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是非常强大,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商业中的效率问题,但切勿把区块链妖魔化,吹嘘得过度。毕竟目前的区块链世界而言还是个初生婴儿,很多东西只停留在概念上,真正想要发挥区块链的威力,恐怕还得等许多底层技术完善。
区块链能防伪溯源
几天前看到搜狐新闻发布了一则新闻,没仔细看,因为看到标题就不想点开:升谱区块链:区块链技术让假冒商品无处遁形!
这种文章一点开,连前面故事都可能是自己YY出来的。目前的区块链技术真能解决假冒商品问题吗?
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其实是无法做到的。
区块链可以溯源、可以防止数据被篡改,这不是愿景,而是已经真实存在的底层技术。但是这个意思是流通在某个区块链上的数据是可以从现在溯源一路找到数据的源头,还可以在各种共识算法的保证下确保数据不会被攻击、被篡改。以比特币为例,从创立比特币系统开始,在这个区块链系统中流通的每一笔交易都可以通过溯源的方式找到,还可以在分布式存储的架构下不轻易被篡改。
但是商品溯源却是牵涉到另一个问题:你如何确保输入到区块链的商品信息就是准确无误、没被篡改的。以茅台酒为例,为了保证用户收到的茅台酒是正品非伪造的,那么就从生产时就把生产信息、酿造信息、物流信息都逐一输入到某一个区块链系统(我们暂且称为“中国食品链“)。用户出于对区块链的认知和信任,我们可以完全相信我们查到的每一则生产信息和物流信息都是没有被篡改,所以一路溯源可以看到这瓶茅台酒是来自贵州生产的,因此认为这是真茅台酒。可是你有没想过:这瓶酒在生产过程的信息如果是人为输入到”中国食品链“时,信息是否已经被人伪造?传输过程中的物流信息是不是已经被快递小哥伪造?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来源:链上治理想整合链下管理工作,但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目前而言,为了确保输入区块链的数据信息是正确无误的,目前使用机制是一种「预言机」机制。这是参与的数据记录员在系统中抵押代币的形式,来保证自己输入数据的真伪性。但是,链下管理还不仅仅只是「预言机」就能完成,还有许多物理真实要素需要综合考虑。因此在没有完善的链上治理链下管理的解决方案,是很难谈论商品防伪问题。
因此,现阶段谈论区块链技术解决商品假冒问题,还是一个套用概念的阶段。
区块链能保护数据隐私
这一直是我很关注的领域。
看了许多关于数据交易的项目,其中看到最多的亮点是:第一是区块链能保护数据隐私,第二是在保护数据隐私的情况下可以贩卖数据产生价值。
我觉得这里倒不是误区,我觉得区块链确实能做到,只是目前而言也确实还没有真正有解决方案完成整个流程。区块链的数据因为是可以个人通过私钥控制,因此数据可以交由主人自由控制。这与传统互联网不一样的是,传统互联网由于中心化存储的方案,每个用户在平台产生的数据都是在存储在项目方的服务器中,因此项目方可以自由操作用户的数据。所以从数据的所有权上,区块链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数据所有权还给了用户。
但是在贩卖数据时,这时候就要看项目方的设计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数据所有权归属用户了,所以当项目方需要用户数据时,他就需要来找用户购买。假设未来数据存储使用了区块链方案,那么「微信」在需要大量用户数据进行购买后,进行查阅用户的用户行为进而产生商业价值。但是这里会被模糊的问题在于一点:我的数据一次性卖断给「微信」后,「微信」还会给把我们的数据卖给第三方吗?
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隐私只不过又是套了个区块链的壳,而大公司又可以通过贩卖用户数据来产生利润,我们的隐私又继续暴露在大众面前。
这个问题一直在许多「区块链+大数据」上我还没看到有仔细的解释,所幸的是,前端时间遇到一个做用户隐私与安全的专家,咨询这个问题后,她给了我正面的答案:这个问题是需要面对的,而且她们现在已经有研究出的技术能够跟踪数据的售卖过程。在协议层,锁定了这么数据只能卖给「微信」使用,那么一旦检测到贩卖给第三方时,协议就会触发一定的机制,中止交易并曝光。
因此,区块链能保护数据隐私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实现罢了。还需要多远?我想不会很远就能看到落地。
没有数字货币,区块链就没有意义
任何一个技术的落地,催生其实现的是真正的需求,是真正促进了某个商业效率。
区块链也不是一个神话,只是因技术而生,为需求而活。可以说去中心化、人人平等这些理想化的词汇,不是支撑区块链真实落地的需求。不管是传统互联网,还是价值互联网,只要你能解决一些没解决的难题,能够为整个行业节省相应的商业效率,那么这个解决方案就有价值与意义。
同样的,目前许多行业都在利用这个风口,不断改造自身的行业。但是中国政府力推的「无币区块链」,是否就是一个伪需求、蹭热点的产物呢?
当然不是。区块链确实是数字货币的技术支撑,但是数字货币却不是必备的产物。在许多联盟链中,其实区块链只是作为分布式数据库的技术存在,在联盟链中的所有节点的见证下,完成必要的数据与价值传输而已。以中国各大银行组成的金融联盟链为例,各个银行承担必要的节点维护费用,在各个节点的见证下,完成跨行之间的结算即可。一旦这个金融联盟链能非常晚上,那么就能减少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结算成本,交给整个联盟都信任的机器来维护即可。
所以不管有币还是无币,区块链本身就是为行业需求而生。只要他在某个场景下能够成为一个可靠的技术方案,并为整个行业节约经济或管理成本,那么它就是有价值的。
但是,不得不说,一旦是「无币区块链」的方案,那么这个方案就会非常限制发挥。以目前的内容平台为例,支撑整个系统参与的原因,除了对内容的需求,更是来源于对激励的渴求。因此想去中心化的完成一个系统的搭建,这就往往在必备的系统激励下完成,而不能一味只为了金融稳定,否认了一个技术方案的威力。这个部分,欢迎大家可以阅读一下肖磊看市的一篇文章:五部委再发风险提示,中国真的放弃对数字货币市场的试验了吗?,可以看出肖磊对监管的看法是觉得可能成本过高,很难引领技术很好发展。
总结
区块链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技术方案,但是目前许多媒体和项目的吹捧都停留在套用概念的层面上,真正离完善的解决方案还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