个人之一。”
05
一同聚焦「镜观未来·2025全球AI眼镜技术产业趋势论坛」
2025,智能眼镜行业正处于技术突破与市场扩张的关键阶段。从苹果、Meta、阿里、小米等海内外大厂的积极布局,到光波导、MicrOLED等技术加速落地,无不预示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发生。
AI/AR眼镜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双重赛道,也正呈现差异化发展路径与技术融合的趋势。那么,未来产业会经历怎样的迭代?现阶段掣肘AI/AR眼镜发展的技术还有哪些?
为加强AI眼镜行业联结,洞悉行业前沿进展,由陀螺科技主办的2025未来商业生态链接大会暨第十届金陀螺奖颁奖典礼(简称“FBEC2025”)将于12月5日在「深圳湾万丽酒店3F」盛大召开。
其中,2025全球AI眼镜技术产业趋势论坛以“镜观未来”为核心主题,将携手AI眼镜行业重磅嘉宾,涵盖底层材料、光学、微显示屏、交互、整机等多个领域,届时将为我们带来前沿干货分享。与会者多为AI眼镜企业负责人、供应链、渠道商以及开发者,可共同解码中国AI眼镜破圈之道,共享产业一手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