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调研|谁是下一个杀手级底层平台?

IP归属:


算力巡游记(二)

目前全球区块链技术生态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包含硬件和基础设施、底层技术、上层应用和安全服务四大领域。其中,底层技术公司一方面为各类区块链应用提供底层架构和开发平台等,起到类似基础操作系统的作用,包括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等;另一方面其针对上层应用中的共通需求,提供分布式数据交易等区块链相关技术,旨在降低区块链应用开发门槛,加快应用落地进程。


纵观我国区块链技术生态格局,算力智库研究院发现,目前行业应用类项目是最多的,占比高达 55.4%,底层技术类项目占31.6%。但环顾国内外区块链行业,底层技术类项目无疑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因为只有底层技术平台才是有望诞生下一个系统级平台的领域。


纵览全球区块链底层技术领域,我国目前处于第一梯队,业已诞生了多家领先的底层技术公司。算力智库遴选出其中的两家代表企业——趣链科技和秘猿科技,从共识算法、隐私保护、智能合约三大维度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呈现出国内区块链底层技术产业的最新进展,供行业参考。


核心观点

 

  • 趣链科技、秘猿科技均采用第一类高性能解决方案,也即是基于PBFT算法进行不同角度优化,从而提高系统吞吐量。秘猿科技同时采用第二类高性能解决方案,也即是通过设计微服务架构来提升系统处理能力。


  • 趣链科技、秘猿科技均支持智能合约的开发,且采用虚拟机的方式运行智能合约。但智能合约并不“智能”,目前智能合约实际只有单线程运行性能。


  • 趣链科技设置了Namespace和同态加密机制,秘猿科技采用交易局部执行技术。但目前以零知识证明、安全多方计算、全同态加密等为代表的各种密码学隐私方案,技术并不成熟,安全性尚未得到完全验证,性能离实用也还有距离。


 

全球区块链技术生态格局

 

数据来源:《区块链安全白皮书-技术应用篇》


目前全球区块链技术生态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包含硬件和基础设施、底层技术、上层应用和安全服务四大领域。


底层技术公司主要包括:(1)为各类区块链应用提供底层架构和开发平台等,起到类似基础操作系统的作用,包括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等;(2)针对上层应用中的共通需求,提供分布式数据交易等区块链相关技术,旨在降低区块链应用开发门槛,加快应用落地进程。

我国区块链技术生态结构


数据来源:《区块链安全白皮书-技术应用篇》


纵观我国区块链技术生态格局,算力智库研究院发现,目前行业应用类项目是最多的,占比高达 55.4%,底层技术类项目占31.6%。但环顾国内外区块链行业,底层技术类项目无疑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因为只有底层技术平台才是有望诞生下一个系统级平台的领域。


趣链科技 vs 秘猿科技


在底层技术平台领域,我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已经诞生了多家领先的底层技术平台。算力智库遴选出两家业务相近的底层技术领先公司——趣链科技和秘猿科技,从共识算法、隐私保护、智能合约三大维度作对比分析。



数据来源:算力智库研究院


共识算法:大规模商用迟迟无法落地的重要瓶颈之一


  • 吞吐量一直是造成区块链不能展开大规模商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主要存在三大类高性能解决方案,一是改变共识策略;二是通过提高系统横向扩展能力来提高系统整体吞吐量,代表有分片、子链、多通道等,三是通过改变块链式拓扑结构为基于交易的有向无环图(DAG)。


  • Hyperchain、CITA均采用第一类高性能解决方案,也即是基于PBFT算法进行不同角度优化,从而提高系统吞吐量。


  • 值得注意的是,CITA同时采用第二类高性能解决方案,也即是通过设计微服务架构来提升系统处理能力。所谓微服务架构指的是将共识与交易处理等功能解耦为独立的微服务,并结合异步交易处理技术来提高提升系统处理能力。


智能合约:安全重灾区之所在,形式化验证等刻不容缓


  • 智能合约的开发和执行效率则取决于开发语言和执行虚拟机。Hyperchain、CITA均支持智能合约的开发,且采用虚拟机的方式运行智能合约。但智能合约并不“智能”,目前智能合约实际只有单线程运行性能,增加计算资源实际上并不能提高智能合约执行性能,需要结合分片、状态通道、多链架构等性能扩展方案。


  • 当前智能合约编写存在较多安全漏洞,智能合约成为区块链安全的“重灾区”,亟需创造新的合约语言或为现有语言增加形式更为严格的规范和校验。


隐私保护:数据安全流动的关键保障


  • 数据的所有权归属本质上是对数据隐私的保护。只有真正实现隐私保护,才能保障数据的安全流动。


  • 在原生的比特币系统中,只是用到了Hash和数字签名算法,原生的区块链技术本身根本无法提供隐私保护功能。隐私保护只有在叠加零知识证明、安全多方计算、全同态加密等算法之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 零知识证明、安全多方计算、全同态加密等各种密码学隐私方案,技术并不成熟,安全性尚未得到完全验证,性能离实用也还有距离。


共识算法、智能合约、隐私保护的发展趋势


  • 共识算法:单一共识机制,各自有其缺陷,区块链正呈现出根据场景切换共识机制的趋势,将从单一的共识机制向多类混合的共识机制演进,运行过程中支持共识机制动态可配置,或系统根据当前需要自动选择相符的共识机制。


  • 智能合约:可插拔的执行环境架构:默认的执行环境应该不提供持久化存储,让合约默认是一种类似于微服务的无状态函数,从而直接进行并发处理。


  • 隐私保护:AI的海量数据流通和分析带动了对数据隐私保护的需求,而隐私保护的最佳解决方案就是加密算法和区块链(包括数据共享,激励机制等)。

 


文章所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且不构成投资建议

敬请注意投资风险

本文来源:陀螺科技 文章作者:算力智库
收藏
举报
算力智库
累计发布内容33篇 累计总热度10万+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算力智库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90081/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6200.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