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月31日,世界第二大比特币矿机生产商嘉楠耘智据称向SEC申请IPO了;前两天稳定币(USDT)公司Tether也被传召上庭了;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Facebook宣布要发行Libra也数次闯关听证会......
说起嘉楠耘智,这已经不是它第一次申请IPO了。一次香港,一次美国,多次提交上市申请,除了超200倍的猛烈业绩增幅之外,当然还有其“国”字打头的股东名录,背景实在令人不敢小觑。
至于Tether(USDT)一直被币圈投资者视为香饽饽,稳定币半壁江山都是它的。还有Facebook,全球用户27亿,每人只要随便在其平台上花个价值3、5块钱Libra,Facebook都能再次震动世界。
这些市值随随便便都超过8-9个零的独角兽企业,纷纷都在关注两件事儿:加密市场和合规。
2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他们纷纷集中在这个时候冒尖儿,且纷纷被监管机构或者向监管机构call on呢?
把目光聚焦在美国(原因是美国一直引领着全球区块链市场的走向)的监管,也许会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答案。
追溯到2011年,那时候一个名为“丝绸之路”的暗网平台,引得美国监管机构开始关注起比特币。基于反黑和安全考虑,美国包括世界各国都对比特币不得不充满敌意。
直到2013年底,“丝绸之路”被取缔,让比特币从暗处走向光明。美国政府首次公开承认了比特币的合法性,莱特币、狗狗币等具有代表性的加密币也均通过法案,成为了合法的存在,这让加密市场向主流迈进了一大步。
加密币经历了两轮泼天大起伏后,加密货币是什么,是虚拟积分、是大宗商品亦或者是货币,仍然没有获得美国政府包括全世界政府一个明确的界定。
虽然加密市场经历了急速扩张,却也伴随着各种乱象。2018年起,大规模的调查开始席卷全球,一时间整个加密市场风声鹤唳,举步维艰,多数的区块链企业开始逐渐销声匿迹。
3
而进入2019年,一场肃清后,美国监管机构开始一反常态,美国各州开始展现出对加密货币的善意。
今年1月,美怀俄明州议员和代表提议《数字资产现行法律》的法案呼吁对虚拟资产进行适当分类,同时,该法案也在为允许银行而非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虚拟资产托管服务建立法律框架;美宾夕法尼亚州银行和证券部门(DoBS)已发文澄清,加密货币交易所和相关服务提供商无需获得货币转账经营许可证即可开展加密货币转账业务;美新罕布什尔州政府审核一项编号为NH HB270的法案,考虑在2020年将比特币支付费用和税收合法化。
到了2月,纳斯达克还宣布将推出BTC和ETH指数.....
利好还不止如此,今年4月,SEC金融部发布了首份针对加密创业公司TurnKey Jet.Inc的代币销售无异议函。
随后,一份针对“Token 发行方”的全新监管指导方针《数字资产投资合同分析框架》——用于分析创业公司发布和出售的数字资产是否满足投资合同被SEC发布出来。
很显然美国对加密币监管开始逐步出现质的转变。尽管前不久,特朗普发推表明自己并不推崇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因为它们并没有实质价值。
然而,事实是,截至2019年上半年,有超过58%的美国人听过比特币,且过去一年搜索比特币的人要比搜“选举结果”的人要多得多得多。
不仅如此,光是上半年,美国怀俄明州通过了一套13项的法律,其中包括承认加密货币为货币,并允许银行为数字资产提供保管服务。
应景的是,比特币的价格应声而起,其余主流数字货币价格涨幅不一。根据Coin Market Cap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30日全球加密币总市值超过2600多亿美元(不包含比特币),24小时交易量超过580多亿美元。
-结语-
监管和市场相辅相成,互相依赖而生。市场需求大了,监管和支持力度就必然随之变大。市场需求小了,监管的作用就相对没那么重要。
不管是嘉楠耘智、Tether、Facebook或者是什么别的企业,只要它想要做大,它想要动加密市场这块奶酪,若他们最终没有走向合规,市场需求再大,他们也只能躲在监管之外的黑暗处偷生,生存多久不得而知,但是走向没落确实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