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原行长:虚拟货币有其经济土壤,应关注其赖以生长的深层原因

IP归属:

近日,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字金融资产研究中心主办的数字金融资产大讲堂活动中,发表了题为「数字金融与数字货币」的主题演讲。演讲中提及信任机制、数字货币及数字货币的经济土壤,极大地肯定了Coin和Token的创新性,对新型信任机制形成的支撑,以及分布式商业巨大发展潜力,并提示其中潜在的风险。


——主要精彩观点——

1区块链技术区别于现在的金融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重要特征,是它有自定共识规则、自动实施规则、用技术信任加持商业信用的能力。


2区块链金融应用最佳的路径应该是分布式、多中心、有中介的联盟链架构。


3数字货币能不能替代传统的货币形式,能不能取代新兴的电子支付工具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和主要的支付工具,我觉得应该取决于四个关键因素,一是效率更高,二是成本更低,三是具有商业价值的经济规模,四是具备社会认可的可信性和安全性。


4数字货币可能并不具备取代或者替代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新的电子支付方式的绝对优势。但是在金融交易的场景中,或者说在数字金融资产的交易场景中,数字货币最有可能成为高效率的工具。


5无论是“Coin”还是“Token”不仅在虚拟社区成为价值的标记和支付的工具,而且可以通过交易平台,与法定的流通货币进行交易,形成交易价格,所以它就具备了金融工具的属性。


6有的人说虚拟货币如果政府不让它作为支付工具,它就一文不值,我并不这样看,我觉得虚拟货币还是有它的经济土壤的。


7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经济体如果不能保持经济发展和金融的稳定,如果不能保持法定货币有竞争力的便利性,法定货币就有可能被虚拟货币取代和驱逐。


8稳定币,我觉得可能引发信任风险。


9面对这样的跌宕起伏变化不断的世界,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呢?

一是虚拟金融游离于金融监管领域之外,虚拟金融是否可能规模化;

二是虚拟货币是否可能成为数字资产一般的等价物,成为市场通行的金融工具;

三是算法和算力是否可能取代中介,是否可能构成数字金融市场的定价权。


10分布式商业模式未来可能引起的如下颠覆性变化:

一是所有的商业中介、信任中介、信用中介都被数学算法所取代,不再需要中心化组织,不再需要中介成本,商业可扩展性变成无限大;

二是数字世界的治理机制只是数学算法,不再需要法律,不再需要执法者;

三是数字世界需要数字化的记帐方式,数字账户、数字货币,公有链上分布式的应用以虚拟货币或者通证发行作为激励机制,以此驱动链上的经济活动。

本文来源:陀螺科技 文章作者:区块链游戏投资者
收藏
举报
区块链游戏投资者
累计发布内容16篇 累计总热度10万+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区块链游戏投资者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296024/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4253.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