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区块链系列报告(二):区块链如何革新汽车行业

IP归属:

作者/每白

今年我国的汽车行业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新能源产品仍在密集发布,忧的是乘用车消费回到正常增长中枢,过去几年的消费升级、政策补贴戛然而止。主机厂纷纷适时调整战略,向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型;行业边界随之扩大,互联网企业加入战局,希望在2020年拿下产业链相对较高的地位。

 

而区块链一直是所有厂商关注的新生儿。据Frost & Sullivan称,到2025年,10-15%的联网车辆交易预计将在区块链上进行。我们认为这个数字可能过于保守,因为届时乘用车渗透率已经高企,更大的流动性存在于二手车和后市场,而现在这两者还是相当零散的。

 

目前主流主机厂包括电信运营商都已开展了与科研机构在区块链技术上的合作,以构建一个新的移动生态系统,由于嵌入式系统和网络技术的通用性,这个可以看做是一个大手机在路上跑之后带来的增量市场。场景有多种,例如丰田与MIT的合作,希望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安全数据共享、交易记录共享、保险记录共享等。还有德国配件商ZF集团与IBM合作开发的数字钱包,可以被汽车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用来处理各种费用,如高速费、停车费、油电费、租赁费用等。实际上,所有出行相关的零售场景,都可应用这一电子钱包。

 

5G、区块链是怎样和车联网结合的?

 

这里有一种新兴的合作模式更引起我们的兴趣。今年6月,在美国堪萨斯州,电信运营商Sprint与一家区块链物联网安全公司NXM合作推出首款具有区块链安全性的5G车联网平台。为什么要强调安全性?可参考电影速度与激情8。

 

汽车被黑客批量操纵《速8》

 

在此场景中,区块链主要应用于防止黑客入侵,商业模式类似于GPS设备或者智能路由器,只是你要把它想象成一个智能的后装GPS,是汽车的大脑。它可以让用户在旅途中保持在线,使用各种App,帮助跟踪车辆性能和位置。

 

Sprint为该平台提供按需,无限制的高速4G LTE连接,这是一块新增的数据业务收入。为促进这项业务的渗透,让用户能够体验最新的汽车技术,Sprint可以将其做成额外的数据业务包,并提供性价比超高的资费方案,而不依赖于原有的手机套餐。这会成为车辆销售中额外的卖点,因而也收到主机厂和经销商的欢迎。

 

 

今年Sprint的4G LTE网络是美国改进最多的网络,全国平均下载速度同比增长34.5%,超过其他任何国家运营商。其计划继续大幅增加投资,以显着提高其全国网络的覆盖范围,可靠性和速度,并于2019年上半年在美国推出首个5G移动网络,届时该产品卖点将更吸引眼球。

 

只是这种产品的市场风险也显而易见,就是它的刚需性和可替代性,类似于后装GPS被手机的替代。降低此风险要从更独特的卖点入手,例如强调车与车之间的自动互联和自动通信,弱化人类的主观行为。

 

将区块链应用于商用车市场

 

因此我们不得不把鸡蛋还放在另外一个篮子里——商用车,这块市场不可小觑,因为5G+区块链的模式还可以平滑过渡至无人机市场,想象空间巨大。商用产品是生产资料、固定资产,这就带来财务杠杆和运营杠杆,从这一点而言,可作的文章就在于如何多样化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

 

2017年,安永推出Tesseract,这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综合移动平台。该平台有助于共享车辆所有权、使用权和无缝多式联运,或为未来自主车辆的拥有方式奠定基础,并提供各种按需移动选项。这也刚好解决了李开复先生最近所说的“买车是你一生中最坏的投资”问题,当然乘用车消费在当下还是是刚需,该方案更应着眼于商用车。

 

Tesseract平台提供单一车辆,车队和其他运输服务,车辆和行程被记录在区块链上,并通过统一支付系统在所有者,运营商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之间自动结算交易。资产的所有权是灵活的,可以是全部或部分股份。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由单点技术向商业模式革新演变的绝佳案例,因为它改变了金融杠杆的使用方式,优化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汽车行业往大了说就是运输行业,乘用车运人,商用车运物,因此未来的智能运输将是集成的、按需的、个性化的和自主的。包括新零售其实很大程度也是运输行业,零售的三点构成:流量、供应商、履约;京东和美团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都是履约,因为它们都自建配送环节,从而构筑竞争壁垒。但是这种模式并未给其带来实质利润,原因就是它们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压低毛利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依靠时间来拖垮对手。履约环节的技术还没有成为它们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它们尚未完成利用数据来完成商业模式上的彻底变革,以现有的节奏,不在利益共享环节上作文章的话,其实盈利还遥遥无期,只要尝试做些利润出来,市场份额马上就会失去。

 

5G在此链条上虽然仍是基础设施提供者,但却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未来数据的实时上传和计算要严重依赖于网速和容量,5G是多种商业模式融合、边界扩大的必要条件。

 

更大的突破——P2P共享经济

 

如果出行1公里的履约方是共享单车,那么出行最后5公里呢?

 

丰田正在开发专门针对数据共享和点对点交换的概念验证应用程序。这种汽车和乘车共享平台将允许个人和车队的车主短期租赁他们的车辆。经过身份验证的骑手可以访问该平台通过移动应用程序找到可用的车辆。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预订和支付汽车。该应用程序与汽车通信,允许用户只需单击按钮即可解锁汽车。数据以分散的方式存储,以便应用程序知道对使用收取多少费用,并且交易安全地发生在区块链上。

 

那我们回忆一下,共享单车最初是解决了什么才能落地的?

 

对,车锁和停车。这个场景无疑可以放大至汽车行业,只要解决停车问题。始作俑者ofo最初是利用校园场地解决的。当然我们看到现在他们也解决不了了,造成全国各地大量的自行车停尸场出现。

 

事实上分时租赁业务就死在停车上,收入不够覆盖各种停车带来的琐碎费用支出,简而言之就是没有商业模式,2016年以来很多早期厂商都死掉了,我们也纳闷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美团到今天才发现(本月,美团关停了已经运营近一年的分时租赁业务)。美团表示,客观看待新业务探索,探索业务的放弃并不意味着试点失败,也不意味着试点团队的失败,探索业务放弃的原因有很多种,行业体量不够、行业时机不对、业务协同价值不足等等。这些在我们看来都不是本质原因,都太虚且浮于表面了,本质是很多创业者包括大公司内部的小团队缺乏对金融工具的深刻认识,而金融本质上就是数学模型,模型又基于数据,如果你采集数据需要用发布新产品才能解决,那么实际上从一开始你就没有用太多的时间放在思考、仿真及验证上,白白耗费了太多资源。

 

P2P共享汽车实际在国外早就存在,并且运营得不错,因为国外在停车位资源上不像国内这么拮据,信任问题也不像国内这么严重。但我们不像着重于笔墨在共享经济上,因为在我们看来它只是一种金融工具,使得财务成本相对于B2C更低。

 

如果说5G是通信的基础设施,那么区块链就是未来金融的基础设施,它涵盖诸多概念:共享经济、智能合约、数字支付、保险风控、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资产证券化;所有这些原来难以量化的无形资产在基于区块链的简化的供应链上得到显著的透明度提升。因为金融工具本质上就是在对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定价、拆分、风险保护。

 

这样的工具特别适用于汽车行业,因为其供应链非常复杂但琐碎性相对零售来说要简单,包括众多类型的零件、硬件、软件、中间件供应商,分销商,经销商,监管机构和保险公司。值得信赖的供应商必须要经过精心挑选和管理,以及质量,可靠性和一致性的检查和认证,这种对信任的呵护程度消耗了很多利润空间。

 

区块链技术结合智能合约可以记录和保证每个环节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真实性,从而允许多个供应链合作伙伴轻松协作。再加上5G加成的大规模数据传输的实时可靠,供应链流程就可以显著优化,特别是那些依赖监管和合规审批的流程;隐藏的利润就可以被发现。

 

结论

 

区块链技术是一项基础技术,为汽车行业开辟了创新机会的世界。供应端得到的机会是可以使用区块链作为平台来增强其车辆的整体网络安全性,验证软件物料清单等。需求端得到的机会是实现安全的小额支付,加强身份管理并改进数据验证,增加出行未来所需的信任和安全级别。

 

上述都是功能改进,小场景;更大的场景在于5G对于金融场景落地节奏的加快,只有传输层面保障了,大家才能利用透明的、共享的、实时的大数据去创造更多好用的金融工具,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苦哈哈的埋头做事、浪费工程师。我们呼吁电信运营商继续不遗余力地推进在行业中的合作、渗透,加速5G的到来。

 

最后我们要说,企业家、创业者、有情怀的人,如果不懂财务报表、不懂金融,那将非常可惜。你以为你只要跑通商业模型就好,但是你不知道跑通不代表有利润,而没有利润的商业行为是公益。希望大家都来学习区块链技术背后蕴含的商业本质。

 

简介:区间集(Blockchain Interval Set)是一家专业区块链行业数据研究机构,由区间集行业媒体、区间智库、区间学院、区间资本四大业务板块构成。并且与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电信、币安等企业有过培训合作,累计培训数百人。

声明:本文系区间集原创稿件,版权属区间集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区间集",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来源:陀螺科技 文章作者:区间集
收藏
举报
区间集
累计发布内容3篇 累计总热度10万+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区间集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799/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0473.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