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被指“共同割韭菜”?300亿市值没了!

IP归属:重庆

文章AI导读

一键萃取文章精髓,核心观点即刻呈现

“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2011年,顺丰创始人王卫罕见接受采访,在谈及上市时态度明确。

后来,顺丰还是上市了。

2017年,顺丰控股在深交所举行重组更名暨上市仪式,正式登陆A股;2024年,顺丰控股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国内快递物流行业首家“A+H”上市公司。

如今再看,王卫的担忧成为现实,被股价波动牵动着神经。

据《财联社》9月3日报道,8月29日,顺丰控股港股股价大跌11.62%,A股股价也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累计跌幅达13.60%,市值蒸发超300亿元。

微信图片_20250905155442_608_478

而这一切的直接导火索是8月28日顺丰发布的“共同成长”持股计划。

一、持股计划引危机

根据草案显示,此次计划旨在实现“成为备受尊重全球领先的数智物流解决方案服务商的愿景”,实现“提供市场领先的物流服务的长期目标”,并致力于“成为全球企业和个人客户的首选物流合作伙伴”,携手优秀的员工共同成长,共创价值。

此次推出的持股计划,参与人无需出资,由王卫绝对控股的股东明德控股自愿赠与A股股票,并坦言,计划实施产生的相关成本或费用的摊销可能对等待期、锁定期及服务期内公司各年净利润有一定影响。

这一行动引发投资者的担忧,被视为“共同割韭菜”计划。

从常理来看,通过绑定利益激励员工、激发积极性,本是驱动公司长远发展的思路,最终助力公司业绩稳步增长,也给市场和资本传递更坚实的信心,且这种行动在快递行业内并不少见,为何顺丰在此栽了跟头呢?

微信图片_20250905155811_609_478

虽然顺丰此次激励员工的思路和其他快递公司一致,但在落地实施上仍有显著不同。

2024年4月,京东物流向除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以外的集团员工,一次性派发约2900.92万股奖励,实施路径为增发新股。尽管这种方式会摊薄原有股东的收益,也会产生一定的额外成本,但与顺丰的“共同成长”持股计划相比,成本更少更可控。

申通、韵达、圆通主要采用了股权回购的方式,一方面能锁定员工,避免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不会稀释原有股东的利益,进而实现员工与股东利益的更优平衡。

反观顺丰“共同成长”持股计划,巨额摊销最终转嫁到股东身上。

此外,大家普遍认为,此次计划考核要求过低,公司层面“当年度净利润增长率为正”,个人层面“A\B级”皆可授予股份,被认为是福利而不是激励。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股东利益是企业稳健运营的根基,直接关系资本信心和长期融资能力,员工利益是团队活力与创新的核心,决定服务质量与企业竞争力,如何在两者间找到动态平衡点,是上市企业维系长期生命力的关键。

除此之外,从顺丰长期运营和发展来看,这也是必经的阵痛。

二、顺丰陷入发展阵痛?

一直以来,顺丰凭借“价高服务好”的差异化定位,在快递行业高端市场立足。然而,随着行业竞争不断加剧,这一核心定位似乎略有松动的迹象。

纵览顺丰2025年月度经营简报,呈现出一幅“量增价减”的发展图景。

2025年1月至2025年7月,从营业收入来看,虽略有波动,但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业务量方面,同样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态势;值得关注的是单票收入方面,整体处于下滑态势,在内卷的行业状态下,顺丰也落入了“以价换量”的漩涡。

事实上,顺丰并非2025年才开始“以价换量”,早在2019年第四季度,就已开始这一策略布局。

这一策略的背后,既是顺丰在行业深度内卷、竞争格局趋紧下对市场趋势的顺势调整,也暗含着其从“价高服务好”的高端定位向规模扩张妥协的被动无奈。

微信图片_20250905135935_598_478

另外,顺丰的服务也屡遭吐槽,拒绝理赔、暴力运输、态度恶劣,一次次出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

除此以外,顺丰还是个喜欢花钱的主。

2025年8月28日,顺丰控股发布了“截至2025年6月3 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业绩公告”,公告显示,顺丰在2025年上半年用于投资的支出与2024年相比,多出了13.42%,对此,顺丰解释为“主要是结构性存款投资净流出增加导致”。

微信图片_20250905143909_600_478

从2025年上半年顺丰的实际动作来看,顺丰投资力度确实高。

近日,顺丰郑州酒水专仓正式开仓,该专仓融合“仓储+直播+物流”一体化服务场景;另有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近日,顺丰投资有限公司成为广州市薛航物流有限公司的股东;2025年8月11日下午,湖北顺科航空飞机维修有限公司H1机库启动仪式在湖北鄂州举行,标志着由顺丰航空与新加坡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商用航空业务合资建设的飞机维修基地正式启用……

对于投资者或部分股民来说,这些项目均属于长回报周期的布局,短期内实现投资回本的难度较大,这无疑也加剧了他们对资金占用效率与投资回报确定性的担忧。

再看顺丰 2025 年上半年财报,其中归属于本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虽实现同比增长,但增幅相对有限,与同期较高的投资支出、长周期项目的资金占用形成鲜明对比,也进一步加重了投资者对公司短期盈利效率的顾虑。

顺丰当下面临的争议与挑战,也是企业在跨越发展阶段时必然触碰的成长阵痛。

微信图片_2025-09-05_154809_760

从坚守高端物流定位到应对行业内卷的策略调整,从非上市企业的灵活决策到“A+H”上市平台下的多元利益平衡,每一次战略转向都难免伴随短期的矛盾与不适。

但若这些阵痛期的关键举措始终踩不准平衡——持股计划未能弥合股东与员工的利益分歧、“以价换量”持续透支利润空间、长周期投资迟迟无法转化为有效收益,那么短期的矛盾就会演变为长期的内耗。

股东信心流失会加剧市值缩水与融资难度,利润增速跟不上投入节奏将拖累现金流健康,而高端定位的持续松动更会让顺丰在行业竞争中逐渐失去差异化优势。这些看似“为了发展”的动作,若始终无法落地为正向反馈,终将从“成长的代价”异化为不断消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陷阱”。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递运指南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915432/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125074.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