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土之滨》十周年!下载量持续增长!经典产品保持朝气背后的逻辑?

IP归属:广东

文章AI导读

一键萃取文章精髓,核心观点即刻呈现

近期,DataEye研究院发现,网易一SLG产品下载量又有所提升,据点点数据显示,截至10月17日,其iOS平台近4年下载量再创新高,2025年较2022年增长约40%。

在SLG赛道普遍面临“获量成本高、受众局限、老产品用户流失”的行业困境下,《率土之滨》的“十年长青”究竟靠什么支撑?

DataEye研究院结合公开信息及相关数据,拆解这款经典SLG如何打破 “十年之痒”,为行业提供“长线运营”的参考样本。

一、市场概况

【事实&数据】

点点数据显示,截止至10月17日,《率土之滨》在iOS平台近4年来的下载量再创新高,其中2025年对比2022年增长约40%。

此外,官方也在此次十周年之际,公布了十年间由玩家创作出来的数据表现:

  • 成立同盟67500278个;

  • 诞生家族1350117个;

  • 总计占领土地9118305732格;

  • 土地产出资源总量5218625508830252;

  • 共有312772087封檄文;

...

【DataEye研究院观点】

SLG赛道一直有两大难题:获量成本高;受众相对局限。

尤其是经典产品,更是要面临着用户流失的情况。显然《率土之滨》不同,下载量仍能不断创新高。究其原因,DataEye研究院认为《率土之滨》实现产品长青核心因素在于打法的更替。

把目光回到2022年,在SLG大战时期,各家都在争夺SLG核心的中年群体,这就导致相应的成本飙升。而自此之后,《率土之滨》从重中年玩家,往年轻玩家方向进行拓展。

包括上线“青春服”、“八阵图”赛季、“狼人杀”玩法等内容,都是源自《率土之滨》满足年轻玩家对于创新内容的追求。

甚至在营销方面,在今年以先发优势,开启一亿补贴开荒福利,同时也邀请了以付航为代表的年轻化代言人。

玩法、营销的不断迭代,使得《率土之滨》在手游市场上始终保持着新鲜的活力,尤其是对于年轻玩家而言,新式的内容总是能第一时间吸引他们的眼球,从而达到了长青的效果。

从聚焦核心玩家注重短期效果(CPA/CPM)的营销,逐渐走向核心玩家+泛用户并重,注重长线经营、投入。这种思路的转变,伴随着一系列机遇、挑战,进而导致企业需要转变开放思路:

1、市场角度看,体现在对短期数据波动的容忍;

2、玩家角度看,基于玩家对新鲜内容的需求。

具体体现在:年轻玩家在付费率方面,与传统的核心受众存有一定的扩圈、对于游戏内容,也更需要持续内容迭代。但无论是下载量的增长,还是玩家共创数据的规模,都印证了的长线运营思路——不依赖“短期流量爆发”,而是通过“内容创新+受众破圈”,让产品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

二、营销传播

【事实&数据】

(一)品牌联动

为打造十周年庆典热度,《率土之滨》推出“跨领域IP联动+玩家共创”的营销矩阵,触达不同兴趣群体:

8月13日上线 “狼人杀主题服”:将狼人杀“九人局”“屠边淘汰” 机制融入沙盘玩法,既保留SLG的策略核心,又增添休闲社交属性,吸引大量狼人杀用户尝试;

联动《三国的星空》:与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深度合作,借助“三国文化IP背书”,强化产品“三国题材正统性”标签,并覆盖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泛用户;

联动故宫观唐:深耕传统文化圈层推出“文物级”联动内容,上线《洛神赋图》《关羽擒将图》联动武将画像、紫禁城风格主城建筑,以及“大汉将军”主题行军外观,将游戏与故宫文化深度绑定,甚至吸引部分博物馆爱好者主动了解游戏。

(二)体现玩家生态

在官网发起“吾有一计”玩家故事征集活动,鼓励用户分享真实游戏经历。部分玩家将故事改编为微电影、短剧投稿。比如就有玩家将经典的「仙狐诈死」以及真实玩家故事改编成微电影,通过玩家视角进行内容传播。

【DataEye研究院观点】

《率土之滨》通过多方位的联动,不断扩大自身声势,吸引、聚拢大批传统文化、新式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体现在玩家声势方面,根据新榜声量通数据显示,近90天时间。综合声量指数852.28分中,互动效能高达1196.1分(1000分基准线),显示内容质量优异,平均单条互动量达1063次。8月是全网互动量高峰期,互动总量超1300万次。

尤其是联动《狼人杀》,更是吸引了众多短视频UP主进行内容创作,并在抖音平台形成了超1.4亿播放的数据。

而早在4月《率土之滨》上线青春服时,也达到了1.3亿次播放的量级。

半年时间内,两次内容在短视频平台都达到上亿的播放,这从侧面反映出《率土之滨》一直在玩家群体中享有较大的声量。同时,也正是得益于《率土之滨》持续不断的内容迭代,从而使得产品在十年间得以长青。

三、长线游戏营销思路观察

DataEye研究院认为,《率土之滨》的十年长青,并非依赖单一的“爆款活动”或“流量红利”,而是从“文化、用户、创作、社交”四个维度,搭建了一套 “用户留存-内容循环-情感绑定”的可持续生态,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SLG产品的核心壁垒。

(一)探寻传统文化

作为三国题材SLG,《率土之滨》并未停留在“武将名称还原”的表层,而是深入挖掘三国文化的“谋略内核”,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让游戏成为“三国文化传播的载体”。

如《率土之滨》与国内多家博物馆联合,将游戏中的武将模型、沙盘地图纳入展览;对于「八阵图」赛季,制作团队亲赴诸葛八卦村,进行细致考究。

在多重条件的加持下,《率土之滨》吸引了不同圈层的玩家进行体验,甚至包括著名文人,如资深新华社记者六神磊磊就曾对游戏的「桃源军」玩法进行过探讨;甚至南京大学有位物理学博士,还组织了一场答辩会,给同盟全员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战术分享会。

(二)拥抱年轻人的文化

年轻人:在名人合作选择上,邀请青年脱口秀演员付航代言青春服、与头部电竞主播等方式快速触达年轻用户。

UGC创作:通过“星推作者计划”,《率土之滨》将用户从“内容消费者”转化为“内容生产者”,并在无数玩家每日不断发布《率土之滨》相关内容的推动下,构建起了“官方引导-用户创作-新用户转化”的生态闭环,让UGC成为产品长线传播的核心动力。

强社交属性:SLG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与人的协作与对抗”,《率土之滨》通过游戏内功能设计与线下活动,将“同盟社交”延伸至现实场景,形成“情感绑定”的强社交关系,大幅降低用户流失率。

总而言之,《率土之滨》的十年,不仅是一款游戏的“长青故事”,更为SLG赛道提供了“经典产品如何持续进化”的参考范式。其核心逻辑并非“颠覆自身”,而是在守住“策略核心+文化壁垒”的基础上,通过玩法创新贴近用户需求、圈层营销打破受众局限,实现产品的长线增长。

再聚焦于一点,《率土之滨》十年长青的背后,是得益于其品牌文化的高度集中——自上线之后,就针对三国文化进行延展、沉淀,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率土三国」文化,这或许正是《率土之滨》十周年给整个行业的启示。

更为重要的是,即使达到十年的《率土之滨》,依然没有在数据上呈现出颓势,甚至仍在创新高,再叠加项目团队对内容、营销的不断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率土之滨》会迎来下一个十年。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DataEye游戏观察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28967/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126142.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