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我们今天的Web3 Show,本期的嘉宾是Polkadot生态贡献者xupan,本次讨论的核心话题是DOT的通胀率应如何调整,也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邀请许总谈谈对这一话题的观点:您认为DOT的通胀率调整到多少较为合适?
许总:首先,我认为DOT的通胀率更像是一个谢林点问题,它是对人的一种非理性引导。但正因为大家普遍存在非理性,这种引导反而有效。不过,DOT的通胀与法币通胀存在本质区别:法币增发时,大部分资金难以真正流向民众。
编者注:谢林点是一个博弈论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在没有明确沟通的情况下,人们基于共同的文化、历史或直觉达成的默契选择。在Crypto行业,这种默契往往决定了社区、技术路线或市场行为的走向,比如比特币减半。
例如,若持有1万美元,或持有占整体GDP或法币总量亿分之一的份额,十年后法币总量翻倍,原有份额就会被稀释;而DOT通胀时,质押可获得高于通胀率的收益——假设原本持有万分之一的DOT,质押后持有的比例反而会增加。
因此,若波卡的价值或市场对其价值的预期上升,持有者的资产会增值;反之则会缩水。这一点与传统通胀存在明显差异。
从谢林点及对用户的引导来看,大家往往认为高通胀会导致DOT贬值,或担心增发的DOT被用于低效用途。市场普遍存在一种归因:高通胀可能抑制DOT价格上涨,这是我的基本判断和背景认知。
此外,我个人较为关注DeFi领域,认为DeFi生态是波卡发展的重要基石。横向对比来看,DOT当前通胀率约为8%,质押年化收益达10%以上,远高于以太坊等其他生态,这其实不利于DeFi的发展,尤其是各类质押协议。
毕竟,质押DOT就能轻松获得10%以上的收益,其他协议即便努力提升2-3个百分点,甚至5个百分点,用户可能因嫌麻烦或考虑安全性等因素,仍觉得吸引力不足。但若DOT通胀率降至5%,质押收益相应降至5%,其他协议只需再提升5个百分点,就可能推动DeFi生态繁荣。
邹杨:您提到的DOT通胀率与DeFi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许总:是的,因为我长期关注这一领域,也认为其至关重要。所以我个人希望通胀率下降的速度能稍快一些。
补充一点,从理性角度看,我核心观点是:通胀率本身的高低并非关键。若将波卡视为一家公司,其价值取决于赚钱能力、花钱效率——若处于建设、推广等前期烧钱阶段,花钱效率至关重要。只要资金使用高效,通胀率高低甚至偏高一点,都不是问题。这是我的整体观点。
邹杨:我认同许总提到的DOT通胀率与DeFi密切相关这一点。若将通胀机制下的Staking收益类比为银行利率,现实中银行利率影响的是整个社会的基础低风险收益率:利率越高,越会推高相关行业产品的收益率,同时也会成为其他商业模式的门槛——若一个项目风险较高,利润率却低于银行利率,很难吸引参与者。
这也是为何全球都关注美元加息与降息:作为全球货币,美元的低风险收益率波动会影响全球经济。Crypto圈亦是如此:若波卡的Staking收益过高,那些回报率低于Staking、风险却更高的商业模式,很难吸引资金——资金总会流向更安全、收益更高的领域。
回到核心问题:DOT通胀率多少合适?当前市场普遍认为其通胀率偏高,尤其是Staking收益已超10%。现实中,能稳定实现10%回报率的商业模式极少——即便是曾引发关注的庞氏骗局,也仅宣称能提供8%的年回报率,可见稳定高收益的难度。因此,DOT当前超8%的Staking收益率已属较高水平。
有人认为,降低通胀率可减少增发,让DOT更保值,但这会带来新问题:波卡作为PoS网络,需要足够的Staking节点维护网络安全。若Staking奖励过低,用户参与意愿下降,网络安全性会受影响。因此,通胀率过高会抑制生态发展,过低则威胁网络安全,需找到平衡。
还有观点提出,将DOT调整为类似比特币的机制,设定恒定总量甚至加入燃烧机制实现通缩。但这需要结合经济逻辑:金融与经济学中,更倾向于“温和通胀”而非“通缩”。若DOT通缩,持有者可能倾向于囤积而非流通,导致生态经济活动萎缩——而DOT的价值支撑之一,正是波卡生态的活跃程度。
比特币因生态单一,可作为保值资产(类似黄金),但波卡作为公链,既需要PoS网络维护安全,又需要激励推动生态发展,促进DOT流通以构建更多应用。生态繁荣后,波卡前景才会更广阔,DOT才会增值。
此前Gavin曾提议将DOT总量固定为约31亿,每年少量增发,但从逻辑上看,银行利率及Staking收益更适合以比例而非固定值计算——若总量(分母)增加,固定增发量会导致年增长率不确定且逐渐下降,相当于社会最低风险收益率持续走低,而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利率也应随之调整。因此,DOT通胀率应是一个百分比,既不能通缩,也不能过高或过低。
那么DOT通胀率应该是多少呢,在传统金融中,2%-3%被认为是温和通胀,这一比例经多年验证相对合理。所以,DOT的通胀率也可以此作为参考。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则是另一话题。
此外,DOT通胀率曾从10%降至8%,原本计划进一步下调,但过程中遇到阻力:部分大节点及以Staking奖励为主要收入的群体投反对票,担心收益大幅下降。许总如何看待这一调整过程?
许总:DOT通胀率调整并非可随意操作的小事,但我的观点是:调整速度可稍快一些。波卡的OpenGov治理机制允许随时调整,当前可加快进度,若后续出现问题再进一步优化。
你之前将其类比为国家利率,这有助于理解,但DOT与法币体系仍有差异。
邹杨:确实存在不同。
许总:类比能帮助快速入门,但完全按法币逻辑理解可能产生偏差。法币通胀具有“温水煮青蛙”的特点,人们容易忽视其影响——比如今年赚10万,明年赚10.8万,若通胀率为8%,实际收入并未增长,但人们可能误以为收入增加。
波卡则不同:若维持当前通胀机制,其价格关键在于应用产生的价值、市场认可度及预期。节点可能默认DOT价格短期不变,将Staking收益视为收入,因此担心通胀率下降导致收入减少。但实际情况是,当前DOT价格相对较低,若生态向好,即便通胀率下降,节点收入仍可能提高,这也是波卡应努力的方向。
我个人认为,通胀率应尽可能低,调整过程需温和,但当前可适当加快速度。网络安全可通过价格及网络收入分配等方式保障,本质上应让市场发挥作用,由市场判断通胀率高低。
邹杨:这里有个核心点:以Solana为例,其网络收益除Staking外,还包括MEV及Gas费,统称REV。但波卡目前尚未构建起智能合约平台,待Polkadot Hub上线、更多DeFi应用运行后,DOT节点可能获得更多REV收入。届时,节点不会仅依赖Staking收益,可先为节点创造额外的REV收入,再逐步降低通胀率;同时,通过宣传通胀率下降、生态向好,吸引更多人看好DOT,推动其价格上涨,形成正向循环。
有观众提问:“零通胀是否可行?质押收益5%,是否会导致币价归零?”
先谈零通胀:理论上可行。例如初始通胀率2.5%时,Staking收益约5%,配合手续费燃烧、Coretime销售后燃烧等机制,若燃烧量足够,可实现零通胀。
关于币价归零:短期内(数十年内)可能性极低。波卡在技术上处于行业领先,众多项目方(包括知名公链级项目)计划与波卡合作。零通胀的可行性,许总怎么看?
许总:我之前提到,通胀与否并非核心,但其重要性因人们的非理性而凸显。如你所说,若协议产生的价值及消耗足够,低通胀甚至通缩(健康的、强势的通缩,如以太坊曾经历的阶段)都是可行的。
我对波卡非常乐观,2025年其基本面将前所未有的好。Solana联创也曾提及,他们的很多框架借鉴了波卡技术。
币价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公链竞争,波卡作为底层公链(或“公链的公链”),需与以太坊、Solana等竞争,存量市场下币价也会受竞争影响;二是公链与生态内应用的价值捕获竞争,短期内存在博弈——价值通常更多被应用捕获(如Hydration在DeFi活动中捕获的价值可能更多),但当应用生态壮大,公链分得的绝对价值也会增加。
若生态长期缺乏应用,无论波卡还是其他前十项目,币价都可能归零;但若生态繁荣,币价自然有支撑。
这是中长期的核心判断:若生态长期无实质进展,价格终将归零,除非走MEME币路线(依赖心理因素)。当前波卡生态较以往已有明显进步,技术更成熟,门槛降低,基本面良好,只是尚未达到“无法忽视”的程度。若Hydration的TVL从2亿美金增至10亿,市场预期会反转,原本“挖提卖”的用户可能转为持有,新用户也会入场,推动生态爆发。
邹杨:接下来咱们聊聊第二个话题:波卡生态的原生应用如何爆发?许总怎么看?
许总:用户最终为应用买单,或为币价、收益、趣味性买单,而非技术——用户很少直接接触技术。
邹杨:此前有“新技术叙事”,短期内可能有人为新的技术这样的叙事买单,但现阶段市场更关注公链生态的实际发展,经历多轮牛熊后,人们不再轻易相信“技术多厉害、未来多美好”的故事。
许总:用户最终会为产品和技术买单,这是根本,但短期内或通常情况下,用户难以直接感知技术价值。
邹杨:用户很难直接判断技术强弱,更多通过应用的性能(如速度快、费率低、稳定性强)等侧面感受技术实力。
许总:说白了,大部分用户是为赚钱而来。
邹杨:波卡生态爆发有具体的路径,只是当前最缺原生应用。平行链各自发展生态,进度较慢。若波卡支持智能合约(如2025年9月Polkadot Hub支持Solidity智能合约),EVM应用可轻松迁移,技术上为应用爆发创造条件。
生态爆发的核心不是应用数量,而是能否通过应用吸引用户资金。2021年,Polygon、雪崩、Fantom等公链爆发,核心逻辑是与应用(尤其是DeFi)合作:公链资助DeFi团队,用户可能获得空投;应用方(老项目用自有资金/通证,新项目用空投预期)吸引用户参与。即便市场环境一般,这一逻辑仍有效——激励吸引“薅羊毛”用户,带来流量和TVL增长;参与DeFi需使用公链通证,短期形成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可推动币价上涨,而奖励的资产价值增加,形成螺旋上升。
我更关注Polkadot Hub上线时间,这才是波卡生态应用爆发的关键,所以今年尤其值得期待。
第三个话题:如何看待“将国库DOT换成BTC”的提案?许总怎么看?
许总:我更关心提案的出发点。若因“DOT不强势,换成BTC等待涨价”,这逻辑类似个人资产配置,我不太认可,甚至觉得有些“怂”;但若目的是增加生态内BTC规模,推动基于BTC的DeFi发展,我支持这一方向。
当前波卡生态部分人陷入非理性:DOT价格下跌就反对一切,实则应思考“如何让生态更好”。波卡无炒作、无控盘拉盘,只能靠生态发展——若花100块能赚150-200块,即便消耗DOT也是值得的;守着DOT不行动,反而不利。DOT像“大后期英雄”,需配置前期资源甚至其他生态,关键是做对生态有利的事。
邹杨:出发点很重要。直观来看,若持有BTC是为增加国库资金,需考虑周期性:市场底部时,DOT等资产波动率更高,翻倍概率可能高于BTC;牛转熊阶段,BTC更抗跌。但谁来判断换仓时机,是个问题。
许总:简单来说,可计划1-3年内换BTC,但不应做价格判断——历史上很少有人能准确判断价格。
邹杨:这类似基金经理的操作。理论可行,但实操难,且每次操作需经国库流程,阻力较大。
许总:关键是“换BTC做什么”——若只是让BTC躺在国库“躺尸”,意义不大。
邹杨:生态若需BTC,可通过跨链桥引入,无需国库换购。
许总:生态需要资本,跨链是现成方式,但资本尚未大量进入。波卡可通过OpenGov治理,让国库资金在其他链上发挥作用。用价格判断换仓太局限,当前技术叙事失效,是因为“宏大叙事透支,实际进展不足”,若能落地技术优势,仍有机会。
邹杨:第四个话题:近期通过提案,将波卡系统链及未来JAM的手续费80%用于燃烧(此前80%汇入国库),您怎么看?
许总:这一举措整体利好。我此前认为通胀率应加速下降,燃烧手续费相当于间接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OpenGov机制灵活,可迭代优化,若有问题可修改。需从整体视角看待:在协议安全前提下,尽可能促进生态发展。
邹杨:其实这一提案我们一年多前就曾建议。此前国库收入不稳定,主要依赖手续费汇入及Staking通胀的“非最佳比例部分”(未达最佳Staking比例时,部分通胀资金会汇入国库),收入时多时少;而支出不断增加,2024年曾出现国库资金快速下滑。
为避免国库耗尽,后来设定“固定比例的通胀资金直接汇入国库”:最初通胀率10%时,20%的通胀资金(即2%)汇入国库;通胀率降至8%后,比例调为15%,确保国库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有了稳定收入后,就可将原本汇入国库的手续费用于燃烧,这能更高效地为DOT创造价值捕获——此前国库每24天燃烧总量的1%,效率远低于直接燃烧手续费(如100万DOT直接燃烧,比汇入国库后再燃烧更高效)。
未来配合“公链激励计划”,奖励高频交互应用(如社交、游戏),可增加Gas消耗及燃烧量,甚至可能实现零通胀。很高兴Web3基金会在我们提出思路的数月后采用了类似方案。
第五个话题:AEON支付协议与波卡达成战略合作,将DOT集成进支付产品,支持直接用DOT支付。官方也在推进Polkadot Pay,如何看待波卡的支付场景?
许总:支付是Web3的真命题,稳定币爆发(尤其在非欧美地区)体现了需求。
邹杨:这里指的是用DOT作为支付工具,而非稳定币。
许总:当前可能只是用DOT直接购物,这是好事——用资产(如Crypto货币、股票)直接支付是强需求,市场体量庞大。即便只有1%的人有此需求,因基数大,仍具价值。但支付本质上仍需通过稳定币换算,DOT价格波动可能带来风险。
我更希望波卡提供支付底层技术方案,比如在波卡或JAM上部署专门的支付链,发挥其技术优势(如高速度、高并发),应对大规模支付场景(如千万人同时支付)。当前合作是不错的开始,但还不够。
邹杨:这涉及一个逻辑:2017-2018年很多项目认为“Token使用人数越多,币价越高”,因此设计支付场景。但以以太坊为例,用ETH支付时,买方需先买ETH,支付给卖方,卖方及矿工(PoW时代)收到ETH后仍会卖出变现,整体买盘与卖盘平衡,难以推动币价上涨。且波动资产支付时,总有一方需承担价格风险。
许总:大额交易可能会做对冲,小额交易中,人们习惯用稳定币或法币,但不排除有人愿意接受其他资产支付。长期来看,若资产能跑赢法币,可能出现“用茅台买飞机”的原始交易模式——法币存在是因技术限制,而Web3(尤其是DeFi)通过提高效率改变了这一现状。
邹杨:效率是一点,另一点是支付场景对币价的影响——如刚才所说,买盘与卖盘平衡对币价就没什么太大影响,但以太坊EIP-1559后,手续费燃烧带来了价值支撑。因为总会有一部分ETH会在转账过程中被消耗,因此当大量的支付场景出现时,一定会使得买盘是大于卖盘的。同理,波卡开启手续费燃烧后,若更多用户用DOT进行支付,燃烧的Gas费会为其价格提供理论支撑。
未来主流交易可能仍以稳定币为主,波卡更多作为技术平台。各国法币锚定的稳定币若在波卡发行,可利用其多链网络的特殊功能(如Accord协定),创造独特场景。
最后一个社区问题:“当前国库开销是否改善?若开销大、收益低,对币价的影响是否比通胀更直接?”
通过波卡官方数据网站(详情请参见:
当前国库余额约8500万美元,2024年10-11月因特朗普当选引发行业上涨,以美元计价增长明显。近期支出大幅减少,过去数月仅数百万美元(此前可达数千万),2025年6月因Hydration申请公链激励(用于奖励用户)有一笔较大支出。
总体而言,国库余额充裕,随价格增长而增加,支出控制严格。当前采用DCA(定期交易)方式将部分DOT换成稳定币,用户申请资金时发放稳定币,对市场影响较小。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减少国库开销的方式。
今天讨论内容丰富,感谢许总参与Web3 Show。若有更多问题,欢迎在推特及我们研究院的社群提出问题,我们将在后续直播中解答。感谢大家收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