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仍认为波卡是2021年一场失败的科学实验。但这种看法早已过时,且大错特错。
当市场注意力转向以太坊Layer2和Solana的热点话题时,波卡悄然完成了自我重塑。它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飞跃,更在架构、开发者体验和未来愿景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本文将为你全面更新波卡认知:
- 波卡的起源与愿景
- 问题所在:从拍卖机制到开发者困境
- 已解决的问题与仍需改进之处
- 波卡与以太坊、Cosmos、Solana的对比
- 当下生态现状及JAM、Identity、波卡Cloud的未来规划
若你仍以2021年的眼光评判波卡,便会错失核心价值。本文将带你了解为何波卡2.0或许是Web3中最被误解、如今却最具能力的基础设施之一。
波卡的故事:愿景、起源与早期承诺
波卡的诞生并非源于炒作,而是出于对现状的不满。
观2016-2017年:奠定基石的白皮书
以太坊联合创始人、Solidity创造者Gavin Wood博士构想了一个多链并行的未来。区块链可实现跨链通信、扩展与无分叉升级。他在2016年的白皮书中提出了革命性的模块化架构,即中继链与平行链,核心包含链上治理、共享安全性和XCM。
2017年,波卡完成加密史上最成功的ICO之一,在短短两周内融资了约1.44亿美元。
2020-2021年:愿景落地
经过多年开发,波卡主网分阶段启动:
- 2020年:从PoA(权益证明)过渡到NPoS(提名权益证明)。
- 2021年:金丝雀网络Kusama率先开展平行链测试,可视为具有真实价值的生产环境测试网。
- 2021年:sudo权限密钥销毁,通过OpenGov实现完全去中心化。
- 2021年末:首次平行链拍卖启动,Acala、Moonbeam、Astar等项目上线。
这是波卡的“应许之地”时刻,它证明了带共享安全性的平行链并非理论,而是现实存在。但问题很快显现。
2021-2023年:创新与摩擦并存
平行链时代既带来了技术验证,也引发了社区不满。
问题包括:
- 平行链拍卖要求锁定DOT最长达96周
- 项目上线延迟,部分承诺未兑现
- 小型团队被挡在门外,众贷沦为“人气竞赛”
- 波卡的开发框架Substrate功能强大,但重度依赖Rust,门槛极高
- 开发者工具和用户体验远落后于EVM链
- 国库决策和营销策略引发社区不满
尽管波卡拥有强大的架构,但它逐渐沦为“封闭生态”:技术先进,但准入门槛高,容易被忽视。
2023-2024年:重塑
波卡认识到问题所在,并改变了发展方向。
关键转折点:
- 2024年:波卡2.0启动,平行链拍卖被Agile Coretime取代,支持动态区块空间租赁,无需再锁定代币两年。
- 国库结构调整,重点支持可用性、工具和采用,而非仅局限于协议资助。
这标志着波卡第二幕的开启:聚焦可访问性、性能与实际应用。
核心摘要:历程回顾
波卡并未失败,而是从一场富有远见的实验演进为全模块化、更易接入的Layer0基础设施,且这一演进仍在继续。
接下来,我们将剖析问题根源及重塑重点。
波卡的问题:复杂性、激励错位与开发者倦怠
波卡的构想并非糟糕,反而极具前瞻性,只是被复杂性和错位的激励机制所掩盖。尽管其架构具有开创性,但执行过程中却疏远了它本应赋能的群体:开发者、用户和小型团队。
以下是问题的具体解析。
过度工程化
波卡的设计实现了全栈创新,从运行时升级、Substrate模块到XCM和共享安全性,但抽象层级低、工具稀缺且文档缺失。
“你编写的不是智能合约,而是整条区块链。”
结果:只有资深系统开发者或风投支持的团队能参与建设,其他人都被陡峭的学习曲线劝退。
平行链拍卖成为资本瓶颈
2021-2023年,项目要启动平行链需:
- 赢得持续数日的拍卖
- 锁定数百万DOT最长达96周
- 常需通过众贷筹集足够DOT
这使得实验成本高昂:
- 缺乏精简团队和快速调整的空间
- 小型开发者被价格排挤
- 用户面临混乱的UX和锁仓资本回报不明的困境
“为何要将我的DOT锁定两年,用于一个我还无法使用的项目?”
开发者体验:仅限Rust,重度依赖Substrate
波卡要求开发者:
- 学习Rust掌握
- FRAME宏和运行时逻辑
- 从零部署完整区块链
默认不包含智能合约引擎。如果你不想构建自己的链,则需依赖Moonbeam或Astar等平行链,这增加了更多摩擦。
工具分散:
- 文档零碎或过时
- 缺乏模板或即插即用模块
- 新人缺乏清晰的“入门路径”
治理与UX:创新但晦涩难懂
波卡是链上治理的先行者,但体验却像报税一样复杂:
- 复杂的公投通道(root、fast、small-spend等)
- Polkassembly和波卡.js界面简陋
- 国库提案因格式错误失败或延迟
著名的Meme?
“为CoinGecko的GIF提供10万美元/年的资助” 这是一个真实的国库资助项目,也是一场真正的公关噩梦。
文化偏移与叙事崩塌
至2022年:
- 以太坊Layer2活跃度爆发
- Solana拥抱速度、Meme和文化
- Cosmos显得轻量灵活
而波卡给人的感觉:
- 学术化
- 落地缓慢
- 与用户和开发者脱节
尽管拥有顶尖工程人才和庞大的国库,却缺乏粘性应用、突出叙事和坚定的布道者。
问题总结表
波卡失败不是因为它错了,而是因为它太难了。构建难度大、使用难度大、解释难度大。
但这并非故事的终点。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波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及仍需改进之处。
拟已解决与待改进之处
自2022年以来,波卡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它认识到,仅凭架构上的卓越是不够的,于是开始从根本上重塑入门体验、经济模型和整体体验。
让我们来看看已经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仍有哪些工作要做。
已解决的问题
拍卖已成过去,Agile Coretime时代来临
- 不再有96周的代币锁定或多百万美元的众贷活动。
- 项目通过Agile Coretime动态租赁区块空间,类似于云计算资源的分配方式。
- 这大大降低了启动门槛,并支持更小、更灵活、短期的部署。
开发者体验升级
- 波卡SDK、ink!、Solang(Substrate的Solidity兼容工具)和PAPI(波卡API层)降低开发难度。
- ink!、Solang和PolkaVM为WebAssembly和Solidity开发者提供了支持。
- 开发者门户、模板、学院课程和链上工具(如波卡区块链学院、DotCode、SubWallet IDE集成)获资金支持并落地。
UX升级落地
- 通用地址:跨链通用账户
- DOT作为Gas费:无需兑换原生平行链代币
- Polkadot Hub(2025年末启动):质押、跨链、治理、智能合约部署一体化界面
- Polkadot Pay(2025年7月):聚焦主流稳定币支付的移动钱包
- Asset Hub(Kusama版):支持原生Solidity的新系统平行链
生态活跃度激增
- 2025年5月,波卡和Kusama的月交易量分别达到1.47亿和1.33亿;
- 活跃账户超10万;
- 游戏(Mythical Games)、DePIN(peaq、Robonomics)、AI可验证性(OriginTrail)、身份(Frequency/DSNP)等现实应用已上线或即将启动。
仍需改进之处
开发者学习曲线
尽管有了SDK,Substrate仍然复杂,需理解底层原语和运行时逻辑。开发者体验虽提升,但尚未实现“一键部署平行链”。
缺乏现象级消费应用
多数成功项目属基础设施,如质押、数据、机器协同。波卡仍需几款有粘性的用户端应用来获取关注度和媒体势能。
营销与叙事
波卡文化已经改变,但外界认知未跟上。许多开发者、投资者和用户仍视其为过时、学术化或无关紧要。改变这一现状需更好的故事、更高曝光度和更少内部壁垒。
钱包UX与生态凝聚力
尽管Polkadot.js和Talisman正在改进,但钱包碎片化、扩展UX和跨链导航仍存摩擦。Polkadot Hub和Pay或有助益,但尚未普及。
波卡在链上、社区、工具和经济模型层面都取得实质性进展。它不再是理论构想,而是正在进化为其应有的Web3基础设施层。
接下来,我们将探索波卡当下的用户、应用、链和开发者势头。
当下的波卡:悄然壮大的生态
尽管被部分行业人士视为“已死”,2025年的波卡却比以往更活跃。虽未像Memecoin或Layer2空投那样抢占头条,但其网络指标、基础设施成熟度和应用场景讲述着不同的故事。
网络活动:悄然破纪录
- 波卡2025年5月交易量达到1.47亿笔
- Kusama交易1.33亿笔,区块时间3秒
- 两个网络日活账户超10万
- 区块空间被真实应用消耗,而非仅测试网或投机垃圾交易
生态应用场景:从基础设施到行业落地
波卡当下的优势领域并非Memecoin,而是身份、数据、自动化和跨链工具等基础系统。
DePIN:
- peaq:为机器经济协议(车辆、物联网)提供动力
- Robonomics:智慧城市协同与工业机器人
AI与数据完整性:
- OriginTrail:每月为100多万个人工智能生成的可验证声明提供锚定
- 为合成输出提供真实世界的来源和信任
身份与社交网络:
- Frequency和DSNP协议为去中心化社交身份提供支持
- 被真实世界组织用于实施安全和用户拥有的个人资料
金融原语与再质押:
- vDOT、流动性质押、验证节点策略获得采用
- 专为DOT原生资本市场构建的新原语
Rollup亮点:多样化与专业化
波卡目前拥有约50个rollup(原平行链),各具专业定位,而非同质化竞争的通用智能合约链:
- Moonbeam:EVM兼容+多链dApp枢纽
- Astar:聚焦亚洲市场的WASM+EVM执行
- Bifrost/Parallel:DOT原生DeFi、流动性质押工具
- Unique Network/Mythos:媒体与游戏NFT基础设施
- OriginTrail/Frequency:企业级数据与身份层
- Hydration:波卡DeFi领军者,TVL超2.5亿美元
- Mythos:波卡游戏领域领军者,代表作为《FIFA Rivals》
开发者生态:重建而非爆发式增长
波卡开发者活动趋于稳定:
- 月活跃开发者约1400人(Electric Capital数据)
- 全职贡献者约450人
- JAM、SDK工具和线下学院重燃兴趣
- 虽在增长速度上仍落后以太坊Layer2和Solana,但长期可持续性更优。
UX层整合
- Polkadot Hub(2025年9-10月):治理、代币、质押、跨链、智能合约一体化应用
- Polkadot Pay(2025年7月):聚焦现实场景和稳定币的移动钱包
- 通用地址与DOT Gas费:已在Hydration等rollup落地,解决了波卡长期以来的UX问题
当下的波卡是模块化、高性能的多链网络,拥有现实应用场景和更简洁快速的用户体验。基础已扎实,欠缺的是突破性的文化势头。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波卡与竞争对手的对比。
对比分析:波卡与以太坊、Solana、Cosmos等
波卡曾被视为以太坊的竞争对手,后又被归为Cosmos风格的模块化网络。实际上,它正成为独特的零层基础设施,聚焦协同、可组合性和多链执行。
以下是其与主流生态的定位对比:
波卡vs以太坊及Layer2:更模块化,粘性更低
优势:
- 真正的多链可组合性,而非桥接的Rollup
- 共享安全性与原生XCM消除脆弱桥接需求
- Agile Coretime是一种比支付自己的排序器更清晰的经济模型
劣势:
- 以太坊Layer2用户、dApp和资金规模远超波卡
- 以太坊Layer2的EVM兼容性强于波卡侧链(至少在Polkadot Hub上线前)
- 开发者熟悉度和生态飞轮严重偏向以太坊
结论:波卡在特定场景技术更优,但以太坊赢在网络效应。
波卡 vs Solana:优先级完全不同
优势:
- 波卡通过专用链水平扩展,而非垂直提升吞吐量
- 更模块化的执行(通过JAM)支持持久应用,不止于“快速”
- 更强的治理和链上升级灵活性
劣势:
- Solana拥有更多的文化势头、Meme和用户端应用
- 交易延迟和UX仍优于波卡
- 缺乏类似Solana的优质钱包或入门渠道(目前)
结论:Solana面向消费者,波卡面向基础设施,他们位于堆栈的不同层级。
波卡 vs Cosmos:原生模块化之争
优势:
- 波卡的共享安全性和Coretime模型避免Cosmos验证节点碎片化问题
- JAM支持的应用场景比Cosmos SDK更广泛
- XCM比多数IBC实现更安全、更可组合
劣势:
- Cosmos拥有更多知名消费链(Osmosis、dYdX、Celestia)
- 应用链无需共享治理约束,迭代更快
- Cosmos文化上更灵活、更草根
结论:波卡在底层更稳健,Cosmos在应用层更灵活。
波卡vs其他模块化公链(Celestia、Avalanche、EigenLayer)
在2025年柏林Web3 Summit大会上,波卡创始人Gavin Wood博士发布了一系列影响
优势:
- 波卡的共享安全和跨链应用已落地,非理论阶段
- JAM引入通用运行时,不止于数据可用性或再质押
- 全垂直堆栈:共识+执行+升级能力
劣势:
- 其他模块化公链受益于以太坊生态(EigenLayer)或Rollup原生文化
- 波卡仍受困于平行链拍卖和“仅限Rust”的旧标签
- 尽管基础设施更强,但在模块化叙事中热度较低
结论:波卡在模块化讨论中被低估,但正构建更集成的系统。
简言之:波卡不追逐同质化叙事,它正成为Web3的AWS,不止于区块链,更是协同多链系统、AI验证、机器网络和身份层的支撑。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波卡的未来走向。
未来的波卡:身份、AI与JAM驱动的互联网
波卡不再押注单一杀手级dApp或短期热点周期,而是聚焦成为智能、多链、机器驱动互联网的核心基础设施层。
以下是其发展方向。
JAM:超级计算机区块链
波卡最大升级不止于更高吞吐量,更是全新执行范式:
- JAM(Join-Accumulate Machine)是下一代中继链,支持持久化、长运行程序
- 可理解为“永不停机”的合约,为流媒体、游戏或自治代理等实时应用提供动力
- 支持EVM、WASM和自定义运行时,开发者可自选执行方式
- JAM首条测试网已上线,全面部署预计2026-2027年
JAM让波卡不仅可扩展,更能承载完整去中心化服务,不止于dApp。
个体性层:人格证明
波卡正率先打造去中心化身份系统,该系统能够:
- 抗女巫攻击的投票
- 人类身份验证(无需生物识别或KYC)
- 匿名但可追溯的社交与金融系统
其机制是什么?是“个体”,一个多层证明系统:
- DIM-1(基于纹身的生物识别标签)正在审计中
- 未来版本将纳入出勤证明、节点声明和设备唯一性验证
这为全民基本收入、数字公民身份以及“纯人类”匿名治理等场景解锁了可能性。
Asset Hub:统一代币层
波卡同时简化了生态内资产的创建与管理流程。现已在Kusama上线的新Asset Hub作为可替代代币和NFT的通用注册表,原生支持XCM跨链消息传递。
开发团队无需部署Rollup即可发行代币,支持多资产支付手续费,且代币默认具备跨链转移能力
Kusama已支持智能合约(ink!、Solidity),波卡主网版本预计2025年上线。
重要意义:Asset Hub降低了开发者摩擦,助力多链未来的代币标准化。
去中心化AI+可验证性
随着AI生成的数据、代码和交互日益增多,可验证性成为核心挑战,而波卡在这一领域独具优势。
- OriginTrail每月为企业数据管道锚定超100万条AI声明
- JAM支持模型持久化执行与可追溯性
- XCM与共享状态实现跨rollup多代理协同
在深度伪造和大语言模型(LLM)生成内容混乱的世界中,锚定真相已成为必备功能,而非可选项,波卡正朝着这一未来迈进。
值得关注的催化剂
- DOT ETF决策(2025年11月):或显著提升合规性与流动性
- Polkadot Hub与Pay的采用:简化UX或吸引新用户并降低摩擦
- JAM测试网进展:里程碑达成越多,越能吸引开发者关注
- 游戏、身份或DePIN领域的现象级应用可能彻底改变市场认知
长期愿景
波卡不追逐同质化叙事,而是瞄准更高目标:
- Web3的无信任操作系统
- dApp与AI的云计算层
- 机器经济与以人为中心的数字身份底层支撑
其竞争力不靠空投或炒作,而源于成为“稳定运行事物的隐形支柱”。
结语:是时候重新正视波卡了
波卡从未真正失败,它只是来得太早,愿景过于复杂,开发者体验对普通开发者而言过于粗糙。
但这一切已改变。
如今,它不再仅是一条链,而是全模块化、模块化的Layer0,能够支撑下一波多链应用、持久化服务与去中心化协同。
它已解决最核心的问题:
- 告别平行链拍卖
- 开发者工具具备可用性
- UX正迅速提升
- AI、DePIN、身份领域的现实应用已上线或即将落地
尽管仍缺乏文化影响力、现象级应用和营销亮点,但它或许是当下最被低估的Web3基础设施。
若以太坊是结算层,Solana是消费层,那么波卡正悄然成为去中心化互联网的协调层。
如果你曾离开、忽视或轻视波卡……并非只有你如此。
但现在或许是重新审视它的最佳时机,因为第二幕并非即将到来。
它已然开启。
想参与到本文的讨论,欢迎到这里发表自己的意见:
https://medium.com/@ludovic.domingues96/the-polkadot-you-knew-is-gone-and-thats-a-good-thing-444b37802686
关于如何参与到论坛的讨论中,请参看我们推出的波卡论坛使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