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刷屏的grin是个什么鬼
如果你有一直关注币圈内的消息,我想,最近这一个月,一定听说过一个币grin,甚至可能还有朋友会听闻到另一个差不多的项目 — beam。
beam和grin是亲兄弟,底层都基于Mimblewimble,一种新型的隐私保护协议,这个协议原先是希望能运用到比特币上,以增加其隐私性和扩展性,不过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毕竟在一个稳定的系统中增添新东西是件不容易的事,也就没有成功,而后也就发展出了新的项目。
关于技术层面的东西呢,我懒得细究呢,你们恐怕更是懒得去看,总之,一句话,他们基于的这个技术是比较牛逼的。
这里说点大家比较关心的,关于grin的特点:
1. 该项目不艾西欧、不融资,只接受一些限额的募捐,为社区型项目。
2. 没有预挖,所有的币都通过挖矿产生,初期算法抗ASIC,可以显卡挖,相对公平。
3. 为通胀型项目,每分钟固定60枚grin产出,线性增长,产量不会递减,总量也没有上限。
2
关于Grin最重要的问题是啥
虽说对新事物持否定态度不太好,但这个grin呢,最近圈内各类大小V讨论的有点过于火热了,佩佩觉得这里还是要泼泼冷水降降温。
1. 无预挖、挖矿模式真的重要吗?
什么不融资、无预挖这类,显得公平点,讲道义一点,但实际上真的有太多改变吗?就真的比别的融资类的项目好吗?极客精神当不了饭吃,有钱,才可以为所欲为啊。。
至于挖矿,不管你是这种能用显卡挖的,还是交易挖矿,还是内容挖矿,还是dapp玩游戏挖矿,本质都差不太多,都是要付出成本获得激励,无非成本形式、大小不同,并没谁更高级。
而关于挖矿,最重要的不是什么模式,而是挖出的这个token,能有多少承接,或是这个承接能持续多长时间。
国内有专门挖这种小野币的圈子,但说句心理话,玩这些东西还真不如玩dapp,dapp好歹它还有个实际的产品,好不好玩,用户量多少,明面上都能看到,团队的实力怎样也都能感触得到,即便没有承接量,至少还有分红这项收益,而很多小野币的风险在于,恐怕只是个概念空壳,实际都没人使用。
2. 对于匿名币最重要的是啥?
2018年我们的内容也评测了几十个项目,最开始我也挺看重技术方面,也会去比较优劣,但逐渐也发现,对于一个项目而言,技术并不是最最重要的。
你看昨天上线的那几个社交软件,有标榜自己技术牛逼的吗?数字货币领域逐渐走向成熟,你也会越来越感触到,项目好坏看的是综合实力,比起技术优劣,更重要的是能不能解决用户需求,又有多少用户。
那么问题来了,匿名这种到底在数字货币领域有多大需求呢?可以想想。我觉得对于用户来说,很多日常使用场景中,隐私性并不是第一位的。
而除开这个问题,匿名这类概念的项目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如何做到更隐蔽更安全,而是量,也就是流动性不好。大家都知道比特币并没有隐私性,但其实很多私密交易还是走的比特币+混币的方式,也是这个原因,总不能我转移一次要亏掉好几个点吧。
对于grin这种项目,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流动性是个问题。
3
Grin被刷屏的幕后因素
要说圈内各类媒体这么关注这个grin,有一个原因,在于它上线的时机。
正值以太坊升级分叉(今天上午看到的消息,这次升级要延迟了,具体延迟多久如有确切的信息我会再更新),以太坊这次升级带来了减产,加之熊市,矿工利益受损,而这时候出来这么个能挖的还挺干净没预挖的币,又有些炒作点,自然会在背后推动,包括我也看到国内很多矿池都第一时间支持。
而海外的媒介中,我真还没查到近期有太多对这个项目的关注信息,所以还是要谨慎啊,老铁们,特别是刚开始挖出的量不多的时候,价格上面会很虚。
结语
币圈媒体很多时候其实也可以当做一个反向指标来看,各种刷屏的时候往往都不是最好的切入点,真是好项目,不妨等媒体都没了动静再做考虑。
至于grin这样的项目,如果你真看好,也不妨等等,多观察观察。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直接作为投资依据,数字货币市场风险较大,还请谨慎参与!
如果您觉得此文对您有用,也希望能帮我们一个忙,转发给您身边的币友,我们希望能消除更多人对于数字货币的种种误解,也希望更多人能少走弯路,多多赚钱~
本文作者:佩佩 风火轮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