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 2025 年结束仅剩一个多月时间,各大机构、软件服务的年度总结、年度趋势应该都已在路上。不久前,柯林斯词典就率先公布了 2025 年的年度词汇—— Vibe Coding。回顾过往,柯林斯词典选出的年度词汇更多偏向的是社会、文化、流行趋势等方向,而将 Vibe Coding 选为年度词汇不仅是对一个技术术语的认可,更是证明 AI 编程已经得到了广泛认知,不再仅限于小众群体。
图源:柯林斯词典
柯林斯词典自 1979 年创刊并持续更新,在英语世界的主流词典体系中,柯林斯与牛津、韦氏等并列为高影响力的通用词典。柯林斯词典每年都会从当年语境中出现频率高、影响力强的新词或热门词中,评出一个年度词汇。
Vibe Coding 一词源自 OpenAI 联合创始人、前特斯拉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部门负责人Andrej Karpathy在今年 2 月提出的概念,意指通过自然语言向 AI 描述需求,由 AI 生成并改进计算机代码。
图源:X
从 2 月提出,到 11 月成为年度词汇,足以证明 Vibe Coding 到底火到了什么程度。
Vibe Coding 的核心机制
Vibe Coding 催生出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流程,开发者的主要职责不再是逐行编写代码,而是通过对话式的过程,指导 AI 助手进行代码生成、优化和调试。简而言之,一次 Vibe Coding 大致会有如下这些步骤:
-
描述目标:用户以清晰的自然语言提示开始,要求 AI 帮你实现怎样的需求。例如,用户可以要求:创建一个读取 CSV 文件的 Python 函数。
-
AI 生成代码:AI 助手解释用户的意图,并生成实现该目标的初始代码。
-
执行与观察:运行生成的代码,测试其功能是否能如期望般正常运行。
-
提供反馈与细化:若输出不完全正确或出现错误,用户提供新的、修正性的指令。
这种描述、生成、测试、迭代和细化的循环持续进行,直至代码完成。
Vibe Coding 与传统的 AI 辅助编程工具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在传统的 AI 辅助编程或结对编程中,开发者仍然需要理解和审查 AI 的建议。然而,在“纯粹”的 Vibe Coding 过程中,用户倾向于完全信任 AI 的输出,很大程度上不会对代码进行详细审查,主要将精力集中于功能是否正常,而非代码的内部正确性或结构。
这种全新的编程方式不仅改变了开发流程,在商业市场上同样也掀起了巨大波澜。
资本狂欢:Vibe Coding 的商业奇迹
在资本和商业层面,Vibe Coding 就是今年 AI 领域最火的一个词,也是各大机构愿意投资的领域。
今年 6 月,AI 编程助手 Cursor 的开发商 Anysphere 完成了一轮 9 亿美元的融资,当时公司估值达到 99 亿美元。就在 11 月 13 日,Anysphere 再宣布完成一轮 23 亿美元的融资,公司估值更是达到了 293 亿美元。
图源:Anysphere
回顾过去,Anysphere 在 2024 年年底时的估值才刚刚达到 25 亿美元,也就是说半年时间,估值提升了 4 倍;一年时间,估值提升了 12 倍。
不光是有大额融资,Anysphere 年化经常性收入(ARR)也已突破 10 亿美元,增速惊人,成为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软件创业公司之一。
图源:网络
过去一年时间,AI 编程领域中的另一家公司 Windsurf 同样备受瞩目,先是传出 OpenAI 计划以 30 亿美元收购它,但中途收购出现重大转折,反而是谷歌捷足先登,以 24 亿美元收编了 Windsurf 的 CEO Varun Mohan、联合创始人 Douglas Chen 及部分研发团队成员,他们将加入谷歌旗下的 DeepMind,专注于“agentic coding”相关项目,并主要参与 Gemini 模型的开发。
回到模型层面,要说 Claude 是第二强的编程模型,那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Anthropic 在 2 月份面向开发者推出的 Claude Code 如今其年化已达 10 亿美元收入。借着这股势头,Anthropic 预计到 2028 年将实现 700 亿美元收入与 170 亿美元现金流。
除了资本和商业,在使用 Vibe Coding 的开发者群体中,AI 工具的普及程度同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据Stack Overflow公布的年度开发者调查数据,AI 已经从一项少数人使用的新兴技术演变为日常开发流程中的“标配”。
图源:Stack Overflow
84% 的开发者表示已经在使用或计划在未来使用 AI 工具,这一比例较 2024 年的 76% 有了明显提升。无论是专业开发者还是刚刚学习编程的新人,AI 的渗透率都接近 80%。
图源:Stack Overflow
其中,47.1% 的受访者每天都会使用 AI 工具,这个数量已接近半数受访者,即便是技术实力出众的专业开发者,每天使用 AI 工具的比例更是高达 51%。可以说 2025 年 AI 工具的普及已不再局限于少数极客或前沿团队,而是成为全球开发者共同的技术选择。
资本的追捧和用户数据的激增,都印证了 Vibe Coding 已从概念走向主流。但在这背后,Vibe Coding 带来的风险也在悄然累积。
Vibe Coding 背后隐藏的风险
尽管 Vibe Coding 在开发者群体和资本市场上都非常火爆,并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速度提升,但其核心却是放弃对代码的审查,这也就引发了很多问题。
Vibe Coding 最大的陷阱在于「功能正确不等于产品安全」。AI 生成的代码即使在功能上能够正常运行,也有可能在无意中引入严重的安全漏洞。AI 生成代码常见的安全风险包括:
-
经典漏洞:代码中普遍缺乏输入验证和用户输入净化,直接导致跨站脚本(XSS)和 SQL 注入等经典安全漏洞。
-
敏感信息泄露:AI 可能会将 API 密钥和其他敏感凭证直接硬编码在代码中,对用户或外部可见。
-
应用误配置与供应链风险:危险的应用程序误配置,如数据库被创建时具有过于宽泛的外部访问权限,以及身份验证逻辑被不当置于客户端。此外,AI 模型可能会“幻觉”出过时、不安全或虚构的依赖库,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看似“合理”的虚假名称创建恶意库,从而引发严重的供应链攻击风险。
在“纯粹”的 Vibe Coding 模式下,由于用户接受未经审查的 AI 代码,这对于构建一些涉及关键数据和用户信息安全的应用时就会产生严重的问题。
除了安全与漏洞,更重要的是,Vibe Coding 的另一大障碍是可扩展性。AI 倾向于以最简单的方式实现功能,不会从软件架构、功能层级、扩展性等角度来思考问题,因此当你把这套由 AI 开发的软件部署上线后,可能会发现软件无法应对真实世界的数据量或高负载。
图源:X
今年 7 月,SaaS 创业公司 SaaStr 的创始人 Jason Lemkin 在 X 上披露,自己在使用 Replit 时,平台的 AI 代理在一次代码冻结期间直接删除了他们的生产数据库,导致业务中断。
Replit 起初回应称无法回滚,并声称所有数据库版本已被销毁。Lemkin 随后自行尝试回滚,成功恢复了数据,这也进一步暴露了 Replit 的错误说法。
图源:X
事后,Replit CEO Amjad Masad 在公开贴文中承认这是「一次不可接受的灾难性判断错误」,并宣布将推出包括自动隔离开发/生产环境数据库、改进回滚机制、以及开发仅用于规划/聊天的模式等三大防护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不知道这起事故,能否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我们是否过度信任了 AI」。
结尾
Vibe Coding 被选为年度词汇,标志着软件开发已迈入 AI 时代。它成功地将软件开发的门槛推到历史最低点,让想法和创意在编程中占据了更高的位置。然而,正如 Replit 事件所示,如果开发者完全不学习编程,将 AI 视为编程技能的替代品,而非编程辅助工具,那么由此开发出来的软件很难达到可靠、稳定、安全这样的标准。
或许目前大家还沉浸在 Vibe Coding 的乐趣中,但行业的未来肯定在于融合。开发者必须掌握新的技能:精通提示工程以指导 AI;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可以识别出 AI 的错误和安全漏洞;将复杂的业务问题分解为 AI 可以有效处理的、清晰的的子任务。
既然 Vibe Coding 被选为了年度词汇,那么一定有落选的词汇,最后让我们再看看柯林斯词典公布的其他候选词汇吧:
-
Clanker:源自《星球大战:克隆人战争》,是对机器人、计算机或 AI 的贬义称呼。Z 世代在 TikTok 和 Instagram 上频繁使用这个词来形容各种 AI 翻车事故,或是表达对 AI 不满。简单说就是年轻人嘴里的「破 AI」、「垃圾机器人」。
-
Broligarchy:"bro"和"oligarchy"的组合,指科技行业中寻求政治影响力的一小群富有而有权势的人。这个词常用来形容马斯克、贝索斯和扎克伯格这样活跃在科技、财富和政治交汇处的一帮人。
-
HENRY:这个缩写词代表"高收入者,但尚未富裕",指那些尽管收入可观,但由于贷款、高昂生活成本和生活方式等外部财务需求,导致无法积累财富的人(例如月薪三万,但房贷、车贷、孩子教育费一扣,月光族既视感)。
-
Taskmasking:在工作场所给人一种正在高效工作的虚假印象,比如老板走过来时快速切换屏幕,疯狂敲键盘,或者故意把日历排满会议——反正就是看起来很忙但实际在摸鱼的状态。
-
Micro-retirement:指的是在工作期间休息以追求个人兴趣,而不是等待几十年后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的退休。说白了就是工作几年就停下来 Gap 一段时间,去旅行、学新东西或者就是躺平,而不是一味的奋斗、打拼。
-
Coolcation:在气候凉爽的地方度假。柯林斯词典将这个词的流行归因于全球变暖的影响,写道「热浪正在让传统的夏季目的地变得难以忍受,气候变化正在实实在在地让我们的度假计划变得清凉」。夏天不去海边,而是改去北欧、加拿大这些凉快的地方。
-
Glazing:指的是过度地赞美或奉承,同样源自 TikTok,反映了社交媒体时代人们对虚假赞美的敏感。反映到中文,最准确的翻译应该就是「吹彩虹屁」。
-
Aura Farming:刻意培养独特而富有魅力的个人形象,精心设计朋友圈、小红书内容,把自己包装成"精致博主""硬核极客"或"佛系青年",反正就是打造完美人设。
联系方式:
商务合作 | 投稿|寻求免费曝光:
六六(微信号 13138755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