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的冰与火之歌,前进的脚步未曾停止

IP归属:

陈奕迅的一曲十年,唱尽友情和爱情。比特币的十年,峰回路转,见证了无数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

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变了许多人的工作和生活,也在货币领域引发了颠覆性的变革。从互联网1.0到互联网2.0,陈旧的金融格局被改写。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意图颠覆既有金融业态和经济体系的搅局者——比特币。

危机惊梦

2008年,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世界各国纷纷祭出救市措施。当世人展开对华尔街的贪婪口诛笔伐、或发起攻占华尔街等实际作用不大的隔靴搔痒式行动时,一位神秘人却开启了一项意在敲山震虎、改写乾坤的“经济实验”。

比特币的冰与火之歌,前进的脚步未曾停止「Exchain听你说」配图(1)

他先是发表了比特币白皮书,畅想了一种去中心化的、无需信任、总量恒定的货币。之后于2009年1月3日,又在位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创建了比特币的创世区块,并获得了世界上最初的50个比特币。当时正值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时期,他将当天《泰晤士报》头版头条标题——“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second bailout for bank”刻在了第一个区块上,以纪念比特币的诞生。同年,他还发布了首个比特币软件,并正式启动了比特币金融系统。

风云变幻

比特币问世后,初期只被一些编程极客关注。为了推动中本聪畅想的支付功能落地,2010年5月22日,美国佛罗里达程序员Laszlo Hanyecz使用10000个比特币购买了两块披萨。这成为比特币历史上第一笔实物交易事件,为了纪念这一天,5月22日也被非正式地称为“比特币披萨日”。尽管如此,许多人仍对比特币的价值报以怀疑态度。

2017年年末,以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分别上线比特币期货为标志性事件,比特币迎来了历史价格的顶点——19299美元。然后,比特币开始了漫长的下跌之路。

列王纷争

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诸侯发起挑战,比如可以实现智能合约功能的ETH以太坊、锚定美元的USDT泰达币、意在改写全球跨境支付格局的XRP瑞波币等。虽然群雄并起,但比特币至今仍稳坐虚拟资产流通市值的铁王座,领先流通市值第二名超过3个身位。

但风潮中,戏份最多的从来不是追捧者或来自同行业的挑战者。相比房产、期权、股票、债券等传统投资产品,加密货币、数字货币类虚拟资产因信息不对称、资产标的不清、资产定价难、可持续性等原因,不仅价格波动大,而且难以监管,不利于各国的金融稳定,也给各国的货币政策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鉴于此,2017年9月4日,中国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危险的公告》,防止猖獗的非法集资、投机炒作和金融诈骗侵害人民的财产安全和引发社会动荡。而最近一个月,包括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香港证监会、新加坡交易所等各类金融监管机构,都发布了相关的金融监管新规定,可以看出大家对这项技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在对相关风险进行警示与防范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创新性和实用性,争取在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浪潮中,取得该赛道的领先位置与主动权。

其实早在2014年,中国央行便成立法定数字货币的专项研究小组,研究其可行性。2016年,央行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研究跟踪数字货币与金融科技创新进展,开展数字货币研发工作。在未来,央行还会研究量子货币。

凛冬风暴

最近比特币价格闪崩,在上热搜的同时,有许多人发表事后诸葛式的见解,也有许多人蹭热点唱衰,放言这是结束的开始,将其与英国南海泡沫、荷兰郁金香泡沫相并列。实际上,自诞生之初,比特币便毁誉参半。

对比特币大加夸赞的,不少来自计算机系,或是奉行无政府主义的自由主义者、渴望财富自由的投资投机份子。与他们的癫狂与追捧相反,许多商界、经济界、政界人士,则对比特币持批判态度。在他们眼中,比特币对规范货币流通、稳定金融市场造成了极大威胁。

以横跨学术界和投资界的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为例。他因在资产定价实证分析领域的重要贡献而获得诺奖,在一次采访中,当记者问及什么是非理性繁荣或投机泡沫的最好例子,他回答说:“现在最好的例子是比特币。”不过他也曾表示:“我对比特币的看法也并没有那么消极。但是,比特币现在之所以那么火,我认为主要还是炒作出来的,这跟别的经济泡沫很类似。正是因为比特币被炒得天花乱坠,人们才会趋之若鹜。但它不一定能够永远这么炒下去。”

比特币的冰与火之歌,前进的脚步未曾停止「Exchain听你说」配图(2)除席勒之外,揭开人类热衷剁手之谜的行为经济学之父理查德·泰勒、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勒茨等6位诺奖级经济学家都对比特币报以否定的负面态度,也有一些经济诺奖得主的言论是中立谨慎的。

比如把博弈论玩得出神入化的法国诺奖学者让·若尔,向来极少在媒体发声的他,曾在Financial Times撰文,主要内容为比特币的可持续性和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前途——“对于可持续性,比特币是纯粹的泡沫,没有任何内在价值的资产,当人们不再信任它,它的价值会归零。不可否认的是,确实存在一些长期的、成功的泡沫,比如黄金、美元、英镑甚至欧元。市场的历史充斥着破碎的泡沫,比如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以及数不清的股市和房地产泡沫。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比特币泡沫会破裂,它可能成为新的黄金。”

春晓梦想

比特币的冰与火之歌,前进的脚步未曾停止「Exchain听你说」配图(3)

如果说最近的BCH算力大战引发了投机降温和更大范围内对虚拟资产的资产定价的理性反思,让人担心比特币的未来,我们不妨再读一遍比特币基金会官方宣言,在宣言的最后一页中,赫然记录着该基金会的愿景:

比特币将会成为一种被全球接受的、不依赖于第三方的交换方式和价值存储方式。

这句话的定义比较晦涩,简单来说,比特币基金会是希望通过比特币实现经济稳定、金融包容与普惠。

无独有偶,本月15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加拉德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发表演讲称,当货币面临历史性转折之际,各国央行应该考虑发行数字货币。而受瑞士监管机构批准的加密货币ETP也在本月23日以瑞士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代码HODL进行交易,该指数有近一半资产投资于比特币,剩下一半由瑞波币、以太坊和莱特币组成。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自诞生之初,比特币因去中心化、匿名性等特点,可以逃脱监管,成了腐败、偷漏税、洗钱、毒品枪支等非法交易和金融犯罪的温床。同时,比特币生产过程挖矿消耗的大量电子资源,也并没有带来持续稳定的就业、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增加。许多购入比特币的人也表示自己最近在读一本书,叫做“比特币:从入门到归零”。

从危机中的横空出世到凛冬里的如履薄冰,目前的比特币尚未实现币值稳定,其创造者中本聪重塑经济体系的梦想和比特币基金会的愿景更是遥遥无期。悲观主义者会认为,潘多拉的魔盒已经打开,比特币从未有过未来,从此将会万劫不复。

陈奕迅的一曲十年,唱尽友情和爱情;比特币的十年,峰回路转,见证了无数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众口铄金中,比特币的未来究竟如何,将由技术、政策和市场共同决定。引荐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奖成果来看,经济增长始于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终结于环境污染。在十年岁月里,比特币既是技术进步和个人财富积累的一小步,也是人类共同建设更美好世界的一大步。我们可以乐观地说,这一次,希望没有被关在魔盒里,因为比特币为我们带来了区块链技术和更多的虚拟资产。从食品安全到公益慈善,毁誉参半的比特币在书写财富神话的同时真正地推动了历史与文明。

未来,已来。

本文来源:陀螺科技 文章作者:Exchain
收藏
举报
Exchain
累计发布内容1篇 累计总热度10万+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Exchain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305333/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0299.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