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Odaily星球日报报道,市场至少出现了三个项目,为 Staking质押代币提供流动性。他们是衍生品开发商 DeBank Pool、Definex 以及 Wetez钱包发起人卡咩做的 STAFI协议。
当你还没怎么理解Staking是什么的时候,Staking的衍生品就来了。
如果说DeFi被认为是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技术回归金融领域的发展方向,那么Staking可以说是DeFi领域的冲锋军。2019年,随着Facebook、沃尔玛、中国央行进军数字货币领域的号角吹响,加密金融领域应用的创新也在不断迸发,Staking无疑是其中相当引人注目的一个。
据StakingRewards.com数据统计,当前包括EOS、Tezos、Cosmos等知名项目,已经有超过70只加密货币资产支持Staking。据统计,Staking能为投资者带来的年化收益最高可达158.10%(Livepeer),平均在10%~20%左右。
今年3月,以太坊完成了君士坦丁堡升级,预计明年以太坊将全面完成由POW向POS共识机制转化。届时,以太坊将为现有的约 200 亿美元的市场资产带来约 300 亿美元的流动资金。此外,还有 Polkadot 和 Dfinity(它们的市值都近 10 亿美元)等其它市场也将带来更多的流动性。据专家预测,假设这些当前的价格和所有资产的平约质押率 40%,一年内质押资产的总值将达 190 亿美元(增长 271% )。
Staking可谓前途无量,但是在项目、技术等多重因子还未成熟的情况下,还须警惕它所面临的风险。
一、Staking的诞生背景
区块链与数字货币行业发展着实很快,或许你刚刚把区块链和比特币搞懂,智能合约、ICO、一系列的IXO又来了;你还没弄清DeFi是什么意思,Staking成为了今年的又一大热词。
说了那么多,什么是Staking?从英文的语法来看,Staking是名词stake的动词形式,而stake 的名词意思是“股权”意思,对于股权最贴近的一个动作就是“质押”了,因此Staking最贴近的中文翻译可以理解为“股权质押”。
Staking 是在 PoS 项目中一个特有的动作,即通过对持有的代币进行 staking (质押)的动作,持币用户可以获得 staking 收益或权益。
用户对代币进行staking质押,如果代币上涨,用户除了可以获得投资代币的收益,同时也能获得staking质押代币的收益;如果代币下跌,用户获得的staking质押收益则可以对冲一部分损失。不进行staking这个动作,就像现金没有存进银行,得不到利息。
Staking的兴起,据称是行业全面转向POS、或者类POS共识机制的必然。在PoW 时代中,由于是工作量证明机制,挖矿有区块奖励,而算力多寡决定了挖矿产出能力,由于大部分算力掌握在矿霸巨头的手上,普通人很难得分一杯羹。
同时,POW共识机制对于能源、电源的消耗一直为人诟病。POS是POW的一种升级,根据每个节点所占代币的比例和时间,等比例降低挖矿难度,找到随机数的速度也相对更快。
因此,原本在POS区块链网络中,节点负责打包交易信息、维护网络运行、参与社区治理,类似POW机制中的“矿工”,这一过程可称之为“挖矿”,但是这一过程没有区块奖励,大部分节点仅仅只是持有token,参与社区治理的动机并不强烈。
但是,当使用staking加入项目的通证设计之后,质押者将他们的 token 锁定为抵押品,作为交换,他们必须参与挖矿,参与社区活动的治理,参与投票或行使权力,同时获得收益。挖矿收益取决于他们在网络中抵押的加密资产数量:抵押的资产越多,收益越多。这样,就能促进更多节点共同参与社区的治理,同时获得更多的收益,形成良性循环。
- 质押Token的意义
众所周知,区块链可以塑造一个去中心化世界,通过发行加密货币引入激励机制,鼓励用户、投资人、矿工、开发者等各利益方实现多重身份合一,共同参与到区块链的网络建设中。
这一世界建立的前提,在于第三方中心化机构的缺失,大部分我们的资产、数据、身份信息都可以上区块链,通过私钥保护起来,并在有需求的时候调用。然而事实的情况是,习惯了中心化方式管理的用户会觉得,去中心化世界并没有中心化世界方便,大部分权益都需要个人自己积极参与和打理。因此,大部分的公链项目,用户仅仅是参与持有通证,获得投资价值,而非真正参与到公链社区治理当中。
PoS 时代,这种情况会出现改变,即便是普通的投资者,不仅仅要知道自己买了什么代币,还要自己收益率是多少。
而有了staking之后,这个特殊动作会带来更多的收益,普通的投资人也必须去了解每一条区块链链的不同的 staking 规则,主动寻找可靠的节点获得 staking 收益,最后定期检查自己进行 staking 后的权益。一旦忽略了这个动作,用户的收益将会产生损失。
因此,Staking 其实正是鼓励代币持有者主动参与到区块链网络中的一个设计。在依据主动性设计的通证经济中,持币人主动参与才能获得权益,不主动参与,很多权益会流失。
Staking 刺激用户主动参与的理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知识门槛、运营不到位等隐私,尽管各个项目都希望设计好的激励体系鼓励持币者主要参与,但是实际上,目前 PoS 项目持币人主动参与的情况不容乐观。从 Wetez 运营 PoS 节点、钱包及相关社群的经验来看,大量持币人对获得 staking 的收益并不理解。
Staking流程
于是,由于每一个项目 staking 机制不同,所以可以产生出差异化的第三方服务( staking as a sevice),就如同现实生活中有理财专员、券商来协助投资者接触琳琅满目的投资商品。据了解,在强调个人权益的区块链世界中,已经在出现提供专属 staking 服务的团队,交易所或钱包是最容易承担这样的职责的服务商。
用户通过将手中的加密资产抵押给提供Staking as a Service服务的节点运营商,由它们代为管理资产、节点或行使相应的权利,持币者无须满足最低抵押余额限制就可以参与Staking分享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风险。同时,持币者也需要向节点运营商支付一定的服务费,这一般从Staking收益中扣除,费率在5%~25%不等。
Staking 彰显区块链里的一大魅力 —— 代币将股东、用户、参与合一,通过经济学奖励惩罚设计更紧密结合,了解经济机制并主动参与的持币人将在前期获得更高的利润。
- Staking的风险与缺陷
尽管Staking的市场前景广阔,在币价上涨的行情中,双倍收益使得用户成为矿工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更加高涨。然而,当币价下跌的时候,便不可同日而语了。
由于数字货币价格上下浮动巨大、当数字货币质押出去,意味着锁仓,失去流动性。而质押的币失去流动性,就意味着用户需承担币价波动造成的影响。因此,尽管从币本位而言用户赚了,但从金本位而言,用户很可能在亏本。
原本想以利益吸引建设者的 PoS,面对超长解质押周期却让感兴趣的人望而却步。
例如,有媒体报道,Atom、Iris 等项目近 3 个月来 50% 的跌幅,对社区造成不小影响。有成员抱怨“在这些项目中,二级市场的价格信号失效了,价格下跌时你想及时止损是不可能的,需要等 21 天解质押之后才能抛;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关注币价如何变化,跌的狠的话整个人的状态是越来越慌的。社区也会出现负面的声音甚至是骂声,很伤害共识。”
一位 Iris Staking 玩家曾在群里吐槽:“看看这个群都没人说话了,一天天质押这么多币拿不出来还是忍不住发句牢骚。”
可见,古老的经济学定律描述得一点也没错,高收益总伴随着高风险。
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有需求必有提供。Staking 节点商 Wetez 在构想一类产品,让锁仓的币也能卖。该产品名为 STAFI,思路是发行一个叫 ABS Token 的稳定币,来和 Staking 的币锚定。由此,Staking 的人质押在链上的资产动不了,但 ABS 可以交易。此外,ABS 不仅代表锁仓的币本身,还能代表锁仓代币的收益权。
这一类实际上是Staking的衍生品。这一类衍生品的发行前提,是笃定未来DeFi金融会蓬勃发展,加密货币市场会逐渐壮大,到时候或许Staking 衍生品真的有成为基础设施。
但是当技术、项目、产业能一切都不成熟的情况下,Staking 衍生品会不会为时过早?不要忘了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就是由一系列金融衍生品引起的。毕竟,烂苹果包了再多层,里面还是烂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