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没钱了吧?!

IP归属:香港

哔哔News本来准备研究下熊市生存大法,教教大家如何赚赚小钱。但是事情进行到一半发现不对劲了,大家都在卖惨,而且一个比一个惨。这让哔哔News很难进行下去,所以哔哔News的主题发生了小的扭转,观察一下大家是怎么活的。

 

01

大熊市当前,大家最先想到的依旧是开源节流,等行情

 

事实上,真的很惨!


面对熊市,区块链各个赛道最先想到的办法,依旧是开源节流。开源部分可以忽略;节流部分是重点,即裁员、降薪、跑路等等。

 

城门失火,殃及鱼池。媒体作为区块链行业的服务业,日子也不好过。


许多原创自媒体平台的刊例不同程度地下调了价格,单篇约稿的价格下调了60%。据了解,有的媒体为了熬过冬天,甚至关闭了工作室,只招一两个编辑来维持正常的运转。

 

前段时间,朋友圈曝出,XX财经的区块链媒体,已经停发员工工资三个月。除了日常的工资没发之外,社保也在员工不知情的情况下停缴。

 

就在昨日,去中心化社交媒体平台Steemit被曝出被迫裁员大约70%的员工,其发行的token STEEM市值曾跻身第6位,如今排在48位。

 

事实上,早在三个月前,交易所就频频被曝裁员,Kraken在北美地区的客服团队将裁员57人,巨头Coinbase也开始着手对远程工作的员工进行裁员,火币也解雇了在巴西的超一半的员工。

 

除了媒体、加密货币交易所,还有很多公链在悄悄裁员,星云链裁了70%的员工,当前只有三十几人;XMX裁了50%的员工,当前只有二十几人。


近段时间,某明星项目募资了两亿,但是因为没有及时将募集到的ETH卖出,后来ETH大幅缩水,导致两亿变3000万,当前正面临内忧外患的大裁员。

HelloEOS创始人梓岑自认为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他说道,我的目标已经很简单了,2019年保证团队班底不散。在被哔哔News追问,有多少团队能实现这个目标时,梓岑很干脆地回答,1%。


区块链行业整体的裁员数据,哔哔News没法了解。以上的数据显然只是冰山一角。

 

今年年初,区块链人才需求增大,只要稍稍有点区块链经验的人才,薪资就高达2万到3万。不过,根据链塔智库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区块链产业研究报告》,我国区块链人才市场已趋于冷淡。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区块链企业在招聘时,不同程度地调低了薪资,下调幅度达30%~50%,基本和传统互联网持平。

 

除了裁员、降薪,还有超过95%的币破发。在比特110维权网站上,315个项目处于行骗的状态,22个项目处于潜逃的状态。项目社群成维权群,各种讨伐成常态。

 

面对失控的行业,杭州某区块链投资公司创始人很无奈,裁员虽然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但是当蛋糕变小的时候,裁员是最简单易行的,并且感叹只有等行情到来。

 

02

卖惨已成日常,一个比一个惨

 

近段时间,大家都在卖惨。

 

币圈到底有多惨了?为了一探究竟,哔哔News观察了一下周身,并且做了一些采访。

 

11月28日,金色财经创始人杜均在朋友圈透露,金色财经每月亏损近300万。还有不少**媒体、**区块链都在亏损中。


来自杜均朋友圈

神鱼在一次采访中说道,过去三个月,鱼池整体亏了几百万。同时,他强调,对矿工而言,大家需要控制好自身的风险,降低杠杆率,活下来最关键。

 

易理华和楼霁月在某次采访中也公开了亏损的数据,他们真金白银地投了6个亿,如果按照以太计算还可以,但是如果按照法币计算亏损近一半(3个亿)。

 

BCH算力战之后,低调而不失温柔的闪电老师也在自己的公众号上狂吐口水,因为自己误判了市场,开出了巨额的杠杆,所有的收入在这半年内全部消失了。当前,自己不仅处于零收入的状态,还有巨额的利息要支出。他称这是一场血霉,现在的他为了省钱甚至搭乘公交车上下班。

 

以下为哔哔News的采访部分,为了保护隐私,部分采用匿名保护。

 

某交易所巨头的资本负责人,即使是巨头也很难实现盈亏平衡,当前主要的收入来源依旧是交易手续费,但是因为大型交易所仍然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所以很难节省开支。

 

某小型交易所的创始人不失幽默地回绝了,“说多了,吹牛逼。说少了,市场又担心。”并且他补充道,“行业亏损是常态

 

某投资机构负责人介于话题敏感干脆拒绝回答。

 

还有更多的人甚至都没有理我……

 

哔哔News意识到,“惨”似乎只适合自己卖,如果被别人问起,一旦谈到“营收”,一旦和“钱”挂钩,大家都变得紧张兮兮起来,看到大家都如此勉强,哔哔News决定自己深入下去。

 

03

想要在熊市赚钱难于上青天

 

熊市对交易所、投资机构以及矿圈的影响堪称简单粗暴。

 

全球数字货币市值走势图(2017.1—至今)


2018年1月8日,全球数字货币市场24h成交量441亿美元;2018年11月28日,全球数字货币市场24h成交量184亿$D。市场之凉,不言自知。

 

一直以来,交易所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交易手续费、项目上币费以及数字货币市商业务。

 

成交量的缩减直接反映在交易手续费上,而且很多交易所还有大量的机器人刷单,因此仅靠手续费也很难维持交易所正常的运营。至于项目上币费和数字货币市商业务,因为1CO大规模地破发,也都变得非常艰难。

 

据某大型交易所的资本负责人介绍,当前合约交易的占比比较多,但是也远远不及牛市。


无论是大型交易所还是小型交易所都很难,小交易所几乎只有死路一条,大交易所也只是靠牛市积累的资源和资金在死撑。

 

交易所的日子难,投资人的日子或许更难,因为它们投出去的是真金白银,现在不仅没有收益而且还可能负债在身。一位投资人透露,它们现在很少出手投资区块链项目,几乎有两三个月没有看区块链领域了。

 

在被问及投资机构如何应对熊市时,九州资本创始人何琼给出了答案。投资机构分为两种,一种是拿了LP的钱,需要承担很多责任,他们需要不断地做事情为LP带来回报。二是将自己的资产作为资本的投资机构,他们会更灵活些,一般会在一级市场上做一些项目,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搬砖套利等。

 

搬砖套利一直被奉为“熊市的利器,号称躺着赚钱的骚操作”,哔哔News专门研究了一下,量化搬砖即将加密货币从价格低的交易所转移至价格高的交易所从而倒卖然后赚取差价的过程。

 

不过,哔哔News也了解到,搬砖只适合少量资金,当资金规模变大,交易深度无法满足策略需求,收益也会明显降低。另外,即使“搬砖”有多么神,当很多人都蜂拥使用时,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这段时间,矿圈很惨,矿工们挖出来的币卖不回成本都在批量卖废铁了。矿老板甚至说,以前是矿业是暴利是实体行业的房地产,但是现在只图一个温饱。

 

哔哔News也去了解了一下熊市矿圈赚钱的门道。哔哔News发现,矿圈还有几个二手矿机交易网站,“彩云比特”“火速比特币交易网”等等,在“彩云比特”二手矿机交易网站上,有关矿机转让的数据标签多达1443条。


来自彩云比特网站

 

其中蚂蚁矿机S9型号的二手矿机已经贱卖到680元,还标注了99成新,而比特大陆官网S9新型号的矿机标价为3000元。

 

对于矿业而言,很多矿业公司在挖矿、托管、销售等多个环节都有布局,当前也有很多大公司和传统投资机构趁着矿机价格走低进场,一些矿圈人在其中牵线拉桥,回收矿机然后再次贩卖赚取其中的差价。

 

综上所述,交易所的营收方式没有发生变化,投资机构只能靠搬砖套利,矿圈也只能靠倒卖矿机,想要在熊市扭转局面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投机赚点小钱过日子也很难。

 

04

根子还是出在了商业模式上

 

11月29日,加密货币商业银行Galaxy Digital宣布其2018年第三季度亏损4100万美元,全年总亏损达到1.36亿美元。

 

Galaxy Digital由亿万富豪,著名加密货币投资者Mike Novogratz成立,他的初衷是在这场大屠杀中建立以加密货币为核心业务的大帝国。如今看来,这是一个很糟糕的决定。

 

他表示,Galaxy Digital面临着传统银行所面临的一系列完全不同的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是,每一次价格下跌,都会对该业务构成生存威胁,员工们会密切关注。

 

Galaxy Digital的问题实质上是很多区块链项目正面临的问题,市场的风暴一来,就无人生还。


事实上,这与当前区块链行业的商业模式有关,没有明确的营收模式,没有正向的现金流,市场好的时候急速扩张,市场糟糕的时候没有应急措施。

 

一直以来,人们寄希望于数字货币钱包,将它比作区块链世界的超级入口。但是,钱包作为私钥管理工具,目前还没有很好的盈利变现模式,钱包的地位不可或缺,但是非常苦哈哈。

 

币信创始人熊越反映,onchain类型的钱包当前的营收来源主要是DApp渠道费,具体的费用需要项目方和钱包方商谈。

 

事实上,在上篇《我还菠菜一个解释》里,我们了解到,DApp存在刷单和薅羊毛,即使是项目方也挣不到钱,而且很多DApp正面临用户活跃度降低等窘境,可想而知,DApp项目方提供的渠道费有限。


imToken页面上的DAPP专栏


此外,熊越补充道,即使是EOS系钱包阵营里的头部TokenPoket,也因为imToken和比特派双杀EOS钱包,也让它们失去了大量用户。究其本质,当前的onchain钱包缺少核心竞争力,用户通常昨天在TokenPoket,明天就会去其他哪个钱包上。

 

由此可见,虽然多位钱包创始人曾多次宣说,钱包市场不存在竞争,大家的用户量都还很小。但是当熊市到来,钱包在存量市场厮杀已然成了常态。

 

此外,2018年本是公链元年,但是因为99%的公链项目没有实现落地,因此白皮书里所规划的商业模式是不存在的。大多数公链几乎没有营收来源,仅是靠着投资和私募的钱在勒紧裤腰带过冬。

 

星云链创始人王冠回应,作为底层的公有链,星云链可以提供技术输出。事实上,星云已经和XMX建立和合作伙伴关系。

 

不过,王冠对于熊市的态度显得很淡然,他认为从13年入行到现在,已经经历很多个冬天了,如果能生存,公链在冬天里做的事不是盈利而是跑得更快一点。

 

的确,星云和XMX只是公链中的一个缩影,它们都在埋头苦干练技术,然后做好准备迎接牛市。

 

事实上,哔哔News在谈及熊市时,大家在言辞中总是反复提到“精神”和“信仰”。

 

当整个市场都在贩卖恐慌,项目自身又缺乏收入来源时,只靠精神的支撑还是显得很苍白。


HelloEOS创始人梓岑将区块链类比于互联网早期,整个行业还没有真正学会造血,因此寻找现金流依然是第一要务。

 

最后,哔哔News也没有了解到更多的熊市赚小钱的方法,一部分能产生营收的项目,例如曹寅的公司主要是采用了股权融资,所以完全不受市场的影响,而众享比特主要是在拉客户卖产品,所以熊市也还可以。不过这也是他们应对寒冬的硬气。

 

所以,熊市,不丧,还是要多多想下挣钱的路子。

本文来源:陀螺科技 文章作者:哔哔News
收藏
举报
哔哔News
累计发布内容51篇 累计总热度10万+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哔哔News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310195/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0871.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