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坐上过山车,证监会揭开山高控股的“裂痕”

IP归属:北京

文章AI导读

一键萃取文章精髓,核心观点即刻呈现

与其说山高控股是一家新兴产业控股平台,倒不如说其是一个善于操弄资本游戏的公司。

作者/无字

出品/新摘财经

 

香港证监会的一则公告,让山高控股的股价坐上了过山车。

图源:香港证监会

2025年9月18日,香港证监会发布公告称,截至9月1日,山高控股股权高度集中于少数股东,持股占比高达92.46%,仅7.54%股份由“散户”持有。香港证监会提醒投资者,因股权高度集中,即使少量股份成交,该公司的股价依然可能大幅波动,请投资者审慎行事。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证监会的提示并非空穴来风。9月16日,在基本面没有出现明显利空的背景下,山高控股股价突然下跌24.22%,报收12.61港元/股。

图源:百度

尽管山高控股于9月16日晚抛出了一份总额达1亿美元的股份回购计划,但香港证监会的公告发布后,其股价依然没有扭转颓势。9月19日,山高控股股价暴跌76.02%,报收3.36港元/股。此后两天,山高控股的股价虽然有所回暖,但相较此前每股十数港元的价格,不可同日而语。

事实上,资本市场的恐慌并非没有道理。作为山东高速集团旗下境外投融资和新兴产业控股平台,过去几年,山高控股频频通过并购,踩中时代的热点,股价多次上演“过山车”行情。

近年来,虽然山高控股已探索出“电力+算力”协同发展的闭环产业融合模式,但由于公司没有实体业务,以投资为主业,债务高企,在香港证监会的提示下,投资者们很难不理性审视山高控股。

一、股价暴跌80%,

或因大股东股权质押爆仓

 

表面来看,山高控股的股价暴跌,与香港证监会的公告有直接联系,但所谓无风不起浪,香港证监会不过指出了山高控股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正如香港证监会所言,山高控股股权高度集中于少数股东。由于山高控股的证券市场性较弱,庄家仅需拿出少量资金即可将其股价炒高。

2025年3月末-8月末,在未有明显利好消息的背景下,山高控股的股价从约6港元/股,一路高涨至约19港元/股,翻了超三倍。在此过程中,山高控股的大股东们自然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言,“短期股市是一台投票机,长期来看它是一台称重机。”由于业务模式没有根本性转变,并且业绩也没有飙升,山高控股的股价涨幅越高,蕴含的风险也就越大。

图源:理杏仁

2025年8月末,山高控股的股价高达18港元/股左右,市盈率超1800倍,潜藏着极高的泡沫风险。

在此背景下,香港证监会点名,固然会让投资者变得谨慎,但由于“散户”仅持有山高控股7.54%股份,即便集体抛售,也很难诱发公司股价暴跌。而大股东好不容易把公司的股价拉高,不论是为了公司稳定,还是维护自身的声誉,都没有理由如此急功近利地出货。

图源:百度

而将时间拉长来看,早在香港证监会点名前的9月16日,仅0.41%的换手率,山高控股的股价就骤降24.22%。此后两天,山高控股的股价表现平稳,直到9月19日再次暴跌,存在明显的阶梯性。

既然和散户没有关系,并且正常情况下大股东没有理由砸盘,而山高控股的股价又有阶梯性,那么其股价暴跌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可能是因为大股东股权质押爆仓,保证金或抵押品追加不及时,被投行强制平仓。接下来,如果山高控股的大股东难以继续追加保证金,那么其股价还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

二、股价数次上演“过山车”,

山高控股堪称“老千股”

 

事实上,山高控股并非近期才出现股价忽上忽下的问题,将时间拉长来看,其股价曾多次上演“过山车”行情。以至于有投资者认为,山高控股是一个“超级老千”。

结合具体的事例来看,山高控股在一定程度上确实符合老千股不依赖主营业务盈利,致力于进行资本运作的特质。

2022年前,山高控股主要聚焦融资租赁、保险经纪等传统金融业务,年净利润一直徘徊在1亿-2亿元区间,业绩表现平平。为了打开想象空间,2022年后,山高控股向产业投资控股转型。

图源:百度

2022年5月,山高控股斥资46.85亿港元收购北控清洁能源43.45%股权,切入新能源赛道。因新能源赛道颇具想象空间,山高控股的股价开始腾飞,从2022年2月的约2.61港元/股,上涨至5月的约3.94港元/股,涨幅超50%。

不过此后,由于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内卷加剧,诸多相关企业纷纷被资本市场看衰,山高控股也难以独善其身,不得不接受股价走低的现实。

图源:百度

为了提振业绩与股价,2023年11月,山高控股斥资2.99亿美元战略投资老牌IDC企业世纪互联,切入算力赛道。彼时,伴随着ChatGPT爆火,算力企业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山高控股的股价再一次开启上涨行情,从2023年10月初的约4.6港元/股,上涨至12月中旬的约6.7港元/股,涨幅超45%。不过此后,山高控股的股价又突然走低。

总而言之,梳理近几年山高控股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不难发现,其往往周期性追逐时代热点,短期内股价迅速拉升,但伴随主力大举出货,股价随即快速跳水。

此外,山高控股还存在长期不分红、流通率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凸显出其并非着眼于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而更侧重于借资本市场博弈套利。这种模式与“老千股”的典型特征颇为契合。

三、讲出“绿电+算力”故事,

但山高控股业绩承压

 

尽管不断投资处于风口的公司有蹭热度的嫌疑,但通过并购北控清洁能源与世纪互联,山高控股确实构筑了“电力+算力”协同发展的闭环产业融合模式。算力可以最大程度消解绿电的波动性,而电力又可以为算力提供低成本支撑。

对此,山高控股就在2025年上半年财报中意气风发地表示,“本集团将深度把握国家战略机遇与科技革命浪潮,全力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先机,通过产业协同突破、资本价值提升及生态能级跃升,构建独具山高特色的‘电算融合’新兴产业生态。”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山高控股并非一家具体运营“电力+算力”业务的企业,而是一个投资平台,不光业绩表现难以比肩实体企业,并且还面临巨大的负债压力。

图源:山高控股2025年上半年财报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山高控股营收25.03亿元,同比下跌18.46%;净利润4.76亿元,同比暴增506%。不过因为并非100%控股所有子公司,大量利润并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当期山高控股的归母净利润仅为0.5亿元。

图源:山高控股2025年上半年财报

另一方面,过去几年,山高控股虽然大手笔并购了诸多企业,但负债规模也持续飙升,截至2025年中,总负债为496.09亿元,同期总资产为675.31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3.46%。当期,山高控股的融资成本高达9.38亿元。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如果融资成本继续上涨,那么山高控股甚至有亏损的风险。而由于利润规模十分有限,随着负债逐渐到期,山高控股还将面临巨大的偿债压力。

由此来看,与其说山高控股是一家新兴产业控股平台,倒不如说其是一个善于操弄资本游戏的公司。由于股权高度集中,再配合投资热门赛道的战略布局,山高控股的大股东极易操控公司股价。

不过,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终归受制于基本面。为推进并购,山高控股背负了巨额债务,但因未能全面并购投资标的,其盈利能力十分有限。种种因素叠加,决定了即便没有被香港证监会点名,山高控股的股价也难以摆脱骤降的宿命。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新摘商业评论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912355/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125659.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