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旺报
原标题:《可惜的台湾区块链故事》
本文作者杨方儒,台湾第一个原生移动媒体Knowing的创始人兼CEO,曾任中国《周末画报》财富版执行主编,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执行副总编辑、繁体版App发行人。
最近一年,我开始进入区块链产业。这个产业的特性,就是活动多,世界各地五花八门的讲者,在台上口沫横飞好不热闹。
很多的年轻讲者,在网上根本查不到资料,彷佛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一样。他们没做过网路,也没做过实业,根本难以求证背景。
发币做链年轻一辈
因为区块链与加密货币行业的特性,资金与资源,很多都掌握在年轻世代手中。例如做比特币矿场挖矿的,本来多数就是年轻一辈。
发币与做链的,不论公司或讲者,也都摸不着底细,成了新闻工作者的难处。少数的「连续创业家」,像是成立COBINHOOD交易所与DEXON公链的陈泰元,因为有过打造17直播平台的成功经历,自然就更容易被资本追捧了。
所以,区块链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活动?就是要能够让更多人认识与熟悉,这些开天辟地的发币做链挖矿项目,广邀各路媒体前来报导,在网上留下痕迹。至少要能够被搜寻到,SEO尽量往前排,这样才会有「韭菜」来买币与投资。
如今区块链的活动邀约,真是满到多了出来,许多还会特地制作精美的邀请函图档,印上职称与大名,更易于在社群平台分享与宣传。
可惜的是,多数的区块链活动,没有新闻性与时效性。到了现场,大家都在站着吃披萨,台上的讲者随便胡诌几句,鼓吹项目的功能与优势,台下的人就盲目鼓掌。
世界首大交易所币安,创办人赵长鹏在Asia Blockchain Summit,就穿着短裤拖鞋,露出毛毛腿接受采访与拍摄,还上台跟币安用户们热情合影。所有人都震慑于赵长鹏的财富与出手实力,反而让他的不羁穿着,成了活动的另类焦点。
回顾过去两年的上冲下洗阶段,大家发现,8成的ICO加密货币都是失败的。两千多种代币,3、4千亿美元的整体市值,但除了比特币与以太坊等主流币种,好比虚拟世界中的美元与欧元外,多数ICO都只有「价格」,却没有「价值」。
对于媒体来说,采访的难度,是更高了。因为各种专业术语,还有不着边际的新闻稿,加上满嘴跑火车的受访者,相当考验记者的专业能力。
今年初,我与同事到101大楼采访陈泰元。他确实有着明星创业家的架势,也是深获各路创投喜爱的金童,拿了好几亿台币的资金,讲起话来底气十足,不容挑战。
我也是那样期盼着,不论交易所与公链项目,陈泰元跟更多有为的年轻人,能够让台湾成为「区块链之岛」,成为吸引优质项目的产业枢纽,在台湾赚全世界的钱。可惜的是,团队一下子发生内哄,DEXON公链刚刚上线就停摆,COBINHOOD无法顺利出入金,台湾注册的公司暂停营业,全数台湾员工都遭资遣。
我跟很多的媒体记者都觉得,这是最可惜的台湾区块链故事了。
天价标下股神午餐
最近能够吸引媒体目光的区块链产业动态,莫过于波场(TRON)创办人孙宇晨,将与巴菲特一起午餐!虽然他临时因为肾结石就医要求午餐延期,但孙宇晨以1.4亿台币天价,标下股神的年度慈善午餐,已经成为全球媒体热切关注的焦点;接下来,他会怎么把这笔钱赚回来,可能就要区块链内行人,才真正看得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