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迹象明显,透过63家半导体公司财报看本质

IP归属:北京

迈入 2024 年以来,业界普遍预测半导体产业即将迎来复苏的曙光。随着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业界对于中国半导体企业的 Q1 业绩状况也给予了极高的关注。

随着 Q2 的脚步悄然来临,多家中国半导体企业的 Q1 业绩报告相继出炉,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从整体上看,这些企业的业绩表现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不少企业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

接下来,一起看一看半导体各个赛道中不同公司表现如何。

芯片设计公司业绩回升明显

首先看国内芯片设计企业的 Q1 表现。

在统计中的 39 家芯片设计公司中,有 6 家厂商 Q1 营收超过 10 亿元,分别为兆易创新、海光信息、北京君正、江波龙、佰维存储、卓胜微。季度营收同比增幅为正的公司分别为兆易创新、复旦微、上海贝岭、乐鑫科技、中颖电子、芯海科技、国民技术、中微半导体、国芯科技、海光信息、龙芯、景嘉微、四创电子、力合微、聚辰半导体、江波龙、佰维存储、圣邦微、艾为电子、卓胜微、帝奥微、上海贝岭、晶丰明源、富满电子、力芯微、必易微、芯朋微、杰华特、英集芯、南芯半导体。

从营收同比增幅来看,多数企业实现了正增长,但增幅差异较大。比如营收同比增幅超过 100% 的包括芯海科技、江波龙、佰维存储、艾为电子以及南芯半导体。也有少数企业如安路科技、国睿科技、振芯科技、东芯半导体、北京君正、思瑞浦、晶华微等厂商出现营收负增长,这也显示出市场竞争的激烈和不确定性。

在不同的芯片设计领域,企业的表现也有所不同。自 2024 年初以来,存储芯片市场价格呈现出明显上涨趋势。其中,DRAM 等主流存储芯片产品的价格涨幅均超出了市场预期。这一现象直接影响了芯片厂商的盈利状况。从 A 股存储板块上市公司披露的 2024 年 Q1 报告来看,多家公司报告期内实现业绩大幅增长。比如:聚辰半导体、江波龙和佰维存储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了高增长,营收同比增幅分别达到 72.49%、200.54% 和 305.8%。

行业复苏价格上涨、开拓新品及新客户群体等是多家存储芯片企业业绩提振的重要因素。据调研机构 TechInsights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存储芯片价格平均上涨超 50%。TrendForce 集邦咨询报告显示,存储芯片价格或还将持续上涨,预计今年第二季度 DRAM 内存新品合约价格将上涨 13% 至 18%,超出预期。

随着下游行业的库存去化接近尾声,模拟芯片行业的业绩也开始呈现恢复迹象。尽管 2022 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宏观经济下行导致半导体销量放缓,但模拟芯片厂商在 2024 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和利润有所回升。比如南芯半导体、艾为电子等公司的营收均创下单季度新高,分别为 6.02 亿元和 7.76 亿元,卓胜微、艾为电子、圣邦微、帝奥微、力芯微、晶丰明源、必易微、英集芯、南芯半导体等公司的归母净利润营收同比增幅也均超过了 50%。不过仍需注意的是,在模拟芯片设计领域,尽管多数企业实现了营收的正增长,但归母净利润的增幅普遍较小,思瑞浦的归母净利润甚至同比减少 3098.3%,这可能是受行业特点或市场环境的影响。

此外,表中列举的 MCU 厂商的 Q1 营收也均呈现了同比增长,不过营收同比增幅普遍平稳。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公司分别为兆易创新、上海贝岭、乐鑫科技、芯海科技、国民技术、海光信息、景嘉微、国睿科技、力合微、聚辰半导体、江波龙、佰维存储、圣邦微、艾为电子、卓胜微、帝奥微、上海贝岭、晶丰明源、富满电子、力芯微、必易微、芯朋微、英集芯、南芯半导体。

净利润的增幅与营收增幅并不完全对应,这显示出不同企业在成本控制、运营效率等方面的差异。例如,尽管复旦微电子的营收同比增幅为 10.30%,但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了 14.35%,可能是受成本增加或其他费用影响。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如乐鑫科技和艾为电子等厂商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 73.43% 和 150.74%,显示出其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IC 设备高景气度持续

在统计中的 9 家国产半导体设备公司中,有 7 家公司的季度营收同比增加,长川科技以 74.81% 的营收同比增幅领先,显示出其在这一季度内的强劲表现。紧随其后的是北方华创,其营收同比增幅也超过了 50%,达到 51.36%;盛美上海营收同比增幅达到 49.63%;中微公司营收同比增幅达到 31.23%。然而,也有部分企业的营收同比增幅较小,如拓荆科技的 17.25% 和华海清科的 10.40%,均显示出相对平缓的增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两家企业的营收同比出现了下滑,分别是芯源微的-15.27% 和华峰测控的-31.61%,这可能和去年 Q1 公司的强劲收入有一定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北方华创已连续数年业绩高增。自 2015 年以来,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连续两位数增长;2020 年—2022 年,其扣非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了 181%、309%、161%。2021 年至 2023 年,北方华创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实现增长,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 51.00%,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 90.23%。北方华创主要产品为电子工艺装备和电子元器件,是国内主流高端电子工艺装备供应商,也是重要的高精密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在半导体工艺装备领域,北方华创的主要产品包括刻蚀、薄膜、清洗、热处理、晶体生长等核心工艺装备。

北方华创披露的一季报数据更给 2024 年半导体设备市场打入一支强心剂,设备行业的高景气度伴随着 2024 年行业回暖还将持续。

中微公司表示,2024 年 Q1 公司刻蚀设备产量显著提升,本期末公司发出商品余额 19.23 亿元,较期初余额的 8.68 亿元增长 10.55 亿元,为后续的收入实现打下良好基础。中微公司的 MOCVD 设备(LED 外延片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在第一季度收入为约 0.38 亿元,较上年同期 1.67 亿元减少 1.29 亿元,同比下降约 77.28%。

在刻蚀设备研发方面,中微公司目前针对逻辑和存储芯片制造中最关键刻蚀工艺的多款设备已经在客户产线上展开验证。晶圆边缘 Bevel 刻蚀设备完成开发,即将进入客户验证,公司的 TSV 硅通孔刻蚀设备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先进封装和 MEMS 器件生产。

薄膜沉积设备研发方面,中微公司目前已有多款设备产品进入市场,其中部分设备已获得重复性订单,其他多个关键薄膜沉积设备研发项目正在顺利推进。公司钨系列薄膜沉积产品可覆盖存储器件所有钨应用,并已完成多家逻辑和存储客户对 CVD/HAR/ALD W 钨设备的验证,取得了客户订单。公司近期已规划多款 CVD 和 ALD 设备,增加薄膜设备的覆盖率,进一步拓展市场。

MOCVD 设备研发方面,用于碳化硅功率器件外延生产的设备已于本期付运到客户端开展验证测试;制造 Micro-LED 应用的新型 MOCVD 设备也已在客户端进行验证测试。

作为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半导体设备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再看晶圆代工。

晶圆代工承压,市场呈现弱复苏迹象

5 月 9 日晚间,国内两大晶圆代工龙头先后披露一季报。两公司均传递出盈利能力承压的信号,与此同时,一季度产能利用率均环比增加,需求端呈现弱复苏迹象。

根据中芯国际所披露的财报数据,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125.94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23.4%。然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5.09 亿元,同比大幅下滑 68.9%。公司方面表示,净利润的下滑主要原因为产品组合变动、折旧费用增加以及投资收益减少。

尽管如此,2024 年 Q1 全球客户的备货意愿有所上升。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司销售收入达到 17.5 亿美元,环比增长 4.3%;毛利率为 13.7%。在此期间,公司出货量达到 179 万片 8 英寸当量晶圆,环比增长 7%;产能利用率提高至 80.8%,环比提升四个百分点。

在产能方面,2024 年 Q1 中芯国际销售晶圆数量为 179.49 万片 8 英寸当量晶圆,较去年 Q4 及 Q1 的数据分别增长。同时,公司产能利用率亦有所提升,2024 年 Q1 产能利用率为 80.8%,较去年 Q4 及 Q1 的 76.8%、68.1% 有所提高。

相较于中芯国际营收规模扩大,华虹半导体则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双降。

根据财报,华虹公司当季实现营业收入 32.97 亿元,同比下降 24.62%;净利润为 2.22 亿元,同比下降 78.76%;基本每股收益 0.13 元。华虹半导体解释称,净利润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市场影响,平均销售价格下降导致毛利减少。

财报数据显示,公司 2024 年 Q1 实现销售收入 4.6 亿美元,环比增长 1.0%,符合公司此前的预期指引;毛利率 6.4%,环比增长 2.4 个百分点,高于此前的预期指引。华虹公司总裁兼执行董事唐均君表示,尽管整体半导体市场的景气尚未摆脱低迷,但由于季节性和年度维修的影响,Q1 是代工企业的传统淡季。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中芯国际的季度营收首次超越联电与格芯两家国际大厂,根据近日联电与格芯发布的财报,两家公司 Q1 营收分别为 17.1 亿美元和 15.49 亿美元,均低于中芯国际的 Q1 营收。这也意味着,在今年的纯晶圆代工领域中,中芯国际已经暂时成为仅次于台积电的第二大纯晶圆代工厂。

尽管面临挑战,两家晶圆制造厂 Q1 的产能利用率较去年 Q4 均出现提升。展望第二季度,两大晶圆厂都给出了「好于一季度」的预期,晶圆代工回暖迹象明显。

复苏迹象清晰,材料、封测公司业绩转好

从今年第一季度国内半导体材料企业的业绩表来看,天岳先进的营收同比增幅高达 120.66%;和林微纳的营收同比增幅高达 124.93%,显示出这两家公司在这一季度内的强劲表现。江丰电子、清溢光电和神工股份的营收同比增幅也分别达到了 36.65%、48.54% 和 11.86%,表现稳健。然而,沪硅产业和有研新材的营收同比出现了下滑,为—9.74% 和—25.21%。

在净利润方面,天岳先进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 263.73%,是所有公司中最高的,显示出其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清溢光电和神工股份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也分别达到了 155.22% 和 112.10%,表明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所增强。

然而,也有部分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出现了下滑或亏损,如沪硅产业和有研新材。沪硅产业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了 288.69%,有研新材的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为 98.83%。

从封测公司的营收同比增幅来看,多数企业实现了正增长,其中,甬矽电子和华天科技分别以 71.11% 和 38.72% 的营收同比增幅位居前列,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长电科技和通富微电的营收也有所增长,分别达到了 16.75% 和 13.79%。然而,华岭股份的营收却出现了负增长。

从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幅来看,各企业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其中,通富微电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 2064.01%,显示出极强的盈利能力。华天科技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也达到了 153.62%,同样表现出色。然而,长电科技和甬矽电子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为 23.01% 和 28.91%,虽然也有增长,但相对其他企业来说较为温和。华岭股份的归母净利润则出现了负增长,降幅达到 70.2%,可能与营收下滑以及成本控制等因素有关。

综合以上对半导体行业的全面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今年第一季度半导体行业整体上呈现出复苏和增长的态势。无论是半导体设备企业、材料企业,还是芯片设计企业,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还不错的业绩。

自去年年底以来,行业何时复苏和反弹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经历了持续一年半的衰退之后,在市场需求企稳、人工智能等热点应用领域带动,以及渠道库存去化效果明显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预计 2024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重回增长轨道。WSTS 预计,2024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 588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4%。

面对未来,半导体行业将继续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半导体行业整体或从 2023 年低基数基础上逐步回温。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半导体产业纵横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911774/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112585.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