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由VR陀螺与环球资源共同举办的「AI眼镜+XR终端发展趋势与全球出海论坛」在中国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圆满落幕。
活动作为「AI与机器人产业峰会(AIRS)」五大核心论坛之一,汇聚行业精英、企业领袖、专业买家等代表,旨在探讨AI+XR,分享全球市场拓展经验,为企业出海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支持。
「AI眼镜+XR终端发展趋势与全球出海论坛」邀请到致敬未知|BleeqUp 、李未可科技、闪极科技、亿境虚拟、影目科技等多家知名AR企业负责人,嘉宾深度分享了AI+XR产品开发以及出海策略。此外,现场同步设立圆桌论坛,干货满满,气氛火爆。
以下是「AI眼镜+XR终端发展趋势与全球出海论坛」的演讲精华内容摘录:
“百镜大战”的终局思考:AI眼镜破局的关键点
致敬未知l BleeqUp超影擎海外市场总监 Jiachao LEE
当下阶段,AI眼镜市场看似热闹,但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AI眼镜的潜力远未被充分挖掘,很多用户对AI眼镜都盖上了“炒作卖概念”的帽子。此外,多数AI眼镜聚焦于通用场景,但是这在在手机厂商的射程之内,创业公司很难与大厂竞争。
Lee表示,只有场景创新才能摆脱同质化,这也是AI眼镜破局的关键。基于这一考量,致敬未知|BleeqUp的AI眼镜将使用场景聚焦到了运动场景。
致敬未知l BleeqUp超影擎的目标是成为智能眼镜领域的“佳明GARMIN” ,首款产品BleeqUp超影擎很好解决了户外运动领域“便捷、安全、精彩”这一不可能三角。产品集高清AI运动相机、专业运动护目镜、实时对讲机和Full OpenEar耳机于一体,支持长时间拍摄,EIS防抖、AI识别高光时刻、一键成片等功能。
今年9月,Oakley Meta Sphaera发布,眼镜同样聚焦于运动场景,这佐证了该赛道的潜力。BleeqUp超影擎今年3月在MWC发布,9月在IFA展全球发售。
AI时代原生设备的定义:从智能语音交互到商务场景的实际应用
李未可科技 合伙人 古鉴
古鉴坚信表示AI眼镜是最适合可穿戴设备的AI原生硬件之一。眼镜穿戴属性、音质以及AI交互三大方面构成AI眼镜底层技术,在此基础上叠加摄像头、显示、眼动等最终构成AI眼镜的完整定义。
目前用户对于眼镜的AI功能有三大重要需求:自然交互、情感陪伴属性以及切实帮用户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分人认为眼镜接入一个通用大模型就可以满足所有需求,实际上每个模型能力以及侧重点不同,并且设备对于响应速度具有更高要求,因而背后需要大量优化工作。古鉴表示,语音交互过程中, 1.5秒内是用户可以接受的一个延迟,而在多模态反馈则应该控制在4秒左右。
企业在AI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构建AI框架,平台上目前可提供200多个智能体,内部也在训练自家大模型,用户可以在手机选择性使用,并开发了电脑插件方便数据同步;3A降噪算法,噪音比0db的情况下,准确率依然可以达到百分之92%;优化多模态功能响应速度,输出时间压缩到4.2秒左右;翻译场景优化,支持128种语言翻译,识别准确率综合场景可达到93%,专业场景可达到96%。
最后,李未可AI眼镜针对展会场景也做了大量优化,支持翻译、名片扫描、展位识别/信息获取等功能。
闪极AI眼镜:人类的第二双的“眼睛”
闪极科技 CEO 张波
张波指出,企业AI眼镜立项之初是机缘巧合,其最初想法是给Ray-Ban Meta开发充电配件,但后来发现眼镜确实是一个理想硬件形态,它全天候佩戴、并且可以主动记录信息。
闪极科技首款AI眼镜产品于去年年底发布,上线Kickstarter最终筹集了超过200万美元。初代产品具有出色的续航表现,眼镜本体配备3块大容量电池,达到450mAh。
张波在活动中重点预告了企业下一代产品,主要看点如下:引入更高密度电池方案,续航表现出色;眼镜加入ESIM,支持实时联网;软件端重点开发长期记忆功能,设备可以主动记录用户的生活场景,如会议纪要、拍照信息等,为保障隐私,数据会进行全链路加密。
值得一提的是,闪极眼镜新品还会与《流浪地球3》电影进行联动,里面男主角将会佩戴相关产品出镜。
亿境AI眼镜发展趋势及解决方案
亿境虚拟 产品总监 李茂
李茂首先回顾了市面上三大AI眼镜品类:AI音频眼镜、AI相机眼镜以及AI显示眼镜。由于目前互联网巨头、手机品牌、传统眼镜厂商等集体瞄准该市场,预计销量很快迎来大爆发。
亿境虚拟围绕三大AI眼镜品类均提供了全链路解决方案,其核心优势为“快、省、全”,通过“AI眼镜全流程解决方案”,以及标准化模块和定制化设计的组合,可将产品开发时间最快压缩到4-5个月,并且研发成本降到60-80%。
其中,入门级AI音频眼镜方案SW1010主打“超薄、长续航、音频体验优”,解决了“外观不时尚、日常佩戴难”的体验痛点,又通过“高性价比、标准化模块、全球认证”服务,降低了品牌入局 AI 眼镜赛道的门槛。
进阶款AI相机眼镜方案SW3030系列,采用高通骁龙AR1芯片,配备1200万像素索尼IMX681摄像头、5麦克风阵列,眼镜本体173mAh电池并配备3000mAh充电盒,设备可以接入各主流AI大模型。目前该方案已经赋能中国电信、联想来酷等多家海内外企业,快速入局AI眼镜赛道,尤其适合“想入局AI拍摄眼镜但希望控制成本、加快上市”的品牌或企业。
未来AI显示眼镜是一大趋势,亿镜还将计划下半年推出SW5010双目彩色显示眼镜,SW5011单目全彩显示眼镜、SW5012一拖二双目单色显示眼镜等多款解决方案。目前这些方案均已验证开发中,精准匹配客户抢占2026年市场窗口的核心需求。
亿境强调帮客户开拓全球市场的核心底气,源于背靠亿道集团的 “全球化底子”:集团2002年成立,年营收近50亿、业务覆盖100+ 国家、年出货800万台,还拥有800+ 项专利及国际设计奖。依托这份实力,亿境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搞定全球合规,助力客户AI眼镜顺畅出海。
《AI+XR市场国际买家调查报告一渠道篇》报告发布
VR陀螺 总经理兼主编 案山子
近期陀螺研究院联合环球资源围绕“AI+XR市场买家渠道”收集了80余份样本数据,现场发布了《AI+XR市场国际买家调查报告一渠道篇》报告。以下是主要观察到的现象:
-
对于VR/MR与AI眼镜,前者仍是出货量大头,但是目前市场处于一个下滑状态;
-
VR/MR设备整体退货率方面,采访对象中“低于5%退货率”占比约25%,“高于50%退货率”占比约25%;
-
对于VR/MR设备,67%的买家侧重于关注产品性能,50%会关注品牌。
-
对于VR以及AI眼镜的价格,50%的海外买家选择了“低于<500美元”的价位段。
-
AI+AR眼镜的功能需求,关注度从高到低分别是语音助手、导航、显示、实时翻译等。
其他方面,海外用户在选择AI眼镜产品时会比较关注品牌以及隐私问题。另外在购买渠道选择方面线上与线下占比各为50%。
圆桌论坛:AI眼镜何时能实现爆发式增长?
从左到右分别为主持人案山子以及嘉宾张波、古鉴、李茂、Jiachao LEE、Mayo
影目科技海外市场负责人Mayo表示,AI眼镜会成为AI时代的一个重要入口,因为眼镜产品符合三位一体的说法:无侵入性、全天候在线,并且可以调动我们的感官。综合来看,它是目前主流的AI硬件形态中最方便、优势最突出的一个。
关于产品出海,张波谈到了上线Kickstarter的经验,里面核心在于倾听用户诉求,而用户重点关注以下三方面:项目方是否值得信任,他们担心有“跑路”风险;与用户交朋友,产品功能特性以及开发期限等需要讲清楚、高品质的交付以及提供良好售后。
古鉴提到,团队正在逐步将产品引入日本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日本是一个对AI眼镜有较大诉求的国家。日本客户更加关心产品的完成度,并且进入该市场需要有较大耐心。而一旦产品进入相关渠道,也就意味着产品获得认可,后续出货会相对畅通。
Jiachao LEE表示,企业在出海方面动作可能不是最迅速的,但效率应该是最高的。BleeqUp超影擎 9月在IFA展会正式发布,上线全球市场,目前已经与英国、法国、瑞士、西班牙、意大利、波兰等地区的分销商签署了协议,首批订单也会在未来数周内完成出货。
Mayo表示,企业出海时有一个叫“核心人群”的策略,先面向核心群体,再向第二、第三圈层扩展。目前影目Air 3已经上线Kickstarter,先用它打开AR等极客群体,后续再用相对轻量化的影目Go 3扩宽更多用户。
对于市面上林林总总的智能眼镜,李茂表示,没有完美的产品形态,只有最适合的产品形态,比如相对私密的会议场景下拍照眼镜不合适,但是它在运动旅行时却是刚需。因而未来我们可能会拥有多副智能眼镜。
古鉴表示,后续智能眼镜可能主要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普通眼镜的平替,佩戴轻巧时尚并能取代耳机的部分功能。另一类随着眼动、显示、ESIM等功能的加入,将会成为一种脱离手机的独立设备。
对于潜在竞争问题,张波表示,虽然目前AI眼镜产品众多,但是如何把产品做到90分,如何让它适应不同人的审美喜好,里面仍然存在诸多挑战。比如在技术方面,降噪、立体声录制/回放、拍摄的防抖、暗光、HDR算法等,这些仍需要花费很大力气建设。
Jiachao LEE表示,企业做差异化需要有自己的战略判断和战略定力,这个过程中它可能不会马上就达到1%、 2%的市占率,但要相信经过三、四年耕耘之后,有机会达到这个水平。这背后的战略选择很重要。而一旦战略确定,就需要持续投入以及迭代。
Mayo表示,目前市面上的产品体验良莠不齐,还没有到拼差异化的程度。如果后面每个人都能够拿出80分的产品,后续可能会侧重于比拼内容生态、品牌体系、售后服务等。
对于AI眼镜何时爆发,李茂表示一个品类能够爆发,应该至少覆盖到人群的1/10。考虑到国内眼镜用户有两亿,那么眼镜出货量就需要达到2000万这个量级。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目前智能眼镜仍有很多痛点亟待解决,如穿戴、配镜、款式、成本等。不过乐观估计这可能会在3-5年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