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加强对虚拟货币场外交易的审查,目前已关闭3000个涉嫌场外交易的账户

IP归属:

蜜蜂财经报道:今天下午3点,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一篇题为《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的文章,旨在打击那些利用区块链的名号,借着数字货币圈钱的非法集资、传销、诈骗行为。

支付宝加强对虚拟货币场外交易的审查,目前已关闭3000个涉嫌场外交易的账户配图(1)

在此之前,国家为了防范此类违法活动,早已采取了针对加密货币的监管行动。2017年‘94事件’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对加密货币的交易活动明令禁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国内政府的禁止,中国主要交易所都将业务转移到海外,提供加密货币到场外交易。支付宝,微信支付这类非银行支付机构已成为中国居民购买加密货币资产的主要途径。

支付宝加强对虚拟货币场外交易的审查,目前已关闭3000个涉嫌场外交易的账户配图(2) 

针对此类非法的金融变种新活动,相关政府加大清理力度,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取缔措施。这次主要是从支付结算端入手,多次约谈财付通、支付宝等非银行支付机构,要求其落实不得开展与BTC/" target="_blank"">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相关业务的要求。

作为回应,蚂蚁金服加强了对虚拟货币的场外交易行为进行的监控,对重点网站和账户建立巡查制度。蚂蚁金服表示,接下来支付会对涉嫌虚拟货币交易的个人账户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收款功能的限制等。目前支付宝已经排查并关闭了约3000个从事虚拟货币交易的账户。 

蚂蚁金服的相关发言人对coindesk表示:“一直以来,支付宝对于商户涉及虚拟货币交易的,会坚决予以清退;对于个人账户涉嫌虚拟货币交易的,根据情节坚决采取限制账户收款功能甚至永久限制收款等处理措施。”  

支付宝加强对虚拟货币场外交易的审查,目前已关闭3000个涉嫌场外交易的账户配图(3)

蚂蚁金服一直高度重视虚拟货币交易的风险问题,坚持不向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收单服务,对于那些运进行虚拟货币交易的个人账户,蚂蚁金服会进行坚决的打击,意欲杜绝虚拟货币的交易在国内泛滥。

关于虚拟货币交易监管的问题,蚂蚁金服与支付宝早已有所动作。

在2014年4月24日,支付宝就发出声明:“从即日起,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将我公司各类支付服务用于比特币、莱特币等的交易资金充值及提现、购买及销售相关交易充值码等活动,不得通过我公司服务划转相关交易资金。一经发现,我公司有权立即停止有关服务。”

今年3月,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上,蚂蚁金服首席执行官井贤栋就明确表示,蚂蚁金服支持区块链,但是”不会沾染任何与1CO相关的工作”,这也是支付宝和蚂蚁金服对于区块链技术和虚拟货币技术的基本原则。

支付宝加强对虚拟货币场外交易的审查,目前已关闭3000个涉嫌场外交易的账户配图(4)

在今年4月10日,淘宝网发布《淘宝禁售商品管理规范》对虚拟货币的相关产品进行了重新规范。此次规则主要变更点为:

1. 明确了虚拟货币的生成定义范围;

2. 增加管控基于区块链技术生成的数字化产品的衍生服务。此次禁售的变更由“比特币、莱特币等互联网虚拟币以及相关商品”变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生成的虚拟货币等数字化产品及衍生服务”。

该规则变更于2018年4月17日正式生效。 

针对此问题,腾讯此前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应对,在今年7月的时候,腾讯互联网金融发布公告称,腾讯针对“境内外ICO代币发行、虚拟货币交易”等非法金融活动一直秉持坚决不提供相关服务的原则,包括不提供相关支付通道、广告宣传服务等业务,对平台发现及用户举报的违规行为,会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几天前也采取了相关的动作----永久封停涉嫌发布ICO和虚拟货币交易炒作公众账号。 

可见此次国家机构对于虚拟货币交易的态度已十分明显,从银行组织,到社会治安管理机构,到金融管理机构纷纷表态采取行动,作为非银行支付的主要公司蚂蚁金服与支付宝也纷纷做出回应。在此,蜜蜂财经借用文中一句话,请广大公众理性看待区块链,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切实提高风险意识。

本文为蜜蜂财经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本文来源:陀螺科技 文章作者:蜜蜂财经
收藏
举报
蜜蜂财经
累计发布内容19篇 累计总热度10万+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蜜蜂财经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47211/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8278.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