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S标准来临,全球走向资产透明化,区块链技术如何造福监管?

IP归属:

2018年9月12日,香港与内地间CRS正式生效,即内地与香港就税务事宜交换财务账户资料正式实行。

这意味着,内地与香港之间所有的存款账户、托管账户、现金价值保单、年金合同、证券期货账户、股权债权权益这些信息都会被公开。

但CRS可不是仅仅局限于内地与香港,截止到2018年8月底,已经有103个国家和地区的税务管辖区承若实施自动交换资料。公约目的是让缔约国之间可以互相交换和披露对方国家税收居民在本国的经济财产状况,以此提高全球税收的透明度。

据统计在17年7月的首批交换信息的国家和地区中近2000个双边交换关系中,近50万个自然人被披露了离岸资产,自2009年起至今年,通过自愿申报制度等方式各国累计讨回了930亿欧元税款。

根据官方信息披露,内地与香港间的信息交换也将在本月晚些时候自动交换,同时香港与其它49个税务管辖区的之间的税务资料也会同步进行。

CRS标准来临,全球走向资产透明化,区块链技术如何造福监管?配图(1)

这意味着什么?以往将钱财转移到瑞士、开曼群岛或者其它传统避税天堂躲避资产审查的方式将不复存在。

所以CSR标准的实行将会将会使全球走向资产透明化的时代,那么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对于那些在海外有着大量资产的人而言,如何合理规避风险,配置财富,将成为富人们的首要问题。

交换那些信息?

覆盖的海外机构账户:几乎所有的海外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信托、券商、律所、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各种金融投资产品的投资实体、特定的保险机构等。

覆盖的资产信息:存款账户、托管账户、有现金的基金或者保险合同、年金合约

覆盖的个人信息:帐户、帐户余额、姓名、出生日期、年龄、性别、居住地

信息如何交换?

举个例子来讲,中国和澳大利亚采纳“共同申报准则”(CRS)之后,某中国税收居民在澳大利亚金融机构拥有账户,则该居民的个人信息以及账户收入所得会被澳大利亚金融机构收集并上报澳大利亚相关政府部门,并与中国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信息交换,这种交换每年进行一次。所以理论上讲,中国税务部门将掌握中国税收居民海外资产的收入状况。

CRS标准来临,全球走向资产透明化,区块链技术如何造福监管?配图(2)

不难发现,这样的一个体系有一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复杂且低效。上图只是三个国家间的信息交换,如果涉及到数百个国家间的信息交换,那么这个信息交换的过程将变得极其庞大且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完成这个信息的审计和交换的工作。。

且财务账户信息是每年交换一次,所以极有可能在这个时间段内,有人已经偷税漏税,但是政府部门由于信息的滞后没有反应过来,等到监管部门反应过来去追究责任的时候,资金可能已经无法追回。

我们要明确一点,CRS本身就存在一个正向的激励机制,即国家与国家间交换账务账户信息都有利于各个国家对本国公民资产的审查,有利于对偷税漏税和洗钱现象的监管和把控,在国家层面上这一点是互惠互利的 。

所以基于以上的条件,CRS标准的各个成员国之间事实上也是一个互助互利的联盟团体,互相交换和披露对方国家税收居民在本国的经济财产状况,就是一种分布式协作的形式。

所以基于这一点,区块链是可以非常好的运用到CRS标准中来的。

所以我做一个大胆的猜想,如果以国家与国家之间各个职能部门为节点,在CRS标准中运用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大大缩减庞大的组织结构、简化审计流程,而且由于节点数据一致,这还可以使得各个节点互相监督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同时由于数据交换的更加快捷和高效,账本信息被所有节点共享,这更能提高监管的效率,偷税漏税的现象也将得到进一步遏制。

当然CRS标准是互相交换对方居民在本国的财产状况,所以对许多国家而言不会希望这些信息被第三方国家所获取。在这一点上就可以采用某些匿名币的技术,比如环签名、零知识证明等技术,将关键信息可以做到隐藏,仅限交换双方了解交换的具体信息,做到隐私保护。

CRS标准来临,全球走向资产透明化,区块链技术如何造福监管?配图(3)

目前CRS的监管是建立在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之上,它要求各国的立法机关必须以本地法律法规的形式将CRS落实成真正在国家内有效力的武器,所以现在的监管是以各个国家的法律为依据。

所以CRS标准运用区块链技术,所有的信息以加密的形式存储于各个节点之种,一旦发生录入数据的错误或者腐败现象的发生(如职能部门某些人与既得利益体勾结),是非常方便追责的。

由于区块链上的信息是公开透明且不可篡改的,所有节点共享账本信息,这更加可以做到有迹可循,有理可依,区块链起到了存证的作用,可以极大的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如果一个职能部门在数据上作弊,使得对应国家的利益受损,发生丑闻的一方在国际社会上的信用值将大打折扣,所以从监管层面来讲,这将不仅仅以是单个国家的法律为依据,更是让所有国家形成共同监督,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正向监管。

本文来源:陀螺科技 文章作者:比特吴社区
收藏
举报
比特吴社区
累计发布内容40篇 累计总热度10万+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比特吴社区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33945/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816.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