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前传|让资产类通证先飞一会吧

IP归属:

您正在阅读算力智库第 219 篇原创作品

作者:陈阿夸

编辑:yaya


算力说

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将证券型通证纳入监管,到香港证监会发布沙盒新规,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出台针对性政策,发展合规的数字资产及交易逐渐成为行业共识。众安科技于近日推出的保险通证,走的不是寻常的证券型通证之路,而是“资产型通证”。这究竟是历史的倒退还是理性的回归?或许,对于通证经济的未来,我们看到了风向,却忽略了风起的地方。

在《区块链与通证:重新定义未来商业生态》一书中,作者杨昂然和黄乐军指出,满足以下一类或几类特点的项目的通证化意义较大:

  1. 清算时间长;

  2. 确认真实信息成本高,但获取的信息具有价值;

  3. 显性或隐性交易成本高;

  4. 形成大规模共识,具有网络效应;

  5. 用户的隐私和行为习惯被廉价收集;

  6. 中心化的模式存在失败的可能性。

 

以保险行业为例,通证化路径恰恰有可能解决当前的痛点:保险共保的投保周期动辄长达数个月,资产流转效率低;保单交易由人工参与,沟通成本高;用户数据需要在多家保险公司同时流转,存在敏感数据丢失泄露的风险等。

 

从以往市场中的保险+区块链案例来看,保险公司对区块链的应用多局限在智能合约层面。

 

比如泰康在线在2017年8月开始搭建反欺诈联盟,编写了对用户过往投保及保单操作信息记录的智能合约,通过智能合约来界定用户在投保时是否具有投保资格及可购买的保单保障金额,杜绝骗保、骗赔等行为的发生。

 

保险业巨头安盛(AXA)于今年6月推出了以太坊公链上的智能合约延误险产品。这款名为Fizzy的产品与去中心化保险应用程序 Etherisc 类似,即个人支付保险费,如果航班延误超过两个小时,则自动获得赔偿。

 

直到今年十月,众安科技推出保险通证PBT(Policy Backed Token)——以保单为背书的通证,才让保险通证化之路有了些新意思。


 

保险通证任重道远

 

众安科技CTO李雪峰在接受算力智库采访时表示,区块链有激励作用和通证作用。过分重视激励作用而忽视通证作用,可能导致保险通证化之路并不顺畅。

 

“激励作用很明显,可它完全没有服务实体经济,基本就是空转,产生不了经济价值,对整个社会的财富没有促进作用。通证要起作用一定要跟实体经济绑定,要有业务场景。经过这些年,我们对资金端和代币做了很多研究后,才决定回归数字资产的金融属性。但行业内并没有很多公司有这么多机会、实力、精力、时间来做这件事情。”李雪峰说道。

 

在井通科技副总裁张谦看来,难点还可能存在于保险行业相关方的通证跨链交易问题。

 

保险行业是个多维立体网络,涉及直保、共保、再保、审计、监管甚至同业保险公司等的多方协作,其相关方的复杂性直接决定了设计符合行业需求的通证难度较大。

 

“以银行为例,如果以保险通证作为质押,银行一方面需要加入保险公司开发的联盟链,对保险通证进行验证。另一方面,银行需要开发内部区块链系统和银行通证,银行通证和保险通证之间需要进行对接交易。”张谦举例说道。

 

市场的形成需要通证的知识普及和认知共识,更需要多方协同和应用落地。

 

“众安科技现在分两步走,一方面是促成联盟,让同行公司慢慢进来,那么很多时候就要考虑解决之前存在的顽疾,比如累计风险保额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从审计、监管的角度推进,当审计进入了监管也认同了,我们就可以推广起来。”李雪峰解释道。

 

据了解,众安科技正与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协商审计推进工作,普华永道成为第三方的区块链审计节点。

众安科技CTO李雪峰




资产型通证是基础

 

据李雪峰介绍:“我认为通证有三种:资产型、证券型和货币型。资产型是基础,没有资产型通证,后两种免谈。众安科技推出的保险通证就是资产型通证,我们第一步先把资产型通证的市场打开,一个保单是一个通证,它可以流通,从而产生价值。”

 

事实上,记者从前期调研中获悉,按照不同的维度,不同机构对通证的分类不尽相同,让人眼花缭乱。

 

按“法律”分类可以有功能型通证、权益型通证、加密数字货币;按“底层价值”分类有资产担保型通证、网络价值通证、证券类通证;按“技术”分类有协议层通证、应用层通证;还有美国证监会(SEC)的官方分类:实用型通证和证券型通证;另外,其它分类还有多种。

 

就李雪峰对通证的分类来说,应是基于业务方向的。

 

资产型通证,顾名思义是通证可以发挥资产的作用。在保险行业,如进行保单质押,一旦金融机构加入联盟链,金融机构即可一秒验真,从而实现信用穿透,开展业务,促进资产流转。

 

定性“资产”,众安科技看起来是在有意识规避监管的风险。

 

Click Ventures的创始人陈海丽告诉算力智库,通证在中国的落地必须要考虑监管风险,尤其是强监管的持牌金融机构,一定不要触雷。

 

李雪峰对此的观点是,风控是众安科技考虑的必要因素,我们希望资产流转以后,扩大地盘做新的“蛋糕”,创造新的价值财富。

 

而资产型通证的“通证”二字,背后的想象空间似乎巨大。

 

孟岩曾定义通证是凝结在密码中的人类共识符号。也就是说,通过一种密码技术,让通证的价值得到了确认。大家认可这个通证,是因为相信它的价值,形成了共识。

 

当通证不再是代币,在资产化的前提下,数字资产的金融业务就可以充分衍生出来。

 

“从简单的Token积分、Token红包、Token兑换、Token的场外交易等,到高级的金融业务如Token白条,Token保单、Token互助、Token众筹、Token担保交易、Token公益、Token质押融资、Token融资租赁等,还有进一步的衍生品业务比如Token期货、Token期权、Token指数等。”李雪峰补充道。

 

使用保险通证后的业务流程图



让证券型通证和货币型通证再飞一会儿

 

谈及通证交易问题,李雪峰说道:“我们希望能走在大道上,让大家了解原来通证即是资产通证。回归加密数字资产本质以后,在监管和审计引导之下,产生专门为通证资产服务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其前提一定是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众安科技先把保险通证做出来,让资产流动起来,看看到底有什么问题。”

 

事实上,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在10月上旬宣布已在筹备专门为通证资产服务的交易平台。

 

同时宣布的还有其将在符合美国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提供STO服务。随即,STO (Security Token Offering)也就是证券型通证发行,成为刷屏话题。

 

全球的区块链项目将眼光投向了STO,但因为STO审批需要符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各项严格要求,目前也只有39个项目通过了审批。

 

“对中国来说,在监管和审计的指导下,专门为通证资产衍生品服务的金融资产交易市场在未来一定会出现,有别于目前混乱的数字货币交易市场,通证资产交易市场将帮助传统企业实现数字资产和数字资产的二级市场流动性,这是金融的本性。”李雪峰说道。

 

通证除了可以证券化,孟岩还曾指出其拥有电子化支付的便利、流通性、全球性,并可以实现7*24小时全天候市场交易,也就是货币化的一面。

 

中国资金管理网创始人高杰认为,不同的资产有不同的流转速度,虽然保险通证定性为资产,但是如果其在联盟链内低速流转,则其对货币的替代性不强,一旦高速流转,则意味着可能部分的具有了货币职能。

 

CECBC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数字经济商学院院长吴桐则强调,通证的本质不是货币,而是信用。如果要突出类似货币的某一类职能,用支付类通证更合适。而保单作为信用背书,定性资产型通证并没有什么问题。首个保险类通证的推出,意味着我国保险业数字化程度已逐步加深,其意义不可谓不大。


文章所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且不构成投资建议

敬请注意投资风险

本文来源:陀螺科技 文章作者:算力智库
收藏
举报
算力智库
累计发布内容33篇 累计总热度10万+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算力智库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90081/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9883.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