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子工程世界 (ID:EEworldbbs),作者:付斌
这几年,华为在芯片上的布局可谓非常广泛,而在最近,山东大学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一篇论文引发了关注。
山东大学和华为在中国使用氟(F)离子注入终端(FIT)在全垂直氮化镓(GaN)硅基硅(Si)沟槽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中实现了1200V击穿性能。
那么,问题来了,垂直氮化镓(GaN)到底是啥,这项研究的亮点是什么?
垂直GaN:把耐压突破到1200V以上
目前,宽禁带半导体(WBG)的格局基本可以归纳为:650V以下用GaN(氮化镓),1200V以上用SiC(碳化硅)。
垂直GaN其实就代表着GaN的野心——取代1200V以上的SiC。
虽然SiC目前市场更广泛,比如EV,但业界其实一直认为GaN的潜力更大,尤其是1200V以上的应用。如果将MOSFET和JFET等单极性功率器件的整体适用性与量化整体适用性的巴利加优值(Barriga)指数进行比较,4H-SiC为500,而GaN则高得多,为930。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是GaN很难突破1200V。想要进一步突破耐压,要么改善晶体质量本身,进一步减少体材料缺陷密度,要么换衬底,比如换成蓝宝石衬底,要么就是从器件上改变——从横向变成纵向/垂直(Vertical GaN)。
怎么理解垂直GaN?垂直GaN中“垂直”是指器件的结构,简单可以理解为器件中阳极和阴极相对的位置,目前大多数硅基GaN器件是平面型结构,即阳极和阴极处于同一平面上,导通电流在器件中横向流动;而垂直型GaN一般是基于GaN衬底,GaN衬底底面为阴极,阳极则位于上方,导通电流是竖向流动。
(a)平面型GaN-on-Si与(b)垂直型GaN-on-GaN器件的典型结构
横向GaN如果想要增加电压,必须扩展器件从而增加芯片面积,而垂直GaN电压在厚的低掺杂漂移层上下降,这样就很容易做到更高电压。此外,垂直GaN能够显著提高功率密度、开关速度、散热性能、降低导通电阻RDS(on)、减少寄生电容、更易于产生雪崩效应(帮助器件吸收电涌)。
虽然好处多多,但制造起来是个难题,落地更难。究其原因,就是贵。现在行业主流的形式是GaN-on-Si或者GaN-on-SiC,但垂直GaN器件峰值电场往往出现在远离表面的位置,所以主流采用同质衬底,即GaN自支撑,也就是GaN-on-GaN。目前来看,GaN自支撑外延片的成本较高,此外,目前GaN自支撑衬底的外延片尺寸较小,这就使得单个器件的成本更高。
目前,2英寸GaN衬底价格高达1.5万元人民币,对比起来,8英寸硅外延片的市场价不到300元。所以想要发展好垂直GaN,就需要强大的制造能力,以及一定市场量级。2017年,中国科技部启动了“第三代半导体的衬底制备及同质外延”重点研发计划,以推动GaN单晶衬底和垂直型GaN-on-GaN功率器件发展。
GaN-on-GaN太贵,所以人们又瞄准了GaN-on-Si。
华为的创新:用FIT替代MET
回到山东大学和华为的论文,该团队创新地应用氟注入终端结构的1200V全垂直Si基GaN沟槽MOSFET(FIT-MOS),氟注入终端FIT区域固有的具有负性电荷成为阻性区域,天然的隔离器件,取代了传统的mesa刻蚀终端(MET),消除了mesa边缘的电场集中效应,从而将FIT-MOS的BV从MET-MOS的567V提升到1277V。
此外,所制造的FIT-MOS表现出3.3V的Vth,ON/OFF为达到了1e7,Ron,sp为5.6mΩ·cm2。这些结果表明,具有很好的性价比的Si基GaN垂直晶体管在kV级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通常,电隔离GaN半导体器件都采用了MET,但MET会导致相对尖锐的拐角,电场往往会拥挤,导致过早击穿。MET-MOS全垂直MOSFET的击穿电压约为650V。而改革团队的FIT-MOS器件的击穿电压达到1277V,提升了超125%。
总得来说,华为FIT-MOS的垂直GaN的指标很不错:
比导通电阻(Ron,sp):5.6mΩ·cm²
导通电流密度:8kA/cm²
开关电流比:10⁷
阈值电压(VTH):3.3V(E-mode)
漂移层厚度:7μm
(a)具有氟注入端接(FIT-MOS)的全垂直硅基氮化镓沟槽MOSFET的结构示意图和(b)横截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沟槽栅极区域)
该团队指出,功率GaN器件正在与SiC竞争。虽然GaN在100~650V级别具有良好的性能,但SiC往往在1200V应用中受到商业青睐。在低成本硅基板上的器件中实现1200V可能会使商业平衡向GaN倾斜。
全垂直晶体管是利用具有掩埋p-GaN层的GaN/硅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外延材料制造而成。由AlGaN/AlN多层结构组成的导电缓冲层,能够实现全垂直电流路径,同时无需复杂的衬底工程工艺即可实现全垂直结构。该缓冲层还能提供压应力,以补偿在高温MOCVD工艺后的冷却过程中,上层GaN层可能产生的拉应力。研究人员通过X射线分析估算螺纹位错密度为3.0×10⁸/cm²,而通过阴极荧光法得出的相应估算值为1.4×10⁸/cm²。
氟离子注入分别在三种能量(及剂量)下进行:240keV(4×10¹⁴)、140keV(2×10¹⁴)和80keV(1.2×10¹⁴/cm²)。原子层沉积(ALD)二氧化硅(SiO₂)被用作栅极电介质。通过反应离子蚀刻打开源极接触窗口,源极和栅极金属均为铬/金,漏极接触由低电阻率硅衬底构成。氟离子可能会通过Ga空位扩散,进而从晶体管材料中逸出,对热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团队写道:“采用优化的注入后退火工艺,可有效降低关态泄漏电流密度,并提高FIT-MOS的热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FIT结构减少了电场拥挤现象,例如在MET-MOS晶体管的台面拐角处出现的电场拥挤。
通过将FIT器件与此前报道的垂直GaN对比,结合击穿电压和导通电阻计算得出的BV²/Ron,sp巴利加优值(BFOM)为291MW/cm²,这一数值与在昂贵得多的本征GaN衬底上制备的器件相当。同时,与昂贵的GaN/GaN晶体管相比,FIT-MOS在漂移层更薄的情况下实现了相近的击穿电压性能——前者的漂移层厚度为7微米,而达到1200V击穿电压的GaN/GaN晶体管漂移层厚度通常超过10微米。
还有谁在推进垂直GaN
在垂直GaN领域,多家企业和机构积极布局,推动技术发展与产业化进程。
PI和ONsemi两家巨头,通过收购垂直GaN公司,进一步扩展自己的产品线。
2024年5月,Power Integrations(PI)宣布收购Odyssey资产,而Odyssey恰好是一家垂直GaN公司。Odyssey不止一次强调,其650V和1200V垂直GaN器件提供更低的导通电阻和更高的品质因数,其导通电阻仅为碳化硅(SiC)的十分之一,并且工作频率显着提高。2022年,Odyssey表示已获得三个客户的承诺来评估这些第一代产品样品。2023年,Odyssey表示正在美国制造工作电压为650V和1200V的垂直GaN FET晶体管样品。
2025年1月,安森美(ONsemi)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位于纽约州德威特的原NexGen Power Systems氮化镓晶圆制造厂,包含NexGen的知识产权以及NexGen所拥有的DeWitt工厂的设备。NexGen此前在垂直GaN领域颇有进展。2023年2月,NexGen宣布将提供700V和1200V的GaN样品;2023年7月,NexGen还宣布与通用汽车合作的GaN主驱项目已获得美国能源部(DoE)的资助——使用NexGen的垂直GaN器件来开发的电力驱动系统。
信越化学是离垂直GaN量产最近的一家企业,其主要掌握两个关键技术,有望将材料成本降低90%:一是用GaN工程衬底实现了1800V耐压,2019年信越化学获得了美国QROMIS的(QST)工程衬底专利许可;二是衬底剥离技术,QST衬底至今未被大规模商用的原因在于缺乏高效剥离技术,信越化学联合日本冲电气工业(OKI)开发了CFB(晶体膜键合)技术,实现了GaN功能层与QST衬底的分离,同时还很好地解决缺陷问题,从而使高质量的QST衬底得到极大的改进。
博世对垂直GaN也跃跃欲试。2022年,消息称博世在采用一家GaN初创公司的外延技术开发垂直氮化镓器件。
一些初创公司也在关注垂直GaN。2022年报道显示,隆德大学的衍生公司Hexagem正在开创一种垂直纳米线生长工艺,与现今典型的横向GaN器件相比,这些垂直GaN器件每平方厘米包含的缺陷要少得多,这对英飞凌和意法半导体等器件制造商来说是个好消息。
国内方面,中镓科技曾宣布制备的垂直型GaN–on-GaN SBD器件同时实现了较高的击穿电压和较低的开启电压,以上各项数据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已报道的传统垂直型GaN SBD相比表现出了优异的特性。此外,在2022年,中镓科技宣布与北京大学、波兰国家高压实验室开展了合作,使用乙烯气源制备出了世界最高电阻率的半绝缘GaN自支撑衬底。
此外,在硅衬底上,广东致能全球首次实现了垂直的GaN/AIGaN结构生长和垂直的二维电子气沟道(2DEG)。以此为基础广东致能实现了全球首个具有垂直2DEG的常开器件(D-mode HEMT)和垂直常关器件(E-mode HEMT)。
近两年来,增强型(E-mode)和耗尽型(D-mode)GaN两条技术路线也在推动着高耐压氮化镓器件的技术研发与量产进程。值得关注的是,在蓝宝石衬底的助力下,已有多家氮化镓企业成功实现了1200V器件的技术突破,比如英诺赛科、致能、Transphorm、Fraunhofer。
总之,为了让GaN更加大有可为,行业人士一直关注1200V以上耐压的GaN,相比昂贵的蓝宝石衬底,垂直GaN的确是一条不错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