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亿分手“后遗症”背后,“两万”日子有多难过?

IP归属:江苏

文章AI导读

一键萃取文章精髓,核心观点即刻呈现

雷达财经出品 文|周慧 编|深海

近日,一则开庭公告,让万科和万达两大地产巨头的恩怨,暴露在公众面前。

天眼查显示,本案的原告为万科旗下海南万骏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海南万骏),被告为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达”)、万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万达地产”)及王健林,案件将于11月3日正式开庭审理。

雷达财经了解到,本次合同纠纷案可追溯至2019年双方合作的“长春国际影都”项目,当时万科曾分两次向万达提供了合计50亿元的合作款。两年后,万科终止合作,但双方却在退还合作款上产生了13.8亿元的资金纠纷。

随后在2023年6月5日,万科申请冻结万达持有的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达商管”)19.79亿元股权。此后不久,市场传出双方和解。

值得注意的是,再度对簿公堂的“两万”,均面临较高债务压力。2025年万科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总负债规模已突破8700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3.1%。其中有息负债达3642.6亿元,占总资产的30.5%。

而截至2024年9月底,万达旗下核心业务大连万达商管合计负债高达2990.30亿元,资产负债率达48.7%。

面对着高额的债务围城,两大地产巨头均在变卖资产,积极“造血”化债,但目前尚未走出债务困境。

50亿合作“分手后遗症”爆发

10月16日,天眼查APP显示,原告海南万骏与被告王健林、万达、万达地产相关合同纠纷案即将在11月3日开庭,审理法院为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雷达财经注意到,本次经济纠纷案可追溯至2019年的“长春国际影都”项目的资金清算纠纷。

2019年,万达与长春市政府签订了200亿元“长春国际影都”项目协议,并在后续引入万科共同开发——万达操盘文旅板块,万科负责住宅开发。

同年9月及次年6月,海南万骏分两次向万达子公司万达地产支付了共计50亿元的合作款,并通过增资方式取得长春北方影都投资有限公司15%的股权。

天眼查显示,海南万骏由万科全资子公司深圳市盈达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控股70%。

2021年6月,万科提出终止合作,万达随后向其返还52.4亿元。但万科对该金额并不认可,认为其中仅40亿元为本金,剩余12.4亿元是利息,万达还需支付13.8亿元差额。而万达则主张50亿元本金已全额归还,额外支付的2.4亿元为资金收益,且万科还享受了万达提供的16.3亿元土地成本优惠。

“若再支付13.8亿元,万科两年半收益将达32.5亿元,回报率高达65%。”万达方面称。

由此,双方产生资金清算纠纷,2023年6月5日,万科申请冻结万达持有的万达商管19.79亿元股权,冻结期限至2026年6月4日。

对此,有专家表示,被冻结的股权背后是1200亿净资产,占万达净资产近三分之一,属于超额冻结,呼吁双方各退一步。

2023年7月,曾传出双方就此事已达成和解的消息,但从两年后再度对簿公堂的情况来看,和解或许并未落地。

双双深陷债务漩涡

作为曾经的行业标杆,万科与万达如今均深陷债务漩涡。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万科近两年的营收增速显著放缓。2021-2024年间,万科分别录得营业收入4527.98亿元、5038.38亿元、4657.39亿元、3431.76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8.04%、11.27%、-7.56%、-26.32%。

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5.24亿元、226.89亿元、121.63亿元、-494.78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5.75%、0.73%、-46.39%、-506.81%。

而万科2025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3.23亿元,同比下降26.23%;归母净利润亏损119.47亿元,亏损同比增加21.25%。万科在中报中解释称,公司上半年业绩亏损主要因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规模显著下降、新增计提资产减值、部分大宗资产交易和股权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所致。

此外,半年度报告还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负债规模已突破8700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3.1%。其中有息负债达3642.6亿元,占总资产的30.5%。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短期偿债压力尤为突出,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高达 1533.7亿元,占总有息负债的 42.7%,而同期公司流动资产合计为8389.29亿元,其中货币现金仅有740.02 亿元。

作为资金纠纷的另一方,万达的债务压力同样十分严峻。作为万达核心业务的万达商管,截至2024年9月底,其总负债高达2990.3亿元,资产负债率达48.7%。同期,公司流动资产合计为1280.54亿元,其中货币资金仅有151.16亿元。

由于万达商管IPO仍无相关进展,2024年起,永辉超市、苏宁易购、融创已相继向万达及王健林公开追债。

另据天眼查数据,截至10月17日,万达现存49条股权冻结信息、10 条被执行人信息,累计被执行金额约52.63亿元,而历史被执行金额达90.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28日,万达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曾因1.86亿元被限制高消费,但仅1天后便因“执行信息不对称”解除了限高。

“两万”积极卖资产化债

本次“13.8个小目标”的争议金额,虽在两大巨头债务盘子中并不起眼,但在双方积极化债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为了填补资金缺口,万科大股东深铁集团已成为其“输血主力”。今年9月16日,万科A在公告中透露,深铁集团已累计向公司提供借款238.77亿元。

即便如此,万科仍不得不继续变卖资产“造血”。

据前述万科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上半年,万科通过大宗交易处置13个项目,交易金额64.3亿元,近三年累计盘活项目64个,涉及可售货值约785亿元。

此外,据不良资产行业观研,曾被寄予厚望的551亿广信资产包已进入拆售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招标公告中的付款条款为“12 月 15 日前全款付清。”这被市场解读为“万科对现金的迫切呐喊”。

而对万达而言,“卖卖卖”属于常规操作。为化解高额债务危机,公司正在加速变卖核心资产万达广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万达已累计出售了85万座万达广场,此外还出让了万达酒店管理公司、快钱金融等非核心业务股权。

从携手合作到对簿公堂,深陷债务危机的万科与万达后续会如何发展?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雷达财经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912004/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126051.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