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数”于民:西方的Web改革浪潮及其与东方创新的潜在融合

IP归属:

作者:刘肖凡

编辑:陈阿夸

编者按

2019 年 4 月26 日,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助理教授刘肖凡博士受邀在“第 18 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NWC 2019)”上发表主旨演讲。他认为,还“数”于民是近两年西方Web改革浪潮的主要趋势。目前世界上两个走在浪潮最前沿最具有颠覆性的改革试点项目分别是:由万维网发明人蒂姆·博纳斯·李爵士发起的Solid和中国工程院李幼平院士20年来致力于推广的国家第二网络战略。两者的有机结合也许是一种Web 3.0的可能实现。

 

刘肖凡博士曾任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工程系主任。他研究的重点是网络科学、区块链技术和人类行为数据的分析和建模。

 

以下为演讲全文:

1、几则要闻

20年来全球最严格的数据隐私法案:欧洲《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于2016年通过、2018年5月开始执行。欧盟的这项法案旨在夺回互联网用户对于个人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规定了互联网平台不能随意搜集、处理用户个人数据并以此获利。对于普通网民而言,最明显的变化是在注册网站的时候,我们欣喜地发现很多网站都不会默认勾选“你的数据将被用来分析并向你发放商业广告”这条声明了。对于互联网寡头们的生意来说,这无疑是一记重锤。

 

识时务者如马克·扎克伯格三月末在《华盛顿邮报》发表专栏讨论了他心中的未来互联网,包括加强内容审查、拥抱法律监管、保护数据隐私、允许用户个人数据资产自由在平台间转移四个变革方向。他还强调了Facebook、Google、微软、Twitter四家公司2017年启动的开源数据传输项目(Data Transfer Project),为用户把个人数据在各大平台间转移、备份或删除提供了工具。

 

然而反观今年初,中国的互联网界也发生了一件相关的大事:腾讯起诉抖音和多闪违规使用用户保存在微信和QQ里的昵称及头像。3月底,天津滨海法院判腾讯胜诉。社会的普遍解读是“数据是互联网公司的重要资产,腾讯对用户数据保护的要求得到了法律的认可”。然而恰恰相反,这其实是互联网寡头违背用户自由使用昵称和头像的意愿,强行将数据所有权归为己有的最好案例。这次法院的判决,实际上是中国互联网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一次生动注解。

2、一个趋势

在万维网经历了Web 1.0和2.0时代后,当下全球都在寻找Web 3.0的发展方向。抽象来看,信息在Web里的生命周期存在三个环节:生产、发放和消费。目前全球的互联网生态里,信息生产者将信息置于中间发放平台上,由平台吸引信息消费者在平台上进行消费,但是同时又将消费过程中发生的行为都 “忠实”地记录下来,以作为新的数据原料再加工,卖给另一部分信息消费者。在这种既有的商业模式下,中间发放平台牢牢掌控了信息商品和用户隐私的所有权,拥有巨大的议价能力,并且拥有巨大的作恶空间,Cambridge Analytics就是典型案例。这就是引发上述西方Web改革的直接原因。

 

GDPR是立法部门的第一枪,这一枪带有明显的北欧特征。一个小事实:在北欧,由公民纳税养活的公职人员的任何信息,甚至任何一项消费都是可以公开的。虽然并不是欧洲所有国家都有如此严格的公民权益理念,但是“旧世界”的国家在数据隐私这个问题上迅速达成了共识。在“新世界”的美国,东岸基本继承了欧洲的思维体系,西岸则一直非常自由。不过从这两年几个西岸互联网巨头的案例来看,他们的行事风格也在向旧世界和东岸靠拢。因此,在目前西方形成的共识中,未来的互联网上平台寡头的垄断地位一定会被打破。破局的第一步就是将信息商品的所有权返回给信息生产者,将隐私的所有权返回给用户。

3、两个项目

去年,万维网发明人蒂姆·博纳斯·李爵士在Web问世30周年之际,对自己发明的万维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强烈批判了当下的寡头式市场和寡头们出于一己之利导致的不平等、社会分化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在MIT发起了最新项目Solid("social linked data"),提出还数据于民的概念,力图打造Web下一个30年架构的基石。在Solid的设计中,每个用户拥有一个个人网站或网盘式的数据储存空间(POD),POD空间用来储存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所有身份数据、社交数据、行为数据等。其他用户或第三方想要获取用户的这些数据,例如看看他的朋友圈,需要直接向用户征求同意才能访问POD内的数据。不仅如此,用户还能完全控制每个访问者对数据的访问权限,甚至完全删除数据,履行“被遗忘”的权力。Solid项目意欲夺回发放平台对信息商品的储存权,让平台仅作为信息分发渠道存在,避免在中间环节发送信息供给和消费的撮合,从而防止中间商赢者通吃。 

 

另一个项目则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李幼平教授花费20年心血所提出、完善和实施国家第二网络的战略方案。这个方案利用卫星、广播塔等广播网络设施辅助IP网络进行信息分发。具体来说,互联网中的内容和服务提供商将不再把商品储存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让用户来访问,而是将所有商品直接推送到用户家里的内容储存器内,由用户自由选择是否消费商品,从而让信息消费的撮合过程发生在消费端。李院士的思想实际上是对信息生命周期三个环节中的发放环节和消费环节的颠覆性改革。在这个方案里,信息消费行为,也就是用户寻找信息的行为,被本地化完成,发送平台仅作为信息商品的推送渠道出现,无法控制信息资产所有权,更无从得知用户的具体信息消费行为,从而达到了绝对的用户隐私。这样的想法与西方Web改革的浪潮,无疑是不谋而合,甚至是完全互补,天然契合的。

4、一个未来

 从互联网世界发生的种种迹象可以看出,无论Web 3.0将来以一种怎样的标准出现,数据资产的分散化、发放渠道的扁平化、消费撮合的本地化,将是未来Web的重要发展方向。这里我来做一个大胆的畅想,将西方的Solid、东方的第二网络战略方案和同样追求分散自治的区块链技术结合起来,描述一个Web 3.0的愿景。

 

想象你是一个文字工作者,在晨光中享用一杯咖啡的同时写下了一首精致的小诗,顺手将这首诗存进了专属的POD中。POD把这首诗打上你的标签后在区块链上记录了下来,区块链上的诗篇通过卫星瞬时广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你的读者们也在喝早茶时纷纷读到了它。读者们大为感动,立刻向你发起打赏,甚至还有出版商发起了转载请求。你在POD里点击“同意授权”,看着账户里不断上升的数字时心想,今晚又可以在米其林餐厅听到你朋友们的溢美之词了。

 

你,看到未来了吗?

 

附算力智库对刘肖凡博士的专访报道:

【区块链“辟雍”】新金陵十三钗之首:链圈王尔德刘肖凡

 文章所载观点仅 代表作者本人

 且不构成投资建议 敬请注意投资风险

本文来源:陀螺科技 文章作者:算力智库
收藏
举报
算力智库
累计发布内容33篇 累计总热度10万+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算力智库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90081/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39460.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