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行善,重因得果,他一手缔造了“白象传奇”

IP归属:天津

文章AI导读

一键萃取文章精髓,核心观点即刻呈现

导语:白象的“翻红”,称得上是“善因”结的“善果”。

张军智/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善因善果

在金钱至上,事事考量利益的商业世界里,“善”是稀有的元素,因为“善”的本质是“利他”,而商业活动通常追求的是“利我”。

看似与商业活动格格不入,但“向善”却是人的天性本能,大众一旦发现某家企业有“善”的元素和基因,会同样报以善意的热忱,争相与之发生关联,成为它的伙伴、员工、顾客乃至歌颂者。

所以“向善”实则是商业世界里获得“大成”的捷径。

有“经营之神”美誉的稻盛和夫,晚年将其经营生涯归结为一句话: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所谓利他之心,正是以“善”为初心动机。

国内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河南的两家企业: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许昌胖东来,由于它善待员工、善待顾客的行为,获得拥趸无数,被称为是“中国零售业朝圣地”;另一个则是因为众多善举被发掘后,市场地位快速飙升,成为近年来方便面行业最大黑马——白象食品。

与胖东来长久以来的赫赫声名有所不同,很长一段时间里,白象食品都是一家被国人所淡忘的企业,直到2022年3月冬奥会期间,有网友曝出白象食品长期、大量雇用残疾人员工(部分工厂占比近1/3)的事情后,白象食品才得到众多国人的重新审视。

此后善良热情的国人,开始涌向白象的天猫、京东旗舰店,以至于白象不得不启动应急预案来生产和交付货物。

而在当月的3.15晚会上,多家知名方便面品牌因涉及“土坑酸菜”被曝光,白象则因一句“没合作,放心吃,身正不怕影子斜”再次受到好评和追捧。

面对巨大的利好流量,白象食品在微博上低调地回复:“我们和广大消费者一样关爱残疾人群体,不主张过度关注残疾人话题。在我们眼中,他们是符合岗位要求的员工,所有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都值得尊重……产品是白象最重要的根基,我们继续专注于做好产品和创新。”

白象的低调,挡不住网友的热情,他们陆续发掘出白象过往更多的善举。

2021年河南7·20洪灾中,白象方便面第一时间邀请受困群众到办公室避雨,上街头给受困市民供水、发面,随后又将郑州工厂仓库的方便面全部捐了出去,还捐助了500万元。

2020年,武汉雷神山医院遭遇困难时,白象捐赠了2000箱方便食品和300万元资金。

2008-2013年间,三次全力驰援汶川、玉树、雅安地震灾区。

2007年,向宋庆龄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设立“白象大学生成长公益基金”,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及支持创业项目。

2006年,向龙门石窟捐赠200万元保护资金,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等等。

随着挖掘的深入,人们发现白象做过的好事,不胜枚举。白象食品,也因此迅速获得更多国人的偏爱,成为近年来方便面行业增长最快的企业。

白象的“翻红”可以说是“善因”下结的“善果”。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低调的河南企业家,他就是白象食品的董事长姚忠良。29年前,正是他将一家负债千万的国营小厂,一手打造成了如今年销百亿的食品巨头。

2

姚忠良其人

1983年,21岁的姚忠良退伍后,回到了河南的地方粮食系统工作。此后13年里,凭借着勤勤恳恳的努力与出色的工作成绩,他从县粮食局的员工,一路升任到省粮食厅的处长。

9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浪潮奔涌,数万体制内的人员投身商界,姚忠良同样心动不已。

1996年,他主动请缨去收拾一个“烂摊子”,省厅下属的粮食加工厂。这个厂,原本是为安置家属就业而建,但一直经营不善,亏损高达1000多万元,6年换了5任领导。

姚忠良上任后,四亩地大的工厂里,剩下一百多个闲散员工和一条简陋的方便面生产线,还有一个寓意美好吉祥的产品名“白象”。

手握一把烂牌,如何打好,很是考验姚忠良的智慧与能力。

他不是毫无准备,他相信方便面市场的巨大增长空间,也看到了企业问题的症结所在:市场化程度太低。

而要真正参与到市场竞争中,第一步就是要有干事的人。他先是以铁腕治军的手段,将一批人浮于事的老员工,用“带薪休假”的方式,请了出去,接着又向上级要来了30多个大专院校毕业生。

为了将这些学生组建成能打硬仗的铁军,军人出身的姚忠良带领这些年轻人,先进行了两个月的封闭军训。

军训后,他带着这支“部队”开始跑市场。当时没什么名气的白象方便面,主要走的是低端市场。他们每天蹬着三轮车跑菜市场、家属院、农村去推销产品。

年轻学生脸皮薄,不好意思叫卖,姚忠良就让他们站在自己身旁,自己则扯开嗓子叫卖:“来,来!都来买,都来尝,白象牌方便面真营养!”领导这么一喊,年轻人也不害羞了,也放开了,纷纷叫卖起来。

如今回头看,能脱下官服长衫,身先士卒,单这魄力,就注定姚忠良是个干事的,也是能干出点事的人。

靠着“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走进千家万户”的执着精神,白象在低价方便面市场,一点点搭建起了细密的销售网络,亏损中的企业也逐渐有了起色。

企业的经营之道,通常就藏在市场一线,在一次次的跑市场中,姚忠良发现,中低价方便面市场,产品的性价比是关键。

当时方便面大多是每包60克,最多也就70克重,为了提升自己产品的性价比,姚忠良带领白象在业内率先推出了100克的大块面。

这一策略,很快让大克重的白象方便面受到市场的追捧。姚忠良接手企业第二年,白象销售额就达到一个亿。发展到2001年,销售额更是突破6亿元,白象这家昔日负债千万的小家属工厂,摇身一变,成了当时全国粮食系统最大的制造企业。销售高峰时,银行都要派人现场收钱。

企业翻了身,有了钱,方方面面干涉的人也多了,连企业的发展方向,姚忠良都难以掌控。

性格刚硬的姚忠良选择了辞职,2001年,39岁的姚忠良跑到人民大学深造。

而他这一走,白象少了主心骨,产品更新慢了,市场反应也开始迟钝,康师傅、统一等对手趁机推出对应产品,短短两年时间,白象不仅销售额下滑,市场份额也被对手抢走不少。

领导盼望他重新挂帅,姚忠良也为此痛心不已,2003年,他再次回到“白象”,一边优化产品,一边开启漫长的企业改制。

3

大骨面铸就辉煌

为了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姚忠良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平均每天工作时间高达十四五个小时。员工都称他为工作狂。

他把市场上可以搜集到的方便面尝了个遍,以至于有段时间闻到味就恶心。

他还多次奔赴台湾,学习行业巨头康师傅的成功经验。他发现,康师傅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把台湾人爱吃的红烧牛肉面实现了工业化。受此启发,结合民间“骨汤”美味、健康、营养的传统观念,“白象大骨面”的灵感孕育而生。

随后,姚忠良带领白象推出了国内首款骨汤方便面。该产品精准地切中了市场需求的兴奋点,上市短短8个月就实现了6000万包的亮眼成绩。

骨汤面在市场上势如破竹,姚忠良又顺势推出了诸如8848大骨皇等高端产品,进入到康师傅、统一的高价“舒适区”。

发展到2007年,白象的年销售额突破了52亿元大关,不仅再次成功“翻身”,销售额也仅次于行业巨头康师傅,成为可以与康师傅、统一,一较高下的国产方便面品牌。

多年后,姚忠良回忆说:“白象就是从大骨面做起来的。”

2008年,日资在成功入股康师傅、统一、华龙等四大方便面企业中的三家后,也向白象提出了高出市场价30%的入股意向,并且表示只投资不插手。

但姚忠良果断选择了拒绝。他接受不了500多亿的中国方便面市场,被日资完全控制的局面。他对外表示:“白象是中国粮食人熬出来的牌子,给座金山也不换!”私下里,他有着更细致的考虑,他担心外资进入后,厂里的老弱病残员工,不会得到善待。

姚忠良的决绝态度,也激怒了对手。几大方便面巨头开始联合围剿白象,它们对白象产品发起价格战,向经销商、零售渠道施加压力,以停止供货为要挟,强制要求下架白象的产品。

一连串的强势打压之下,白象在大中型城市为代表的主流市场中,消失了。市场份额也从第二跌到了5%以下。

4

勇者无畏

有员工曾评价姚忠良:“姚忠良最让人佩服的是勇者无畏精神,在任何时候姚董都能带领白象不畏艰难、奋勇向前。”

用“无畏”评价姚忠良,可谓十分精准、贴切。

在被竞争对手联合绞杀的局面下,姚忠良毫不退缩。既然大城市的超市里待不住,那就去县城、去乡镇、去农村,去竞争对手难以控制的边远地区。

姚忠良亲自跑过的县城,就有2000多个。

对于产品质量,姚忠良更是看得比命都要重。早期企业亏损严重,但他坚持“质量优先”原则,拒绝使用劣质原料,并推动生产线升级改造,确保产品安全可靠。

有经销商曾劝他用价格更低的棕榈油,引得他大怒,“咱砸锅卖铁也不能砸了消费者的信任!”

为保证油的品质,白象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续新油,每12个小时,罐里的油换掉约80%。质量控制标准比国标还严格。

为了确保产品健康营养,白象产品采用真骨汤熬制工艺,主打一个“真”字,“真高汤、真工艺、真的香”。

而这种对产品质量的坚守,也让白象方便面渡过了两次行业性危机。

2011年,某知名方便面品牌在台湾市场因使用“问题油”被曝光,事件迅速波及大陆市场,引发消费者对方便面行业的普遍担忧。整个行业因此遭受重创。对此,姚忠良自信表态:白象不用问题油,欢迎随时参观工厂,检测标准翻倍。这一承诺不仅彰显了他对白象产品的底气,也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2022年,当“土坑酸菜”事件再次冲击方便面行业时,白象又一次凭借严格的质量管控独善其身。

两次行业危机中,白象“零问题”记录看似偶然与幸运,实则是姚忠良长期以来对产品质量的坚守与重视。正如有人对此评论称:行业危机时,最能看出一个企业的底色。而白象创立二十余年以来,也从未发生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正是凭借着过硬的产品质量以及扎实的营销网络建设,白象在巨头的联合围剿之下,重新挺了过来,其市场份额在2011年之后,回升至7%左右,位列行业第四。期间,姚忠良还带领白象完成了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5

业润社会

在带领企业发展的同时,姚忠良把“食泽民众,业润社会”写进企业发展理念,一边为消费者提供放心食品,一边坚持服务社会。

比如二十多年来,白象持续为残疾人提供宝贵的工作机会,给他们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和薪资。为了方便残疾人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厂里划分了专门的安全通道、无障碍通道、安装报警系统,并对所有生产线进行无障碍改造和维护。食堂设有特殊的窗口,专门为矮个子的员工放置了台阶、防滑垫,方便他们打饭。所有残疾人员工一律被称为“自强员工”……

再比如在各种灾情来临时,白象总会挺身而出,对社会公益事业,也是长期慷慨捐助。

更令人钦佩的是,白象从不以这些公益行为作为营销的噱头。姚忠良多次要求部下:实实在在做事,实实在在帮助受灾群众,不得为了宣传去救灾,救助了也不一定要宣传。

玉树地震发生后,姚忠良带队亲赴一线抗震救灾,但他特别说明:凡是涉及到姚忠良本人捐赠及一线救灾的文字、照片均不得对外宣传。

“善因结善果”,白象的低调,挡不住人们对一家善良企业的喜欢与支持。2022年冬奥会之后,在方便面行业整体不景气的背景下,白象则进入惊人的增长快车道,年度增长率最高达318%,2024年销售额更是突破130亿元,位列行业第二。

在快消品市场这片红海中,无数品牌如流星般划过消费者的视野。随着行业洗牌的加剧和市场迭代的加速,许多曾风光一时的品牌最终都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一度,很多人都认为白象会是其中的一家。

但它却成为其中罕见的“翻红”品牌,探究其中的商业之道,姚忠良接受采访时曾说过的一段话,很能回答这个问题。

“哪怕销售慢一点,利润低一点也没关系。坚持做正确的事情,革去自己的私欲,也就是我们说的为人民服务。商业行为一定是要一切以消费者需求为主,充分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获得一些应有的利益。”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砺石商业评论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912279/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125206.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