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定英伟达涉嫌垄断;好莱坞三大影业起诉 MiniMax;英伟达 50 亿美元入股英特尔

IP归属:广东

文章AI导读

一键萃取文章精髓,核心观点即刻呈现

阿里巴巴发布 Qwen3-Next,解决稳定性与效率难题

近日,阿里巴巴正式发布了全新一代大模型架构 Qwen3-Next-80B-A3B,标志着高效人工智能模型进入全新阶段。该模型拥有 800 亿参数,但每次推理仅激活 30 亿参数,实现了极高的稀疏度和资源利用率。得益于混合架构创新,Qwen3-Next 结合了 Gated DeltaNet 与 Gated Attention,显著提升了长上下文处理能力和推理效率。

图源:阿里巴巴

据官方介绍,Qwen3-Next-80B-A3B 在训练成本上不到 Qwen3-32B 的十分之一,在 32K 以上上下文长度下推理吞吐量提升超 10 倍。其 Instruct 版本在性能上接近旗舰级 Qwen3-235B-A22B-Instruct-2507,Thinking 版本则在复杂推理任务上超越 Gemini-2.5-Flash-Thinking,并逼近 Qwen3-235B-A22B-Thinking-2507。

Qwen3-Next-80B-A3B 原生支持 256K token 超长上下文窗口,并可通过 RoPE 缩放技术扩展至百万级 token。模型还引入了多 token 预测机制(Multi-Token Prediction),极大提升推理速度和生成效率。当前,Qwen3-Next-80B-A3B 已在 Hugging Face、Kaggle 及阿里云 ModelScope 等平台开源,支持多种主流推理框架。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Qwen3-Next 架构的推出不仅大幅降低了大模型的训练与部署门槛,也为全球 AI 社区带来了前沿的开源工具和创新方案。未来,Qwen3 系列将持续优化,助力人工智能在更多行业释放价值。

xAI 大幅裁员,数据标注团队近三分之一岗位被削减

近日,据多家媒体报道,埃隆·马斯克创立的人工智能公司 xAI 于 9 月 13 日晚间裁撤了约 500 名员工,其中包括数据标注团队近三分之一的成员。这些被裁员工主要负责为 xAI 的聊天机器人 Grok 进行数据整理和解释,是推动 AI 训练的重要力量。

图源:X

公司内部邮件显示,xAI 此次裁员是战略调整的一部分,将从以“通用型 AI 导师”为主,转向重点扩充“专业型 AI 导师”队伍。公司表示,将加速扩张科学、医学、金融等领域的专家团队规模,计划将专业导师人数提升至原来的十倍。与此同时,被裁员工将获得合同期内或至 11 月 30 日的薪资,但公司系统访问权限已于通知当天被终止。

据了解,裁员前,xAI 要求部分员工参加技能测试,以决定后续岗位安排。公司发言人称,此举旨在提升 Grok 的领域知识深度,未来将进一步招聘 STEM、金融、医学等方向的专业人才。这一转型也反映了行业趋势——低成本、规模化的数据标注工作正逐步被 AI 系统所取代。

字节跳动发布全新 Seedream 4.0 AI 图像模型,挑战谷歌 “Nano Banana”

近日,字节跳动正式推出最新一代 AI 图像生成与编辑工具 Seedream 4.0,全面升级以对标谷歌备受关注的 Gemini 2.5 Flash Image(又称 “Nano Banana”)。据官方介绍,Seedream 4.0 不仅融合了文本生成图片与图片编辑两大核心功能,还在架构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图像推理速度提升超过十倍,显著加快了生成与编辑效率。

图源:字节跳动

Seedream 4.0 支持参考图像、灵活的控制信号、多图协同创作,并能输出最高达 4K 分辨率的图片,满足专业与企业用户对高质量图像的需求。模型在细节渲染上也有所增强,文本、表格及图示更加清晰,用户可通过简单的文本指令完成对象移除、光线调整等复杂编辑操作。

图源:字节跳动

在内部 MagicBench 评测中,字节跳动表示 Seedream 4.0 在指令遵循、图像对齐及美学表现等方面超越了 Gemini 2.5 Flash Image。不过,目前相关评测结果尚未公开,Gemini 2.5 Flash Image 仍在第三方榜单上保持领先地位。

Seedream 4.0 已在国内即梦和豆包 AI 应用上线,并通过官方云服务火山引擎面向企业客户开放。全球用户可通过 Fal.ai、Freepik、Wavespeed.ai 等平台体验,单张图片生成价格约为 0.03 美元,低于 Gemini 2.5 Flash Image 的 0.039 美元,显示出强烈的市场竞争意图。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定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

9 月 15 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初步认定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在 2020 年收购以色列网络设备供应商 Mellanox Technologies 的交易中违反中国反垄断法。此举正值中美在马德里进行新一轮贸易谈判之际,为本已紧张的科技和贸易关系再添变数。

图源:英伟达

据报道,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定英伟达在收购 Mellanox 时曾承诺保障中国市场的产品供应,并防止垄断行为,但调查发现其未能完全履行相关承诺。监管部门已将案件升级为正式调查,未来可能对英伟达处以高额罚款或施加新的运营限制。根据相关法律,罚款金额可达企业上一年度在中国销售额的 1-10%,英伟达 2024 财年在中国的销售额约为 100 亿美元。

英伟达官方回应称,公司始终遵守相关法律,并将继续配合政府部门评估出口管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受消息影响,英伟达股价在美股盘前交易中一度下跌约 2%。

近年来,受美国政府出口管制影响,英伟达被禁止向中国销售其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公司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了 H20 等产品以规避限制,但仍受美国政府出口管制和中国监管层的安全审查。与此同时,中国也加大对本土芯片产业的投入,推动华为、阿里巴巴、百度等企业采用国产产品,力争实现技术自立。

此次反垄断调查不仅加剧了英伟达在中国的合规挑战,也成为中美贸易谈判中的重要议题。除英伟达案件外,中方还对美国半导体产品发起了反倾销调查。

高通推出全新旗舰芯片 Snapdragon 8 Elite Gen 5,首发将搭载于小米 17 系列

9 月 16 日,高通官方宣布其最新一代旗舰移动平台——Snapdragon 8 Elite Gen 5(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即将在高通骁龙峰会正式亮相。小米已确认,旗下小米 17 系列将成为首批搭载该芯片的智能手机,此外三星 Galaxy S26 系列等主流旗舰也有望采用这一平台。

图源:高通

Snapdragon 8 Elite Gen 5 的命名方式引发业界广泛关注。许多用户初看名称时,会误以为高通跳过了多个世代,但实际上“Gen 5”代表的是自 2021 年启用新命名体系以来,Snapdragon 8 系列的第五代产品。此前的产品顺序为 Snapdragon 8 Gen 1、Gen 2、Gen 3、Snapdragon 8 Elite(视为第四代),此次 Gen 5 则是延续和强化这一体系。高通表示,采用“Gen 5”不仅是为了突出产品在家族中的领导地位,也便于消费者理解产品路线图。

“Elite”标签则是为彰显平台在性能、体验和创新上的顶级定位。去年首次推出 Snapdragon 8 Elite 时,高通引入了 Oryon 定制架构,进一步提升了芯片的效率和速度。此次 Gen 5 平台,Qualcomm 承诺将继续突破性能极限,满足高端旗舰机型的需求。

高通此次命名策略有助于简化产品线识别,避免类似于部分竞品出现的命名混乱,同时也与苹果等竞品的芯片命名形成直接对比。更多关于 Snapdragon 8 Elite Gen 5 的性能与技术细节,将在即将召开的高通骁龙峰会上公布。

人形机器人公司 Figure 完成超 10 亿美元融资,估值达 390 亿美元

9 月 17 日,全球领先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Figure AI 宣布完成超过 10 亿美元的 C 轮融资,公司最新估值达到 390 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机器人初创企业之一。本轮融资由 Parkway Venture Capital 领投,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NVIDIA、Macquarie Capital、Intel Capital、Align Ventures、Tamarack Global、LG Technology Ventures、Salesforce、T-Mobile Ventures 和 Qualcomm Ventures 等知名机构跟投。

图源:Figure AI

Figure AI 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何塞,成立于 2022 年,致力于开发具备通用能力的人形机器人,能够在工厂、仓库、家庭等多种真实场景中协助人类开展工作。公司最新一代机器人 Figure 03 于今年 3 月完成开发,拥有自主设计的驱动系统和电池组,单次充电可运行长达五小时。Figure 机器人的手部具备“接近人类”的力量和灵活性,能够完成复杂的任务协作。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扩大 BotQ 工厂产能,加速机器人在家庭和商业领域的落地,并进一步提升 AI 平台 Helix 的能力。Helix 是 Figure AI 自主研发的视觉-语言-行动(VLA)模型,能够让机器人理解视觉信息、执行复杂指令,并实现多机器人协作。公司还计划通过大规模 GPU 基础设施建设和多模态数据采集,持续提升机器人在感知、推理和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Figure AI 表示,此次融资将推动公司迈向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商业化的新阶段,助力其成为推动全球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力量。

好莱坞三大影业联合起诉中国 AI 公司涉嫌大规模侵犯版权

9 月 16 日,美国三大影视巨头——迪士尼(Disney)、环球影业(Universal)和华纳兄弟探索(Warner Bros. Discovery)在加利福尼亚州联邦法院联合起诉中国人工智能公司 MiniMax,指控其旗下的海螺 AI(Hailuo AI) 图像与视频生成服务大规模侵犯了三家公司的版权。诉讼称,MiniMax “公然、蓄意”利用达斯·维达、神奇女侠、小黄人等知名角色进行产品宣传,将海螺 AI 打造成“好莱坞影棚随身带”,并鼓励用户通过文本提示生成可下载的高质量图片和视频。

图源:环球影业

三大影业公司表示,MiniMax 未采取业界普遍的合理防范措施,甚至无视多次提出的停止侵权要求,主动鼓励用户生成侵权内容。诉状强调,MiniMax 的商业模式建立在盗用好莱坞知识产权之上,这不仅损害了影视行业和创作者的利益,更威胁到美国电影产业整体的经济贡献和就业。

目前,三家公司要求法院判令 MiniMax 停止侵权,并追讨所有因侵权获得的利润及最高每项侵权作品 15 万美元的赔偿金。MiniMax 尚未对此作出公开回应。据悉,该公司近期正在寻求在香港上市,估值超过 40 亿美元,业务覆盖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数量超过 1.57 亿。

此次诉讼是好莱坞针对 AI 版权问题发起的新一轮法律行动。今年 6 月,迪士尼和环球影业已联合起诉美国 AI 公司 Midjourney,华纳兄弟探索本月也加入了对 Midjourney 的诉讼。随着 AI 技术快速发展,影视、出版等行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诉求日益加强,相关法律争议持续升温。

Nothing 完成 2 亿美元融资,宣布明年推出首款 AI 原生设备

9 月 17 日,Nothing 宣布完成 2 亿美元 C 轮融资,公司估值达到 13 亿美元。本轮融资由 Tiger Global 领投,GV、Highland Europe、EQT、Latitude、I2BF、Tapestry 等现有股东和新战略投资者参与。Nothing 创始人兼 CEO 裴宇(Carl Pei)表示,这笔资金将用于加速创新和扩大全球分销网络,推动公司进入以 AI 为核心的新阶段。

图源:Nothing

Nothing 计划打造“AI 原生”操作系统和设备,致力于为用户带来高度个性化和主动服务的体验。裴宇透露,未来的操作系统将深度了解每一位用户,根据个人需求和情境自动调整界面,并通过智能代理完成各类任务。该系统不仅会应用于智能手机、耳机和智能手表等现有硬件,还将扩展至智能眼镜、机器人和电动车等新形态设备。

尽管目前 Nothing 仍以 Android 系统为基础,但公司已着手研发全新操作系统,并计划最早于明年推出首批 AI 原生设备。裴宇认为,智能手机在 AI 时代仍将是最重要的个人设备,但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未来每个人都可能拥有更多能实时理解和响应需求的智能硬件。

值得注意的是,AI 硬件市场竞争激烈,苹果等巨头尚未取得突破性成功。Nothing 方面表示,凭借其全球供应链、创新设计和用户社区的支持,公司有信心在新一轮消费科技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

DeepSeek-R1 荣登国际顶级期刊 Nature

近日,深度求索(DeepSeek)团队关于 DeepSeek-R1 的研究论文正式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 Nature 上,再次引发行业和学术界热议。今年年初,该团队已在 arXiv 等平台发布了 DeepSeek-R1 的完整技术报告,提出通过纯强化学习(RL)激发大语言模型(LLM)推理能力,摆脱了对大规模人工标注的依赖。Nature 发表的版本在内容上与年初的论文基本保持一致,核心技术思路、实验方法与主要结论均得到延续,但也根据同行评审和期刊要求进行了部分细节补充与完善。

图源:DeepSeek

具体来看,两版论文均强调 DeepSeek-R1-Zero 通过创新的 GRPO 强化学习算法,无需监督微调即可自主进化出高级推理能力,如反思、验证与多策略探索,并在数学、编程等复杂任务中取得领先成绩。DeepSeek-R1 进一步引入多阶段训练和冷启动数据,提升了模型的可读性和多语言一致性,并通过蒸馏技术将推理能力迁移至小模型,推动了开源社区的发展。

与年初 arXiv 版本相比,Nature 论文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调整和补充:一是对推理能力自我进化过程中的“aha moment”现象进行了更详细的分析,强调了模型在 RL 训练中主动反思和优化推理路径的智能特征;二是补充了模型安全性与伦理风险评估,系统展示了 DeepSeek-R1 在多语言安全性、抗越狱攻击等方面的表现;三是进一步明确了模型在结构化输出、软件工程任务等领域的局限性及未来改进方向。此外,Nature 论文还对部分实验数据和基准测试结果进行了更新和扩充,使研究结论更具说服力。

整体来看,Nature 发表的 DeepSeek-R1 论文不仅延续了年初技术报告的创新性和系统性,还在细节、实验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和提升,充分展现了该团队推动大语言模型推理能力发展的持续影响力和学术严谨性。

World Labs 推出 Marble,单图生成可探索 3D 世界,但视野有限、细节崩塌

9 月 17 日,空间智能公司 World Labs 正式推出 Marble,一个能够从单张图片或文本提示生成可持续探索、可导航 3D 世界的创新平台。Marble 目前以限量测试版开放,用户可在 marble.worldlabs.ai 上体验其世界生成能力。

图源:World Labs

Marble 的核心在于,用户只需上传一张图片或输入一句描述,即可获得一个完整的 3D 世界。与传统的 3D 建模或点云重建不同。官方表示,生成的 3D 世界可导出为 Gaussian splats,并通过开源渲染库 Spark 集成进 Three.js,极大降低了开发门槛,方便创作者将生成内容用于游戏、影视、建筑等多种场景。

不过,由于 Marble 并非从多视角稠密重建,不是经典的 Gaussian Splatting,因此局部区域在大幅变换视角或尺度时会出现欠拟合、模糊或破绽。同时,演示主要展示了可自由视点浏览的「静态世界」,尚未体现按需在新视角实时细化的能力,也未实现物理交互所需的碰撞体或游戏级别的规则系统。与之相比,Google 的 Genie 3 更偏向逐帧生成的「视频/交互」范式,能够围绕用户动作实时更新每一帧,因此交互表现更接近「动态生成」。

OpenAI 与谷歌 DeepMind 在 2025 ICPC 世界总决赛刷新纪录

近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编程赛事——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世界总决赛在阿塞拜疆巴库圆满落幕。今年的比赛不仅见证了顶尖高校队伍的激烈角逐,更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又一里程碑事件。OpenAI 与 Google DeepMind 双双宣布,他们的最新通用推理模型在本届 ICPC 中取得了突破性成绩。

图源:DeepMind

OpenAI 表示,其系统在与人类选手同等条件下,成功解答了全部 12 道赛题,实现满分。这一成绩不仅超越了现场所有大学生队伍,也领先于 Google DeepMind 的 Gemini 2.5 Deep Think 模型。官方称,OpenAI 的参赛系统由 GPT-5 与一款内部实验性推理模型组成,GPT-5 解决了其中 11 道题,最后一道最具挑战性的题目则由实验模型攻克,且该题共尝试了九次才被接受。

图源:DeepMind

Google DeepMind 同样取得了金牌级别表现。其 Gemini 2.5 Deep Think 模型在五小时内解决了 12 题中的 10 题,仅有 4 支人类队伍达到同等分数。值得一提的是,Gemini 成功解决了一道所有人类队伍都未能攻克的“Problem C”,该题涉及多维优化与复杂流体分配,充分展现了 AI 在抽象推理与创新解题上的潜力。

据 ICPC 官方及多家权威媒体报道,两家 AI 巨头均严格遵循比赛规则,未对赛题或评测流程作特殊调整,AI 提交的答案直接由赛事官方评测,与人类队伍同步。OpenAI 和 DeepMind 均强调,这些模型并非为 ICPC 专门训练,而是通用推理模型在实际复杂场景中的一次“实战检验”。

业内专家认为,AI 在 ICPC 等高水平算法竞赛中实现超越人类的表现,标志着智能体在抽象推理、代码生成、复杂问题求解等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持续进步,AI 有望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更多领域成为人类强有力的协作伙伴。

ICPC 世界总决赛的主办方表示,AI 参与并取得如此成绩,将进一步推动学术界和产业界对人工智能潜力的深入探索与合作。

英伟达 50 亿美元入股英特尔,双方达成芯片领域深度合作

9 月 18 日,英伟达(NVIDIA)宣布将投资 50 亿美元购买英特尔(Intel)普通股,持股比例约为 4% 至 5%,成为英特尔的重要股东之一。此次合作不仅为英特尔带来资金注入,也标志着两家芯片巨头将在数据中心和个人计算领域展开多代产品的联合研发。

图源:英特尔

根据双方公布的信息,英特尔将为英伟达定制设计并制造 x86 架构的数据中心 CPU,这些处理器将集成英伟达的 NVLink 高速互连技术,实现 CPU 与 GPU 间更高效的数据传输。NVLink 带宽远超传统 PCIe 接口,有望显著提升 AI 和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整体性能。英伟达计划将这些定制 CPU 集成到其 AI 基础设施平台,为企业级和超大规模客户提供更强算力支持。

在消费级市场,英特尔将推出集成英伟达 RTX GPU 芯粒的 x86 系统级芯片(SoC),即“Intel x86 RTX SoC”。这类芯片将 CPU 与英伟达 RTX 图形芯片紧密结合,重点面向轻薄型游戏本和小型桌面电脑,有望与 AMD 的 APU 产品直接竞争。业内分析认为,这将进一步巩固英伟达在 GPU 市场的领导地位,同时帮助英特尔在激烈的 PC 市场中提升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双方在 GPU 领域合作深入,英特尔表示其自有 Arc GPU 产品线不会因此退出市场,未来仍将持续推出相关产品。此外,英伟达强调其 Arm 架构 CPU 及相关产品线将继续推进,与英特尔的合作属于“增量”而非取代现有路线。

此次合作发生在英特尔经历数年业绩低迷、美国政府和软银先后入股的背景下。英伟达的投资不仅是对英特尔转型的信心投票,也被视为美国本土半导体产业抗衡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的战略举措。双方高层均表示,这一合作将推动整个计算生态系统的创新,为新一代 AI 及个人计算产品奠定基础。

目前,双方尚未公布具体产品上市时间表。鉴于芯片研发周期较长,业内预计首批联合产品最快也要一年后问世。未来,英伟达是否会采用英特尔自有工厂进行芯片制造,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谷歌 Gemini 深度集成 Chrome,AI 浏览器时代全面来临

9 月 18 日,谷歌宣布其浏览器 Chrome 将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 AI 升级,Gemini AI 正式面向美国 Mac 和 Windows 用户免费开放,标志着 AI 浏览器迈向主流。此次升级不仅让 Gemini 能够直接在浏览器中回答网页内容相关问题,还能跨多个标签页进行信息整合与对比,大幅提升用户的浏览与信息处理效率。用户只需点击浏览器右上角的 Gemini 图标,便可让 AI 总结、比较或回顾近期访问过的网页内容,甚至能通过自然语言检索历史记录。

图源:谷歌

Gemini 还与 Google Calendar、YouTube、Maps 等应用实现更深层次的集成,用户无需切换标签页即可调取日程、定位视频片段或获取地图信息。此外,谷歌计划在未来数月内上线“代理式浏览”功能,用户只需提出需求,Gemini 就能自动完成如预订理发、网购食材等繁琐操作,操作过程全程可控,涉及支付等关键环节会主动请求用户确认。AI Mode 也将被引入地址栏,支持更复杂的自然语言搜索和多轮追问,进一步拓展搜索体验。

图源:谷歌

安全方面,Chrome 利用 Gemini Nano 模型升级了 Safe Browsing 功能,可自动识别和拦截假冒病毒或钓鱼网站,并通过 AI 协助用户一键更改在 Coursera、Spotify、Duolingo、H&M 等支持网站上的泄露密码。谷歌还优化了通知和权限管理,减少垃圾推送和不必要的权限请求。

此次 Gemini 集成不仅推动 Chrome 朝“AI 原生浏览器”转型,也加剧了与 OpenAI、Anthropic、Perplexity 等竞品在 AI 浏览器赛道的竞争。谷歌表示,企业和 Workspace 用户也将很快获得相关能力,iOS 端的 Gemini in Chrome 功能也即将上线。

目前 Chrome 是用户数量最多、市占率最高的浏览器,这一升级将让数以亿计的用户首次在日常浏览器中体验到 AI 助手的高效与便捷,标志着 AI 浏览器时代的全面到来。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前方智能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911845/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125484.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