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测评视频,惹怒了焦虑的徕芬

IP归属:上海

文 /窦文雪

编辑/子夜

正紧锣密鼓筹备品类扩张的徕芬创始人,被一条剃须刀的测评视频“惹急了”。

近几日,徕芬创始人、CEO叶洪新频频在微博上发声。他先是转发了自媒体博主楼斌的一条测评视频,暗讽楼斌收钱办事、没良心,后又发文配图爆料了自己与前员工潘坚之间不愉快的往事,指潘坚一直在持续靠出卖和打击徕芬获利。

叶洪新之所以会这样生气,是因为从楼斌的测试视频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徕芬P3Pro的使用效果不如飞科F8,而前者还比后者贵300元。

潘坚与楼斌是亲兄弟关系,因此,叶洪新把这条测评,看作是兄弟俩合体帮自己的竞品公司飞科做广告,给徕芬“泼脏水”。

随后,潘坚与楼斌也针对叶洪新的言论给出了回应,三个人之间的唇枪舌剑持续了两天。最终,叶洪新在7月18日发文“翻篇。志不在此,在星辰大海”,他此前发布的相关微博也无法查询,疑似是选择退了一步,这一事件也暂时落下了帷幕。

图源叶洪新个人微博

这场“互喷大战”的背后,实则是徕芬与飞科之间的激烈竞争。

如今,徕芬已经建立了高速吹风机、电动剃须刀、电动牙刷三个主要品类,这正好与飞科形成了竞争局面。以“戴森平替”起家的徕芬如今正将电动剃须刀视为新的重点品类,自己即将抓住的“救命稻草”被质疑,叶洪新激烈反击也情有可原。

只不过,叶洪新的这一系列言论并没给徕芬“讨回公道”。

由于徕芬此前对产品的营销力度也很大,因此当产品的质量被质疑后,有不少曾在徕芬身上有过不好体验的消费者也纷纷借此在评论区吐槽。

作为一个面向男性消费群体的品类,电动剃须刀这条赛道比高速吹风机和电动牙刷更难闯。

徕芬要讲好新的产品故事,并不容易。

1、徕芬创始人与前员工公开“互怼”,前因后果是什么?

由于叶洪新目前已经删除了相关微博,只能从市场中流传的截图中,梳理出事件的主要经过。

事件的起因是测评博主楼斌在8月15日发布了一则剃须刀的测评视频,视频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飞科宣传飞科F8的弧面刀网技术,视频测试的结果称,该技术能让电动剃须刀剃得更干净。

只不过,楼斌为了证实弧面刀网的创新性,还列举了松下大锤子2.0、博朗9617s、徕芬P3Pro这三个往复式剃须刀产品,跟飞科F8做了一个横向测评。

楼斌发布的测评视频,图源楼斌个人微博

视频中被提及最多的对照产品就是徕芬的P3Pro,楼斌还拍摄了飞科与徕芬、飞科与博朗的产品对比一镜到底视频,以百度网盘链接的形式放在了视频的评论区。

不管是在正片还是在评论区的一镜到底视频中都可以看出,徕芬的这款剃须刀虽然使用的舒适度很高,但在剃净度的表现上不及飞科,且价格比飞科还要贵300元,这样的对比很有拉踩的嫌疑,因此引起了徕芬创始人叶洪新的不满。

其在8月16日转发了楼斌的测评视频,称“看来有瓜吃了,徕芬剃须刀竟然打不过飞科?”并表示要扒一扒号称独立客观第三方的评测机构是怎么收费的,收钱办事没问题,但不能没有良心。

针对叶洪新的一系列言论,楼斌也在当日晚间给出了回应,其坚称测试视频是如实呈现了产品体验,观众自有判断,他还表示“徕芬卖699,飞科才卖399,就算横评结果是徕芬更干净,那也是应该的。”

不过,由于叶洪新引爆舆论的出发点,或许是要揭露视频背后的一些恩怨,因此这场纷争也很快升级。

叶洪新在上述博文的评论区中就回应网友称,自己怼的不是楼斌,而是楼斌的哥哥潘坚,潘坚是徕芬的前员工。随后又在当晚发文配图,揭露了自己与潘坚此前积攒的矛盾。

在叶洪新的指控中可以看出两人的矛盾主要有三个。

一是潘坚以零元入股徕芬,未参与融资,因投资人不认可其能力,最终拿了500万元补偿后离职;二是原本双方在2023年还有合作,但潘坚曾勾结内部员工,将0成本内容合作虚报至50万元并收款,被公司发现后才永久解除合作。

最后是叶洪新认为,潘虹在与徕芬分手后,就开始服务徕芬的竞品,持续通过出卖和打击徕芬的业务来获得收益。

对此,潘坚也先后发布了两篇博文回应。

他表示自己拿500万元离职的事实背景是,叶洪新拉其入伙时承诺给他股份(上市前给5%+上市后再给2%)。而在双方谈500万元时,那些股份估算价值已经上亿。

对于项目抬高价格的问题,他表示这个项目本身是不要钱的,但有中间人费用;对于叶洪新提到的投资人不认可他的问题,他补充表示“你跟我说的是投资人不认可整个老团队。”

而在有关与飞科合作的博文中,潘坚称自己与徕芬不再合作后,双方没有任何法律约束条款,自己和其他公司的合作合法合规。其余的内容则大多是在解释与飞科合作的原因,称此次和飞科的合作核心原因是非常认可飞科二十多年的技术沉淀等等。

潘坚的回应,图源潘坚个人微博

在这次事件的发酵过程中,双方各执一词,也都引来了争议。

正如楼斌在回应中所言,徕芬如果要证明自己的产品剃净度更高,完全可以采用相同的测评方式自证。

而楼斌与潘坚的回应虽然看起来理性,但两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或多或少会让消费者怀疑楼斌制作这条测评视频的真正出发点。

再加上楼斌本是一个善于做拆机视频的博主,而在这次测评中他没有采用拆机的形式来做测评,这也让一些消费者对其测评的客观性产生了怀疑。

不过,对删除博文、率先宣布“翻篇”的叶洪新而言,当下的重任是要带徕芬在剃须刀领域突围,一场口水战给徕芬带不来多少助力。

2、剃须刀的生意,没那么好抢

网络中的产品测评视频其实很常见,叶洪新也表示自己经常看楼斌的测评视频。

这一次他的反应之所以如此激烈,或许是因为这款P3Pro,是徕芬在今年5月刚刚发布的首批往复式剃须刀产品之一,算是徕芬拓展新品类走出的第一步。

这个赶在618之前发布的产品身上,寄托了徕芬很高的期望,按照叶洪新的话来说,徕芬做剃须刀“研发投入4年、投资超过1个亿”。

徕芬P3Pro,图源徕芬官网

因此,作为同样以电机为核心技术的品类,电动剃须刀成了徕芬在吹风机和电动牙刷之外的重要产品线,对徕芬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杀入电动剃须刀赛道的徕芬,面临的一个竞争对手就是飞科。

首先,飞科本就是从电动剃须刀起步,在电动剃须刀赛道中拥有多年的发展经验。此前,飞科剃须刀常年稳稳坐在终端零售市场的销量市占率的第一名上,国民知名度很高。

同时,飞科在剃须刀中低端市场中的布局也较为完善,其剃须刀产品大多在100-300元之间,而且款式十分齐全。

而徕芬最新推出的两款产品,价格在489-699之间,在产品种类、起步时间、价格和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竞争力都有待验证。

除此之外,飞科也布局了高速电吹风和电动牙刷产品线,这几乎与徕芬形成了全面竞争关系。

徕芬也早早就为了规避竞争而选择率先与飞科沟通。叶洪新曾在微博中表示,自己在去年12月提前拜访了飞科老板,沟通希望有更良好的商业氛围,国产品牌需要团结,减少商业摩擦。整个沟通非常愉快。

但如今,楼斌的测评视频,相当于将飞科与徕芬之间的竞争摆在了明面上,两家的商战明显已经趋于激烈。

此外,剃须刀领域的钱并不好赚,市场已经被很多老牌企业占据,高端市场有飞利浦、博朗等品牌,中低端市场有飞科、小米等玩家,竞争十分激烈。

再看徕芬的产品——徕芬P3Pro以及另一款产品徕芬T1 Pro,两款产品的定价都在450元以上,已经到达了中高端的范畴,两款产品的礼盒款还要额外收费,定价分别在369和749元。

而这样价格的产品却在测评中被指不如300多元的飞科,这种对比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者的判断。

对于电动剃须刀面向的男性群体而言,性价比、产品质量、性能是其购买产品的关键因素。因此一款电动剃须刀一旦被打上“强营销”“智商税”的标签,那么对整个产品线和品牌声誉都会产生影响。

除此之外,徕芬这两款剃须刀还曾出现过产能不足的情况。

有报道称,还没到618,淘宝、京东等官方旗舰店就显示徕芬剃须刀是缺货状态。另据雷锋网报道,一位接近徕芬的人士表示,徕芬剃须刀T1 Pro首批量产数量只有2000台,P3 Pro的数量更少。

徕芬P3Pro,图源徕芬官网

这或许导致了徕芬T1 Pro和P3Pro的销量至今仍不算高。以淘宝中徕芬官方旗舰店的数据为例,截至发稿,徕芬T1Pro显示已售1万+,徕芬P3Pro显示已售7000+;而飞科F8目前在淘宝旗舰店中的单链接中就有超过3万+人付款。

在市场竞争激烈、销量不佳的情况下,徕芬也有突围的压力,这或许也是这波“口水战”背后的深层原因。

3、靠“平替”高速增长后,徕芬也有压力

可能很多消费者都还记得徕芬出圈的那个视频。

视频的主角是前红杉投资人王岑,视频中,一个吹风机厂商的老板背对镜头向王岑咨询问题,他称自己的吹风机已经超越了戴森的吹风机,不仅风力更大、噪音更小,价格还只有戴森的五分之一。

这个老板就是叶洪新,双方看似是在讨论企业的定位——徕芬究竟要吃戴森还是小米的“蛋糕”,但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是,“不是3000多的戴森买不起,而是599元的徕芬更有性价比。”

这条视频让徕芬的知名度大幅提升,也让叶洪新看到了互联网流量的力量。从那以后,市场中有关徕芬的“安利视频”变多了,产品的销量也因此水涨船高。

据叶洪新透露,2021年,徕芬高速吹风机刚上市时全年的GMV为1.3亿,而到了2023年底,这个数字已经突破了30亿元。

截至今年6月,徕芬高速吹风机累计销量已经突破1700万台,覆盖了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马来西亚,已经以接近20%的市场份额超越戴森,成为吹风机市场第一。

徕芬吹风机,图源徕芬官网

但时至今日,“戴森平替”的故事越来越不好讲了,徕芬也在遭遇其他“平替”的冲击。

近年来,高速吹风机赛道中的价格战愈演愈烈。GfK中怡康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300元以下成为吹风机线上主销价格段,份额同比提升近11个百分点,销售量增速达76.8%。

但徕芬多数的吹风机产品价格在399元以上,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减弱。

此外,随着销量的增加,使用体验不好的评价也涌现了出来。在社交平台中,就有不少消费者表示,徕芬吹风机风力确实很大,低档都能吹到耳鸣,吹完头发还打结,又干又涩,还不如百元的吹风机。

徕芬的另一条产品线电动牙刷的发展也不顺,比如在楼斌的测评视频下方,就有不少消费者表示只买过徕芬的电动牙刷,但很难用,自己对徕芬这个品牌也不信任了。

产品不能打,自然也没给徕芬带来收益。据南都周刊援引媒体报道称,徕芬前员工透露,2024年全年,徕芬牙刷产品线净亏损8000万。

叶洪新也在8月17日发布的微博中提到,电动牙刷“299元的售价我们只有40%不到的毛利,被70%左右毛利的对手按在地上摩擦。(我们认输了)这个品类极度畸形,劣币驱逐良币,只有坑蒙拐骗满是套路的可以活。”

徕芬电动牙刷,图源徕芬官网

在高速吹风机和电动牙刷的发展都遭遇瓶颈的情况下,徕芬也不希望一直贴着“平替”的标签,这一次推出的两款剃须刀,并没有明显对标或者模仿同类产品,还准备进入中高端剃须刀市场。

但曾经“平替”路线的本质依靠的是技术,而走高端之路的本质仍然要靠技术。

只有真正靠技术提升产品力,逐渐打消用户对徕芬品控的质疑,徕芬未来才能在多元化、高端化的路上实现突围。

(本文头图来源于徕芬官网。)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连线Insight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22951/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124653.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