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向阳接棒珍酒李渡面生死局:净利、销量下滑,行业分化加剧

IP归属:北京

文章AI导读

一键萃取文章精髓,核心观点即刻呈现

文|海山

来源|博望财经

业绩不好,会换人吗?无论有无直接关联,珍酒李渡的确换了。

大背景是“港股白酒第一股”珍酒李渡在2025年上半年交出营收同比下滑39.6%、净利润下滑近40%的上市后最差半年报,行业内外都在追问。这家承载着“中国白酒一号工程”传奇历史的酒企,为何在资本市场的光环下陷入增长困局?

业绩不好,大概率都可能引发人事变动,资本市场已经无数次印证这个道理。视线回到珍酒李渡身上,近期执掌集团近20年、年薪千万以上的“最贵CEO”颜涛突然卸任,老将汤向阳临危受命接棒CEO一职。

第二个第三个疑问随之而来,换帅能否扭转颓势,或者出新故事?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库存高企的当下,珍酒李渡的破局关键又在何处?

针对珍酒李渡的疑问的确太多,未来的答案需要交给市场来回答。

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即消费需求重塑与行业洗牌加剧的双重压力下,珍酒李渡亟需打造更多现象级爆款产品,才能穿越周期迷雾,重拾增长动力。

01

换人,却留下了一直下滑的酒摊子

通常情况下,高管更迭往往是企业相关调整的信号,颜涛的卸任与汤向阳的接棒,明面上是企业可能基于正常程序的高管变动,背后有不少珍酒李渡业绩持续承压的严峻现实,新任管理层面临的是一个营收下滑、核心产品疲软的业绩承压状态。

2025年10月,珍酒李渡发布管理层变动公告,宣布颜涛卸任首席执行官,继续担任执行董事兼董事会副主席,负责湘窖业务运营;集团副总裁汤向阳接任CEO,全面掌管集团及珍酒、李渡品牌的整体运营。

公开资料显示,颜涛在珍酒李渡任职近20年,2024年以1538.8万元年薪成为白酒行业“最贵CEO”,而新任CEO汤向阳则自2014年起担任江西李渡酒业公司总经理,2023年4月起出任珍酒李渡副总裁。此次接棒还获得了83.3万股普通股及333.33万股未归属股权激励,个人利益与企业长期发展深度绑定。

不难发现,管理层变动的背后,是珍酒李渡不断下滑的业绩表现。

珍酒财报披露,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仅24.97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9.6%,经调整净利润6.13亿元,同比下滑39.3%。核心支柱品牌珍酒的表现尤为惨淡,上半年营收14.92亿元,同比锐减了快一半,销量从6932吨降至4612吨,平均售价也从38.98万元/吨下滑至32.34万元/吨,呈现“量价齐跌”的危险态势。

虽然李渡品牌今年上半年销量有所增长,但吨价下滑,平均售价仅为34.8万元/吨,与去年同期的49.2万元/吨相比下滑超29%。

时间拉长到回顾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虽然营收微增0.5%至70.67亿元,可权益股东应占利润暴跌43.1%,降至13.24亿元。

更值得警惕的是,作为核心增长引擎的珍酒品牌,销量已连续多年下滑,2021年至2024年销量分别为14761吨、12856吨、12630吨、12284吨,持续的销量萎缩直接拖累了集团整体业绩。

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高管变动本身并非问题核心,业绩下滑的惯性却难以轻易扭转。颜涛卸任留下的不仅是下滑的业绩,更是产品竞争力不足、渠道库存高企的深层隐患。

汤向阳的走马上任,有集团对其深耕行业多年经验的认可,同样凸显了企业破局的迫切需求。说到底,在白酒行业“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下,珍酒李渡若不能快速止住业绩下滑势头,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丧失话语权,而新任管理者可能也得进一步找到激活产品与市场的关键钥匙。

02

酒企三季度报大多在跌,珍酒近年更承压

其实,在白酒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几乎大多数酒企都难受。

2025年白酒行业整体步入深度调整期,三季度财报集体遇冷,头部企业增速放缓,中小酒企亏损加剧,而珍酒李渡在行业下行周期中,因核心产品疲软、抗风险能力较弱,面临的压力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2025年三季度,白酒行业的寒意比以往来得更猛烈。据Wind数据,A股20家白酒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合计3177.79亿元,同比下降5.90%;净利润合计1225.71亿元,同比下降6.93%,20家白酒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存货总额达1706.86亿元,同比增长11.32%。

看来,库存压力不小。

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珍酒李渡的处境更为艰难。相较于头部企业凭借品牌力和规模效应勉强抵御周期波动,珍酒李渡的抗风险能力明显有待提升。这个道理不复杂,头部酒企仍拥有成瘾性消费、稀缺性、文化溢价三重护城河。从毛利率水平来看,各家财报显示,贵州茅台91.29%、泸州老窖87.11%的高毛利率处于行业拔尖位置。

由于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愈发明显,不难得出结论,在政策调整、消费分化与存量竞争并存的背景下,白酒行业竞争格局日益清晰,头部企业强者恒强,而中小酒企则普遍面临增长压力。

站在产业视角,白酒行业的周期性调整是必然趋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却决定了其能否穿越周期。珍酒李渡之所以压力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很大一个原因在于缺乏能与头部酒企对标的足够强势的品牌护城河和爆款产品支撑,在消费需求疲软、渠道库存高企的双重挤压下,业绩下滑也没办法。

于是突破口,或许可以是产品端的创新与更多爆款的打造。

03

珍酒需要更多爆款产品

换句话说,新领导上任,面临的挑战不少。其中构建更多爆款可以值得被考虑。

几乎每一家酒企都需要现象级产品,茅台有飞天、洋河有蓝色经典等,在白酒行业存量竞争加剧、消费需求迭代升级的当下,爆款产品是酒企抢占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核心抓手。珍酒李渡当前面临的业绩困境,根源在于核心产品增长乏力,而打造更多适配市场需求的爆款,既是其扭转颓势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长期发展的战略支撑。

也就是说,大环境不佳之时,白酒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产品的竞争。对于珍酒品类而言,曾经支撑其增长的核心产品有些疲态,作为曾集团营收贡献超六成的核心品牌,该品类销量连续四年下滑,独木难支,难以带动集团整体增长。

产品珍十五等在次高端市场还需要更足够的竞争力,面对茅台、五粮液等头部品牌的下沉挤压,以及区域强势品牌的围追堵截,市场份额也需要直面竞争。

实际上,过去的成功证明珍酒李渡首先是一家能做好酒产品的企业,满足了消费者“高品质+合理价格”的核心需求。但仅凭两款新品还远远不够,珍酒需要构建更完善的爆款矩阵,既要升级优化现有核心产品,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也要持续推出适配不同消费场景、不同消费群体的新品,尤其是面向年轻群体的低度化、个性化产品,才能全面激活市场。

对于酒企而言,产品不在杂而在强。爆款产品的本质,是对消费需求的精准把握,是品牌力与产品力的集中体现。珍酒想要彻底扭转业绩下滑态势,还需要更多这样的爆款产品形成合力。

在白酒行业从“规模扩张”向“品牌价值”转型的关键期,珍酒必须聚焦产品创新,以消费者为中心,重构产品价值链,通过爆款产品打破增长困局,才能在行业洗牌中脱颖而出。

从“最贵CEO”卸任到老将临危受命,从行业深度调整到业绩持续承压,珍酒李渡正站在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文章开头提出的“换帅能否扭转颓势”的疑问,答案已逐渐清晰:高管更迭只是第一步,真正的破局关键在于产品端的突破,在于打造更多能够打动消费者的爆款产品。

珍酒的未来,取决于其打造爆款的能力。这家承载着“易地茅台”传奇历史的酒企,能否凭借爆款产品重拾辉煌?白酒行业的深度调整中,还将涌现出哪些新的爆款逻辑?

时间会给出答案。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博望财经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911717/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126553.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