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nm会是矿机芯片工艺的极限了吗?比特币算力届时会停止增长吗?

IP归属:
2018-11-18
拾荒的蜘蛛侠
原创
矿机芯片量产永远不怕花钱,要用俺就用最先进的工艺
今天的文章不聊加密货币,不聊算力大战,聊聊矿机芯片技术的进化与技术瓶颈。
要知道,比特币的算力能在今年增加那么多,全靠7nm新一代矿机的疯狂量产部属。新矿机一布署,由于比特币算力难度大增,旧矿机可能就只能吃灰,再也无法用来挖矿了,这就是矿场生意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啊。
要知道,7nm工艺可是很花钱的,很多高性能CPU都舍不得用呢,却首先用到比特币矿机上了。所以说,俺们币圈就是有钱,在矿机芯片的量产上也永远不怕花钱,要用俺就用最先进的工艺。不然就会被竞争对手给搞死,要知道熊市的矿机可不好卖啊!


我认为摩尔定律不会失效,人类总是低估自己的潜力
我认为摩尔定律不会失效,人类总是低估自己的潜力。人类之所以是人类,因为他们总会创造奇迹。
硅基芯片工艺自问世以来,一直遵循摩尔定律迅速发展。但摩尔定律毕竟不是真正的物理定律,而更多是对现象的一种推测或解释,我们也不可能期望半导体工艺可以永远跟随着摩尔定律所说发展下去。
从现在来看,7nm工艺的芯片已经实现,而5nm则是现有半导体工艺的物理极限。我们知道,因为存在量子效应,工艺小于5nm以后,会导致漏电现象的发生。
10年前我们觉得65nm工艺是极限,因为到了65nm工艺,二氧化硅绝缘层漏电现象就异常显著。所以工业界搞出了HKMG,用high-k介质取代了二氧化硅,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
5年前我们觉得22nm工艺是极限,因为芯片工艺到了22nm,漏电现象已经频繁的不可容忍。因而工业界搞出了finfet和FD-SOI,前者用立体结构取代平面器件来加强栅极的控制能力,后者用氧化埋层来减小漏电。这不,科学家又把漏电的难题给搞定了。
现在我们觉得7nm工艺已是极限,要知道,晶体管栅长一旦低于7nm,晶体管中的电子就很容易产生隧穿效应,即使是finfet也不足以在保证性能的同时还能抑制漏电现象。但是最终科学家们还是找到了解决办法,他们用砷化铟镓取代了单晶硅沟道来提高器件性能,使7nm芯片的商业量产成为可能。
来自荷兰ASML公司的NXT2000i光刻机就是进行7nm乃至于未来5nm芯片生产的最佳利器。其实整个地球也就只有这台机器能生产7nm工艺。
要知道,芯片的工艺每进步一点点,其计算能力便能成倍增加,而能耗则能下降百分之几十。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摩尔定律始终是IT界的铁律。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摩尔定律逐渐遇到物理法则的限制,似乎出现了“放缓”的迹象。
然而我相信,随着材料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商业利益的巨大诱惑,科学家和产业资本总是能找到解决方案,芯片的进化之路虽会放缓,但是不会停步不前。
因此,7nm不会是芯片工艺的终结,技术进化不会就此止步
我认为,垂直纳米线晶体管、新材料、三维芯片等技术的大发展,会继续延续摩尔定律。要知道,目前实验室中已经能进行1nm级别的工艺,只是成本太昂贵,不具有商业量产价值。
所以,7nm不会是芯片工艺的终结,技术进化不会就此止步。以后的矿机会越来越先进的。也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的矿机商能去推陈出新,充分进行竞争,一家独大对于比特币的生态真的不是什么好事。
未来随着比特币的价格逐年走高,我想即便是intel和AMD也会加入到矿机芯片的军备竞争中来吧。


结论:比特币的算力会永远的增加下去,因为矿机的进化不会停止,会越来越快,越来越节能
矿机进化,步履不停。
时至今日,不少生产厂商终于正视到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延伸,本质还是为了更好的为人们生活服务。
于是有人认为,堪称病态的算力疯狂增长除了让比特币更加安全以外,并没有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而未来,让更多的Dapp在高速主链上加速落地,其商业和生态价值也许比搞矿机更要诱惑人,这不比特大陆不也想把BCH搞成一条可以运行智能合约的主链嘛,也研发了虫洞协议。
随着摩尔定律和芯片工艺进化速度的放缓,未来矿机进化之路一定会困难重重。比特币的算力增长之路也一定会放缓。
但是只要贪婪的人性还在,比特币的算力增长和矿机进化之路就不会停止。总有一天,算力游戏会变成矿场和矿机商的游戏,再也不是散户的菜。也许有一天全世界老百姓手中所有的算力加起来也超不过比特币总算力的5%吧,那时的比特币还是我们的吗?那时的比特币是不是就和现在的EOS很像了呢?当然,也许那时EOS已经不在了吧:)。
好啰,今天就写到这里吧,谢谢大家的阅读和支持,我们明晚20:50分再见!
矿机芯片工艺
比特币算力
本文来源:陀螺科技 文章作者:拾荒的蜘蛛侠
收藏
举报
拾荒的蜘蛛侠
累计发布内容16篇 累计总热度10万+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拾荒的蜘蛛侠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24982/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8846.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