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加密市场,DAT(数位资产金库)已成为热门话题。它不是简单的钱包,而是企业或机构将数字资产如比特币、以太坊正式纳入财务储备的策略。这种模式源于MicroStrategy(现更名Strategy)在2020年的创新,将现金转换为比特币持有,并通过资本市场放大价值。今天,DAT已演变为全球趋势,帮助企业对抗通胀、生成收益。
DAT的核心逻辑是“买入并持有”,但不止于此。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融资,购买BTC、ETH等资产,并将其计入资产负债表。这不同于被动ETF,DAT是主动管理型,能参与Staking(质押)或DeFi借贷,创造额外收益。例如,Strategy持有超过25万枚BTC,其市值远超单纯资产价值,吸引养老基金等机构间接投资加密。
为什么DAT火爆?首先,抗通胀:BTC被视为“数字黄金”,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保值。其次,杠杆效应:股价随资产上涨,形成“飞轮”——融资买币→资产增值→股价升→再融资。再次,合规桥接:传统投资者无法直接持币,但可买DAT股票,实现加密敞口。
热门案例包括日本的Metaplanet,持有2万枚BTC,被称“日本版Strategy”;香港HashKey推出5亿美元DAT基金,主攻BTC/ETH;美国BitMine Immersion持有11.5万枚ETH,通过质押赚取年化收益。
然而,DAT并非无风险。纳斯达克近期收紧监管,要求增发买币需股东投票,部分股票如BMNR跌超8%。批评者担心“反身性”风险:若资产折价,可能触发抛售螺旋。
对于普通投资者,DAT提供新机会:买入相关股票如MSTR,间接押注加密上涨。但建议分散风险,关注mNAV(市场净资产价值)指标——高于1表示溢价买入机会。
DAT标志着加密与传统金融融合,未来或扩展到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无论你是新手还是老鸟,理解DAT,能让你在2025牛市中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