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明明知道你携着我的钱。——韭菜曰
自从区块链技术的兴起,伴随的不仅仅只有光鲜亮丽的虚拟货币、公链应用等等,更多的是还有着披着区块链的外皮行骗的团伙。在随着国家对于ICO的禁止,大多数空气币的减退,很多团队便转向了区块链“技术创新”的道路。
以高大上的办公场所,大量项目作为包装,借名人的名气作为宣传,然后在一波大的浪潮中卷款跑路,而投资人只能在发财美梦破损中绝望。
3月底警方接到举报,深圳普银区块链集团,以虚拟“普银币”非法集资3.07亿元,受害人超3000人,最高单人损失约300万元。
4月西安剿灭了全国首例“区块链”传销,以区块链概念,短短18天,网络发展会员1万3千余人,涉案金额8600余万元。
6月光维LCC崩盘,LCC及其衍生的多种数字货币投资人约5-8万人,涉案金额可能达49亿元。
9月六度链无法提现,负责人失联。涉案数两百多人,不完整统计总金额约650万。
10月新浪报道,位于北京汇众区块链商业项目,团队诈骗跑路。其平台有7个区块链项目运作,受害者遍布全国,涉案金额大概十几亿元。
………………诈骗团伙还在各地陆续上演
那么简单的来看下近期汇众区块链的诈骗套路。
汇众区块链商业项目目前已经有:区块链眨眼拍照的智能相机、区块链共享光伏电站、区块链米路通Wifi链共享、智集蛋智能遥控器集成实体共享、区块链ZEC矿机云机房租凭、区块链-星链大数据共享项目、区块链医疗IT公司超级账本共享。
这就是所谓汇众平台上的项目,其中宣传中还有小米系的产品,不过小米很快就澄清了,和汇众没有任何关系,不存在授权。这进一步说明汇众是一个利用噱头圈钱的陷阱。
还有眨眼拍照、智能遥控这些在旁观者看来,当前并不具备商业红利价值的项目,居然也能在汇众平台以低本金、高利息的方式吸取资金。从汇众发布的12个项目来看这些产品都是一些熟悉产品的关键词:Wifl、医疗、打车、拍照、充电等等生活相关词汇。
在这个陷阱资金盘的设计中,对于人性贪婪化理解很深。从3天的新手体验券到5天7天的项目,资金有序增加,收益逐步提高。让投资者逐步尝到甜头放下警惕心,最后被长周期高利润的项目捆绑住资金。
同时在宣传中还利用人们对于政府的信任,发布了最具竞争品牌的电视邀请函、邮件、红头文件照片等等骗取人们的信任,同时也利用常见的推荐高佣金拉人头。同时还以小米授权的名义:将米路通和Wifl链也被作为一款区块链产品宣传,获取更多用户。
投资人往往在利益面前:贪图项目的利益,谁知骗子要吃掉你的本金!小米的相关负责人由于汇众陷阱曝光,出来澄清:米路通及小米wifl链分别是网络运维工具和用户wifl管理工具,这两款产品与区块链原理和技术无任何关系,更没有任何对外授权。
宣传语言中都是漏洞百出
其实很多投资人可以在相关项目中联系一些相关涉及的大品牌的人员或者理性的思考一下,为什么他的区块链产品和项目能获这么高的利益等等完全可以避免这个漏洞百出的陷阱。
在汇众骗局中前后提及的所有推荐项目包装介绍极其简陋,几乎都是一些类似概念产品的简介,然后给一张投资价目表。对于项目本身的背景、团队和资质都没有提供说明。
但是这样的平台涉案金额约十几亿元,受害者遍布全国各地。
区块链作为一项新技术革命,但大多数人只是因为之前区块链牛市的火爆赚钱效应,盲目的随从大流。“骗子”团伙也抓住时机推出漏洞百出的高利益项目,却让无数人趋之若鹜,投上自己血汗钱。
假借区块链名义行诈骗的不仅仅只有汇众区块链,还有更多躲在阴影中,设计重重包装好的糖果等投资人吃下,筹集巨额资金之后就失联跑路。而最终投资人血本无归心里苦痛,又会有谁能知道呢?
他们说区块链意味着保本,而且不存在上当受骗,因为区块链就是去信任的。受害者懊恼着回忆受骗的经过。
区块链技术的根本确实是为了保障用户,去信任也无可厚非。但是大多数的骗局资金盘根本没有使用任何的区块链技术,只是利用区块链的噱头作为宣传的陷阱。
区块链作为前沿技术,却频频被用来诈骗,其实本身也透露这一种悲哀。
最后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投资过程中,要了解企业或平台吸收资金行为是否符合金融管理法律规定,考察企业或平台真实的资产、运营状况,分析其承诺的收益是否合理,不要被“耀眼的招牌、诱人的项目、高额的收益”等表象所迷惑而盲目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