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至2月初,一个区块链项目在春节前后的热闹中高调创立,而后轰然归零。仅仅六个星期,这个项目,就如同夜空中的烟火,一下子点燃韭菜们的暴富梦想,却又在瞬间熄灭,留下人心凉凉。
MXCC,超级明星,浮皮潦草的包装,一戳即破的套路,依然吸引了众多韭菜入场,而诱惑来源正是背后的“利”字。在币圈这个缺乏监管的世界,对想大捞一笔的韭菜们来说,似乎项目的真假好坏并没有那么重要,只要背后的利益真,就值得放手一搏。
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不管真假好坏,能够让我赚钱的就是值得投资的好项目。去除了藩篱的利益场和人心,注定会迎来惨烈收场。
一、找个噱头,虚张声势
超级明星MXCC这个项目于2018年1月初创立,其官网域名注册于1月9日。
既然要做项目,首先得要一个由头。2017年电影市场火热,光春节档就赚得盆满钵满,正好为MXCC找到了一个绝佳的理由:影视文化应用。
当时的区块链亦是趋势喜人,炙手可热,创业者、投资者都想在这个新领域中开创新天地,走上人生巅峰。两个前途一片光明的领域结合,理论上是令人期待的,所以很多人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野心。
噱头有了,再绘制一幅宏伟蓝图,技术亮点无中生有,痛点方案头头是道,最终实现各方共赢,得到高利润回报。用上高端、专业的辞藻,走标准的币圈忽悠程序,精心捏造出目的、前景、亮点、解决方案、利益分配,一张似是而非的白皮书就完成了。
大纲有了,想知道细节得等正式发布的白皮书,而在一月底出事之后,一位投资者懵懂答道:“我不太记得这个项目有没有白皮书”。
其实白皮书是存在的,但只有仅仅几页,所谓的细节根本无从可查。
二、搞点动作,营造假象
为了使项目看起来的确在做实事,以免暴露自己空气币的真实面目,MXCC项目团队搞了一点和经济有关的小动作,比如和BTP比特支付达成了合作,营造一种团队的确在脚踏实地做事的假象。
这个项目对外宣称是由硅谷基地孵化区块链知名公司,和马来西亚一个媒体创投公司联合创立,并且还得到了某政府部门下级机关的投资,添加一些高端背景将自身包装得更加真实可信,然后,MXCC宣布将马上进行全球认购,却不挑明具体时间,吊一波胃口。
种种假象吸引了很多不明真相、只想赚钱的人,MXCC趁热营造火爆场面,诱惑更多人进场。而这时,项目的白皮书依然没有发布,有些投资者或者已经察觉到了不对劲,但那大多数人身在其中,已经失去了理智。
1月11日,项目进入私募阶段,私募价格为2.5元左右,MXCC发行量为3亿,私募数量1.2亿,募集资金近3亿元。为何连白皮书都没有,却有那么多人参与私募?因为项目方承诺,私募完成MXCC会立即上线交易所,所有人都不愿做接盘侠,而且他们都认为自己不会是接盘侠。
谁知世事难料,事与愿违。
三、上市破发,团队失联
依照承诺,私募完成后MXCC本应在26日上线火币交易所,但实际却大有出入,币是上线了,却是在27日上线的香港尚亚交易所,出尔反尔,令投资者非常愤怒。
然而接踵而来的上线破发,才是令韭菜们最为大跌眼镜、痛心疾首的。MXCC开盘价格为0.2元左右,与私募时的2.5元相比,跌幅超过了90%。面对着如此大的落差,原先私募的投资者们怎能接受得了?于是,他们纷纷找寻项目方要求退币。
退币哪有那么容易,官方对此给出的说法是:官网和交易所遭受到了不明攻击,同时,有团队故意散布虚假负面言论,制造恐慌情绪,导致币价暴跌。
或许是为了准备跑路,先安抚韭菜们的情绪,2月2日MXCC还在一些媒体平台上发布软文,继续营造“在做事”的假象,而其实在27日,就有团队失联的流言传出了。
此时的韭菜们才恍然大悟,却为时已晚。为了避免接盘而早早入场,谁知一上线就破发,被黑心团队割了个精光。
后来,MXCC继续下跌,最终归零并成为第一个归零的区块链项目。
复盘这场收割,可以看到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漏洞重重,且不说官网简陋,就凭迟迟不肯发布的白皮书就能断定背后定有猫腻。项目官网1月9日注册,11日私募开始,仅仅两天就完成了白皮书、路线规划,如此高的效率实在不合常理。
“理性”在热火朝天的行情下成了空谈,牛市的诱惑让众多韭菜铤而走险。自古富贵险中求,高风险之下必然有人满盘皆输,而能够意识到这点的人,又有多少?
栏目策划丨无忌
文章作者丨狂歌酒
责任编辑丨狂歌酒
排版编辑丨药药
美术指导丨冰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