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波卡自最初的设计以来就是走在行业前列,开创性的设计出了国库机制,使得波卡只要一直运行就会有源源不断地资金用于生态建设。而对于如何使用这部分资金,这就需要构建一套治理机制,因此早在几年前波卡就已经实操性地探索链上治理了。
早期,波卡的治理1.0版本采用了较为基础但颇具开创性的设计。它构建了一个由公投、理事会和技术委员会组成的三院制治理模型。公投赋予了所有DOT持有者参与网络重大决策的权利,成为整个治理体系中的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则由经过选举产生的成员构成,他们凭借专业知识和经验,负责日常的决策制定以及对紧急事务的快速响应。技术委员会同样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对涉及技术层面的关键提案进行审核与把关,确保网络的技术架构稳定且安全。这种设计在当时初步地实现了去中心化的链上治理,让众多参与者能够真正影响网络走向。
但是波卡治理1.0版本实际上是未经实操检验过的,而经过数年的运行,波卡治理1.0版本的问题便逐渐浮现出来,比如权利过于集中,不足够去中心化,又或者是治理效率太低等等,于是Gavin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治理2.0版本,也就是之后的OpenGov。此次升级带来了诸多显著改进。在流程上,OpenGov简化了提案进入公投阶段的流程,摒弃了以往冗长的启动期,使得社区成员能够更迅速地推动有价值的提案进入公投环节,大大提高了治理效率。同时,OpenGov引入了新的角色 ——“波卡Fellowship”,该组织承担起管理影响网络安全的关键决策提案的重任,进一步完善了治理结构,增强了网络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另外,OpenGov还对投票机制进行了优化,通过更合理的权重分配和投票规则,试图降低大型持币者(鲸鱼)对决策结果的过度影响,促进治理的公平性。
2023年6月,波卡正式上线OpenGov,距今也已经过了一年半了,而随着一些经济模型参数的调整波卡国库也会有稳定的现金流入,以确保国库始终有充足的资金。那么,OpenGov的进展就与波卡今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那么OpenGov的运行情况如何,它对于波卡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未来的OpenGov又会发展成什么样呢?
正好我们今天有幸请到了OpenSquare创始人Li Yongfeng。作为深入研究波卡治理并为波卡治理提供了知名工具SubSquare的他对于波卡的治理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希望通过他的分享,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波卡治理当前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潜力。以下是专访的全部内容!
正文
Zou Yang:李总,链上治理一直以来都是波卡的特色,而波卡也有针对治理的网站Polkassembly,请问当初您是因为什么原因和契机选择要再做一个SubSquare网站呢,这个网站相对于Polkassembly有哪些优势呢?
Li yongfeng:波卡的治理功能比较复杂,对于新人理解起来有一些困难,比如用户比较难以一个treasury proposal进行决策过程。我们为了帮助用户更好的理解波卡治理流程,做了dotreasury来做波卡国库的可视化,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UI了解到波卡国库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花费的,花费决策的流程是怎样的。
做SubSquare的原因是因为生态内一些项目方对治理平台有一些更高的期待,我跟这些项目方的领导人讨论过后决定启动SubSquare。我觉得相比而言SubSquare有以下特点:
- 更好的设计和更流畅的用户体验。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各方忽视,但其实它非常重要。
- 更像是一个Web3产品。我们逐步将SubSquare朝着Web3的方向发展,如我们会逐步禁掉Web2方式的用户注册、登录,而引导用户链接Web3地址,然后用户的大部分action都需要签名,验证通过后才能成功。
Zou Yang:波卡自OpenGov推出之后,还推出了Decentralized Voice机制(简称DV),您可以详细地介绍一下引入DV的背景和原因吗?DV整体表现如何,是否符合预期,DV又存在哪些问题呢?还请李总说说您的看法。
Li yongfeng:据我所知,DV推出是因为用户参与度比较低,因此很多提案的结果很容易被一两个鲸鱼影响。引入DV后,Web3基金会将大约3000万的投票权重代理给一些选中的社区代表,这些代表可能是DAO或者个人。对于对抗单个鲸鱼这个角度,DV是符合预期的,单个鲸鱼对于提案不再有那么强的决策力。但是DV本身似乎并没有起到提高社区参与度的作用。DV可能的一些问题:
- DV中可能会有多个DAO,而一个人可能是多个DAO的成员。所以这个人可能会产生过多的不合理的影响力。
- DV机制实际上认为地创造了一些鲸鱼,一旦这些DV表现不好的时候,可能会对决策过程起到不好的作用。我个人觉得可以扩大DV的数量,同时减少代理给每个DV投票权重。
Zou Yang:确实,最近看到波卡生态中出现了很多新的DAO,但是这些DAO成员很多都是以前的DAO的老熟人了。如果不进行限制的话,那么票仓都会集中在少数在DAO中活跃或者有影响力的人手中,这样也背离了波卡想要将治理去中心化的初心。这确实是波卡在之后需要改善的地方。我们研究院认为如果能够将身份体系完善,确保每个DAO里的人员不重复,才能允许DAO成为DV,或许能够有效改善这种情况。但是构建身份体系需要时间。
而如果从DV的表现延伸出来,我们就能发现除了一般的个人投票参与者,以及DV以外,在治理中通常有鲸鱼、KOL、DAO等三种能够影响投票走向的重要角色,李总您能够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三种角色对于波卡的治理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以及您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手段或者措施尽可能使得波卡的治理更加公平透明和高效?
Li yongfeng:治理的目的是为了决定网络发展的方向。民主决策这个过程很有意思,提案的利益相关者往往会进行某种政治游说,可能也会请一些生态内的KOL做一些宣传、背书活动等,这一过程可能放大了这个提案对于网络发展有利的一面,而回避了不利的一面;同时反对的声音可能过小,也会遭受到一些潜在的敌意。所以我比较关心的点是如何让社区能比较理性的分析一个提案的利弊,尽可能少的收到情绪相关的影响。
问题的关键是提案的利弊很难量化,所以社区内大部分人其实对一些提案也很难给出合理的决策。我个人觉得社区可以首先制定一个相对短期的发展计划,而社区可以通过判断一个提案是否符合这个短期计划的发展方向来帮助决策。
Zou Yang: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啊,我们之前的一些关于治理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及波卡的国库需要一份财政计划,用于固定的某些方向,而提案者需要提出符合这些发展方向的提案才更可能通过。这样可以避免国库资金被用于零散的方向并且可以降低单个提案的表现对整体的影响。因为,有资金计划意味着可以确保国库的钱是用于一条发展的主线,能够提高波卡国库资金的使用效能的。
李总提到的短期计划,我们会倾向于每年先提出一个一年四个季度的大致资金计划的框架,然后每个季度再根据当前波卡的发展需要去建立一个更加具体的季度计划。这样会让资金计划会更贴合波卡当前的需求,而不会因为计划的时间过久而失去及时性。
那么,除了在治理方面推出了非常好用的工具SubSquare以外,OpenSquare未来还有怎样的计划,李总方便展开讲讲吗?
Li yongfeng:波卡整体的结构比较复杂,所以我们要解决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帮助用户理解、使用波卡的功能。我们认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首先提供简单易懂的UI帮助用户理解波卡的功能,然后提供必要的接口帮助用户跟波卡进行交互,使用这些功能。所以OpenSquare设计了一系列产品来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如dotreasury、statescan、SubSquare及OpenSquare域名下的一些产品。SubSquare的定位不会仅仅是一个治理平台,我们会在SubSquare 上开发更多的功能,如assets(资产)管理、coretime可视化、identity(身份)管理等。同时我们会引入数据panel,便于用户检索链上数据。
Zou Yang:那么,作为波卡治理的早期OG,您觉得波卡的治理发展的如何,国库的资金使用是否合理?波卡治理的未来可能会怎样发展呢?
Li yongfeng:个人觉得波卡应该将更多资金用在开发及引入成熟项目上。开发方面可以更多资助一些提高波卡可用性的项目,这里的可用性我是指帮助用户理解波卡的功能,并且帮助用户更好地与波卡进行交互。
同时我觉得现在国库花费的决策过程存在一些问题,如可以适当提高OpenGov中国库相关Tracks(轨道)最终确定的阈值,同时可以适当降低鲸鱼的投票权重。OpenSquare一直在探索Quadratic Funding在波卡生态国库花费的应用,下一步我们会在Kusama上进行一些尝试。
编者注:Quadratic Funding即二次方融资,是一种用于去中心化组织或社区项目募资等场景的独特资金分配机制。
想象有一个社区,里面有很多人都有自己想做的好项目,比如建一个社区花园、办一个免费的图书馆之类的。但是这些项目都需要钱来启动和运作。传统的募资方式就是谁的项目听起来好,大家就直接把钱捐给哪个项目。
而二次方融资就不一样啦,它有个很有趣的规则。假如有很多人都想支持某个项目,每个人都捐一点钱。在二次方融资里,不是简单地把大家捐的钱加起来给这个项目哦。而是会根据捐款的人数和金额来做一些特别的计算。比如说,一个项目有10个人捐款,每个人捐10块钱,按照传统方式就是一共收到100块钱。但在二次方融资里,会考虑捐款人数的平方等因素,可能最后这个项目能得到比100块多很多的钱,也许能得到500块甚至更多。
这是因为二次方融资认为,一个项目能得到很多不同人的支持,说明这个项目对很多人都有价值,所以就应该给它更多的资金支持。这样一来,那些真正对社区有广泛价值、能得到很多人支持的项目,即使每个人捐的钱不多,也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开展。而且这种方式还能鼓励更多人参与到支持项目中来,因为参与的人越多,项目得到的资金就越多。
总的来说,二次方融资就是一种更注重项目受支持的广泛程度,通过特殊计算方式来分配资金,让资金能更合理地流向对社区更有价值的项目的机制。
后记
波卡的治理变革,如Web3世界的风暴,正从“机制优化”迈向“价值重塑”。其作为Web3领域最复杂的链上治理体系,既面临去中心化治理的天然难题,也带来打破传统的希望。
当下,波卡治理体系的深层矛盾凸显。DOT质押权重过度集中,致使资源分配失衡,生态多样性在资本主导下活力不再。当前的响应机制也比较低效,国库缺乏战略目标,资金使用是目标模糊的,开发者流失与资金错配形成恶性循环。而社区共识缺乏凝聚力,种种问题似乎都在困扰着国库的进一步发展。
不过,波卡也正在探索出更具革命性的方案。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库中有许多新的尝试,比如针对某些特定方向的Bounty,虽然有些Bounty的运行不是特别好,但是也有新的提案去取缔这些Bounty。虽然波卡当前的OpenGov也仍然有许多下次,但是像这种不断试错的过程,也会将OpenGov打磨地更加完善。
当波卡的治理系统能抵御资本垄断、激励创新,就可能跨越理想与现实差距,为Web3制定自我进化的数字宪法。波卡的探索虽未必一蹴而就,成功也未可知,但它的治理实验值得关注见证,看其在Web3历史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