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hropic、xAI 领衔,2025 Q3 季度 AI 领域融资超 450 亿美元

IP归属:广东

文章AI导读

一键萃取文章精髓,核心观点即刻呈现

AI 依然是主旋律,马太效应空前

2025 年第三季度已落下帷幕,这个季度全球投融资市场出现明显“回暖但偏科”的特征。Crunchbase 的数据显示,Q3 全球投融资达到 970 亿美元,较 2024 年 Q3 的 700 亿美元增长近 40%,这一数字同样也高于上一个季度的 920 亿美元。该季度也是全球风险投资资金连续四个季度超过 900 亿美元,创下了自 2022 年以来新的历史纪录。

图源:Crunchbase

虽然过去几个季度,全球投融资市场出现明显回暖,连续站上 900 亿美元的高点,然而这一反弹几乎完全是有 AI 领域所带来的,并且融资还主要集中在极少数 AI 头部企业产生的巨额交易身上。

当然,这样的现象也不是第一次出现,过去几个季度同样如此,大部分资金都流向了 AI 领域,投融资市场能够如此活跃,也都拜 AI 所赐。

图源:Crunchbase

具体而言,第三季度有约 451 亿美元流向 AI 赛道,在 970 亿美元季度总投融资中占比 46.5%,接近半数。其中 Anthropic 一家就拿下 130 亿美元,占 AI 领域投融资的 29%。据统计,全球仅 18 家公司各自完成的 5 亿美元以上的轮次,就吞下了整个季度三分之一的资金,巨额融资集中度显著提高。

图源:PitchBook

PitchBook 给出的数据虽然在具体金额上有所差异,但整体呈现出类似的趋势。根据 PitchBook 的数据,2025 年前三个季度全球投融资达 3668 亿美元,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投融资金额几乎与去年全年的 3902 亿美元平齐。

图源:PitchBook

我们关心的 AI 领域在 2025 年前三个季度的投融资金额表现非常出色,达到了 1927 亿美元,连续几个季度的高额融资让 AI 领域在 2025 年前三个季度的投融资金额就超越了去年的 1483 亿美元。

Anthropic、xAI 领衔:三笔标志性融资与十亿美元俱乐部

本季度最具标志性的三笔融资当属 Anthropic、xAI 和 Mistral 了,我们从融资金额大小分别介绍一下。

图源:Anthropic

第三季度,Claude 模型背后的开发商 Anthropic 在 F 轮融资中,筹集了 130 亿美元,不仅刷新了自己的单笔融资纪录,也将公司估值推高至 1830 亿美元,较今年早些时候的 615 亿美元的估值有了近 3 倍提升,反映了资本对“横向平台”类企业(为多种行业、多个场景提供通用能力的基础平台)的偏好。

Anthropic 将利用这笔资金扩充训练与推理基础设施、扩大研究团队、加速企业级安全与治理方案落地。值得关注的是,这类公司在 D 轮及以上的估值溢价显著,融资前估值远高于非 AI 公司三倍的市场结构。

图源:网络

第三季度融资金额排名第二的是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创立的人工智能公司 xAI,他们完成了新一轮 100 亿美元的融资,本轮资金由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牵头,其中 50 亿美元为股权投资,另外 50 亿美元为债务融资。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扩展 xAI 的 AI 基础设施和推动其旗舰大模型 Grok 的研发。

注:PitchBook 按照 100 亿美元计算;Crunchbase 则是按照 50 亿美元计算,不计债务融资。

图源:网络

作为欧洲目前最知名的 AI 公司,Mistral 在本季度完成了一轮 20 亿欧元的融资,本轮融资后 Mistral 的估值达到 120 亿欧元,使其也成为欧洲最具价值的科技创业企业之一。

此次融资是 Mistral AI 自 2024 年 6 月以来,时隔一年多时间的又一次大规模融资,本轮融资之前,Mistral 的估值为 58 亿欧元。

除了上述这三笔特别突出的融资,金额“略少”一些的融资,在这个季度也屡见不鲜。

图源:Cerebras

AI 芯片公司 Cerebras Systems 在本季度完成了 11 亿美元 Series G 融资、投后估值 81 亿美元后。Cerebras 在去年就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 IPO 申请,融资后他们撤回去年提交的 S-1 上市申请,并计划以最新的财务数据与战略信息重新提交申请,希望尽快推动 IPO。

图源:Databricks

数据与人工智能公司 Databricks 完成了新一轮 10 亿美元的 K 轮融资,最新估值超过 1000 亿美元。而在今年第一季度,Databricks 才完成 153 亿美元的融资,当时包括 100 亿美元的 J 轮股权融资和 53 亿美元的债务融资,那时候 Databricks 的估值为 620 亿美元。此轮融资,也让 Databricks 的估值大涨 60%。

根据 Databricks 官方披露,2025 年第二季度公司年化收入(ARR)已突破 40 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 50%。其中,AI 产品的年化收入也首次超过 10 亿美元。公司目前拥有超过 650 家年消费额超 100 万美元的大客户,净收入留存率保持在 140% 以上。

图源:Figure

人形机器人公司 Figure AI 在第三季度完成一笔超过 10 亿美元的 C 轮融资,公司最新估值达到 390 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机器人初创企业之一。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扩大 BotQ 工厂产能,加速机器人在家庭和商业领域的落地,并进一步提升 AI 平台 Helix 的能力。Helix 是 Figure AI 自主研发的视觉-语言-行动(VLA)模型,能够让机器人理解视觉信息、执行复杂指令,并实现多机器人协作。

实际上英伟达在 Q3 也有两笔重磅投资,第一笔就是 50 亿美元入股英特尔,以约为 4% 至 5%的持股比例,成为英特尔的重要股东之一。这不仅会为英特尔带来资金注入,也标志着两家芯片巨头将在数据中心和个人计算领域展开多代产品的联合研发。

第二笔就是英伟达将分阶段向 OpenAI 投资高达 1000 亿美元,用于 OpenAI 下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模型训练。根据双方签署的意向书,计划共同部署至少 10 吉瓦的英伟达系统,英伟达将随着每一吉瓦算力的落地逐步拨付资金。首批算力预计将在 2026 年下半年上线,采用英伟达最新的 Vera Rubin 平台。

之所以没有没有被算进 Q3,主要原因还是这两笔融资都在 9 月下旬才宣布,其中英伟达与 OpenAI 才刚刚签署完意向书,都还处于未完成的状态。

欧洲 AI 公司的美国梦:71% 融资来自大西洋彼岸

欧洲风险投资自 2022 年以来降温,资金更偏向已有收入与清晰商业模式的项目,整体对早期、高烧钱模式更谨慎。与美国相比,欧洲资本市场更分散、跨国监管复杂、基金规模偏小。

图源:PitchBook

尽管欧洲的风险投资环境近来有所改善,但仍落后于美国。据 PitchBook 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九个月,美国与欧洲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融资次数上,分别占总融资次数的 37.4% 和 32.2%,数量上仅有 5% 左右的差距。

图源:PitchBook

但抛开融资次数,而是从融资金额的角度来看,过去 9 个月美国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初创公司筹集了超过 1608 亿美元,远远超过了欧洲的 171 亿欧元(约 200 亿美元)的筹集额。

图源:PitchBook

正是这种融资金额上的巨大差异,不少欧洲人工智能初创公司都陆续前往美国寻求投资,美国投资者的资金占比也变得越来越大。截至 9 月 30 日,美国投资者今年在 549 笔欧洲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风险投资交易中花费了约 142 亿美元,较 2024 年全年的 117 亿美元有所增长。这也就意味着在欧洲 AI 公司获得的 200 亿美元融资中,来自美国的资金占比达到了 71%,较去年的 57.5% 有所上升。

以 AI 测试初创公司 Trismik 为例,他们最近在英国完成了超过 3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虽然融资成功,但这一过程导致其运营停滞了七个月。其联合创始人 Rebekka Mikkola 表示:“每位欧洲创业公司创始人都将美国视为理想之地……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是王者”。得益于更快的流程和更高的收入预期,Trismik 计划接下来将在美国进行下一轮融资。

FLock.io 则是一家欧洲的人工智能训练和模型共享平台,去年曾试图从欧洲投资者那里筹集首轮融资,但潜在的资助者对这家初创公司缺乏收入表示担忧。随后 FLock.io 在美国投资者的主导下,完成了 200 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随后是 6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以及 300 万美元的战略融资。

并购市场同样火热

除了投融资,并购市场同样非常活跃。

图源:Cognition

AI 编程助手公司 Cognition 在 7 月宣布已收购其竞争对手 Windsurf,并签署了最终协议。这一交易涵盖了 Windsurf 的知识产权、产品、商标、品牌及其核心业务,最重要的是,Windsurf 的大部分团队成员将加入 Cognition。Cognition 表示,所有 Windsurf 员工都将获得财务分成,股票归属期全部提前,确保每位员工的贡献得到公平回报。

图源:OpenAI

同样是 7 月,OpenAI 正式完成对由前苹果首席设计师 Jony Ive 联合创办的 AI 硬件初创公司 io Products 的收购,交易金额约为 65 亿美元。这是 OpenAI 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收购,标志着其加速布局 AI 硬件领域。 根据 OpenAI 公告,io Products 团队现已并入 OpenAI,总部位于旧金山。Jony Ive 及其设计公司 LoveFrom 保持独立运作,但将深度参与 OpenAI 的设计和创意工作。多位曾参与 iPhone 等苹果标志性产品设计的前苹果员工也将随 io 团队加入 OpenAI。

图源:Atlassian

9 月,企业协作软件巨头 Atlassian 则是宣布以 6.1 亿美元现金收购 The Browser Company,这家纽约初创公司是 Arc 和 Dia 浏览器的开发商。此次收购旨在推动 Atlassian 在 AI 时代下的产品创新,打造专为知识型工作者设计的新一代浏览器。

资本偏好后移:后期融资同比暴涨 66%,早期项目门槛抬升

融资金额偏向 AI 领域这种“极化”并非仅体现在行业,也体现在阶段与地区。第三季度后期阶段融资明显上扬,后期轮总额达 580 亿美元、同比增长逾 66%;美国作为主阵地吸纳约 600 亿美元,约占全球近三分之二。与此同时,种子与早期虽有环比小幅改善,但增速远低于后期,且估值与门槛继续抬升——这意味着资本更愿意集中押注验证更充分、算力与人才更到位的项目。

图源:Crunchbase

Q3 的种子轮、天使轮融资总额达到 90 亿美元,涉及超过 3500 家公司。与一年前的 85 亿美元相比,种子轮融资总额略有增长。

图源:Crunchbase

Crunchbase 数据显示,Q3 早期阶段融资总额近 300 亿美元,涉及 1700 多家公司。环比增长超过 10%,同比增长也超过 10%。专注于人工智能数据工作负载、能源、量子、机器人技术、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应用的公司筹集了更大规模的 A 轮和 B 轮融资。

图源:Crunchbase

第三季度的同比增长大部分来自后期融资。Crunchbase 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后期投资总额达 580 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 66%,环比略有上升。

2025 年后期融资的高峰季度是第一季度,当时 OpenAI 获得的 400 亿美元融资显著推高了这一数字。

结尾

2025 年第三季度的投融资数据描绘出一幅矛盾的图景:整体市场确实在回暖,连续四个季度站上 900 亿美元,但这场繁荣几乎是 AI 领域的独角戏。

当 46.5% 的资金流向 AI,当 18 家公司就能吞下三分之一的融资,当欧洲创业者不得不横跨大西洋寻找支票,我们不得不思考:这种极度集中的资本配置是否健康?

对于 AI 领域的创业者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只要你能挤进头部阵营,资本几乎是无限的;但对于非 AI 领域、对于早期项目、对于欧洲创业生态而言,这可能是一个需要格外谨慎的寒冬。

马太效应从未如此明显。当 Anthropic 一家公司就能拿走整个 AI 领域近三成的融资,当后期融资同比暴涨 66% 而早期融资增长乏力,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场前所未有的资本集中化浪潮。

问题是:当这波 AI 热潮退去,那些在繁荣中被忽视的领域和阶段,是否还有足够的养分支撑创新的萌芽?市场或许需要在狂热中保持一丝清醒。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前方智能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911845/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126222.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